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学理论有哪些,老年心理学在心理学学科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

laoshi 心理科普 2023-11-28 12:50:07

导读:本文介绍了老年心理学在心理学学科体系中的位置,以及如何运用老化的心理学理论帮助老年人度过愉快的晚年。老年人最怕独居、失去老伴和没有人理他,需要全社会关爱。文章也介绍了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期理论,强调社会文化背景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如下为有关老年人心理学理论有哪些,老年心理学在心理学学科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老年心理学在心理学学科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

老年心理学在心理学学科体系中处于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这一分类,但目前发展势力不如儿童心理学,这是因为老年心理学发展的历史比较短,是应着人口老龄化而不断发展起来的 因此目前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

但我本人非常看好老年心理学,因为老龄化程度只会越来越深,对老年心理学和老年社会工作者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可以参考教育部新增的专业。 理科 老年心理学在心理学学科体系中处于很重要的位置。

老年心理学在心理学学科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

2、如何运用老化的心理学理论帮助老年人度过愉快的晚年

记得我外婆老的时候说过,活到现在,够了。

尽管她现在去世了,不过这句话我永远记住了。

小孔曰,少之戒色,壮之戒争,老之戒得。

一辈子,该得到的也够了,再想怎么样也就那么多了,人生如梦,留点回忆,留点遗憾,安享余生,从此不该再问世事,要整日徘徊与往事,尤其是那些美好的,年代,逝去或还健在的当年的人们,曾经的苦和甜,总结下人生的意义,要说还做点什么,就尽力自理和给子子孙孙讲故事听,老之至,美好夕阳,给自己一点轻松,也不要在人生的最后一笔留下不爽快。

这就是心理学,对楼的,讲措施没用了,如今的老人,都是什么年代过来的,怎么生活他们懂,比我们懂多了,就是和平年代下的花甲年月有点心里憋屈的慌而已。

我,今年廿五,前年做心里测试,说心理年龄65了,呵呵,别见怪。。。

如何运用老化的心理学理论帮助老年人度过愉快的晚年

3、心理学解释老年人最怕的是什么?

老年人心理非常复杂,常常爱回忆过去;常常牵挂子女和孙子外甥的成长和进步。老年人最怕独居、老年人最怕失去老伴、老年人最怕没有人理他(她)。老年人需要全社会关爱! 死不瞑目 其实老年人最怕死。 不单单是孤独、并且时间还有富余的安逸、、、 心里恐惧

心理学解释老年人最怕的是什么?

4、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期理论说明

爱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爱里克森,犹太人,祖籍丹麦,生于德国,1933年定居美国。师承于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

爱里克森接受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但他不主张把一切活动和人格发展的动力都归结为“性”的方面,而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认为人格发展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爱里克森把发展看作是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他认为每一阶段的发展中,个体均面临一个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如果冲突解决的好,儿童相应地发展积极的方面,冲突解决的不好,就有可能影响儿童以后的发展。

1、信任对怀疑(0-1。5)

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婴儿是否得到了充满爱的照料,他们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他们的啼哭是否得到了注意,这都是生命发展中的第一个转折点。需要得到满足的儿童,会产生基本的信任感,这种信任感指对他人的信任感,也指对自己的信任感。对那些受到适当关注的儿童来说,世界是美好的,人们是充满爱意的,是可以接受的。然而,有一些婴儿从没有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关爱和照顾,这使他们产生一种基本的不信任感,这些儿童在一生中对他人都会是疏远的,退缩的,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他人。如果儿童得到较好的抚养并与父母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将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否则将产生怀疑和不安。弹性儿童好的儿童大多数在幼年时获得了安全的养护。婴儿必须学会信任别人对他们基本需要的照料。如果照料者拒绝或前后不一致,婴儿可能认为世界是危险的,这里的人是不可信任或不可靠的。主要的社会动因是照料者。

2、自主对羞怯(1。5-3)

一周岁以后,儿童会主动形成一种与外界的关联感。他们想知道,我能做什么?外界的哪些东西是我能控制的?外界的什么东西控制着我?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常常要试试自己能力的范围和大小。形成了自主性的儿童,觉得自己是独立的,他们善于自我表现,富于自信心,父母的过度保护会阻碍这个年龄儿童自主性的发展。如果不允许儿童进行探索,不能获得个人控制感和对外界施加影响的认识,儿童就会产生一种羞怯和怀疑的感情。在大人介绍自己时用手捂住自己脸的孩子,就是缺乏自主性的儿童。

该阶段大多数儿童产生的自我控制感是自由意志的开始。具有较强自主性的儿童,在他们以后的生活中,将很愿意掌握自己的命运,自信使他们能向艰难困苦挑战。相反,羞怯和怀疑的儿童将永远是追随者,他们依赖性强,缺乏果断性,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足够的自信,而这些正是激烈竞争中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这一阶段儿童出现自我控制的需要和倾向,渴望自主,除了养成适宜的大小便习惯、自我照料外,他主要已不满足于停留在狭窄的空间之内,而渴望探索新世界。幼儿能够更好的控制肌肉,肌肉能以自己的双脚走路,开始能够控制外部世界,凡事都喜欢自己动手而不愿他人的干预。儿童必须学会“自主”—自己吃饭、穿衣、讲究卫生等等。如果不能实现这种自立,可能引起儿童怀疑自己的能力,感到羞耻。主要的社会动因是父母。现代父母的特点:干预太多。

3、主动感对内疚(3-

6、7)

这一阶段儿童的活动范围逐渐超出家庭以外,开始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这时如果成年人过多的干涉,儿童将会缺乏尝试和主动性。艾里克森认为,个人未来在社会中所能取得的工作上,经济上的成就,都与儿童在本阶段主动性的发展程度有关。儿童试图象成人一样做事,试图承担他们能力所不及的责任。他们有时候采取的目标或活动与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是冲突的,这些冲突可能使他们感到内疚。成功地解决这些危机要求达到一个平衡:儿童保持这种主动性,但是要学会不侵犯他人的权利、权益和目标。主要的社会动因是家庭。成功形成主动性是产生雄心壮志和目标感的关键。随着儿童主动性的发展,随着儿童主动性的发展,他们体会到一项任务完成的喜悦,否则,会产生内疚感,缺乏主动性,总是依赖别人。这种主动感是指导儿童以后成功的关键。

4、勤奋感对自卑感(

6、7-12)

儿童都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做不了的,但不久,他们开始与别的孩子展开竞争,不可避免到遇到成功或失败,如果体验到成功,他们的竞争意识就会不断增强,这为他们以后积极进取打下了基础。如果失败了,就会体验到一种无能感,对以后的生活期望都不高。这一时期形成了勤奋感和对自己力量和能力的信任感。

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进入学校,希望通过自己勤奋的活动以获得成功,这一阶段属于学龄期,儿童依赖的重心已由家庭转向外部世界,许多人将来对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和溯源于本阶段的勤奋感。儿童必须掌握重要的社会和学习技能。这一阶段儿童经常将自己与同伴相比较。如果很勤奋,儿童获得社会和学习技能,从而感到很自信。不能获得这些技能会使儿童感到自卑。主要的社会动因是老师和同伴。

5、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对“我是谁”的回答,如果是成功的,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就建立了,理解自己是怎么样的人,接受并欣赏自己。影响以后的职业选择。

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的更多的考虑“我是谁”的问题,体验着角色同一与角色混乱的冲突,如果个体把自己各个方面,比如信念,性格、性别角色,未来的职业选择等很好的整合起来,个体遇会获得较好的角色同一性,反之,则出现角色混乱。研究表明,角色同一性建立的情况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是获得角色同一性。第二种是拒斥,即个体未充分考虑到将来的各种可能性,而是把这种选择权利交给父母或其他人;第三种是同一性迷乱,未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和将来的人生目标形成定论。最后一种为同一性延迟。这一阶段是童年向成熟迈进的重要转折点。青少年反复思考“我是谁?”。他们必须建立基本的社会和职业同一性,否则他们就对自己成年的角色感到困惑。主要的社会动因是社区中的同伴。多讲讲玛西亚的研究。

6、友爱亲密对孤独(18-25),如果发展得较顺利,找到比较满意的配偶,那么将会体会到亲密感,如果由于某些原因暂时还未找到合适的配偶,那么将会体验到一种孤独。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亲密的友谊关系,与他人建立恋爱或伴侣关系(或共有同一性)。没有建立亲密的友谊关系会使儿童感到孤独或孤立。主要的社会动因是爱人、配偶或亲密朋友(同性或异性)。

7、繁殖对停滞(25-60),这时男女建立家庭,兴趣扩展到下一代。繁殖不仅指个人的生殖力,主要指关心建立和指导下一代成长的需要。在这一阶段成人面对的主要任务是繁殖。他们要承担工作和照顾家庭、抚养孩子的责任。“繁殖”的标准是由文化来界定的。不能或不愿意承担这种责任会变得停滞或自我中心。主要的社会动因是配偶、孩子和文化规范。

8、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60以后),如果感到自己的一生很充实,没有虚度,就会产生一种完善感,认为自己的生命周期与新一代的生命周期融合为一体。如果说达不到这种感觉凡不免恐惧死亡,觉得人生苦短,对人生感到厌倦和失望。老年人回眸生活,认为它既是有意义的、成功的、幸福的,也是失望的、没有履行承诺和实现目标。个体的生活经验,尤其是社会经历,决定着最终的生活危机的结果。

5、老年人怎样处理人际交往关系,过程案例

相比年轻人,老年人通常报告有更好的婚姻,更支持性的友谊,与孩子、兄弟姐妹和社交网络成员间的冲突减少〔1〕。在描述与家庭成员的互动时,老年人的描述更为积极,满意度也更高〔2〕。研究人员认为,老年人人际关系的改善,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社交能力提高〔3〕,将注意力从人际冲突的消极方面转移〔4〕,发生社会冲突时情感反应减少〔5〕。认知评估理论模型强调,对情绪诱发刺激的反应,受个体因素的影响,老年人之所以对社会伙伴产生积极的体验,是因为其特有的想法和行为,在社会环境中,与年龄有关的变化,也是老年人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原因之一〔6〕。经典压力模型则认为,日常烦扰是各年龄段的成年人最常见的社会压力,但这样的压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为减少潜在的压力体验和人际紧张,老年人会将那些难以相处的伙伴从他们的社交网络中剔除,只留下那些更加友善的社会伙伴〔7〕。社交体验是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产生的情绪情感体验。在发展心理学文献中,研究者们强调,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形成受照料者的影响〔8〕。事实上,社会伙伴对人际情绪的调节终生都在发挥着作用,但很少有人研究社会伙伴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成年人社交体验的影响。本研究从社会输入模型的观点出发,解释老年人比年轻人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的原因。 要多出去户外运动

6、为什么老年人往往心理上非常懒惰,拒绝尝试

首先,生理上的原因,机体开始老化,能力开始衰退,视力、记忆力也不同程度减退。这让老年人的每一个日常行为都要比年轻人来的吃力。

其次,心理上,从社会上、工作岗位上退下来,被他人需要的感受越来越少,甚至有时候会觉得自己是别人的负担。由此会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也就是让小辈帮自己做一些事情,这个行为的目的不是自己不能做,而希望以此证明自己还有人关心,还有人愿意听自己的要求。这其实是一种依赖的表现,就和孩子使性子吸引父母的注意力是一个意思。

如果还想更深入学习相关的知识,欧美专门开设了一门叫做老年学的专业。就是来处理衰老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以及分析老年人的心理的。

1、旁观者看来非常简单的东西对老年人来说并不简单,具体原因太多,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混杂(比如过去接触类似事物时遭遇挫败,传授新技能的人有意无意地打压了学习者的积极性,学习者过于自卑觉得自己肯定掌握不了这个技能,等等);

2、在老年人的主观意识中,新事物带来的便利不是必需的;

3、在老年人的主观意识中,新事物带来的便利与他学习新事物所必须的付出是不对等的;

4、老年人不喜欢这个新事物,不想尝试。 这位老人有孙女或孙子等等吗?让小孩子哄哄,效果会比大人们好些啊,老人都爱小孩子么。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45696.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