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心理问题,小学心理学

laoshi 心理科普 2023-09-23 09:39:07

导读: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生心理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六年级是12岁以上,会出现第二性征,儿童由于荷尔蒙及其他生理方面的发展,攻击性和性本能变得活跃,渴望寻求真正的异性关系,但有些人会自卑封闭,担心焦虑,性格变得内心渴望别人的了解但是又表现得很安静,容易生气,情绪波动大等现象,并且进入了心理叛逆期。对于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条途径和方法都很重要,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辅导室和个案教育等。如下为有关关于小学生心理问题,小学心理学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关于小学生心理问题

1、关于小学生心理问题

这个问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六年级应该是12岁以上了,会出现第二性征了,达到了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所说的两性期了,,,儿童由于荷尔蒙及其他生理方面的发展,攻击性和性本能变得活跃,,渴望寻求真正的异性关系,,不良现象为自我中心,爱慕虚荣,但有些人会自卑封闭,担心焦虑,性格变得内心渴望别人的了解但是又表现得很安静,,,容易生气,情绪波动大等现象,并且进入了心理叛逆期,,,,这时对父母来说是很大的挑战,要给孩子一定的信任,适当的给与孩子一些大人的工作任务等,,让他参与大人们的工作,,不要嘘寒问暖太多,,发现孩子将会犯错误,小错误,与道德无关的错误,,不要老是提醒说他,让他尝试错误,,,,小的皮肉伤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可是很多父母扼杀这些,以爱的名义扼杀了,,必要的心理健康书籍要给孩子,,,,不要避讳和孩子谈到性方面的问题,,,当然注意保密和孩子的自尊,,,,,让孩子知道性功能的健康发育重点,,,学习上信任他,,要有及格就好的心理,,,,还可以和老师交流,,,,但是这个问题建议那你找那些刚大学毕业,,,性格开放,善良的老师,,,,

3、小学生心理发展有怎样的变化?

3、小学生心理发展有怎样的变化?

小学生经历着童年期和少年期前期,童年期的思维经历着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他的概括能力、语言发展能力、推理能力都显著提高。经历脱自我中心,形成正确的认知。

道德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认识。皮亚杰对儿童道德认知的研究受到普遍重视,他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得到普遍的认同。皮亚杰采用含有道德判断的对偶故事,对4—12岁儿童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他把童年期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 前道德阶段属于道德判断之前的阶段,儿童只能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 他律是指道德判断的标准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其特点: (

1)、儿童认为规则、规范是由权威人物制定,不能改变,必须严格遵守 (

2)、对行为好坏的评定,只根据后果,而不是根据行为者的动机。 第三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自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其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即外在的道 德标准内化于己。这个阶段的特点主要有: (

1)、认识到规则具有相对性,是可以改变的。规则是人们根据相互间的协作而创造的,可以按多数人的意愿进行修改。 (

2)、对行为好坏的判断依据着重于主观动机或意图,而不只是后果。

少年期是从童年期(幼稚期)向青年期(成熟期)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在于:它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

少年期的生理变化呈现急骤发展的趋势。人体从出生到成熟,其生理发育过程不是等速的,其中有两个阶段处于增长速度的“高峰”期。

4、如何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4、如何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条途径和方法进行: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团体辅导。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

(2)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也接受学生的主动咨询。心理辅导室的工作更加专业化,教师应培训上岗。心理辅导室要有专任教师负责和专门的工作计划,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小学生心理辅导室建设的环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要增加儿童的特点,让小学生一进门便喜欢它,仿佛进俱乐部活动一样开心。

(3)个案教育。小学生个案教育是对上述两种心理辅导的补充和深入。个案的对象应有典型的意义,可以是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个案教育一般要做较长期的跟踪研究,一个学生在校接触许多的教师,因此学生个案教育最好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以负责人为主,几位教师共同观察和研究同一对象。

(4)加强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在学科教育的同时尽可能渗透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让学生用健康的心态去学习文化知识,这样的学习效率会事半功倍。

(5)自信心理的培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名人为榜样认识自我,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潜力,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获得成功。让学生在锻炼中挑战自我培养自信,实践证明,只要放手让学生去做,他们会越做越好。老师一句鼓励的话语甚至一个微笑,一个动作,可能使一个落后的学生走出自卑的阴影,树立起自信心,从而改变一生。接纳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是心育成功的关键。学生在锻炼中不断增强自信心理。每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耐心地给他们讲清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心理准备,失败了要认真吸取教训,继续努力,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2、指导家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来做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坚持不懈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建议如下:

(1)幼稚的心灵更需要关心。首先家长要知晓孩子的心灵更加需要关心,从小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个家长应尽的义务。

(2)要倾听孩子说话。家长往往习惯于自己说话,让孩子听话。在学校里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主要也就是教师说,小学生说话的机会相对少,说心理话的机会更少了。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理话的地方,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鼓励孩子多说话。家长不能因工作忙忽略与孩子的思想交流。

(3)宽容与约束都重要。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则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寡爱。学校提倡多鼓励、表扬学生。家长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孩子快乐的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家长的适时表扬比其他物质奖励更能帮助孩子养成好品性,表扬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构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人生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

(4)亲近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学校组织的学生社会实践和郊游是集体活动,不能替代学生个体的社会活动,家庭教育要鼓励孩子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放学后让孩子在开放的空间尽情地舒展身心,休息日让孩子在蓝天下草地上,晒太阳,弄一身泥,亲近大自然。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孩子为他人服务的行为与爱心,体验不同的学校角色、家庭角色、社会角色,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完善人格。

3、开辟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社区“关心”教育网络。

整个社会区是学生成长的大环境。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有赖于学校教育,有赖于教师培养,同时也有赖于社区的环境及家庭的氛围。要努力推行“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方法,让学生在家庭、社会、学校中接受一致的教育,形成一致的健康心理。充分发挥社区的力量,向家长、学生宣传正面的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教育,尽力保障学生的心理在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中得到健康的发展。努力形成学校、社区、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共同关注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共同关心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15333.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