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必备要素,创造性思维的必需要素是什么

laoshi 心理科普 2023-10-13 02:06:06

导读:本文探讨了创造性思维的必要要素以及如何运用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需要具备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基础能力,并强调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知识本身并不足以拥有创造性思维,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进行创新。文章还指出,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需要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的高度紧张,并在最高水平上进行。如下为有关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要素,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要素

1、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要素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

一项创造性思维成果往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刻苦的钻研、甚至多次的挫折方能取得,而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素质磨砺才能具备,至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则离不开繁多的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

2、“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2、“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①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②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6分钟之后,也可能在6个月之后,6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③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④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⑤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⑥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3、什么叫做创造力

3、什么叫做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

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区分人才的重要标志。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它要求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的高度紧张,以及创造性思维在最高水平上进行。

扩展资料

特征

1、变通性

思维能随机应变,举一反三,不易受功能固着等心理定势的干扰,因此能产生超常的构想,提出新观念。

2、流畅性

反应既快又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表达出较多的观念。

创造,顾名思义就是首先创立制造出新东西。在《辞海》里,创造是“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创造是一项复杂的人类活动,因此,要想对其进行有效的定义,必须顾及一定的事实,即创造本身包含创造的过程和创造的成果。

创造必须首先是具有丰富创造活动体验的实践过程,其次该实践过程还应该有独创性的成果。因此,创造是伴随有独创性成果出现的、具有丰富创造性体验的实践过程。

3、独特性

对事物具有不寻常的独特见解。聚合思维在创造能力结构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所谓聚合思维是指利用已有定论的原理、定律、方法,解决问题时有方向、有范围、有程序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

人们在进行思维活动时,既需要发散思维,也需要聚合思维。任何成功的创造性都是这两种思维整合的结果。创造力与一般能力有一定的关系,研究表明,智力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基本条件,智力水平过低者,不可能有很高的创造力。

另外,创造力与人格特征也有密切关系,综合多人研究的结果表明,高创造力者具有如下一些人格特征:兴趣广泛,语言流畅,具有幽默感,反应敏捷,思辨严密,善于记忆,工作效率高,

从众行为少,好独立行事,自信,喜欢研究抽象问题,生活范围较大,社交能力强,抱负水平高,态度直率、坦白,感情开放,不拘小节,给人以浪漫印象。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创造力

4、普通心理学考验重点

4、普通心理学考验重点

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认知过程

2、情绪、情感和意志

3、能力与人格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2、具体研究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三)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1、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近代哲学的影响、生理学的影响

2、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构造主义学派,机能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格式塔学派,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学派,认知学派

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一)神经系统的构成

1、神经元

2、突触

3、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二)脑的结构与功能

1、脑的结构

2、大脑皮层及其机能

3、大脑两半球的单测化优势

(三)脑功能学说

1、定位说

2、整体说

3、机能系统说

三、感觉

(一)感觉概述

1、感觉的含义

2、感觉的编码

3、感觉的测量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费希纳对数定律,史蒂文斯幂定律

(二)视觉

1、视觉刺激

2、视觉的生理机制

3、视觉的基本现象

色觉,视觉对比,马赫带,视觉适应,后像,闪光融合

(三)听觉

1、听觉刺激

2、听觉的生理机制

3、听觉理论

(四)其他感觉

1、皮肤感觉

2、嗅觉和味觉

3、动觉

4、平衡觉

5、内脏感觉

四、知觉

(一)知觉概述

1、知觉的含义

2、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二)知觉的特征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三)空间知觉

1、形状知觉

2、大小知觉

3、深度和距离知觉

(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1、时间知觉

2、运动知觉

(五)错觉

1、错觉的含义

2、错觉的种类

五、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的含义

2、意识的功能

3、无意识现象

4、睡眠与梦

(二)注意概述

1、注意的含义

2、注意的种类与特征

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认知理论

1、注意的生理机制

2、注意的认知理论

过滤器理论,衰减理论,认知资源理论,双加工理论

六、记忆

(一)记忆概述

1、记忆的含义

2、记忆的过程

3、记忆的分类

感觉记忆,短时和长时记忆,情景和语义记忆,内隐和外显记忆,程序性和陈述性记忆

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二)感觉记忆

1、感觉记忆的含义

2、感觉记忆的信息编码

(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1、短时记忆的含义

2、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

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提取

4、工作记忆

(四)长时记忆

1、长时记忆的含义

2、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

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

4、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

遗忘的含义,遗忘的进程,遗忘的原因

(五)内隐记忆

1、内隐记忆的含义

2、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七、思维

(一)思维概述

1、思维的含义

2、思维的特征

3、思维的种类

4、思维的过程

(二)概念

1、概念的含义

2、概念的种类

3、概念的结构

4、概念的形成

(三)推理

1、三段论推理

2、条件推理

(四)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的含义与基本过程

2、问题解决的策略

算法式,启发式

3、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五)创造性思维

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

2、创造性思维的心理成分

3、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六)表象和想象

1、表象

表象的含义,表象的特征,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2、想象

想象的含义,想象的种类

八、语言与言语

(一)语言与言语概述

1、语言与言语的概述及其特征

2、语言的结构

3、言语的种类

4、语言的表征与加工过程

(二)语言加工的生理机制

1、言语的发音机制

2、语言加工的中枢机制

(三)语言的理解

1、语言知觉

2、词汇的理解

3、句子的理解

4、文本的理解

5、影响语言理解的因素

九、动机与意志

(一)动机概述

1、动机的含义

2、动机的功能

3、动机的种类

4、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

(二)需要

1、需要的含义

2、需要的种类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三)动机理论

1、本能论

2、驱力理论

3、唤醒理论

4、诱因理论

5、认知理论

(四)意志行动

1、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2、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

3、意志行动中的挫折

挫折的含义,挫折情境的形成,挫折的反应,挫折的承受力

4、意志的品质

十、情绪和情感

(一)情绪和情感概述

1、情绪、情感的含义

2、情绪、情感的功能

3、情绪的难度和两极性

4、情绪、情感的分类

(二)情绪的生理机制

1、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2、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

(三)表情

1、面部表情

2、体态表情

3、语调表情

(四)情绪理论

1、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

2、坎农-巴德学说

3、认知理论

(五)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

十一、能力

(一)能力概述

1、能力的含义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3、能力、才能与天才

(二)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1、能力的种类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2、能力的结构

(三)能力的理论

1、能力的因素说

2、能力的结构理论

3、能力的信息加工理论

(四)能力形成与发展的个体差异

1、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2、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3、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

十二、人格

(一)人格概述

1、人格的含义

2、人格的特征

(二)气质与性格

1、气质概述

气质的含义,气质的类型,气质理论

2、性格概述

性格的含义,性格特征

(三)认知风格

1、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2、冲动型-沉思型

3、同时性-继时性

(四)人格理论

1、特质理论

2、类型理论

(五)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另外,参考考试大纲

5、创造力多因素理论对影响创造力因素的概括

5、创造力多因素理论对影响创造力因素的概括

影响创造力的因素(创造力的多因素理论)

人的创造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和洛巴特(Lubart)在他人和自己许多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创造力的多因素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的创造力能否充分发挥,受六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1。智力。它是创造力充分发挥的必要条件,影响个体对问题情景的感知、表征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等过程,即影响信息的输入、转译、加工和输出过程;

2。知识。即有关的经验体验、知识结构,它给创造性思维提供加工的信息,帮助创造者了解其在某个领域中所处的位置;

3。认知风格。即认知活动过程的风格和倾向性。斯腾伯格和洛巴特认为认知风格有三种:立法式认知风格(即乐于建立自己的规则和善于解决非预制的问题)、执行式认知风格(偏向于用现成的规则解决具有形成结构的问题)和司法式认知风格(用判断、分析和批判倾向看待事物,他们乐于对规则和程序做出评价,对现有的结构作出判断,从而来检验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创造型个体常常具有立法式认知风格;

4。人格特征。个体的人格特征对创造力的发挥有着重要影响,其中对模糊的容忍力、冒险性、毅力和坚持性以及成长的愿望和自尊至关重要;

5。动机。动机是驱使个体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动力。

6。环境。环境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创造力,也可以抑制创造力的发挥。斯腾伯格和洛巴特特别指出,上述六个因素对创造力的作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以综合效果发挥作用的。创造力的充分发挥的关键是这些因素的投入和它们之间的凝聚方式,这六个因素须经有效聚合后才能产生出高创造力来。

7、创造意识指的是什么

7、创造意识指的是什么

创造意识 自觉地进行创造性思维,发挥创造潜能,力求产生创造性成果的思想观念。 一个人创造意识的强弱,与他的人生观世界观、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维水平密切相关,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学习和工作环境也有直接的关系。 创造意识是人们在创造活动体验、经验和创造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对创造的高度敏感性和自觉、自发进行创造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人的创造意识是在创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是在对创造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创造的需要和创造需求的存在是创造的前提,创造活动首先基于创造需求的存在和人们对创造需求的认识,创造需求的存在和对创造需求的认识是创造意识和创造意向活动发生的前提。创造意识涉及到对创造的需要、创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涉及到创造活动体验、经验的获得和积累,涉及到人们在创造活动体验、经验和创造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对创造的高度敏感性和自觉、自发进行创造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创造意识是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不是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是创造的前提,也是创造意识形成的必要条件。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8752.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