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读后感
导读:本文主要探讨了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以及评估方法。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包括体验标准、操作标准和发展标准。体验标准是指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的状况,包括是否有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等。操作标准是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发展标准则是着重对人的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保持理智与平衡、具有自我价值感、具有爱的能力、具有建立和维持亲密的能力、能接受现实中的各种可能性和局限性、对工作的追求与自己的天资和教育背景相适应、能体验到某种内在的宁静与满足感,让自己觉得此生没有虚度。心理不健康的学生会影响到身边人的情绪和心理健康,而抑郁症则是由过多的欲望、失落和变故等因素导致的。如下为有关我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读后感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我对心理健康的理解
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
第一,体验标准,是指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的状况,主要包括,是否有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等等。
第二,操作标准,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如工作及学习效率高低,人际关系和谐与否等等。
第三,发展标准,即着重对人的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
衡量心理健康时要把这三种标准联系起来综合考察。
2、大学生心理健康读后感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指的是我们的情感状态和心智状态,也就是我们的所感与所思。正如身体健康并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一样,心理健康也不仅仅是指没有心理问题或没有心理病。请你在脑海里想两组图像:一边是朝气蓬勃的快乐人生的挑战,满腔热情地投入自己的工作,发挥自己的全部潜能;另一边是那么遭受着严惩心理失调的人,心理障碍扭曲了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感觉。从这两幅图景,你便可体会到心理健康是什么。情感健康指的是我们洞察外部世界,并对其挑战做出回应,做出合理人生策略的能力。一个心智健康的人不会随意夸大也不会任意低估自己的能力,他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都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 心理健康的标准 .保持理智与平衡 .具有自我价值感 .具有爱的能力 .具有建立和维持亲密的能力 .能接受现实中的各种可能性和局限性 .对工作的追求与自己的天资和教育背景相适应 .能体验到某种内在的宁静与满足感,让自己觉得此生没有虚度。 概述依恋的类型。 A:安全型。表现为感觉与别人接受相对容易,依赖他们以及让他们依赖自己都感觉自在。而不会常担心遭人遗弃或别人与自己太接近。 B:回避型。表现为与别人接近会让自己感觉不自在;完全相信别人是很困难的,如果别人靠得太近就会紧张。如果爱侣过于亲昵,会不自在。 C:焦虑矛盾型。表现为常担心伴侣家人是不是真的爱自己,或者不想和自己在一起了。 抑郁症产生的原因。 1。 太多的欲望。你可能会因为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以及有太多人在不同的方面 要求你而感到不知所措。 2。 失落。任何形式的失落都会使你感到抑郁。你可能会因为最近失去了一位深爱的人,或者是因为丢掉工作以及退休之类的事情而十分苦恼。其他的失落 还可能包括失去希望和失去自己的形象,常常是在诸如分居或离婚这类生活重大转变之后,以及一些重要的东西失去之后。这在那些最近刚刚退休或者是失去社会角色的人群当中更为普遍。还有可能是搬家或者工作的原因。 3。 过多的变故如果在很短的时期内出现,就会导致压力,最终变为沮丧抑郁。
3、求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体会~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积极上进、能完成学校的学业,与同学、老师相处愉快,自己对自己满意,不迷茫,不消极。他的这种状态,能让身边的人:同学、老师、父母,都为他感到放心,甚至因为他的积极上进,能带给身边人好的影响。
心理不健康的学生,不仅仅自己对自己的现状不满,焦躁,或者是烦恼抑郁。也会让身边的人感到不安全。比如他可能很容易与同学起争执,对老师不满,使得整个人际关系紧张,不快乐。他自己痛苦的同时,也会让家里人担心。
比如有一个很有名的例子,马加爵,他就是心理不够健康,和同学相处不和谐,最后杀了几个同学。
4、女生大会心德体会700字
心得体会 三年的学习生活转瞬即逝,在学习中有苦也有乐,在高中生活里有许多快乐的时光,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的知识,也了解了许多的东西,所以这样我的人生才是丰富多采的,在人生的乐章中写好每一页。 三年的高中生活我也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在三年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三年中,我利用课余时间读了一些名著和几本完善人格的书,我觉得它们对自己很有帮助,我也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它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 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现在我理解到,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回顾三年高中生活,我很高兴能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们,相对的,在我有困难时我的同学们也无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在生活上,我基本上都可以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和睦共处,互帮互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形成独立自理自立的良好品德。
5、学生听心理讲座心观后感金典开头
一个晚上的讲座,一点都没让人感到疲劳,反而是让人感到意犹未尽,听后感受可以概括为三个字:清、悔、惑。
清。主要是指,听了钟教授的讲座后,对很多以往模糊不清的心理健康的概念清晰了。比如:一直以来,总认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孩子就是不健康的。看来,这个看法是片面的。了解了正确的观点、理念,对今后我们的教育是非常有帮助的。不会再不顾孩子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无端拔高要求,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有了正确的理念指导,会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有效开展带来无限的益处。
悔。正如科研室许主任所说,钟老师的讲座,不仅针对我们教师有用,更对年轻的父母是很有用的。听了讲座,真是对自己以往教育自家孩子的方式感到惭愧。虽然自己是教师,但很所时候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是失败的,常常不顾及孩子的心理,以致造成孩子有了一些不良的个性行为。边听边后悔,心想早听此讲座多好。呵呵,后悔药是没的。现在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总也能有所效果的。后悔之后有所促进也是好事,还是很值得的。
6、心理健康对每个人有什么意义?你们是如何看待日常生活中的自身心理健康问题?
我们常说,身心健康才能拥有幸福人生,这就是说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一样重要。现在人们都开始重视身体健康,吃各种补品,做各种运动,很多人忽视了心理健康,很多人由于工作压力大,或者生活琐事烦扰,经常会赶到各种焦虑,带着焦虑与人交流难免有恶性循环,情绪越来越差,生活一片灰暗,没有幸福感,因此,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可以多听听音乐,多出去交友,或者与朋友小聚,还有看书聊天等等,只要是能缓解心理压力的事情都可以尝试。总之学会关爱自己,然后才能带给身边的人关爱,有了爱的交流和正能量的传递,生活才会快乐!
一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希望你的生活处处阳光灿烂! 心理健康才能有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7、关于心理健康的文章
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特点上最突出的表现是出现成人感,由此而增强了少年的独立意识。如他们渐渐地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过多的照顾或干预,否则心理便产生厌烦的情绪;对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断,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并有强烈的表现自己意见的愿望;对一些传统的、权威的结论持异议,往往会提出过激的批评之词。但由于其社会经验、生活经验的不足,经常碰壁,又不得不从父母那寻找方法、途径或帮助,再加上经济上不能独立,父母的权威作用又强迫他去依赖父母
2、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突出表现是出现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成熟,长成大人了。因而在一些行为活动、思维认识、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出成人的样式。在心理,渴望别人把他看作大人,尊重他、理解他。但由于年龄不足,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及知识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目性较大,易做傻事、蠢事,带有明显的小孩子气、幼稚性。
3、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需要与同龄人,特别是与异性、与父母平等交往,他们渴望他人和自己一样彼此间敞开心灵来相待。但由于每个人的性格、想法不一,使他们的这种渴求找不到释放的对象,只好诉说在日记里。这些日记写下的心里话,又由于自尊心,不愿被他人所知道,于是就形成既想让他人了解又害怕被他人了解的矛盾心理。
4、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由于性的发育和成熟,出现了与异性交往的渴求。比如喜欢接近异性,想了解性知识,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甚至出现朦胧的爱情念头等。但由于学校、家长和社会舆论的约束、限制,使青春期的少年在情感和性的认识上存在着既非常渴求又不好意思表现的压抑的矛盾状态。
5、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独立性、成人感出现的同时,自觉性和自制性也得到了加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他们主观上希望自己能随时自觉地遵守规则,力尽义务,但客观上又往往难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时会鲁莽行事,使自己陷入既想自制,但又易冲动的矛盾之中。
青春期的心理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中形成并慢慢趋于成熟的,是一个自然过程。父母要注意尊重与信任孩子,多与孩子交流感情,了解他的心理,协助孩子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充实且有意义。
三、家长如何应对
应该说,青少年出现的各种变化是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青少年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化过程中的正常表现。如果孩子有类似的“问题”,作为家长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用积极的态度、科学的知识、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
★要理解、接纳孩子。孩子出现的一系列身心变化,孩子自己也是始料不及、难以控制的,此时特别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接纳。千万不要看到孩子的某些变化,或者发现孩子的反常行为就大呼小叫、惊慌失措,更不要打骂训斥,横加指责。否则,只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加与父母的隔阂。
★做孩子的朋友。青春期孩子的最大愿望就是渴望尊重、渴望独立,希望别人把他们当成大人,平等相待。这就要求家长要转变角色和教育观念,改变居高临下、命令式的单向教育为平等、探讨式的双向教育。从单纯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转变到指导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努力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据调查,90%以上的青少年有了苦恼后不是向父母和老师诉说,而是找朋友倾诉。那些顺利、平稳度过青春期的孩子,大多具有良好的家庭气氛与和谐的母子关系。
四、青春期心理健康的七大体现
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在生理、心理上有许多变化,如情绪容易波动,爱慕异性,兴趣易转移等。青少年的心理是否健康,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与别人相似人与人之间都彼此相似。当听到月亮时,联想到太阳或星星,都是正常的反应。但联想到死亡,就让人难以理解。这种情况出现多了,就应注意他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如果一个人的想法、言语举止、嗜好、服饰等,与别人相差太大,则他的心理可能不够健康。
与年龄相符人的行为是随着身心的发育而变化的。各种年龄的人,在想法、兴趣、行为上都有不同。青春期,应是精力充沛,活跃好动。而少年老成的学生,从心理卫生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是不大健康的。
乐观进取情绪愉快表示心理健康。乐观的人,对任何事物都积极进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畏惧,即使遇到不幸的事情,也能很快地重新适应,而不会长期沉陷于忧愁苦闷之中。相反,多愁善感、情绪经常忧郁的人,心理上是不健康的。而且,情绪愈低,心理不健康的程度也愈重。
适度的反应每个人对事物的反应速度与程度都不相同。但差别不会太大。如反应偏于极端,他的心理就不健康。如学生因考试失败而一时不悦,是正常的现象;但若他为此而几天不吃饭,甚至有轻生的意念,就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当然,对考试失败无动于衷的学生,心理也未必健康。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10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