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概念,意识和心理的区别与联系
导读:本文介绍了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以及心理和意识的区别和联系。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个体需要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并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充分的适应力、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评价、不脱离现实环境、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够有限度地发挥个性、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能适度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善于从经验中学习、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心理和意识都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心理活动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能力人格、需要动机、意识和无意识活动等多个方面,而意识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和人际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等发生关联。如下为有关心理健康的概念是什么,意识和心理的区别与联系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心理健康的概念是什么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2、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评价;
5、不脱离现实环境;
6、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够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7、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8、能适度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9、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2、意识和心理的区别与联系
我是学心理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意识和心理的区别和联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先说说二者的相同点。
心理和意识都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同时,也都是人脑的机能。动物进化研究、生理解剖学、微电极技术、脑成像技术都证明了心理活动和意识活动都是神经细胞、神经系统、大脑等电、化学活动的结果。
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前(1879年,冯特建立的心理学实验室),意识和心理都属于哲学的范畴。二者的概念经常出现混淆和通用的现象。
但在科学心理学建立以后,随着人们对心理的专门研究。二者的概念产生了很大的区别。
下面,就说说这些区别。
1、意识活动,属于心理活动的一种。心理活动,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能力人格、需要动机、意识和无意识活动等多个方面。而意识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2、意识目前具有多义性。可以指自我察觉(即人区分主体、客体,自我、非我的能力),还可以指有觉察的(区别于无意识活动,意识行为都是有目的、受控制的活动),还可以指人对自身心理过程、情绪的知晓和调节能力……,其实,人除了意识活动之外,还有无意识行为,比如做梦,就是不受控制的,驾驶汽车很多情况下也是自动化的操作过程。目前,心理学普遍认为,人有双重加工系统(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
3、意识是区别人与动物的标准。是人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产生了高级心理现象。而心理因为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多种内容,其中好些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因此,心理不是人和动物的区别。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3、心理学的含义是是什么?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和人际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人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人心理机能在社会的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同时它也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因为这些科学所探讨的生理作用会影响个人的心
4、“心态‘在心理学中的概念是什么?
在心理学角度心态就是心理特征。
一般来说,少年时期的心理特征主要是性别角色认同,即同一性。就是说对自己性别的定位以及对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上角色的定位。
青年时,爱与不爱的心理特征。如果感情道路顺利,则会体验到爱,,结果就是结婚,找伴侣。如果感情坎坷磨难,体验到悲痛,绝望,结果会选择孤独。
成年时,家庭稳定,但有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以及对下一代的培育问题上,处理的好则会继续繁殖培育后代,如果出现中年危机,则会停滞不前。
老年时期,已经步入生命的晚期,如果这个时候,对于自己一生的整合统一总结得顺利的话,就会稳定幸福。如果不顺利,总是叹息后悔,就会在怀疑与悔恨中老去。 心理上有点偏激,说白点,其实这种想法是很自私的想法哦,何必呢? 不是有句话说,买卖不成仁义在 么? 痛,大家理解,伤心也不会少,可以不在爱她,甚至可以恨她,但不要去报复!那样对你没有好处,说不定还会害了你! 潇洒一点,放开她吧,好女孩儿还很多!
5、“心理”的概念
心理是一种心情 是一种对经验的提纯吧 心理健康定义: 目前在心理学理论中,特别是在人格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中,美国心理学家杰哈塔(Jahoda,M。)的“心理健康“定义最为著名,他提倡一种“积极的精神健康“(positve mental health),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来说很有教益。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①自我认知的态度。心理健康的人,能对自我做出客观的分析,对自己的体验、感情、能力和欲求等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认知。 ②自我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的心态绝对不会是消极的、厌世的或万念俱灰的,他会努力去实现自己内在的潜能,自强不息,即使遇到挫折,也会成长起来,去追求人生真正的价值。 ③统
一、安定的人格。心理健康的人能有效地处理内心的各种能量,使之不产生矛盾和对立,保持均衡心态。他对于人生有一种统一的认知态度,当产生心理压力和欲求不满时,有较高的抗压力及坚韧的忍耐力。 ④自我调控能力。对于环境的压力和刺激,能保持自我相对的稳定,并具有自我判断和决定的能力。不依附或盲从于他人,善于调节自我的情绪和能力,果断地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⑤对现实的感知能力。心理健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会迷失方向,他能正确地认知现实世界,判断现实。 ⑥积极地改善环境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不会受环境的支配、控制,而是顺应环境,适应环境,并积极地发问、变革环境,使之更适应人的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热爱人类,适当地工作和游戏,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有效率地处理、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维持,即不仅能获得确保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还能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贡献、服务的能力。 我国学者把“心理健康“的定义,又做了一个概括: ①有幸福感和安定感; ②身心的各种机能健康; ③符合社会生活的规范,自我的行为和情绪适应; ④具有自我实现的理想和能力; ⑤人格统一和调和; ⑥对环境能积极地适应,具有现实志向; ⑦有处理、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 ⑧具有应变、应急及从疾病或危机中恢复的能力。 “心理“的概念就是:人自己的主观世界,对外界事物的一种态度。 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
6、什么叫个性???
楼主,下面是资料,如果还好,评个最佳吧~~~
简单的说,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共性中所凸显出的一部分。
个性一词最初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l,开始是指演员所戴的面具,后来指演员——一个具有特殊性格的人。一般来说,个性就是个性心理的简称,在西方又称人格。
个性,在心理学中的解释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由于个性结构较为复杂,因此,许多心理学者从自己研究的角度提出个性的定义,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W.Allport)曾综述过50多个不同的定义。如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R。S。Woodworth)认为:“人格是个体行为的全部品质。”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卡特尔(R。B。Cattell)认为:“人格是一种倾向,可借以预测一个人在给定的环境中的所作所为,它是与个体的外显与内隐行为联系在一起的。” 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认为:“在心理学中个性就是指个体在对象活动和交往活动中获得的,并表明在个体中表现社会关系水平和性质的系统的社会品质。”
就目前西方心理学界研究的情况来看,从其内容和形式分类方面来看,主要有下面五种定义:第一,列举个人特征的定义,认为个性是个人品格的各个方面,如智慧、气质、技能和德行。第二,强调个性总体性的定义,认为个性可以解释为“一个特殊个体对其所做所为的总和”。第三,强调对社会适应、保持平衡的定义,认为个性是“个体与环境发生关系时身心属性的紧急综合”。第四,强调个人独特性的定义,认为个性是“个人所有有别于他人的行为”。第五,对个人行为系列的整个机能的定义,这个定义是由美国著名的个性心理学家阿尔波特(G.W.Allport)提出来的,认为“个性是决定人的独特的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
目前,西方心理学界一般认为阿尔波特的个性定义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个性研究的各个方面。 首先,他把个性作为身心倾向、特性和反应的统一;其次,提出了个性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最后,强调了个性不单纯是行为和理想,而且是制约着各种活动倾向的动力系统。 阿尔波特关于个性的上述定义至今仍被西方的许多心理学教科书所采用。
前苏联心理学家一般是从人的精神面貌方面给个性下定义的。从这方面理解个性的心理学家又有两种情况:一部分心理学家把个性理解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目前我国的一些心理学教材也持这种观点。另一部分心理学家只从心理的差异性方面把个别心理特征理解为个性。应该说,前一种看法是比较恰当的。他们认为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等个性特征并不孤立存在,而是在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个性倾向的制约下构成的整体。而后一种看法过于狭窄,没有看到个性倾向在个性中的作用,缺乏对个性各个特征作为有机的整体看待,它显然没有揭示出个性的实质。
由于个性的复杂性,我国心理学界对个性的概念和定义尚未有一致的看法。我国第一部大型心理学词典——《心理学大词典》中的个性定义反映了多数学者的看法,即:“个性,也可称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构成的整体。这些层次有:第一,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即能力;第二,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气质;第三,完成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特征,即性格;第四,活动倾向方面的特征,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这些特征不是孤立的存在的,是错综复杂、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的。”
也有少数学者提出将“个性”和“人格”加以区别,认为个性即个体性,指人格的独特性;人格是一个复杂的内在组织,它包括人的思想、态度、兴趣、气质、潜能、人生哲学以及体格和生理等特点。两者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只是互相交错在一起,共同影响着人的行为,人格的形成更多的是由教育决定的。
综上所述,尽管心理学家们对个性的概念和定义所表达的看法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精神还是比较一致的:“个性”内涵非常丰富,是人们的心理倾向、心理过程、心理特征以及心理状态等综合形成系统心理结构。
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个性就是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心理学中的个性概念与日常生活中所讲的“个性”是不同的。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会发现,有的人行为举止、音容笑貌令人难以忘怀;而有的人则很难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有的人虽曾见过一面,却给别人留下长久的回忆;而有的人尽管长期与别人相处,却从未在人们的心目中掀起波澜。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个性在起作用。一般来说,鲜明的、独特的个性容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平淡的个性则很难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个性也容易产生一些误解,往往认为一个“倔强”、“要强”、“坦率”、“固执”的人很有个性;而“文雅”、“平和”、“斯文”、“柔弱”的人没有个性。这种看法是不对的,至少说是不全面的。“倔强”、“要强”、“坦率”、“固执”是一种人在其生活、实践中经常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精神面貌或者心理特征。由于这种倾向的个性特征比较鲜明、独特,往往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文雅”、“平和”、“斯文”、“柔弱”也同样是一种性格温和、希望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人带有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和区别于其他人的精神面貌或心理特征。只不过这种倾向性的个性特征比较平淡而不鲜明,往往不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罢了。 由此可见,不管是哪一种倾向性的个性特征,不管这种特征是鲜明的还是平淡的,它都表明了一种个性。心理特征人人都有,精神面貌人人不可缺少。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个性的人。 个性对于一个人的活动、生活具有直接的影响;对于一个人的命运、前途有直接的作用。这些日常生活中所提的“要强”、“固执”、“坦率”或“文雅”、“平和”、“柔弱”等,实际上是心理学中个性心理特征之一的性格,而不是个性的全部内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这就叫个性,人们通过各种言行、打扮、穿着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区别着每个人的不同,包括眼光和做事态度、爱好等等,都属于个性。 实话说我也不知道什么叫个性,因为它是虚无的,是别人的感觉而已,在别人的眼里你很特别,别人就会说你很有个性,现在个性已经成为特殊的一个代名词语,比如别人说你很特别,但是他说的并不是你很特别,而是说你很有个性。个性这个词语既有褒义也有贬义。
7、关于概念的结构,目前心理学中主要有哪两种理论
概念结构理论
概念结构的理论主要有层次网络理论、特征表理论和原型理论。
1、层次网络理论。具有类属关系的概念组成一个概念的网络。在网络中,层次越高的概念,其概括的水平越高。
2、特征表理论。概念的结构是由概念的特征和整合这些特征的规则构成的。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和规则相互结合
就构成了各种不同性质的概念。
3、原型理论。概念主要是以原型来表征的,原型是指最能代表该概念范畴的成员。
9、心理的概念
心理现象人皆有之,它是宇宙中最复杂的现象之一,从古至今为人们所关注。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只有人才有意识。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消失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心理过程。人格也称个性,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象和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需要、动机、能力、气质、性格等。在一定意义上,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10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