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四大心态,五颗心的分享,简述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哪些
导读:本文介绍了幼儿园教师常见的四种工作心态和相应的领导策略。每个幼儿教师会形成不同的工作心态,需要领导采取不同的方法。文章列举了四种心态:感情补偿、兴趣满足、自我表现和良心平衡。文章呼吁领导者要理解教师的心理动机,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并用真诚的态度对待教师。如下为有关幼儿园教师四大心态五颗心的分享,简述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哪些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幼儿园教师四大心态五颗心的分享
幼儿教育网表示在日常工作中,每个幼儿教师由于性格特点、气质修养和文化程度以及社会阅历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工作心态,不同的工作心态需要领导采取不同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就幼儿教师常见的几种工作状态及相应的领导策略谈些看法。
一、感情补偿心态
我们平时经常会听到有教师说,工作累一点不要紧,只要领导心中有数就够了。言下之意,就是希望园领导能理解教师的苦衷,对教师付出的辛勤劳动给予应有
的感情补偿。有这种心态的教师,一般来说比较喜欢园领导经常关心、过问自己的工作情况,也比较注意适时向领导请示汇报,其心理动因不外乎是让园领导了解自
己的工作表现。
其工作积极性的大小与领导的关注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时园长的一句话、一个脸色、一个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其工作热情。对待这样的教师,园长首先要正确
理解他们的心理动机,不能笼而统之地把这种感情补偿心态和爱虚荣联系起来。尽管有些教师干工作也可能带有讨好领导的意图,但这种意图充其量只是一种感情上
的要求,不外乎想得到领导的理解和注意。
作为园长,没有理由不对教师工作中付出的辛勤劳动倍加尊重。其次,园长要经常过问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在语言上不要太吝啬,特别是当教师完成一项工
作任务时,园长更应给予教师一定程度的表扬。因为它包含着园长对教师工作成绩的肯定和辛勤劳动的认可,也包含了对教师的注意和器重,这是最现实的感情补
偿。再次,要以心换心经常和教师交流思想,谈谈心里话,会使教师感到园长对她们是信任的。教师会由此获得感情的补偿。
二、兴趣满足心态
不难发现,在我们周围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工作是凭兴趣来做的。她们只要对这项工作有兴趣,就无所谓表扬,无所谓奖励,即使是再艰苦的任务,哪十的K灯夜战也在所不辞。如果对这项工作没有兴趣或兴趣没有激发起来,园长逼着干也无济于事。
对于这样的教师,园长多半持贬斥态度,对其评价也不高。其实,园长不要过早地对“凭兴趣干事”的人持否定态度,因为“兴趣是点燃工作热情的引信;兴趣
是成就事业的内动力;兴趣是创造的源泉;兴趣是释放潜能的激发器”。实践也证明,人们对某项工作有了一定兴趣,干起来就总感到轻松愉快,积极性也能极大限
度地发挥。由此可见,工作中的兴趣满足心态是维持内动力的潜能。作为园长,应该为开掘这种潜能创造更好的条件,尽可能做到量材使用,用其所长,用其所好。
三、自我表现心态
不少教师都有”表现欲”,爱在生活和工作中表现自己。具有这种心态或这种心态占主导地位的教师,一般比较注意在工作和事业中去树立自己的形象,并期望
通过良好的工作态度或创造性的成就证明自己的存在,体现自己的价值。其特点是自尊心、自信心较强,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比较注重荣
誉。
要领导好这些教师,园长应该心胸豁达,开明超脱,工作上要给她们更多的自主权,以激发她们的进取心。这些教师喜欢凭自己的能力去开展独立的工作,且千
每一次工作都能力求有所创新。因此,只要她们的设想有助于提高工作总体效果,即使在某些方面不合园领导口味,园领导也应该照顾她们的情绪,不挫伤她们的积
极性。这些教师比较爱面子,很注重自己在群众中的印象,她们最容不得那种讽刺挖苦式的批评和不顾场合的直言指责。因此,对她们进行批评教育要多采取迂回
式、点拨式、旁敲式等方式,园长尤要以自身的人格、品德和工作能力去征服她们。
四、良心平衡心态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时常会听到一些教师说,“我是凭良心干工作”。话中之意,既包含着对人浮于事吃大锅饭的不满,也道出了她既不想先进也不甘落后的思
想。这是良好平衡心态的典型特征。存在这种心态的教师有一个最简单的价值观念:“不劳动者不得食,拿了工资就得上班。”所以一般来说,这类教师能够遵守劳
动纪律,也会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但进取心不强,工作要求不高,满足于不落后,不旷工、不误事。
对于这类教师,园领导首先对她们要敢于大胆使用,充分发挥其特长。要针对她们的特点,分配给她们一些既可以干得了也可以干得好的工作,帮她们树立起工
作的自信心。其次,要经常进行检查督促,帮助她们提高工作效率。第三,要建立竞争机制,打破“大锅饭”,让她们在公平竞争中超越自我。第四,在下达工作任
务时,要多用和缓宽松的语气,不要咄咄逼人。
2、简述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哪些
教师要有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主要包括第一,忠诚教育事业;第二,热爱学生;
第三,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第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教师的专业素养
①专业知识素养:第一,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第二,精深的专业知识。透彻把握所教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内在的联系。(懂、熟、化)第三,宽厚的教育科学知识、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
②专业能力素养:第一,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和指导的能力;第二,驾驭教材和组织教学的能力;第三,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第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第五,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第六,较高的教育机智;第七,教育科研能力。
(3)教师的人格素养:善于理解学生、性格开朗;情绪乐观、意志力强;热情、有责任心、仁慈友善;耐心周到、有幽默感;乐于助人、合群合作;公平、客观等。
3、如何缓解教师心理压力
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的方法:
一、加强心理健康的疏导
增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关键还是要增强教师对压力的承受能力。要开展一些关于教师压力舒解的讨论和专家讲座,开展心理咨询门诊,购置一些心理调节方面的图书,聘请一些德高望重、有专业特长的教师承担心理疏导任务,在校内形成心理疏导网络体系,给予教师全方位的关怀。
二、缓减教师心理压力的自我调适
(1)要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了解自己是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则,教师不仅要了解自己的优点,更要承认自己的缺点,并努力去改进自己的缺点,如努力之后还不能有新的改变,就应该接纳一个不完美的自我。有的教师由于专业功底不够或基本功先天不足,在岗位上屡屡受挫,就应该调整岗位或承认现实而不应过分指责自己。
(2)学会与人相处。教师要树立“与人为善,与人为伴”的思想,积极主动地搞好与领导、同事、学生等各方面的关系;学会换位思考,要为他人着想,允许他人犯错误,要为集体着想,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必须主动退让。
(3)学会合理宣泄和放松。面对压力采取的攻击行为,产生的抵触、抑郁情绪都是不理智的,不仅会伤害他人,还会伤害自己。教师要学会合理宣泄,找自己的至友、亲人倾诉,但谈话要尊从客观事实,谈话对象应为人正直、善解人意,否则又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要学会自我放松,教师要有自己工作之外的兴趣、爱好,要有自己的交际圈子,遇到不愉快的事暂且把它放在一边,可以去听音乐、看球赛和朋友聚会,即使再忙,也要拿出一定的时间来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等你做完这些事后,会发现压力小了,心情好了,办法可能也有了。
(4)要树立自信心,形成自我激励的习惯。要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最可以信赖的。首先,要知道你所遇到的问题、压力和挫折别人同样也会遇到,只是内容不同而已。只要能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一定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其次要认识到得失贯穿于人的一生,关键在于你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如果你能把困难和压力视为成功的前兆,那么你就能积极地看待人生的挫折,不会因此而不振。最后,要认识到教师这一职业特点决定了工作的成与败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长效性,必须以平常心来对待眼前的得与失。学校给予的荣誉与奖励并不能代表工作成效的全部回馈,而真正的收获是学生的成材,是学生在一生中给予你的尊敬与爱戴,是你把自己的精神产品通过教育实践传递给教育对象并产生几何积数的精神产品的那种成就感,从事教育就要淡泊名利,以苦为乐,以奉献为荣。
4、幼儿教育心理学中心理发展的特点,规律是什么?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甚至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知觉印象的束缚。如两排相等数目的棋子,如果等距离摆开,幼儿都知道是“一样多”,但如果将其中的一排棋子聚拢,不少幼儿就会认为密的这一排棋子数目少些,因为“这一排比那一排短”。可见,幼儿辨别数目的多少这要受棋子排列形式的影响。所以说幼儿的思维也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要特点的。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仍然很差,很容易受其它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因而行为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在正确的教育的影响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状况逐渐有所改变。
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3岁前,儿童已有个性特征的某些表现, 但这些特征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改变,个性表现的范围也有局限性,很不深刻,一般只在活动的积极性、情绪的稳定性、好奇心的强弱程度等方面反映出来。幼儿个性表现的范围比以前广阔,内容也深刻多了。无论是在兴趣爱好方面、行为习惯、才能方面,以及对人对己的态度方面,都开始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倾向。这时的个性倾向与以后相比虽然还是容易改变的,但已成为一生个性的基础或雏形。
由于幼儿心理发展较快,以上三个基本特征在幼儿初期、中期和晚期又各有不同。
三、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
3岁,对于多数儿童来讲,是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龄。正是从3岁起,儿童才开始离开父母入幼儿园,过起集体生活。这个变化比较大,儿童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而适应的关键,在于使幼儿与老师、幼儿园、小朋友建立感情,其中最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的感情。
为什么建立感情就容易适应集体生活呢?这是因为小班儿童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情绪性强。
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小班儿童的行动常常受情绪支配,而不受理智支配。情绪性强,是整个幼儿期儿童的特点,但年龄越小越突出。
小班儿童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很多方面。高兴时听话,不高兴时说什么也不听。如喜欢哪位老师,就特别听那位老师的话。
小班幼儿的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看见别的孩子都哭了,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哭起来。老师拿来新玩具,马上又破涕为笑。
了解儿童的以上特点,对教育工作有重要意义。如每年开学初,小班教师都面临一个接待新入园儿童的问题。大多数初次离开妈妈的儿童刚入园的几天总爱哭,有经验的老师总是一边用亲切的态度对待每个孩子,稳定他们的情绪,一边用新鲜事物(如新奇的玩具、儿童喜爱的小动物等)吸引儿童的注意,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加入伙伴的行列。
2.爱模仿
小班儿童的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所以小班玩具的种类不必很多,但同样的要多准备几套。在教育工作中,多为儿童树立模仿的样板。比如,需要集中儿童的注意力时,可以说“看××小朋友学习多认真,小眼睛一个劲地看着老师呢!”一般不要批评没有注意的孩子。如果老师说“×××,把你的手绢收起来!”可能会引起更多孩子玩手绢。 教师常常是儿童模仿的榜样,因此,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们树立好榜样。
3.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思维依靠动作进行,是先学前期儿童的典型特点。小班幼儿仍然保留着这个特点。让他们说出某一小堆糖有几块,他们就用手一块一块地数才能弄清,他们不会像大些的孩子那样在心里默数。
由于小班儿童的思维还要依靠动作,因此他们不会计划自己的行动,只能是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比如,在捏橡皮泥之前往往说不出自己要捏成什么,而常常是在捏好之后才突然有所发现:“面条!”
小班幼儿的思维很具体,很直接。他们不会作复杂的分析综合,只能从表面去理解事物。因此,对小班儿童更要注意正面教育,讲反话常常引起违反本意的不良效果。例如,上课时,有的孩子要上厕所,其他几个孩子一个跟着一个学,也要去。老师不高兴了,说:“都去都去!”孩子们一下就全跑光了。对儿童提要求也要注意具体,最好说“眼睛看着老师!”而不要说“注意听讲!”因为儿童不容易接受这种一般性的抽象的要求。
四、幼儿中期的心理特点
1.爱玩、会玩
幼儿都喜欢游戏。但小班儿童虽然爱玩却不大会玩。大班儿童虽然爱玩,也会玩,但由于学习兴趣日益浓厚,游戏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中班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中班儿童已能计划游戏的内容和情节,会自己安排角色。怎么玩,有什么规则,不遵守规则应怎么处理,基本都能商量解决,但游戏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还需要教师帮助解决。
2.思维具体形象
中班幼儿的思维可以说是典型的幼儿思维,他们较少依靠行动来思维,但是思维过程还必须依靠实物的形象作支柱。譬如,他知道了3个苹果加2个苹果是5个苹果,也能算出6粒糖给了弟弟3粒还剩3粒,但还不理解“3加2等于几?6减3还剩多少?”的抽象含义。
中班幼儿常常根据自己的具体生活经验来理解成人的语言。例如,他们常常认为“儿子”一词的意思就是“小孩”。当他们听说某个大人是××的儿子时,常常感到不可思议:“这么大,还是儿子?”为了使教师说的话能让幼儿明白,必须注意了解幼儿的水平和经验,避免说过于抽象的语言。语言教学中,尽量用形象的解释来帮助儿童理解新词。教“笔直”一词,可以竖起一支铅笔,“笔直”就是像铅笔一样直,这样幼儿就能懂,而且能牢牢记住。
五、幼儿晚期的心理特点
1.好学、好问
好奇是幼儿的共同特点,但大班儿童的好奇与小、中班有所不同。小、中班儿童的好奇心较多表现在对事物表面的兴趣上。他们经常向成人提问题,但问题多半停留在“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上。大班儿童不同,他们不光问“是什么”,还要问“为什么”。问题的范围也很广,天文地理,无所不有,希望成人给予回答。
好学、好问是求知欲的表现。甚至一些淘气行为也反映儿童的求知欲。家长、教师都应该保护幼儿的求知欲。不应该因嫌麻烦而拒绝回答孩子的提问。对类似破坏玩具的行为也不要简单地训斥了事,而应该加以正面引导,一面耐心讲道理,一面向幼儿介绍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满足他们渴求知识的愿望。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大班儿童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已有了抽象概括性的萌芽。例如,他们已开始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左、右概念),能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白菜、西红柿、茄子都是蔬菜,苹果、梨、葡萄都是水果);也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针是铁做的,所以沉到水底下了;火柴棒是木头做的,所以能浮上来)。由于大班幼儿已有了抽象概括能力的萌芽,所以可以,也应该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教育,引导他们去发现事物间的各种内在联系,促进智力发展。
3.个性初具雏形
大班儿童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他们开始能够控制自己,做事也不再“随波逐流”,显得比较有“主见”。对人、对
己、对事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有的热情大方,有的胆小害羞,有的活泼,有的文静,有的自尊心很强,有的有强烈的责任感,有的爱好唱歌跳舞,有的显示出绘画才能……
对于幼儿最初的个性特征,成人应当给予充分的注意。幼儿园教师在面向全体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因材施教,针对各人的特点,长善救失,使儿童全面地健康地发展。
5、教师人格特征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摘要: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能产生各种影响,概括的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影响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影响学生乐观情绪的建立;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关键字:教师 心理健康 影响学生
教师的心理健康作为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分析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产生的各种影响,对于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心理健康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特点富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剖析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创设课堂气氛。教师的这种对教学投入的积极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境,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师也因此深受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他们愿意学习,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与环境互动,努力去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并有所创新,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有研究表明,学生喜欢某位教师,一般都会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而学习效果也相对较好。小学生的厌恶学习、恐惧学校,有些情况下与教师有关。有的教师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使用过激的语言,对成绩差的学生冷淡,处理事情不公平等,致使一些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成你去101学习辅导答疑网问问,最近一个月正在搞活动,赠送金币免费解答,那里都是老师在线解答疑难问题滴!
6、体育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心理学知识
首先应该要注意男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再者,现在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别很大,对于那些对运用有恐惧或者惰性的孩子要耐心分析原因,逐步引导,不要强求,更不要强硬的批评,否则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甚至导致严重后果
7、教师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
因为,学习了心理学,就可以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对症下药,事办公倍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这样可以使学生心服口服,外带佩服,不得不服! 简单的说可以这样回答:
第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研究学生在学习活为中的心理现象及变化和发展规律。
第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主要构成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主要包括有: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第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实践意义
1.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2.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
3.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
8、教师的素养是什么
教师基本素养,指的就是通常所说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基本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口头表达能力。简言之,即要求教师的语言要正确,要通俗,要简炼,要有感染力,说到这方面的能力,提问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大家知道,提问是启发思维的重要方式,思维由问题开始,由问题而进行思考,由思考而提出问题,是青少年的一个重要心理特征。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应考虑四个条件:一是问题必须与数学思维有关,揭示教材或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实质矛盾,围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设计问题,二是问题必须适合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三是考虑教育上“合理“的提问。原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认为提问方法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远没有解决的教育学生的问题,他要求采用“教育上合理的提问方式“,如果提问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并且学生又不可能照搬课本上的答案,就可以认为,进行了“教育上合理“提问,例如:“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可以画几个圆?“对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毫无困难的回答:“一个“,这个问题不是教育上合理的提问,可是如果提问:“经过三点可以画几个圆?“学生在课本上找不到现成的答案,他必须自已对三个点可能有的位置关系加以研究和组合,考虑“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和“三个点不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并且分别对每一种情况作出结论,因为这个问题的信息量处于最适当的程度,所以,它是“教育上合理“的提问,但如果进一步问:“现在有五个点,可作几个圆,使每个圆上至少有三个点?“对初学“过三点的圆“的学生而言,这个问题会有其它信息的干扰,也不是教育上合理的提问,最后,还要考虑如何通过提问来教会学生提问--这也是主体性教学法的首要任务之一。
2。书面表达能力。大家知道,板书是符号性质的辅助性语言,是知识的凝炼和浓缩,板书设计应注意“五性“,保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学内容的概括性,揭示知识的规律性,给学生的示范性和形式的新异性。
3。观察能力。这里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能迅速地发现学生的课上特别是板演中书写的问题,答案中的差误,并能较准确地看出产生差误的主要原因,以便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自己改正差误,另一方面是能随时观察学生动态,如发现有“瞠目状态“(可能对教师的讲解或引导难以理解)或“不屑听取状态“(可能对教师所讲感到过于浅显而繁琐)时,应采取及时反馈措施,以便对原设计的教学过程进行必要的调节,也称之为“二次备课“。
4。聆听能力。这里指的是准确地听清学生的口头提出问题的能力,准确地听清学生口头回答问题的内容的能力和准确地听清学生间互相讨论的内容的能力,由于年级越低的学生,一般地说,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是越低的,常常是“词不达意“的,因此,教师必须能分辨清学生口头语言实质的正误,才能准确地答疑、补充或矫正错误而不致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教态。这里指的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使学生能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应持有的态度,不妨借用《学记》中指出的,要在“道而弗夺,强而弗抑“的基础上表现出负责的精神、和蔼的态度,以及高度感染的凝聚力(这与语言的通俗性--能说出学生习惯的语言,说出学生心中所想的问题有密切的关系),以使学生感到分外亲切,始终保持高度的学习积极性。
附.写教学后记
教师在教完一节课后,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总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是非常必要的。写教学后记能帮助教师迅速接收反馈信息,找出教学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为调整教学建立可靠依据,从而促进教学过程的不断优化,促进教师素质、教学水平、教研能力的不断提高。一般说来可以记成功之举、记失败之处、记教学机智、记学生见解、记再教设计等。总之,记教学后记,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所得,必见成效。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10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