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和心理教育哪个好,孩子到底需要什么父母对自然教育的理解
1、孩子到底需要什么父母对自然教育的理解
当下时代的孩子更多的是需要父母的关爱,都希望父母不要用传统的生命惊喜家庭教育来培养,希望有一个更好的教育培养方式,想要父母多多鼓励,不要动不动就是“一盆凉水”,这样会大大的打击孩子的内心的一个成长。
父母常用成人的眼光看孩子,其实孩子有自己的天地,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到新奇,充满了幻想,好游戏,爱提问题。可是有些父母让孩子规规矩矩,总想把孩子变成小大人,这种脱离年龄特点的教育很容易造成两代人的隔阂,多数是要失败的。
父母不理解孩子还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父母不同,行为习惯和父母不同,等等。孩子的做法往往带有时代特色,而父母的做法往往带有过去时代的痕迹,两代人的经历不同,当然会有很多不理解。
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
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就不会有童心,尽管你是为了孩子着想,但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有的孩子非要用自己的电动玩具去换小朋友手中的泥人,有的孩子养个小蝌蚪会倾注全部心血这些在大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可对孩子来说却是正常的。
每一个孩子在思想观点、感情、感受、快乐、不安、忧愁方面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谁了解孩子的心理,谁就会赢得孩子的心,取得教育的主动权;反之,则会产生顶牛现象,甚至遭到孩子的怨恨,费力而不讨好。
其次,要知道孩子的要求
美国学者赫茨为了了解孩子的心理要求,对五大洲20多个国家10万名孩子进行了调查,发现孩子对父母的主要要求有10条:
(1)孩子在场,不要吵架。
(2)个孩子都要给以同样的爱,不要偏心。
(3)任何时候都不要对孩子失信、撒谎,说话要算话。
(4)母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谅解。
(5)父母和孩子之间要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7)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尽量全面地予以答复。
(8)孩子的朋友面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
(9)注意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要过分强调缺点。
(10)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忽冷忽热,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
再次,要经常回忆自己的童年
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妙的童年。可人一做了父母,往往就把自己的童年给忘了,一味以成人的心情要求孩子。如果父母能经常回忆自己的童年,将心比心,遇到问题替孩子设身处地想想,就容易理解孩子的心情,对孩子的教育方法自然也会改变。
比如孩子正跳皮筋跳得来劲,父母非得让孩子马上回家,孩子的嘴就会撅得老高老高。为什么?因为她刚跳完,应该给别人抻皮筋了,这时候走开,小朋友就会对她不满。假如好容易等到该她跳了,而父母把她叫回家,她心里也会不满。如果父母理解孩子的这种心情,说,再玩几分钟就回家,孩子有了思想准备, 告一段落后自觉不玩,心里的不平衡也就得到解决。
做父母的不要忘了自己的童年:拍洋画、弹球、打弹弓、跳皮筋、跳房子、下老虎棋、吹泡泡、过家家,都曾使我们迷恋过;骑马打仗、打雪仗、藏猫猫,也曾使我们激动过,如果这些我们能回忆一下,对于理解孩子,正确引导孩子都是大有好处的。
没有理解就没有真正的爱。不理解孩子,父母对孩子的爱反而会使孩子反感,其要害是父母脱离了孩子的实际,强人所难,甚至把孩子当成执行自己意志的工具。相反,站到孩子的立场上以孩子的目光看待自己的要求,支持孩子的正当要求,与孩子同喜、同忧、同乐,心理相通,情感交融,这样才能爱得准,爱得深,爱得正当。
当然,理解不是目的,而是教育的起点。理解代替不了教育,但没有理解往往也很难教育。有些孩子和父母情绪对立,往往是父母不理解孩子,简单粗暴教育孩子造成的。
2、什么是大自然教育?它对孩子成长有什么作用?贵州有大自然教育机构...
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写过一本书叫《爱弥儿》,其中介绍了他对儿童教育的看法。他的主要观点就是自然教育法。它的主要思想有几个方面:
其一,自然教育就是遵循人的自然本性,使教育教育与人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相一致,既不超前,也不滞后;
其二,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为了人的福祉,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各有其位,各安其位,按照人的天性处理人的欲念。其余的事情则源于各种外因,非我们所能控制。
其三,孩子该承受的痛苦一定要让他自己承受,大人不可人为的替孩子承担痛苦,也不应教孩子逃避痛苦,当然也不可让孩子承受他们不应该承受的痛苦。
至于贵州有没有大自然教育机构,本人尚不清楚。
3、简评王守仁的自然教育论
王守仁把长期积累的教育教学经验与其“致良知”的哲学观点相结合,形成了较为完善与独特的教育思想体系,并针对当时儿童教育中的弊病,提出了“自然教育论”,这是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对今天的儿童教育
具有深远的启迪意义。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84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