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揣摩他人心理越来越熟悉,却感到不自在,心理学是什么?

laoshi 心理科普 2023-09-13 18:54:07

导读:本文讲述了心理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即从心理本身方面、脑的机制方面以及社会方面进行研究。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而心理学本身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但也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文章强调了心理学研究需要从心理本身方面、脑的机制方面以及社会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以此来建立它的理论框架和概念体系。如下为有关我发觉我渐渐的很懂揣摩别人心理,有种很不自在的感觉,心理学是什么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我发觉我渐渐的很懂揣摩别人心理,有种很不自在的感觉

1、我发觉我渐渐的很懂揣摩别人心理,有种很不自在的感觉

如果这是真的,这是蛮特别的技能,

人因为三观不同,有时候同一个反应,在不同的人身上,代表相反的思想。

因此揣摩心理是很不容易的。有些人揣摩别人是按自己的心理去揣摩别人,没有按别人的心理去揣摩别人。

难道楼主已经掌握了超强的人性读解能力?

2、心理学是什么

2、心理学是什么

提起心理学,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和概念,在有些人眼里,心理学是一门很神秘的学科,认为学过心理学的人会看出别人正在想什么,会洞悉别人的情感,或者以为心理学家与相面、算命的人差不多,能够凭借简单的几句话知道一个人的前世今生。应该说,这些都是对心理学的误解。那么,心理学是什么呢?

心理学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意即“灵魂之科学”,灵魂在希腊文中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在汉语中,我们习惯于把思想和感情叫做“心”,把条理和规则叫做“理”。心理就是心思、思想、感情的总称,而心理学则是关于心思、思想、感情等规律的学问。也就是说,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是因为,人的任何活动都伴有心理现象。通常说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以及个性特征等都是心理现象,也称心理活动。在高度发展的人类社会中,人的心理获得了充分的发展,使人类顺利攀登上动物进化阶梯的顶峰。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指人类探索自己的心理现象,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说它年轻,是指心理学最初包含在哲学中,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直到19世纪70年代末,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尽管年轻,但科学的心理学有着巨大的生命力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3、关于心理学

3、关于心理学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应从它的根本性质和最大范围内概括它的研究对象,以得到它在科学分类上的位置,并依此建立它的理论框架和概念体系。

从心理学研究所涉及的对象与性质来说,可分为自然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从所涉及的研究领域来说,可分为基础科学研究与应用科学研究。

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

诚如上述,心理学研究客观现实通过人脑而产生的反映活动的规律。由此可见,心理学既涉及人脑的高级功能,又涉及人所广泛参与的社会生活与实践。在如此截然不同的两种范畴里所发生的心理现象,是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的结合点,是人类的自然方面与社会方面相互作用中所发生的一种最普遍、最基本的现象。因此,心理学首先要研究人脑这一高度发展的物质的运动——为什么在人的活动中,它能产生感觉与思维、动机与情绪、意志与人格等心理活动与行为方式。同时,人的心理又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的,人脑对现实的反映为什么能影响人的行为,其心理中介是什么;服务于人的社会适应,心理与社会的联系有什么规律。

从上述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它的研究既要从心理本身方面进行,又要从脑的机制方面进行,还要从社会方面进行。由此形成了心理学基础研究的3大领域: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神经生理机制;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社会化、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规律。

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规律的学科。个体从降生到死亡毕生的成长变化规律是心理学基础研究的一个范围很广的领域。从发展的观点看人的心理成长,既包括心理现象本身的发展,又包括生理方面的发展,还包括成长中的人所参与的社会生活对个体的影响方面。与普通心理学相比,普通心理学从横向方面,研究人的心理结构诸形式的形成规律;发展心理学从纵向方面,研究个体生存每个时期心理诸形式发展变化的规律。

与上面阐述的道理类似,从进化的观点看,动物心理诸形式——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也属于基础研究的范围。此外,心理异常——个体各年龄阶段、各种心理形式如认知、情绪、人格及行为的异常的机制和规律,与正常心理相比较,也具有基础研究的意义。

心理学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同时又是一门应用学科。人的社会实践范围很广,各种不同的工作领域、生活方式以及人际关系等,对人的心理反映有着不同的影响。它们各自对心理活动的不同方面,形成心理活动的具体的、独特的规律。对这些规律的揭示,可服务于让人们了解从事这些活动的心理依据和对心理的影响,使人既有效地从事这些活动,又有益于心理和能力的发展。

社会实践的多样性对心理活动的不同影响,粗略地可区分为两大范畴,并由此可分出心理学的多种应用学科。

其一,人自身处于某种具体的、特定的状态下的心理活动规律。例如,个体从婴儿、幼儿、童年、少年,发展到青年、中年、老年。人自身所处的每一不同阶段,其心理的发展与变化,均有其不同的主要方面和特殊规律。又如,人自身处于心身变异或病态的情况下,其心理活动也具有特殊的规律。个体生存过程中所处的基本情况决定,对年龄心理或变态心理,既可从基础方面进行研究;又可从应用方面进行研究。

其二,人处于某种具体的特定实践活动中的心理规律。例如,人处于接受教育、训练或自身学习中,依所学知识和技能的不同,具有独特的学习与记忆、掌握与理解的不同规律。又如人处于生产过程、机器操作或驾驶活动中,形成特定的人—机关系情境,具有完成操作、效果优劣不同的特殊要求和心理依据。人还从事各类不同的艺术活动,具有与特定艺术形式相关的艺术才能和心理能力。人在广泛的社会活动中所建立的社会关系,对完成人的社会活动,达到人的社会适应,促进人的社会成熟,并对维系整个社会的协调,有益于社会的发展,在诸如人事管理和人际接触的独特领域——如商业、旅游中,具有可能是另外一些方面的心理知识与技能。所有这些都是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心理学的知识有着广泛的社会需要。

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不是截然分开的。发展心理学与变态心理学,还有社会心理学均属于基础学科,它们对于形成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同时,在指导人的成长与教育,在心理保健与医疗,在人的社会化与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又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因此在心理学的研究选题上,有的可侧重于基础研究;有的可侧重于应用研究;有的还可归属于有双重意义的应用性基础研究。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不难理解,从脑的这一物质本体的机能活动的角度所进行的研究,以及有关心理的生理基础和机制的研究,属于自然科学。例如,神经心理学是在脑及神经系统各种病变和外伤的情况下,按其解剖部位与心理功能的联系揭示心理的脑机制,它是一门纯粹的自然科学。而广泛与社会实践相联系的人的心理活动和社会行为均涉及社会规律,对它们的研究属于社会科学。例如,研究某一社会结构、制度中,或某一集团、群体范围内,人与人之间的特定关系。具体到组织管理心理学来说,则是研究某一企业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关系问题。它涉及领导者实施优化人事制度,易于了解层层下属的工作情况,便于发挥各级人员的负责精神和积极性。还要研究作为领导者应具备的最优心理素质和能力倾向,以发挥其领导才能。从这个意义上说,组织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的范围很广。近年来,从社会科学中分出一门行为科学。行为科学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研究个体行为的科学。它是社会科学的一部分。或者更确切地说,它属于人文科学,即属于研究人的科学。组织管理心理学、人事心理学、商业心理学均属于行为科学。

按上述分析,心理学中包含着纯自然科学的分支,也包含着纯社会科学的分支。然而,心理学的主体——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过程诸形式及其规律,研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发生和发展,从这方面来说,既涉及脑神经机制;又涉及人的社会实践。因此,一般来说,心理学属于边缘科学,特别是大多数学科分支的基础研究部分应属于边缘科学。至于每一具体学科分支的性质,则应依具体研究对象来规定。

综上所述,无论从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抑或从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方面来设想,心理学服务于了解人、揭示人的心理能量和发挥人的精神作用。这将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和发挥人的潜在力量,用以改善人的生活和人类生命的质量。这一论断可表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认识人的心理规律,提高人的心理潜能。例如根据记忆规律组织学习过程;根据知觉特性发挥艺术家的构思与创作。

其次,从心理上了解他人,有助于协调人际关系,增进人之间深层次的互相了解和互相帮助。

第三,按照个体心理功能各方面的差别,把人放置在最适合的位置,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效用。

第四,提高人的心理素质。例如,特殊才能的早期发展,个性的全面发展,使发展中的人成为心理功能健全和心理素质完善的人。

4、什么是心理?

4、什么是心理?

心理: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

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普通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价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提起心理,有些人总感到神秘莫测,常有人认为学了心理学就能猜度人心,甚至有人把心理学研究与算命、看相等活动等同起来。过去,还有人把心理理解为脱离人的肉体而独立存在的灵魂,宣扬灵魂不死的观念,什么灵魂上天便成神,灵魂入地便成鬼。这些都是对心理的误解,是无稽之谈。 要了解心理究竟是什么?必须先弄清楚两个问题: 一是心身问题,即心理与生理的关系问题。有人主张心生相等论,把心理看成就是生理,这实质上就是取消了人的心理。有人主张心生平行论,这是一种二元论的观点。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科学的心理学关于心生关系的理论是:心理是在生理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生理活动是心理的物质基础。根据现代生理学的研究,心生的关系还应当具体理解为:心理是人体,特别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这就要与中外历史上一个长时期把心理和心脏联系在一起的不科学的说法区别开。人脑产生心理可以从双头人的心理有所不同和大脑受到损伤者其心理活动要发生变化的现象得到证明。 二是心物问题,即心理与外界实物(客观现实)的关系问题。这里也有两种不正确的见解。一种是心物等同论,如庸俗唯物主义观点便是。另一种是心物平行论,如我国古代宋尹学派的观点便是。当然对这两种观点我们都是不同意的。科学的心理学则认为,心物关系是: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对象。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心物的这种关系还可具体理解为:第一,客观性。外界事物是什么样子,头脑中反映的也是什么样子,二者是近似的。第二,主观性。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兴趣、世界观不同,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也不完全相同,它总是带有个人的色彩,这是主观性的表现。第三,社会性。人是社会的一员,对人的心理影响最大的是社会因素。在不同的社会,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不同,心理也不相同,一个人如果离开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就不会具备人的心理。

5、一个人怎样能很快的看出面对你的人的心理活动

5、一个人怎样能很快的看出面对你的人的心理活动

一是需要你与你所要了解的人相当投缘,对他有一定的了解二是需要比较了解他所处的环境,知道他正在经历什么事,正在做什么事,正在应对什么环境。三是你需要了解他没说话之前说过什么话,之后又说了什么话,才有可能猜出这期间的瞬间他省略的话,他的心理活动。四是你需要看到他的面部表情,听到他的说话声音,如果没有对他实际状况的分析判断,你去谈论什么他的心理活动,那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五是你需要是一个旁观者,而不是他所处的那一个事件的参与者,这样你才能全心全意地分析他,而不是应付他。应付一个人时是有可能猜出对方所思所想的,但是要想好好地专门搞清一个人的内心想法、内心活动,最好还是做一个旁观者吧。六是你最好处于一个安静的不受打扰的环境里,如果你的内心不平静,不安静,估计也难做出正确判断。

6、我很喜欢分析别人的心理活动。。大家分析下我是什么样的人→_→

6、我很喜欢分析别人的心理活动。。大家分析下我是什么样的人→_→

如果只是“我很喜欢分析别人的心理活动”而不是喜欢偷窥别人的行动,那么你的行为和心理都非常正常。

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心理学家,因为每一个人都在揣测他人的行为和内心(原话来自于《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的第一页),只是有些人属于精通也喜欢这门学问,有些不精通也不喜欢罢了。

7、怎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7、怎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因为现代社会对有关心理的问题越来越关注。一说到心理素质,很多人头脑中的第一反应就是:心理素质好的人,不害怕在人前讲话,遇到突发事件能淡定自若;出现在报纸、网络上的走上绝路的人都是心理素质不好的人……是的,这些理解是正确的。但是,这些理解也是较为片面的。因为,心 理素质的内容还有很多。 那么,什么是心理素质呢?心理素质是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个体的生理条件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从外在获得的刺激内化成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品质。可以说,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心理素质不仅包括人们通常所认为的情绪稳定、意志坚强,心理素质还包括认识过程和个性等内容。比如,在认识过程方面,有的人记忆力好,有的人记忆力差;有的人思维活跃,有的人思维迟滞;有的人想象力丰富,有的人想象力贫乏。在情绪情感方面,有的人情绪稳定,遇事沉着;有的人情绪不稳定,遇事慌张。在意志方面,有的人有自己的目的打算,有的人则盲目从众;有的人在行动中坚韧不拔,有的人则很动摇;有的人有良好的自制力,有的人很冲动。这些都表现了我们的心理素质。 根据心理学中常用的知、情、意和个性的分类,我们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也可以从相应的几点来考虑。 提高认知的水平 可以说,在纷繁复杂的心理问题中,认知的正确与否、积极与否是关键。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主要需要大家一方面了解心理学常识,能正确对待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容易导致心理适应不良的问题,从而减少心理疾患、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要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积极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心理素质。这两个方面可以说是不同的水平,前者是一个基本的水平,后者是一个较高的水平。 首先,大家需要了解一些心理学的常识。如心理学是什么、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等基本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通过一些心理学教材和心理学的通俗读物来了解。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些人一说起心理学,就会说:心理学嘛,不就是给人做心理咨询吗?就是电视上《相约星期六》之类的节目所呈现的那些内容。这些是大家对心理学的误解或是了解不全。我们如果了解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就会发现,心理学不只是做心理咨询,心理学有其具体的研究领域,这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心理学的基础理论领域主要是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的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分支,主要有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主要是以应用为研究目的的心理学分支,主要有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 以上学科的含义,大多我们都可以顾名思义。从心理学包括这么多的分支学科来看,如果我们坚持认为心理学只是给人做做心理咨询,那么,我们的认识显然是片面和狭隘了。 其次,正确的自我意识是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前提。可以说,认识自我,是良好心理素质的体现,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我们中间很多人所存在的问题,其实是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的问题。他们表现得要么过度地否定自我、盲目从众,要么过度地自以为是、自我中心。所以,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我们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完善自我。 1。认识自我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Jone)和哈里(Harry)提出的关于人自我认知的窗口理论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他们认为,我们每个人的自我都有四个部分:即公开的自我、盲目的自我、秘密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我们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如果可以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的我,通过他人的反馈减少盲目的我,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就可以更全面、更客观。所以,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对自己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敢于在人前展示自我,敢于与人分享内心的秘密,是我们认识自我的重要一步。 2。悦纳自我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对自己的生理自我不认同,认为自己皮肤不够白、眼睛不够大、个子不够高、身材不够好……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生理自我都不能够认同,我们又如何能有一颗认同他人的心呢? 请站在镜子前,发现自己独特的优点:虽然我的皮肤不够白,但它很光滑;虽然我的眼睛不够大,但我的五官很协调;虽然我的个子不够高,但我的身体很好;虽然我的身材不够好,但是很健康……请学着接受自己,学着对自己说:“我就是我,我是独一无二的我,我喜欢我。” 希望我们都能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好的和坏的、成功的和失败的。我们既要接纳自己的优点,也要接纳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特别是,如果那些缺点和不足是不可改变的,我们更要视其为自己的一部分。如果我天生肥胖,我就不能痛恨肥胖,要认为肥胖也有其风韵;如果我天生视力有缺陷,就要认同佩戴眼镜的方式;如果我天生内向,就要认同内向也有其优势。只有认同了自

己、接纳了自己,我们才可能对生活充满信心和热情。 3。完善自我 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并非对自我不够完善的地方就听之任之。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是为了更好地完善自我。当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够完善的地方时,我们就可以积极地加以改变。因为每个人需要完善的地方不同,以下,我仅以克服自卑、树立信心为例。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目光长远一些,不要拘泥于眼前的小事。你会发现,天地是那么的宽广;我们的周围,有很多友好的人,有很多值得去参与的事情。这样,小小的自卑也就淡然了。 其次,你要明确:对你所自卑的内容,其实是你自己的想象,也许周围的人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如果你因为稍微有些胖而自卑,你可以放眼望去,比你胖的人多的是,特别是在外国,肥胖的人比比皆是。认识之后,对肥胖,你就可以通过锻炼身体等方式而积极加以改善。 再次,我们要多多与人交流、多多参加实践。这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如果,你能在集体活动中,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积极地参与,你会发现,以前自卑的自己其实也可以挺开放的,你就可以收获满满的自信了。更具体地,你可以为自己列出一些近期加以实施的行动,如主动大声地与人打招呼、微笑、练习当众发言等。 另外,如果你能阅读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一书,在文字理解的过程中,也会渐渐认同自我。 保持快乐、稳定的情绪 生活中,我们会因为高兴的事情而开怀大笑,会因为悲伤的事情而黯然神伤。的确,情绪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当我们情绪高涨时,似乎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当我们情绪低落时,似乎任何东西都在和自己作对。这些情绪,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体验。情绪,就像是我们心灵的晴雨表。但是,我们怎样让自己保持健康的情绪,经常快乐;而当不良情绪出现时,能从容面对,有效调整呢?以下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 1。积极归因 情绪的产生与人的认识有直接关系。正确地归因,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改变错误观念,是克服不良情绪的关键。首先,我们要觉察到自己的情绪,自己是因为什么事情而生气了,觉得无助了?其次,认清这件事情,并找出其原因。例如,我伤心了,是因为这次考试没有考好。我为什么会没考好?是因为考试前没有认真复习,还是因为我本身缺乏能力?我会建议你,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要认识到考试没考好,是因为没有复习好的缘故。只要下一次认真复习,就肯定能考好。 2。宣泄 宣泄的方法很多。具体来说,有倾诉。培根的名言:“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将得到两份快乐;把忧愁向一个朋友述说,则只剩下半个忧愁。”哭泣,哭是自我心理保护的一种措施,它可以释放不良情绪产生的能量,调节机体的平衡。较为剧烈的运动,跑步、打球等体育活动对改变不良情绪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发泄,如跑到无人的地方去大喊、大叫;把导致不良情绪的人和事写在纸上,毫不掩饰地写,痛快淋漓地写,写完之后一撕了之等。要注意的是,合理发泄不等于放纵、任性、胡闹,如果不分时间、场合、地点随意发泄,不仅不能调控不良情绪,还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3。注意转移 就是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的事情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可以做一些自己平时感兴趣的事或活动。比如,通过游戏、看电影、散步等有意义的活动,使自己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开来,从而激发积极、愉快的情绪反应。 上述之外,还有自我安慰、积极的自我暗示、学会放松等方法。 另外,我们在日常还需要注意培养健康的情绪:要正确看待人生和社会,要学会适应环境,恰当安排自己的生活,对生活充满热情和乐观。要学习别人健康的情绪反应,以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情绪。要广交朋友,参加有益的活动。 总之,让我们心灵的晴雨表中多一点阳光,少一点阴沉。 培养顽强的意志力、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意志是指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的品质包括:自觉性,即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能认识行动的社会意义,并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的要求的品质。果断性,即善于明辨是非、抓住时机、迅速而又合理地采取决定,并实现之的品质。坚韧性,即对行动目的的坚持性,能在行动中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毅力的品质。自制力,即在意志行动中能够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动作和言语方面的品质。以上四种品质中,后面两种是大家日常生活中对意志的理解,但前面两种品质则似乎很少有人注意。优良的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养成的。意志品质的培养是一个值得大家重视的话题。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一下:自己所缺乏的意志品质是什么?我们应该培养自己哪方面的意志品质?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而在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方面,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对挫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因为,挫折本身并不是导致情绪障碍的直接原因,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看法、解释、信念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的恰当的、适度的情绪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会导致不恰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所以,应对挫折时,关键是要有合理的认知。我们要认识到:挫折具有两面性,既具有给人打击,使人痛苦的消极一面,也具有使人奋进、成熟,从中得到锻炼的积极一面。有时候,挫折也是一种财富。 优化自己的个性 我们应当自问:你对自己的个性知晓多少?什么是个性?如果你说“那个人很有个性”,此“个性”多是指性格、脾气。而心理学中个性一词的涵义可要宽泛许多。目前得到大多数学者认同的是《心理学大词典》中的定义:“个性,也可称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具体来说: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近几年出了一套“明心书坊”,其中,有我翻译的《内向者优势》和《不完美也可以很快乐》。《内向者优势》一书可以引导你思考自己的内向和外向性格。由于社会文化对外向性格的偏爱,以及心理学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如弗洛伊德(Freud)在写作自恋方面的文章时,将内向用做消极的概念,其广泛的影响使人们对内向形成了错误的观念,所以性格内向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一个较为贬义的词汇,许多人羞于承认或面对自己内向的性格。在社会生活中,许多人因为不能接纳自我“内向的性格”而衍生出诸多的情绪和行为问题。而《内向者优势》一书提出:“性格内向没有什么问题”,“性格内向是值得庆贺的事情。”该书从性格内向与性格外向的主要差别着手,用大量事例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性格内向的种种优势和隐藏的潜力,并列出了许多性格内向的著名人物,如美国第十六届总统林肯、发明家爱迪生、软件业领军人物盖茨等。想想这些著名的人物,你是否对性格内向开始认同?另外,这本书末尾的两章“发展您的天性”和“外倾:将您的光芒洒向四方”介绍了很多具体、可操作的方法。 《不完美也可以很快乐》则在对完美主义这个话题的讨论上引人深思。在临床心理学领域,由于追求完美所带来的诸多不良影响,使人们深感完美主义的危害性,完美主义已经妨碍了人们感受快乐的能力。你是否也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呢?《不完美也可以很快乐》主要介绍了完美主义的社会文化背景、表现、来源,有助于改变完美主义倾向的一系列身、心锻炼技术,并从家庭、工作、人际关系等方面分别展开,探讨了完美主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加以改变的方法。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准确地评价自己的性格,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即,了解自己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自己的性格具备哪些长处,哪些短处,并作出符合实际的自我设计和自我选择,从而优化自己的个性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12989.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