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问题解决的基本阶段是什么?心理学实验要点是什么?
导读:本文介绍了心理学中问题解决的基本阶段、影响因素以及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在问题解决的识别和理解阶段,适当的问题表征和解决策略、解决定势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认知结构也对问题的表征和解决策略具有重要作用。问题解决者需要对问题进行清晰准确的理解,并充分利用信息,避免信息遗漏、误解和隐喻干扰等问题。如下为有关在心理学中问题解决的基本阶段有哪些,心理学实验的要点是什么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在心理学中问题解决的基本阶段有哪些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在问题解决的识别和理解阶段,问题解决者对问题表征的适当性、解决者的认知结构将直接影响问题的解决;解决策略、解决定势、功能固着(定势)是问题解答阶段的影响因素。 1。问题的表征 “除非对问题有清晰准确的理解,否则你很有可能不能达成准确的问题解决。”【1】因而适当的问题表征对问题的解决是至关重要的。国内的研究【2】也表明:正确的问题表征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在错误的或者不完整的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不可能求得问题的正确解决。例如,有这样一道九个点的问题(如图1A),要求问题解决者用铅笔在不离开纸面情况下最多画四条直线穿过这九个点。如果问题解决者把搜索空间局限于九个点所围成的范围内,并认为这些直线都交于这九点中的一个点,这种不充分的表征不能使问题获得解决。实际上,这个问题正确表征应是突破这个九个点的边界,把直线延伸到这些点的范围之外,且直线可以两两相交而不必要求同时相交于一点。这才是对这一问题的良好表征,促进九个点的问题的解决(图1B)。在问题的表征过程中,导致建构出错误的或者不充分的问题空间的因素主要有三条: 附图{图} (1)信息遗漏即未能将问题的有关信息全部提取出来;(2)信息误解——对某些问题做错误的分析和理解,如九个点问题;(3)隐喻干扰,指问题信息中潜在的歧义性误导,问题解决者的解题思路。【2】而“问题的表征不仅受问题信息的影响,而其也受问题解决者知识基础的影响。”【4】也就是说,问题解决者在问题表征过程中对问题信息的选择和理解又是和他认知结构密切相关的。 2。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是个体原有观点的全部内容和组织。每个个体的知识都是以独特的方式组织的,从而构成了他们不同认知结构。良好的认知结构对于问题的表征和策略的采用都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当问题情境和个人的认知结构完全符合时,问题解决者可从认知结构中直接调用相关的信息;当问题情境和个体认知结构不一致时,具有良好认知结构的个体能够在新旧知识间做出区分,寻找二者的内在联系并进行恰当的类比迁移;当问题情境超越了个体的认知结构,他能够根据问题的性质和目的,调整和重组自己的认知结构,以求得对问题的正确表征。良好的认知结构具有三个特征:一是原有观念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二是新旧观念的可辨别性;三是原有观念的稳定性。 3。问题的解决策略 在产生解答阶段,解决策略的选择和解决定势会影响问题的解决。算法式和启发式两种策略各有千秋,选择得当将会促进问题的解决;反之,则影响解决质量甚至使问题解决受阻。就启发式而言,它又有多种方法,而不同的方法又有其独特特点。例如:手段—目的分析是将目标状态分解成若干个子目标,通过完成一个个子目标而最终达到最后目标。为了达成最后的目标,它允许问题解决者增加子目标和最后目标的不同,迂回绕道的达成目标。而爬山法(Hill climbing)纯粹是一种“前推”策略,它只允许消减问题的当前状态和目标状态的不同,不允许适当增加二者的差异和迂回绕道解决问题。【4】因此,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许多时候问题解决者需要将多种策略和方法有效组合起来解决问题。如果问题解决者不熟悉或忽视任何一种有可能有用的方法,那必将影响他对问题的解决。 问题解决的定势是指问题解决者习惯用过去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套路来解决当前的相似问题。这时会出现两种可能的结果:如果当前的问题和以前的问题外表不同而本质相同即异形同型,那么解决定势能促进问题解决者快速、正确的解决问题。反之,如果二者是外形相似而本质相异(即同形异型)的,那么过去经验形成的这种模式对于当前的问题解决是不适当的。例如前文举过的九个点问题,如果问题解决者“按照”定势,把视角始终局限于九个点所构的正方形以内,并将这四条直线定位为交于其中一点的直线,这个问题就不能获得圆满解决。 4。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是指当所考察的材料作为一定物体的组成部分而具备某种功能后,在此后解决新问题时就存在变得难以利用的趋向。换句话说,某一物体在某种场合被作为具有某种功能的工具使用后,在其它场合遇到新问题时便难以看到它所具有的其他功能。例如锤子,一般被当作敲击之用,有时很难发现它还可以当作门栓、挡书板甚至秤跎来使用。Duneker的“纸盒问题”实验(Duneker,1945)证实了功能固着的确是人们在问题解决中的障碍。这个实验表明直接解决某一问题的工具缺乏时,功能固着阻碍着问题解决者对现有工具潜在功能的发现,从而延缓了问题的解决。 在问题解决的各阶段,问题解决者的动机、成败体验、焦虑情绪等主观因素和问题的表述、解决所处的环境等客观因素也将制约着问题的解决。 5。动机强度 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之趋向某一目标的心理过程。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问题解决的效率——问题解决的速度、质量、流畅性是受问题解决者成就动机强度制约的。这二者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如图2): 附图{图} 随着问题解决者的动机从零开始增大,问题解决的效率也随之开始增高;在动机强度适中时,会产生最高的效率而超过一定强度后,解决的效率又会随之降低。这是因为问题解决者的动机过强,有机体易处于紧张的情绪状态和过强的经神兴奋状态,导致个体注意力发生分散,知觉范围窄化,从而既不能使问题的信息在中枢加工器中得到良好的表征又不能有效选择长时记忆中与该问题解决有关的信息。当然,动机过强对问题解决效率的影响也因问题的复杂程度和个体学习能力而有差异。M。V。Seagoe的研究表明,强烈的动机对于简单问题的解决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对于复杂问题的解决则有不利影响;对于一定问题来说,在学习者具有很强的能力这一前提下,动机强烈仍会促进问题解决【5】。 6。成败的情绪体验和焦虑 问题解决者过去解决问题的成败印象和体验对当前的问题解决将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于问题解决者的问题解决信心。既往问题解决成功率较高者,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积极的自我评价,个人的成就期望较高,他们对当前问题解决比较自信;而既往问题解决失败印象较深者,自我评价较低,对自己解决当前问题显得信心不足。并且,当前的问题与问题解决者以往面临的问题情境越相似,成败的情绪体验对当前的问题解决就越强烈。 不管问题解决者成就动机如何,也不论问题解决者以往的成败体验如何,当他面临问题时,一般都抱有担忧、紧张和不安等焦虑情绪。焦虑和问题解决的关系类似于动机强度和问题解决的关系。适度的焦虑情绪唤醒能够集中问题集中解决者的注意力,促进他对问题信息的知觉和表征,唤起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更进一步激起问题解决者在问题的表征和原有认知之间的信息加工和模式识别,发展问题解决的策略。反之则阻碍问题的解决。 7。其它影响因素 问题的表述和问题解决者所处的环境也会影响问题解决者对问题的解决。清晰、简洁的问题表述有利于问题解决者迅速理解问题;而含混的语言表述易使问题解决者产生歧义和表征失当。具体形象的问题语言表述比抽象的语言表述更容易使问题解决者读懂题意。对于问题解决这样的复杂智力活动来说,噪音、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等客观条件对问题解决的效率有一定的影响,这些客观条件影响问题解决者的情绪、注意力、记忆和思维。
2、心理学实验的要点是什么?
实验心理学主要考查对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的掌握和进行实验设计、撰写研
究报告的能力。实验心理学这一科目也是考生复习中的难题之一,需要考生用心去体会实验
心理学的基本思想,理解其基本内容,避免学习中的为难情绪,持之以恒的复习。
针对实验心理学和心理统计的特点,考生应把实验心理学和统计结合起来复习,尤其是
实验心理学的实验设计部分和心理统计的推论统计部分,分清什么样的实验设计该用什么样
的统计分析方法,这样便于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
张学民的《实验心理学》和郭秀艳的《实验心理学》都附有大量的实验设计实例,考生 要从中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实验,比如2*3 被试内的实验设计或2*3 被试间实验设计等,熟 悉整个实验流程,包括实验如何进行、如何选取被试、数据如何统计、可能会得到什么结果、 如何对结果进行解释等。不能生搬硬套,重要的还是要领会实验心理学的思想。
3、怎么介绍心理学实验?
可以写感觉阈限的那个实验。
一、感觉阈限
1、感受性是感觉能力的高低,它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感觉阈限是刚刚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
2、我们总可以找到某个强度的刺激,在它多次给予被试的情况下,有50%的次数被试是感觉到,另有50%的次数是没引起被试感觉的。我们就把这个刺激强度定为感觉阈限值。
3、在实验心理学中,我们给感觉阈限,或者绝对阈限的操作定义是:有感觉与无感觉分界线上刺激强度,或者在50%的试验次数中引起感觉的刺激值。
4、差别阈限的操作定义是在50%的试验次数中引起感觉差别的最小刺激增量。这个最小的变化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又叫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简称j。n。d。
5、对重量变化的感觉能力,不能以一个绝对量来表示,而要以它与原来重量的比值,即它们之间的相对量来表示。韦伯还发现,同类感觉刚刚能觉察到的差别,与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恒定的。用公式表示即:ΔI / I=K,式中I为原来刺激的强度;ΔI为刺激的增量,即最小可觉差;K是相对差别阈限,又称韦伯比值或韦伯分数。韦伯发现的这个规律叫韦伯定律。
6、研究表明,不同感觉道的K值是不同的。研究还表明,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刺激强度的范围。
二、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
费希纳在《心理物理学纲要》中总结的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有三种,即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我们在学习这些方法的时候,要特别注重于它的实验程序和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
4、心理学实验中如何控制干扰变量
(1)消除法,即采取一定的手段或措施,消除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不力影响的各种环境刺激等额外因素。比如双盲实验,就是在被试和主试都对实验的目的不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实验,这种实验通过控制主试和被试对实验的了解知情,而消除了来自主试和被试的额外影响。
(2)恒定法,对于某些不能消除或很难消除的额外变量,我们可以采取恒定的方法,即保持额外因素在实验过程中处于相对恒定的水平,排除额外因素的变动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干扰。比如实验过程的标准化,实验施测过程的物理环境保持一致,主试态度言行保持一致等都是用恒定法来减小额外因素的影响。
(3)随机取样法,是平衡被时间个体差异因素的一种常用方法。
(4)等组匹配法,根据被试的某些方面的特种或行为表现,讲被试认为的划分为具有相同特质的若干组,是各组被试的特质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是同质的。这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被试间的个体差异。
(5)抵消平衡法,适用于那些既不能被消除,也无法恒定的额外因素,比如实验材料呈现的顺序、空间误差、习惯误差、疲劳效应等。这种方法包括“ABBA”法、拉丁方设计等。这个部分是考试的重点,选择和综合都会涉及,还需要大家在熟练了解书上的知识的基础上,多看一些经典的实验设计的范式,看看额外变量的控制具体怎么运用。
(6)统计控制法,针对某些未能有效控制的额外变量,可以采用提出极端数据、统计学校正等统计控制方法来进行。这部分在统计中考的较多,实验中涉及较少,需要大家在看统计的时候特别注意。
5、做心里学实验需要注意什么?
可以分别将任意随即调查的人数设置九组 ,每组人数均可以为100至200人,并分别让每组人数经历一下九种场景:
1.在没有从他人处得到大量的建议和保证之前,对日常事物不能作出决策的场景。
2.无助感,让别人为自己作大多数的重要决定,如在何处生活,该选择什么职业场景等。
3.被遗弃感。明知他人错了,也随声附和,因为害怕被别人遗弃的场景。
4.无独立性,很难单独展开计划或做事场景。
5.过度容忍,为讨好他人甘愿做低下的或自己不愿做的事场景。
6.独处时有不适和无助感,或竭尽全力以逃避孤独场景。
7.当亲密的关系中止时感到无助或崩溃场景。
8.经常被遭人遗弃的念头所折磨场景。
9.很容易因未得到赞许或遭到批评而受到伤害场景。
只要满足上述特征中的五项,即可诊断为依赖型人格。
6、实验心理学!!!在颜色-距离错觉(也叫冷暖错觉)实验中!的问题
实验的目的是 为了验证假设(如假设暖色调比冷色调看起来更靠近被试)
实验的自变量为色调 因变量为被试与调整刺激之间的距离 控制变量为饱和度 明度 单眼(双眼是深 度知觉的重要线索)
第三个问题 最近正在思考中 因为我也打算做这个实验 你为什么会这么想了? 现在心理学很吃香的哦 哦 我知道了 因为心理学很吃香 拿的工资比其他的工资高很多 所以你就会想 哇塞 我只不过才说了一些话 就拿了这么多的钱 是不是错觉哦 是吧
7、为什么焦耳定律实验会产生误差
因为不可能所有的电能都变成热能,可能变成光能什么的 1。他不是并联在家庭电路吗,书上说他和自身的导线串联,那么就排除了他和其他用电器并联的因素了吗,不就是有矛盾了吗 答:其实这里没有排除电炉和其它用电器并联,只不过应该这样理解: 电炉先和导线串联,再和其它用电器并联。 2。在并联电路中电阻大的产生的热量就小,为什么电炉的电阻是很大的了,他不是并联在家庭电路吗? 答: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你是说电炉电阻很大,又是并联在电路中所以它产生的热量应该比其它用电器产生的热量少。但是事实上电路产生的热量比其它用电器多(电炉工作时红得发光!) 这个问题应该这样理解:我们说电炉电阻大是相对而言的(例如相对于导线来说,电炉电阻确实很大,所以电炉热得发红,而与之串联的导线却不怎么发热) 但是相对于一般的电热器来说,电炉的电阻应该比较小。例如一个1000w的电炉电阻只有:220^2/1000欧=48。4欧 而一般电热器的电阻都是大于这个数值的。例如电热毯的电阻大约是400--500欧焦耳定律,我在初中时见过,后来又在高中时认真研究过,现在经过大学的具体学习,后又经过物理老师不厌其烦尊尊教导三思而后讲等大学教授精神循循善诱精确而细致地说:这个问题你提出的很好,说明你是一个爱思考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 我打断他的话说:一个爱上浪漫的人!!! 老师对我的话何时吃惊,他把我引到实验室,让我做了一个研究,就是精确测量焦耳热的产生是否有损失。 。。。。。。。。。。。。。。。。。。。。。。。。。。。。。。。。。。。。。 。。。。。。。。。。。。。。。。。。。。。。。。。。。。。。。。。。。。。。。。 。。。。。。。。。。。。。。。。。。。。。。。。。。。。。。。。。。。。。。。。。。。 实验做得很顺利,我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他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家。 其实老师已经是到了会产生什么结果,就是 焦耳热是完全正确的!!!!!!!!!!!!!! 至少在未来的一千年历史不会错的!! 而那个实验 导致学校n次因电源短路而频频停电!!???
8、心理学实验
答案是不能。原因主要在于实验设计不合理和实验控制严重不足1。这是一个组间设计,我们很难将这种学习效果的差异完全归因为新方法比旧方法有效。该差异可能是两组被试本身的差异。应该对两组被试的英文水平进行控制。此外,找了20个关系好的同学当被试也不合适。这样会导致谁也说不清的无关变量的干扰。而且,现在的心理学实验通常不建议采用心理系的学生做被试,他们可能比完全不了解心理实验的同学更易对实验目的作出猜测或觉察。 2。所选词语应当严格控制词频、熟悉度、难度。 3。“学习一段时间”不是一个操作性的表述,应该在实验操作时转化为标准化的、可操作的操作性定义。如:学习几分钟,或学习几遍等等。 4。两组被试是否有差异是需要进行统计检验的,如果是组间应该用independent t-test, 组内设计用paired-sample t-test。 谢谢!
9、心理学实验行为结果不显著为什么脑电结果显著
这就是理论和实际的出入了。 实验行为的信息总结的不全面,导致结果出现偏差,而脑电显示的是行为中实际的现象,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很正常的。只需要对影响实验行为的因素重新评定。这就是建模误差,好比问你什么是苹果。 你说红红的,表皮光滑的,吃起来脆脆的是苹果。可是枣子也是这样啊。所以说想要通过描述来确定一个结果,那么就要精确化描述。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10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