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孩子的尊严心理,关于孩子尊严
1、关于孩子尊严
个人同意家长的看法。
从表述中看的出来孩子是因为老师的斥责(虽然没有实施,但在心理留下了很深的阴影导致了孩子的不诚信行为)这对孩子的未来影响非常大也非常不好。
做为家长应当分别针对老师和孩子需要介入。
针对孩子,应当首先指出抄作业的不诚信行为是不对的。告诉他这不仅不是光彩的事情,而且是非常丢人的事。注意交流时不要以太过强硬的态度,最好是循循善诱
至于针对老师,就可以大胆一些,毕竟这是他工作的失职(不仅没有教会孩子文化知识,反而让孩子蒙上了心理阴影,同时还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可以去找老师表达一下你的观点,同时也可以要求他改进教学方式(还是那句话,这毕竟是他的工作)
最后就是您自己在空余时间还是应该多陪伴孩子,这一定是有助于孩子心理和智力的健康发展的,祝您的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当然要尊严!!不要打!!不给你面子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2、如何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幼儿的自尊心有重要的影响,幼儿年龄小,自尊心正在形成和发展阶段,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幼儿自尊心的形成与父母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父母一句批评的话语或是一句鼓励的话都很可能会被幼儿当作是自我评价的标准。家长的教育方式大多都是非正规的,它虽然有一定的目的性,但却不是有组织、有领导、有严密计划的教育,因为家长一般都没有经过教育方面的训练,也不具有专门的教育知识和能力。幼儿每天都与父母接触,父母在幼儿的心目中有很高的权威性,这对幼儿自尊心的发展来说有着较高的影响,而教育效果也就更具深刻性和持久性。
家庭教育中的溺爱对幼儿自尊心的负面影响
家长对幼儿过分宠爱会对幼儿的自尊心产生不良影响。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溺爱教育方式也被越来越多的家长采用。这些家长对幼儿往往是有求必应,不管幼儿的要求是否合理。其实这种教育方式非常不利于幼儿自尊心的发展。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幼儿,被父母的爱包围着,脱离了实际的生活规律,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受到过批评和挫败,这种教育方式容易让幼儿有优越感,形成骄傲的心理。幼儿的自尊心是在日常生活中与伙伴、老师、家人交往的过程中,在各种有成就感或有挫败感的事件中锻炼出来的。溺爱让他们的自尊心得不到锻炼,而变得很脆弱,一旦受到外界的哪怕是一点点的挫败,自尊心就会大大地受到伤害,很难接受挫败。
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自尊心的负面影响
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对幼儿采取过多的命令对幼儿自尊心的发展会产生负面影响。有些家长总是以命令的口吻要求幼儿,教育幼儿,让幼儿完全按照他们的意思做事,他们不理会幼儿是否对这些事情感兴趣。若幼儿的行为不符合他们的想法,他们则会命令幼儿停止,再命令他们“改正”过来。这种教育方式丝毫没有顾及到幼儿的自尊心,没有顾及到这种教育方式会对幼儿产生的负面影响,而让幼儿感觉他们受到很少的关爱,并且受到极大的限制,是一种伤害他们自尊心的行为,不利于幼儿自尊心的发展。
家庭教育中不正确的横向对比
对幼儿自尊心的负面影响
经常在幼儿当中使用横向对比不利于幼儿自尊心的成长。大多数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好,当他们看见别人的孩子比自己孩子好,他们就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看明明,他多能干,他的画比你的漂亮多了,你怎么都不争气。”其实这种教育方式是对幼儿的自尊心伤害最直接的。长期或者经常对幼儿采用这种教育方式会给幼儿形成“我比别人差”的潜意识,这种潜意识使幼儿的自尊心处在一个受伤的状态。处在受伤状态的自尊心已经是不健康的了,又该如何良好发展?1
家长和老师如何保护幼儿的自尊心 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受到同等且充分的尊重,保护幼儿的尊严,最好的方法就是平等地尊重和关怀幼儿,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和感悟自身的价值所在。
一、避免使用伤害幼儿自尊心的语言如:责备————你真笨,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你又做错事了,简直坏透了。 你把我的脸都丢光了,就你给班级丢脸。 我一看见你就不高兴。强迫————我说不行就不行。 你给我去干。 不许你说不行。
不许哭 不许……失望————我对你完全失望。 对你我没法管了。 你真是笨得无法救了。预言————你将来肯定没出息。 你要是能学好,太阳能从西边出来,公鸡会下蛋。 这孩子不是读书的料。辱骂————没用的东西。 你怎么这么笨,跟白痴似的。 告诉你多少遍了,就是记不住,脑子进水了? 没长脑子? 我说话你没听到,没长耳朵呀?语言使用正确方法:多使用请、谢谢、可以吗?并且让孩子也学会使用这些语言。
二、不要将孩子的过错进行累加 孩子犯错误时,只谈眼前,不翻旧帐。做错的事已经批评过了,就不要提了,不要老是抓住他们以前犯过的错误不放,否则,这些过失就会如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在老师和家长面前永无翻身之日,进而自暴自弃。 孩子做错事时,家长和老师可以告诉孩子:我以前也犯过同样的错误,但是我后来改正了。
这会让孩子感觉犯了错误并不是很丢脸的事,大人小时候也犯过错,同时明白:做错事没关系,改正就行的道理。
三、对孩子要多做纵向评价,少做横向评价。 纵向评价是对幼儿现在和过去进行对比评价,让孩子能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进而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而走上不断进步的良性循环。 横向评价是拿孩子的落后一面和其他孩子先进的一面进行比较,久而久之,落后的孩子会以为自己真得什么都不行,进而失去学习兴趣。
家长和老师只要足够的细心,就会发现每个孩子他们虽然有很多不如别人的地方,但他总会有一些项目比同伴优秀。我们应鼓励他们的长处,使之更强,对弱项,只要他尽力而为,我们就应该表扬与夸奖。
3、什么是自尊心?大人和孩子的自尊心有什么不同?
自尊心是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容许别人侮辱和歧视的心理状态。
大人和孩子都有自尊心。
孩子的自尊心像稚嫩的小苗,一旦受到伤害,会留下难以愈合的伤口,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因此,爸爸妈妈应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并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4、自尊心是什么?尊严又是什么?
所谓自尊心,无非是要求别人对自己的肯定。当别人不能按着我的标准来肯定时,我的“自尊”就受到伤害。
现代社会强调人本主义,高举“自我”,所以人人有颗敏感的“自尊心”。但永远不可能得到满足,因为人的肯定,是把握不住的,是会变的。
在基督里的人,所得到的是神的肯定。事实上,正因为伊甸园里发生的事,人与神关系破裂,人对自我价值失去了信心,才开始寻求人的肯定,用以解决心灵中的不安和恐惧。
我们真正的肯定在神那里,他对我们价值的肯定,是以耶稣基督的生命为代价,显现给我们看的。如今凡在基督里的人,就是得到神全然的肯定,因为他对耶稣基督的悦纳,就在基督里全然悦纳了我们。哈利路亚!
所以在基督里,无所谓自尊。自尊自尊,是自己给自己的,很脆弱,一捅就破。但我们的价值,如今在神那里,所以就不需要被别人的评价左右我自己的判断。
耶稣基督会帮门徒洗脚,说明什么呢?他知道他自己是谁,正因如此,才不介意彻底降卑,因为谦卑的行为丝毫不会影响他的身份,和他的价值。我们身为神儿女的,也是一样。
在家里,父母们常常告诫孩子要有自尊心;在学校,老师们常常教育学生要自尊、自爱;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听到人们议论,说某人自尊心太强等等。可见,自尊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现象。那么,究竟什么是自尊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自尊是一种评价和体验。一般来说,从两三岁开始,儿童便有了自我概念,能够描述自己的身体特征、年龄、性别和喜欢的活动,如"我是个男孩""我两岁半了"等等;到了三四岁时,儿童能够评价自己,并从中体验到自豪或羞愧,于是出现了自尊的萌芽,如"我长得漂亮""我是个懂事的孩子"等等。我们若把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与之相应,自我意识可分为自我概念、自尊和自我控制三个方面。其中,自我概念是对自己的客观描述,如"我是个中学生",而自尊则在这种描述的基础上还带有评价和情绪情感色彩,如"我是个优秀的中学生"。
其次,自尊是一个人具有积极意义的品质,这一点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自尊有所区别。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听到这样的责备:"你这个人自尊心太强了。"他就是说,自尊太低了不好,太高也不行,最好是适中。可我们却认为,自尊只包括我们人格中具有积极意义的部分,是应该努力培养的。也就是说,自尊越高越好;相反,所谓"死要面子"、"追求虚荣"、"盲目骄傲"等等,不仅不是自尊,而且是一种自卑的表现。 第三,自尊与个人的自我价值有关。当我们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看到周围人赞扬的目光时,我们会觉得自己品德高尚;当我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时,我们感到自己有能力;当我们的建议被老师或同学采纳后,我们会认为自己很重要,这些都是自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可以获得很多情感体验,但并非所有的情感体验都属于自尊,如恐惧、焦虑、喜好、厌恶等就不属于自尊。只有那些与自我价值有关的情感体验如自信心、成就感、荣誉感等才属于自尊。
只有正确理解了自尊的含义,我们才能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真正地把握自尊、追求自尊,并最终超越自尊。
你是傻子吗?这是什么问题,等你被羞傉你就明白了!
... 没有那东西,不算一个完整的人
这是一个很难说清楚的问题。因为每个人对尊严和自尊心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在我看来尊严就是你头顶上的一个隐形王冠。它让你在处理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提醒自己不要以卑贱的方式去迎合,而为你赢得他人的尊重。至于自尊心,其实可以等同于羞耻感。我相信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没有自尊心的。如果真的没了,那实在是太可怕的一件事情。因为没有自尊心的人,你无法用任何方式让他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该做的。当然自尊心和尊严也得讲究一个度,不要把自己武装成一只小刺猬。如果太过严守自己的“领域”,很可能最终被孤立,或者说自己把自己变成了边缘人。至于你说的幼年创伤,尽管我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但是我可以认真地说伤害造成后想完全弥补是不可能的,因为发生了就是发生了。而每个人所经历的痛苦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期待别人了解或者完全弥补都是不大现实的。但是也无需把创伤夸大。你要知道所有痛苦的经历都是昨天的事情。而你现在可以做的远比过去多得多。既要自信也要自尊,相信你可以做的很好!
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容许别人侮辱和歧视的心理状态
5、幼儿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观
尊重孩子的身心规律、把握终生发展的教育方向
现在我们中国的幼儿教育大纲体现的就是:人的终生发展。终生发展指的是: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智、良好的习惯。我们不单单是要教会孩子多少知识,而是要让她们喜欢学习、学会学习,这才是孩子终生受益的。儿童教育阶段什么最重要?习惯养成最重要,这是人的终生受用的东西,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要注重养成教育。如果孩子三年幼儿园毕业后,习惯很差,注意力不集中,与人打交道很片面,卫生习惯也不好。他怎么为入小学学习做准备?从小培养孩子对世界未知领域的好奇心,这是与积极健康、与时代合拍的教育理念,是尊重儿童的。其实,孩子和家长一样,生来就具有人的尊严与价值,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尊重孩子,即尊重他的喜好,尊重他的生长发展规律,赋予他们做人的权利,同时也要看到孩子发展的个体差异。
(一)儿童的天性:好动、好玩、好奇、好模仿,孩子是游戏的、好奇的、探索的、梦想的、涂鸦的、歌唱的,蹦蹦跳跳的,我们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保护。孩子是具有尊严的个体:孩子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表现出敏感、脆弱等特征,这确实需要家长的保护,但另一方面,孩子同家长一样,具有自尊心,家长应该尊重他们。因此,家长一方面要严格要求他们,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又要态度正确,方法得当,教育孩子的同时不伤害他们的人格与自尊心,无论孩子再小都要征询他的意见,让他知道,父母只是在为他提供帮助。要经常用肯定的口吻表扬孩子,尽量不用或少用诸如“你给我听着,不许……,不许……”之类的命令式语言。
(二)儿童的认知特点:运用感知觉(摸、看、闻、玩、尝)来获取直接经验,认识周围的环境、人和事。孩子是学习的主体:孩子具有发展的无限潜能,从出生之日起,他就做好了接受各种挑战的准备。他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积极地和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并在此过程中积累和建构自己的生活经验,他们有能力发展自己,并影响周围的人。因此,父母应该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学习与自我教育的能力,鼓励与尊重孩子的学习活动,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时间、空间与物质上的准备。你让我看见了我就知道了。你让我参与我就了解了,你让我动手,我就记住了,孩子们学习的途径:体验参与;学的形式:游戏为主。
(三)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是人生的第一个生长高峰期,需要营养、阳光、空气、大自然。
(四)儿童的个性特点: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智力结构不同,气质类型不同,多元智能理论揭示:智力没有优劣之分,用强项带动弱项。孩子具有发展的差异性:孩子在能力、兴趣与爱好方面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比如,有的孩子说话晚,到两岁多时吐字还清晰,有的孩子却在一岁多时就能说很多的话了。你如果从动作能力来看,也许这个语言发展迟缓的孩子会好得多。每一个孩子的发展都是不同的,无论你是从同一个维度来看孩子发展的速度,还是从不同的维度来看孩子发展的优势,他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千万不能拿别人孩子的长处和自己孩子发展的短处比,要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优势领域,也要善于等待孩子的发展。
6、尊严和自尊心是一回事吗?区别~谢谢
首先,自尊是一种评价和体验。一般来说,从两三岁开始,儿童便有了自我概念,能够描述自己的身体特征、年龄、性别和喜欢的活动,如"我是个男孩""我两岁半了"等等;到了三四岁时,儿童能够评价自己,并从中体验到自豪或羞愧,于是出现了自尊的萌芽,如"我长得漂亮""我是个懂事的孩子"等等。我们若把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与之相应,自我意识可分为自我概念、自尊和自我控制三个方面。其中,自我概念是对自己的客观描述,如"我是个中学生",而自尊则在这种描述的基础上还带有评价和情绪情感色彩,如"我是个优秀的中学生"。
其次,自尊是一个人具有积极意义的品质,这一点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自尊有所区别。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听到这样的责备:"你这个人自尊心太强了。"他就是说,自尊太低了不好,太高也不行,最好是适中。可我们却认为,自尊只包括我们人格中具有积极意义的部分,是应该努力培养的。也就是说,自尊越高越好;相反,所谓"死要面子"、"追求虚荣"、"盲目骄傲"等等,不仅不是自尊,而且是一种自卑的表现。 第三,自尊与个人的自我价值有关。当我们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看到周围人赞扬的目光时,我们会觉得自己品德高尚;当我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时,我们感到自己有能力;当我们的建议被老师或同学采纳后,我们会认为自己很重要,这些都是自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可以获得很多情感体验,但并非所有的情感体验都属于自尊,如恐惧、焦虑、喜好、厌恶等就不属于自尊。只有那些与自我价值有关的情感体验如自信心、成就感、荣誉感等才属于自尊。
只有正确理解了自尊的含义,我们才能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真正地把握自尊、追求自尊,并最终超越自尊
定义:
尊严是指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拥有应有的权利,并且这些权利被其他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所尊重。简而言之,尊严就是权利和人格被尊重。
自尊心是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容许别人侮辱和歧视的心理状态。
区别(个人愚见):
从个体的角度来看,尊严更侧重于他人对自己评价,即需要他人对自己的权利保持尊重。而自尊心更侧重于自己对自己所订立的标准,每个人的自尊心程度不同,如自尊心很强、没有自尊心。
从内容的角度来看,尊严更侧重于对于基本的权利和人格的肯定,不允许个人的基本原则问题被其他人践踏。而自尊心的涵盖范围相对较广泛。
自尊心是自己对自己的尊重,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容许别人侮辱和歧视的心理状态。尊严是个人的权利受到尊重,指别人或社会对自己的权利的尊重。
自尊心可以是正面的、积极的,如自信、自爱。自信是建立在谦逊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行为抱有成功的信心。自爱是一种不允许别人侵犯侮辱自己。 也可能是负面的消极的,如自负、自卑、偏激。
而尊严是一种荣誉,并非在获得荣誉时,而在于本身真正值得这荣誉。
不是
尊严: 带有一般只人格比较高尚, 有点民族气节。
自尊心: 一般人只人格小气, 用于形容个人,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51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