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会有哪些心理问题,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都会遇到哪些问题

laoshi 心理科普 2024-07-15 08:30:02

1、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都会遇到哪些问题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都会遇到哪些问题

第二个才谈到如何爱孩子,我们长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接触的家长成千上万,我发现很多家长呈现出来的爱的方法是错误的,这种爱给孩子的生命往往是一种掠夺甚至是破坏。在家长中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就是特别着急,家长总要孩子学这个班、学那个班、有的妈妈甚至不工作,专门的守护孩子,周

一、周五幼儿园学习,周末上很多的班学习,她觉得自己又花时间又花钱让孩子学习这些知识、技能,就是对孩子的爱。这个方面的学习我发现有两个比较重要的伤害,一个是家长往往会忽略孩子的生命有他的阶段性,就是到了什么时候他的敏感期是什么,到了什么时候他才能够承受什么。比如说孩子学说话的敏感期他就会不断地说,到一定年龄他会对写一些符号感兴趣了,这是生命自然呈现的。家长让孩子提前去写,加好多东西去学,把孩子的时间占满了,没有时间发展这个阶段最需要发展的能力。第二个,孩子生活环境中有大自然、有社会,孩子接触大自然、接触其他人,都是在与周围的环境互动过程中学习,而家长给孩子过多的知识、技能学习,去上学习班,会把孩子跟大自然、跟社会隔离了,破坏了他的认知结构,就像我们的营养结构是全面的,如果某一种营养比如蛋白质特别多,就打破了营养素的平衡。过度开发也一样,认知和技能这些东西多了以后,他的情感、他的交往、他对大自然对美的感受发展的机会就少了,这个时候好像看起来孩子能认多少字、能背多少诗歌,家长觉得孩子很聪明,其实可能已经破坏了孩子的和谐和整体性。而且他早期的学习所形成的这种认知模式,对后来影响是非常大的,比如有的孩子早期认字很多,他见到字就很敏感,但是他跟人的交往可能就不敏感了,就是因为你早期给了这个东西多,他脑袋里面装的相关的东西多,就对他相关的事物有反应,对不相关的知识和模式就不感兴趣了,对他未来的和谐是很不好的影响。这种爱就是一个破坏性的。

还有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包办。原来孩子多的时候,父母的爱要分给两三个孩子,现在父母就一个孩子,而且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退休了,五六个人来爱一个孩子。把衣食住行都照顾得很周到,孩子都不用自己解决了,失去了发展能力的机会。

2、对小孩的教育问题

对小孩的教育问题

首先不能给他们施加太大的压力,要知道 孩子都是会有叛逆心理的,给他们的压力越大,逼得太紧,他们反弹的空间也就越大。一杯满满当当的水,如果不倒出去,是无法再往里面续的,所以家长要把握好度

其次应该支持孩子的爱好,广泛培养他们的兴趣,陶冶他们的情操,也可以多让他们自己选择一些书籍去看,或者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家长不应做过多的干预,但也要正确的引导他们。给孩子建立良好的是非观、价值观。

经常跟孩子聊天,注意沟通,不要让孩子觉得和家长之间有代沟,孩子的成长多数都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所占的比重非常大,所以家长要经常和孩子互动,了解他们内心的感受,以及在学习上的想法以及所遇到的困难。

永远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这样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自尊心以及学习的上进心,会打击他们原有的积极性,应多鼓励他们,让他自觉自愿想去学习。

以上是我个人的见解。其实只要培养好孩子的自觉性,不要让他们过多的沉迷在网络游戏中,喜欢学习也非难事。

有两方面

1.父母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

如果父母热爱学习,那么

孩子就会从小受到爱学习的

气氛熏陶,就会对学习感兴趣

2.学校方面

名师出高徒,这话一点不假

所以,要想孩子热爱学习

就得找比较好的老师,好的

老师肯定是在好的学校,所以

选好学校也是必要的!

学习本身就是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喜欢,不要强迫他去学习,要在生活中渗透,不能急于求成

要让小孩子有对学习的爱好必须得循序渐进。

在小的时候,孩子的学习能力是最强的。

但是这个时候玩性也是最大的,要让孩子喜欢学习,必须找到孩子爱好的一些玩的东西。

比如:小孩子喜欢魔方,就买一些数字的魔方给他玩。

可不能认为孩子玩了就不学习了,这个时候在孩子大脑里慢慢的对数字就有了记忆。

不知道你的孩子多大了,幼儿期可以陪他说话,慢慢的说一些简单的数字,叠字,让孩子先慢慢接触。

主要是和孩子多沟通 先了解孩子喜欢什么在 慢慢告诉他 现在学的是最基础的东西要好好的学 晓之以理

给孩子营造一个学习的环境 在他学习是给以鼓励或奖励

3、家庭教育会遇到什么问题?

家庭教育会遇到什么问题?

这里主要谈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首先、家庭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显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才起着积极作用。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英国的石头缝里,它只会长成一棵很矮的小树;但是,要是它被种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这就特别强调了成长环境的作用。

其次、家庭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先天优势来发展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才能。

比如有的孩子天生的好噪子,音质纯美、音域宽广,这就为培养他们成为歌手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可能性;有的孩子生来好观察,这就为他们学绘画、搞实验提供了有利条件。记忆力好的孩子,学外语可能会成功;好思考的孩子,学理科搞思辩可能有乐观的前景……根据孩子的遗传素质,因势利导,让孩子如鱼得水,能有效地发挥他遗传优势,培养他成为有大用之才。

三、家庭要对社会环境影响进行过滤,不断培养孩子的能力。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封闭式教育时代一去不复返,传统一元化道德观念的瓦解,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家庭德育环境的多种德育源的产生和发展,社会道德层面上多种道德信息的传播,大量道德媒体的辐射,社会影响因素在孩子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明显增强。这些都使家庭道德教育在大环境中走出了封闭模式,直接面临社会变革的八面来风。

开放时代的到来,导致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伴之以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话以及社会群体阶层化的出现和加速形成,都使得家庭教育置身于多元道德观念互相冲突的社会当中。传统道德规范约束力减弱,社会控制逐渐松弛,新生的各种道德问题和道德难题横亘于父母面前。

在正义与邪恶面前孩子迷茫;在个人利益极度膨胀,在物欲横流、贪利成风、功利为上的社会现实面前,孩子贪利自私;孩子言语粗俗,懒惰,放任、不懂礼貌、嫉妒。

因此,应打破封闭,实行开放,加强引导、严格要求,大胆地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分析解剖其丑恶现象,去认真阅读理解社会这部错综复杂的教科书,引导和培养学生对社会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的鉴别力、判断力和批判力、自我教育力,学会自动筛选过滤社会信息,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树立国家至上、社会为先的道德观念。坚守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财不占,取财有道,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信念。

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爱劳动、爱清洁、守时守信的良好品质。

四、家庭担负着培养孩子多种能力的责任。 父母要努力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这里所谓“生活技能”,不单是指洗衣、做饭、整理内务等“生存”能力,还包括一个人的社会心理能力。

这是一个人能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也是使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积极行为的能力。

1、让孩子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 孩子往往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甚了解,对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不认识,对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不清楚,对将来的奋斗目标心中无数。多数情况下是父母和老师让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

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短处,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因而产生自卑心理;更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长处,而忽视了自己的短处,因而产生骄傲情绪,瞧不起别人。这时,做家长的就要让他们明白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才能培养乐观健全的个性。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才不至于盲目自大。教育他们懂得客观评价自己,有客观明确的生活目标,不苛求自己去做做不到的事情,这样才能在快乐的情绪中循序渐进,健康成长。

2、让孩子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自己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认真倾听他人谈话和意见,使用恰当的语言同他人交流和沟通思想,这种“听”和“说”的技能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

一些儿童往往在与人交往时,不注意听他人的讲话有时甚至表现出不耐烦和不理睬,使人感到不尊重他人,排斥他人;有些儿童不愿意讲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时候缺乏自然坦诚的态度,妨碍了与人的沟通,有快乐的事不能同他人分享,有烦恼的事不能同他人分担。这样,由于长期听不进来,说不出去,容易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天地里,造成独来独往,孤僻苦闷或固执偏激而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父母要帮孩子在与人交往时恰当地运用言语和非言语进行自我表达,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望和需求,而且尽量避免别人的误解和猜疑,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结交到更多的朋友,也使他们懂得要对人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己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采取宽容、公平、有理有节的处理方式。

培养父(母)子(女)情、师生情,正确对待同学情、朋友情以及朦胧的恋情等,学会尊重他人、相信他人,在人与人的彼此支持和鼓励中健康成长。

3、让孩子把握情绪,培养缓解压力的能力 孩子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承受能力有限等原因,对自己的情绪有时难以把握,在遇到困难和矛盾的时候可能由于不会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带来许多额外的烦恼和冲突,而且长期的情绪压抑更是精神疾病的根源。

因此,要培养他们学会缓解精神压力,尤其是对一些情绪压抑的事,要教育他们懂得和学会宣泄和放松,这样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态,不仅从心情上得到愉快,而且在遇到困难时有能力做出冷静的处理。

4、理解支持他人,培养换位思考能力 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容易受到父母溺爱,导致一些青少年儿童往往只关心自己眼前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人漠不关心。在这种时候,应培养他们懂得什么叫理解,什么叫爱心。

在这当中,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思考,这时换位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既是交友的必须,更是培养健康心理素质的要求。帮助和支持他人是一种付出,但自己却在这种付出中获得了“快乐”。这是培养孩子快乐心情、健康行为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5、有效解决问题,培养应对能力 对孩子来说,他们往往缺乏应对的技巧和方法,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着手解决。

这样就容易产生苦闷、难过、恐慌等心理,长此以往,将使他们处于抑郁和焦虑之中。因此,应该教育和训练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应对的技巧,帮助他们认识问题出现和存在的客观性,帮助他们寻求解决矛盾的突破口和方法步骤,与孩子多讨论,多协商,多探讨,多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学会主动地适应环境,尽快地处理好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在解决矛盾和问题中成长。

6、避免攻击性言行,培养自律能力 孩子之间容易因一点小事产生摩擦和矛盾,轻者闹意见,闹不团结,重者会一时冲动,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果这种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矫正和制止,发展下去不仅对他人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对自己更是遗患终生。 因此,要培养他们严格的自律能力,不为自己利益受损而迁怒别人,学会用和平的方法替代攻击性行为,多想自己的不是。这既是为人之道,也是健康心理素质养成的基本要求。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70951.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