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形式有哪些,3-4岁宝宝的心理活动有哪些

laoshi 心理科普 2023-10-09 12:57:07

导读:本文介绍了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形式,包括环境适应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学习困难教育和情绪情感教育。幼儿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对孩子进行环境适应、人际关系、学习困难与情绪情感等方面的教育,有利于培养身心健康的幼儿。文章还指出3-4岁宝宝在心理活动方面的一些特点,如情绪作用大,行为多受情绪控制;自私的自主敏感期;不讲理的执拗敏感期;麻烦的完美敏感期。如下为有关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形式有哪些,3-4岁宝宝的心理活动有哪些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形式有哪些

1、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形式有哪些

一、环境适应教育

随着幼儿的成长,他们逐渐走出家庭,生活环境越来越广阔。当然外面的环境与家庭小环境还是有较大的差别的,因此,必须对幼儿进行环境适应教育,让他们逐渐适应幼儿园、培优班、青少年宫、图书馆、公园、商场等环境。

二、人际关系教育

随着幼儿生活环境的扩大,他们面临的人际关系也就越来越复杂。相应地要对幼儿进行人际关系教育,包括:亲子关系教育、师幼关系教育、同伴关系教育等等。

三、学习困难教育

幼儿入园之后,学习就是幼儿的一大任务了。有些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或者没有掌握合适的方法,而产生了学习困难,因此,必须加强针对性教育。

四、情绪情感教育

3-6岁的幼儿,情绪情感正处于迅速发展之中,如何发展积极情感,避免消极情感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幼儿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对孩子进行环境适应、人际关系、学习困难与情绪情感等方面的教育,有利于培养身心健康的幼儿!

2、3-4岁宝宝的心理活动有哪些

2、3-4岁宝宝的心理活动有哪些

得不到想要的(没有拥有)、父母离开自己(就是不要自

己、不疼爱自

己、失去了)、别人不小心碰了自己一下(不小心不能理解,被打)孩子都会哭泣(幼儿园整个过程,孩子都比较爱哭闹,小班最为明显)&mdas。。。 相关:◇ 宝宝在想些什么?(上) >>详细◇ 准妈妈如何做好心理保健 >>详细◇ 0-3岁宝宝的心理需求 >>详细◇ 0-3岁宝宝的心理需求 >>详细 你可知道家里那个3-4岁宝宝的心理活动?了解他的行为有哪些特点吗?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3-4岁宝宝在心理和行为上有了许多令人惊喜的变化,爸妈唯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读懂宝宝的行为,并能更有的放矢地培养宝宝的能力。 3-4岁的宝宝正处成长的敏感期。当孩子进入敏感期,他的内心会有一股无法遏止的动力,驱使他们对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拼命吸收所关注的事物,这个时期被教育家们认为是学习的关键期。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但这个时期,孩子有很多怪毛病。 (一)3-4岁宝宝情绪作用大,行为多受情绪控制。 典型表现是:爱哭闹、依恋行为、无意识行为占主导——这个和孩子认识依靠动作和行为也有一定关系,孩子多看表面现象,分析能力很弱,所以很小的事情,孩子就会哭闹。得不到想要的(没有拥有)、父母离开自己(就是不要自

己、不疼爱自

己、失去了)、别人不小心碰了自己一下(不小心不能理解,被打)孩子都会哭泣(幼儿园整个过程,孩子都比较爱哭闹,小班最为明显)——此时的孩子,是解释不通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搂一搂、抱一抱、拍一拍;然后转移注意力;孩子的泛灵心理;冷处理。 依恋行为:不过依恋对象过度到老师身上,所以“我喜欢**老师”是孩子常说的话。与之想对应的就是“入园焦虑”(依恋对象没有很好的转移) 无意识行为占主导(思维跳跃性和想象力的另一根源)——家长需要用多重刺激来吸引孩子,读书时让孩子的眼睛跟着自己的指尖走。易转移,也易吸引,“咦?这是什么?长长的鼻子,大大的耳朵……” (二)3-4岁宝宝进入了敏感期,对于各方各面都十分敏感。

1、“自私”的自主敏感期 有很多家长把孩子的自主敏感期特征当成自私的表现,开始紧张,并开始专门培养孩子的大公无私精神,故意将属于孩子的物品强行分给别人,结果造成孩子对物质缺乏安全感。

2、“不讲理”的执拗敏感期 过了自主敏感期,孩子不再对身边物品的属性那么计较、那么紧张,由此而认识了“我”,并获得了“我的权利”的认识。从表现情况看,就是任性、蛮不讲理。

3、“麻烦”的完美敏感期 当孩子关注于物体的体积和形状后,就开始出现有关物体形式的审美。当他们爱上一个物体,就连它的形状也一起爱护起来,发现一个完整的形状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感到愉悦和鼓舞。如果有人破坏了物体的形式,或达不到他们对事物形式的要求,也会不依不饶地发脾气、哭闹。只有这样,儿童才能发现完整与残缺,建构起自己内在的对于美的需求。 面对如此情绪化和任性的宝宝,我们有什么妙方呢? (1)互换法:让其他孩子出演任性的孩子,让任性的孩子扮演父母或其他人的角色,通过这种角色体验,使任性的孩子以中领悟到任性是不受欢迎的个性。 (2)转移法:当孩子任性时,利用当时的情景,设法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能吸引孩子的其他的新颖事物上去。 (3)听任法:当孩子产生任性行为时,如哭闹、撒泼等,在安全保证的条件下,家长不要去理睬他。当他感到哭闹、撒泼这些“武器“已经不灵时,会自然停止哭闹。这时再对他选行说理,在在会收到更好的毅育效果。 (4)说理法:当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家长可以例举生动形象的事例,给孩子讲清任性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使孩子从中受到教育。 (5)引导法:家长可以从任性孩子身上发现“闪光点”,加以挖掘和引导。这样做既可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又可以把任性的缺点转化为积极的心理因素。 (6)激将法:在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家长可以故意采用激将法,,促使孩子在好胜的心理状态下克制自己的任性行为。 (7)预防法:当可能诱发孩子任性行为出现的情景临近时,家长可以事先给孩子提出要求,做到“约法三章”。 (8)委托法:孩子喜欢帮大人做事,当孩子发生任性行为时,家长可以委托他去完成某项力所能及又感到有趣的任务。这样即可以使孩子摆脱任性情绪,防止出现“顶牛”状态,又可以使孩子感到受信任,产生满足感。 (9)夸奖法。针对孩子喜欢听好话、带“高帽”的心理特点,用孩子过去好的行为或孩子喜欢听的话,对孩子的任性行为作出相对合理的解释,让孩子可以“顺着梯子下楼”。这些方法有时可以调动孩子的自尊心、同情心、上进心,从而控制孩子的任性行为。 关注和理解3-4岁宝宝的非常情绪,找出相应的应付方法,这样将能是父母跟宝宝都能更加快乐、轻松喔!

3、幼儿心理游戏

3、幼儿心理游戏

触觉训练对于两三岁以前孩子的吃手,不用限制他,再大一些还有吃手、咬指

甲、咬笔头、爱玩生殖器等问题,则是孩子触觉敏感的反映。有的孩子容易发脾气、胆小、紧张、爱哭、偏食、爱惹人等。可以让孩子玩水、土、沙子,游泳,赤脚走路,骑羊角球,洗澡后用粗糙的毛巾擦身体,用电吹风微风吹身体,用毛刷子刷身体,用毛巾把孩子卷起来做卷蛋卷游戏,和小朋友一起玩需要身体接触的游戏。再大一点可以训练他们翻跟头、拍球、跳绳、游泳、打羽毛球等活动

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主要有哪些

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主要有哪些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1、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幼儿教育心理学根据幼儿发展特点,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特点与规律,游戏在幼儿学习与发展

中的重要作用,幼儿认知、语言、社会性等领域学习与发展的特征与规律都需要深入系统地研究。它对幼儿学习与发展规律的揭示,对教师教育教学问题的阐述,对

教师左右的阐释,以及对幼儿学习的测量与评价等,都在不断地充实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资料和研究内容。

2、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尽管以幼儿学习与教育为主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但它的理论体系还未真正完善。因此,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

展,首先要加强基本规律研究和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形成富有幼儿学习与教育教学特点的理论体系。同时,我们也不能完全借鉴和依赖国外的研究成果和框架体

系,要体现中国的地域的特殊性与文化的独特性,构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

3、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幼儿教育心理学要帮助幼儿教师理解幼儿的学习过程、学习特点以及科学的幼儿教育教学方法,促进幼儿的学习,实施有效教

学。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建立必然为科学的幼儿教育,特别是为幼儿教师开展科学、适宜、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基础与实践指导。

5、幼儿心理学

5、幼儿心理学

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常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等。这折射着一系列心理现象的整个过程就是心理过程。按其性质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知、情、意。

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3-

6、7岁入学前儿童)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以下两方面:

1、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2、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一般来说也就是幼儿心理学家追寻的目标是:

1、描述幼儿发展的普遍行为方式;

2、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揭示幼儿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3、探究不同的外在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4、提出帮助和指导幼儿发展的最优化方法。

6、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有没有开课程

6、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有没有开课程

现在都改成特色课程了呢,比如说蒙氏和奥尔夫,我们端木幼儿学校就能考这方面的证。 现今社会,大部分家庭为独生子女,因此家庭和社会对他们的抚育更加重视,尽一切可能保证他们全面健康成长,但是,现在有不少家庭和幼儿园重视孩子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的培养,譬如,成人迫切希望幼儿改变不良的进餐习惯,就餐时斥责幼儿,孩子边咀嚼边流泪,殊不知消极情绪状态是食物在人体内消化障碍;成人以恐吓的方式提醒幼儿不要接近危险场所,使幼儿产生恐惧心理;有的家庭对孩子在情感上过分溺爱,在生活上过分包办,在管教上过分严格或放纵,对子女期望过高,使孩子任性骄横、缺乏自主、自立、自理和自制能力,这些心理卫生问题都会影响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因此,做好儿童的心理卫生保健,特别是在幼儿园开展幼儿健康心理教育是培育儿童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其中创设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那么,如何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呢?

一、创造一个能激发积极社会情感的充满爱心和关切的环境 教师的爱心应当是理智的爱,能理解、接纳第个幼儿的特点,在一个班上,由于先天素质和家庭环境的具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有着不同的智能和性格,有的热情大方,善于言辞,有的孤僻沉默,整天不语,有的活泼敏捷,喜欢歌舞, 教师应了解其产生的根源,一视同仁地对他们亲切、关怀,并提出严格的要求。例如,要从生活照料入手,向所有幼儿传递爱的信息,要给安全感受到威胁的幼儿以特殊的关怀,要以冷静、宽容的态度对待幼儿的挑衅和不服从行为等等。实践证明,在师生之间,只有建立了和谐、亲切、友好尊重、充满社会情感的关系,才能使幼儿乐意接受教师的要求和指导,敞开心扉地自然表达心理动态和全部智能,并且扩展为良好的同伴关系。

二、创造一个能调动和发挥幼儿潜能的尊重和期望的环境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育的第一条件就是要尊重主体,认识主体、热爱主体。要在不背离点的教育目的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幼儿的自由和个性,要善于把握教育的分寸,也就是说教师的言语和举动要能恰当地顾及行为的环境条件和社会后果,教师的所有目的,不是简单的限制、管理孩子,而是有助于他们学会自我控制,明确自身的责任,愉快的给自已发出命令,自觉地给自己提出要求。能激发幼儿潜能的环境,一般具有这样一些特点:

1、教师经常使用协商、启发、建议的口吻说话,教师的语言、表情、姿态、动作无不包含着尊重和信任的信息。

2、教师能为每一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活动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3、尊重每一个幼儿的认知优势和创造力。

4、能注意发挥期望效应的积极功能。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就是相信每个幼儿都有发展潜能,能根据各人的兴趣、爱好和长处,从原有的起点出发,鼓励启发幼儿,就越能得到最优化的发展结果。

三、创造一个能发 展幼儿自尊、自信的信任和接纳的环境 自尊感是自我评价引起自我肯定和希望得到他人或集体尊重的情感,自信心是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情感和决心。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存在着很大差异,所以对幼儿的评价应在遵守《纲要》精神的前提下,注意避免用单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比较。如果成人经常公开议论孩子是笨蛋、小傻瓜、多动症、没出息,是“一分钟也不能安静”、“什么也学不会”的人,孩子就会失去自尊和自信,就会惶惑,不听话和自暴自弃。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多适用积极的评价,这是发展自尊感、自信心的重要手段。

2、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配合,改善幼儿处境。

3、支持幼儿去获得成功体验。

四、创造一个能引起幼儿自由操作探索的观察和有趣的环境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人的行为常常由三种内驱力引起动机:一是好奇的内驱力——求知欲望;二是好胜的内驱力——成就欲望;三是合群的内驱力——交往欲望。教师在准备日常生活的物质环境时,要按照教育目的为幼儿提供有新颖性、启发性和引导性的设备、材料、玩具、物品等,在调整环境时,也要经常丰富,补充和更替交换设备、材料、玩具、物品以激发幼儿求知好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满足幼儿操作、探索的心理需要,促进幼儿与物质环境之间有益的相应作用,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材料灵活地运用。 总之,幼儿园的环境是为幼儿园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应该使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个幼儿感到安全,感到欢乐,感到被尊重,感到为集体所接纳,感到自尊、自信,感到获得成功,这就是幼儿所需要的 心理环境也是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心理环境的目标。

7、心理活动课中有哪些珍惜珍惜时间的活动

7、心理活动课中有哪些珍惜珍惜时间的活动

our petty tasks, hardly aware of our listless attitude 一个人如果只有八十年的寿命,那么他会用40年来睡觉,30年来长大,老去,吃饭,发呆。剩下十年~~~~~~~~~~~

8、幼儿园心理卫生教育的案例

8、幼儿园心理卫生教育的案例

幼儿教育活动中

应注意哪些心理卫生要求

教育活动(包括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节日活动等)是幼儿园的中心工作,幼儿在幼儿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度过的。他们的心理状态、心理品质、适应能力、人际关系都会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有所反映,而且某些心理障碍和症候行为,也常常会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表露出来,这不仅能使教师更广泛、更真实地掌握幼儿的心理健康,而且有助于及时采取预防性措施来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可以说,各种教育活动是幼儿园心理卫生工作的最主要的阵地,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我们除了进行一些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心理咨询辅导外,更应重视在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中的心理卫生工作。

那么,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心理卫生要求呢?我们认为,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应注意以下的一些心理卫生要求:

1。教师要以积极的情绪去带动幼儿的情绪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在情绪的发展方面具有很大的易感染性,即他们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别人情绪的影响。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在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中,一些教师所带的的班级总是很沉闷,而另一些教师所带的班级则很活跃;我们的进一步调查又发现,造成上述绝然不同的班级主流心理气氛与带班教师平日的主流情绪有密切的相关:一个极端沉闷、忧郁、神经质的教师是很难带出一个心理主流气氛活跃的班级;而心理主流气氛活跃的班级的带班教师却都是那些活泼开朗、性格积极向上的教师。

因此,为了能给幼儿以积极的影响,我们幼儿教师,无论你是外向的还是内向的,在组织幼儿活动之前一定要首先调节好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当我们在工作生活中碰到不如意的事时,更需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努力争取在组织幼儿的每一次活动时,都能以积极的情绪去带动幼儿,感染幼儿,以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2。尽量避免自己人格中的“美中不足”对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产生负性影响

在当今条件下,绝大多数的幼儿园教师是女性,女性在人格方面有许多优势,也有不少的劣势。就健康的教育影响而言,一般的女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多些果断、勇敢、坚毅及动作的“力度”等。因为作为教师,其人格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影响和教育力量,并且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实践证明,我们教师的一些心理(不管是健康的还是不健康的)是可以“传染”给幼儿的,比如,有一个教师在打开脚踏风琴时,突然发现里面有只老鼠(小的),她惊恐万分,并发出一声尖叫;后来老鼠跑出来了,个个小朋友见了那只小老鼠也都惊恐万分,再后来所有的小朋友都象那位教师一样,慌里慌张地躲开那只小老鼠,甚至有好几位幼儿跌倒在一起。相反,如果见到那只小老鼠时,我们教师能镇定自若、勇敢地拿起扫帚追打那只小老鼠,那么许多幼儿一定会象教师一样追打那只小老鼠。可见我们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幼儿心理的发展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以便能给幼儿以健康的影响。

3。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愉快、和谐的心理环境

这样的环境应是一个充满爱的、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环境,是允许失败,允许犯错误的环境;因为幼儿经验不足,能力有限,失败和犯错误都是难免的(从另外一种角度说,失败和犯错误也是幼儿成长所必需的),如果不允许幼儿失败和犯错误,将会使他们生活在一种无形的压力之中。这将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同时,这样的环境应该是不存在任何外在压力的,这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也是十分重要的。我到一所幼儿园调查时,曾有一位园长向我夸她们的一位“优秀教师”在组织和管理幼儿方面“如何如何‘有方’”,她说,不管怎么“乱”的班级,只要让她们这位“优秀教师”去“整理”,她不久便能把小朋友们“镇住”,只要她在教室门口一站,小朋友们就会变得乖乖的——一动不动地安坐好。。。。。。。从心理卫生角度来看,这位“优秀教师”的出现,对所有的幼儿来说,都是一种不幸!我由衷地希望,我们的幼教界少些这样的“优秀教师”,因为这样的“优秀教师”会在心理方面给幼儿一种无形的压力,使幼儿常常处于一种被压抑的紧张状态,这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十分不利的。

4。正确运用评价这一教育手段来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多些积极性评价,以期产生教育上的期望效应。幼儿的自我评主要是受成人评价的影响,教师在各种教育活动中,经常给幼儿以积极的评价,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心理,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相反,经常给幼儿以消极的评价(如骂幼儿是笨蛋),久而久之,幼儿也就觉得自己不行(是个笨蛋)。

多些综向评价,少些横向评价。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每个幼儿每天都有新的进步,在评价幼儿时,我们应多肯定他们每天的进步,这样有利于幼儿的不断进步;相反,我们如果仅仅重视横向评价,经常拿“落后”的幼儿与“先进”的幼儿比较,那么“落后”的幼儿永远不会有受表扬的机会,这样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是十分不利的。比如,有个中班的幼儿叫黄小勇,各方面都不错,可就是不大会拍球。我们第一天到幼儿园见习时,叫他拍球,他就是不敢拍,因为他拍得不好。第二天,在我们的鼓励下,他终于能连续地拍了8下,正当我们为他的进步而高兴的时候,原班的一位老师走过来,对他说:“黄小勇,你怎么回事?小班小朋友都能连续拍十多下了,你才拍得8下,羞不羞?”黄小勇一下子愣住了;接着那老师又说:“我数5下,你再拍不得10下,我就送你去小班!”,黄小勇一下子被吓住了,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那老师不由分说,一把扯住黄小勇往小班教室走去。。。。。。。后来的几天,我们叫黄小勇拍球,他总是躲得远远的,或者极不情愿地乱拍几下。可见,纵向评价和横向评价对幼儿的发展作用是大不一样的;如果那位老师能看到黄小勇的进步,而不是“落后”,那么黄小勇将不断地有新的进步,这也将更有利于他心理的健康发展。

5。给每个幼儿以成功的机会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成功和失败不仅可以提供反映活动的信息,而且还能对从事后继活动的动机产生影响,但成功体验对动机的激发作用大于失败体验。正因为这样,在教育活动中,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幼儿的具体特点而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使幼儿能通过努力获得成功。这样,累积的成功会使幼儿信心十足、情绪高昂、朝气蓬勃,就会有健康的心理生活,从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反之,如果幼儿累累经受失败的体验,就可能会丧失自信,情绪低落,没精打采,就容易产生种种心理健康问题。

成功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要努力创造机会,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的机会。特别是对那些发展稍微有一点迟缓(不是笨)的幼儿,有时我们可以采取“提前教”的方法,以提高他们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成功的机会,这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

6。要公平地对待每个幼儿,不要偏爱

偏爱对被偏爱的和不被偏爱的幼儿的健康成长都是不利的。平常,我们有些教师总是偏爱一些“好孩子”,在各种教育活动中都是教师与那几位“好孩子”的对话。外出比赛也是以那几位“好孩子”为代表,游戏中的“主角”也都是那几位“好孩子”来担任。这样就剥夺了其他幼儿的发展和表现机会,同时,也会使那些“好孩子”形成一些与众不同的,不怎么健康的心理——“‘好事’都该是我的”,“只有我才行”等等。

7。在组织教育活动时,要注意动静交替

不但要注意“课”与“课”之间的动静交替,而且还要注意一节“课”内各环节之间的动静交替。因为从幼儿的脑神经的生理特点来看,他们既容易兴奋,又容易疲劳;从心理特点来看,幼儿是好动的。所以动静交替既符合幼儿用脑的卫生要求,又有利于防止幼儿的心理疲劳。有的幼儿园为了避免幼儿出“意外事故”,过分地强调了各种教育活动的“静”,很少让幼儿有自主活动的机会,这是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也是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的。幼儿的自主活动,不仅能满足他们好动的需要,让他们的多余精力得到充分的发泄,而且还能为幼儿的不良情绪的渲泄提供了出路。有的幼儿上课时坐不住,喜欢乱动,或者午睡不能很好地入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幼儿“静”得太多,多余精力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泄的缘故。

8。对那些“特殊幼儿”要给以特别的关注

这些特殊的幼儿包括三类:一是单亲家庭或父母不和的家庭的幼儿,这类幼儿心灵上都受过创伤,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应该给予他们特别的关注。二是身体发育畸形的幼儿,这类幼儿需要我们特别的尊重;三是具有退缩、孤僻、不善社交的幼儿。一般的教师平时只注意那些爱打架、骂人、吵闹、好表现的幼儿,而对这一类没有“破坏性”的幼儿则很少关注。其实,这一类幼儿更需要我们教师的关注,因为他们这些表现与他们的年龄极不相符,是一种病态的心理表现。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给这些幼儿以特别的关注,以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同时对这些幼儿的特别关注,也是对其他幼儿进行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

教育活动是幼儿在幼儿园参加的主要活动,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心理卫生要求,以便我们的教育活动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广西教育报》99-8-6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16467.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