初中心理健康班会(求精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简介
导读:本文讲述多媒体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在心理健康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使课堂信息更加多元化、多角度,并且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视觉和听觉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去思考、感受,理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可以使情境创设和演示变得更加简单、生动,能够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境,使学生更加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提高教学质量。如下为有关初中心理健康班会(求精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简介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初中心理健康班会(求精品)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它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优势。它利用计算机对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通过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系统,进行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心理健康教学中的运用,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视觉和听觉环境,因而必然能促进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
一、多媒体的运用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
多媒体的运用使心理健康教学更加注重形象性、把抽象、单调、枯燥的做人、学习、工作的道理、观念、态度转化成生动活泼的文字、图像、视频。使动画与视听相结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的听觉、视觉同时得到刺激,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去思考、感受,理解。让学生对教材的观点理解得更加深入、直接。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第二学期的活动11〈火柴游戏〉时,为了让学生明白“逆向思考”、“颠倒顺序”、“全程思考”这几个“反思维定势”的措施,就利用多媒体展示火柴游戏过程中的思维创新方式,让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深入。同时配上鲜明生动的卡通形象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多媒体教学使课堂信息由师生双向交流向多元化、多角度转变。
新课程教学倡导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多元化教流。多媒体在心理健康教学中的运用,使课堂多元对话变得更加便捷、交流更加广泛。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选择适合授课内容的视听材料(如:影片、歌曲、图片等等)并适当剪接、灵活运用。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教材观点得到更多印证。更重要的是使课堂教学不再依赖于教师单纯的讲解、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扩展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
如在教学《故事线团》这一课时,我从媒体上下载了大量的关于科学家由丰富的想象产生伟大的发明的故事、图片、文字,配上一些幽雅的古典音乐,让学生不但丰富了知识,还受到了美的熏陶。
三、多媒体的运用,使情境的创设、演示变得更加简单、生动。
心理健康教育注重情境。教材的第一环节便是“情境聚焦”。但光靠学生去阅读、感受教材提供的情境还显得不够充分。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为一体,生动、直观,能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境。因此,利用多媒体电脑的强大功能,围绕教材内容,运用多媒体虚拟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移情体验,激活想象,启迪学生灵活思考。从而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不仅可以欣赏课文中的故事情境,还可以进入情境之中,参与对话,在情境中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教育。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活动13《温故而知新》这一课时,先将《小猴下山摘桃》这个故事制作成虚拟动画课件,通过多媒展现在学生面前。富有动感的画面,有趣的解说和滑稽幽默的音乐,一下子就将学生吸引住了,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让学生介绍“我的复习方法”这一环节时,将各种复习方法配上五角星的图案,高高地悬挂在“智慧之树”上,然后请学生上台边摘星星边讲自己的方法,同时配上音乐和掌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示才能、获取知识。
四、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材与媒体之间优势互补。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再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教材本身有信息量不足,传统教学也有课堂容量不大的缺陷。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展开辅助教学则可以弥补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重新编排,认真筛选,事先编制好教学内容和程序。能节约大量的时间,使教学节奏明显加快教学密度增大。同时在和教材充分对话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设计出诸如文字、图画、动画等素材,或是从网上下载资料,或是利用学生提供的材料,在课堂上将它们演示给学生看。拓宽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老师只需要适时引导,鼓励就行了。
例如在教学《紧急救助》这一课时,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学生们已初步明白了“遇到险情要镇定自助、求助”。这时出示教材中所设计的几种情境动画,让学生体会在虚拟空间中进入危险情境,并能作出此时的选择。不光如此,还补充设计几种情境,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作出正确的选择。学生在这种情境下学习,不光学会了怎样抉择,还丰富了他们的体验。
2、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简介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学用书》是在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的指导下,组织有关专家和富有经验的高中心理健康课教师联合编写的。《心理健康教育(高中教师教学用书)》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高中生的实际心理状况相结合,力争突出如下特点:
科学性。尽管本书不是系统地传授心理学知识的教材,但每一主题所运用的心理学知识和方法却严格依据科学性的原则来筛选。为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39666665者更有理论“底气”,教师用书专设理论篇,对心理健康教育所涉及的最一般的理论问题进行了阐述,从而为每一主题的操作实践进行总的定向和把关。各活动主题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彼此相关,整套教材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
针对性。全书所选的每一主题都是在对高中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他们经常遇到的、迫切要解决的心理问题而进行设计的。
活动性。每一主题的设计均围绕教学目的,尽可能地让学生从头脑到手脚都动起来,使其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并掌握心理调适的知识和技能。为此,教师用书出了许多“招”,您不妨一试。
实用性。本书紧扣学生用书,对应于学生用书的每一主题。教师用书的每一主题都设计了有机联系的五个部分,即“教材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教材结构”、“教学建议”和“教学资源”。从而对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以及“怎样教”一类的问题作了解答,提出了可操作性的指导。
灵活性。学生用书设有两个主题的选修课。这就给教师留下了自由空间,教师完全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对课程、知识及教法进行选择。
3、怎样开展心理班会,主题为《沟通心灵,找回自我》
从“沟通心灵”上来讲,这个是一个交友的主题,也可以理解为自省的班会主题,从“找回自我”来看,又是一个自我认知的主题。这个班会难度有点高哦。再次,我认为,要有一个年龄段的划分,至少有个接受度的问题,所以,你可以完善一下你的问题。
4、求心理班会互动游戏 主题是心理和谐 急!!!
1。让每个同学拿出一张白纸。
2。画上或写上自己觉得能代表自己的物体或图案
3。让画好了的同学上来展示自己的画说说为什么要画这种物体,它代表了你的什么【此步骤可省略】
4。让同学们把自己的纸上写上名字。
5。随便乱传给其他同学,那个同学再传给其他同学。主持人说停之前不能停。
6。主持人说停。同学们停下来,在传到自己手上的纸上写上对纸主人的评价或印象。
7。再接着传给其他同学。
8。将5—7步重复几次
9。游戏结束。每位同学将自己拿到的纸条交给纸的主人。
纸主人看看别人对自己的真实评价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16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