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幼儿心理的主要特点?

laoshi 心理科普 2023-09-20 22:27:07

导读: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生和幼儿的心理特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他们的不良心理准备、情感与理智的不协调统一、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以及独立活动与集体关系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一些教育方法,包括有针对性地进行理想教育、让学生理智处事、锻炼意志力等,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而幼儿的心理特点则主要表现在他们的随意独立行走、言语发展、游戏活动和自我服务性劳动等方面。如下为有关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幼儿心理的主要特点?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1、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面临着生理与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之紧张的学习,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他们一般有以下心理特点:

一、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不足。 几乎每个小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向往。他们幻想做一个有学问、受人尊敬的人,而实际上他们往往学习不努力,过一天算一天。虽然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追求的全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与享受,而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却想的不多,做的不够,形成了美好愿望与心理准备的矛盾。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理想教育,使他们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艰苦奋斗才能实现。具体办法可以讲一个名人、伟人艰辛的心路历程的故事。组织看一部放映名人成长过程的影片,启发学生懂得实现理想,必须付出艰辛努力。

二、情感与理智的不协调统一 小学阶段的学生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一方面,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又极易受外界影响,易冲动。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积极性高,不感兴趣的事避而远之。这说明他们的情绪、情感处于大起大落的两极状态,而难以及时地用理智控制。要解决这一实际问题,首先教师要有表率作用,同时注意培养一些学生,尤其是在班级中有影响力的学生,让他们学会用理智控制情绪,然后形成班级核心,借以影响全班。为引导他们理智处事还需要开展一些活动,如让学生收集“用理智控制情绪而获得成功的人”的故事材料,也收集“因感情冲动而造成终身后悔”的反面故事材料,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教育。

三、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部分是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的,这与他们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强是分不开的。但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坚持已见,对教师的要求,合乎已意的去办,不合已意的就拒绝或顶牛,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他们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不强。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矛盾。首先要肯定学生的进取心,另一方面要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为达此目的应着重注意从小事做起,引导他们自觉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同时开展“决不迁就自己”的活动,一旦意识到某件事或行为不对,不管是多么强烈地诱惑你,也勇敢地说一声“不”。为解决部分学生自我控制力差,造成影响课堂纪律的问题,尝试建立学生日常行为跟踪记录,把他们每一时段的课堂表现记录下来,有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教育、指正。使学生逐渐自觉对照检查,养成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

2、幼儿心理的主要特点?

2、幼儿心理的主要特点?

第一,在这个时期内,儿童学会了随意地独立行走,这就扩大了他的生活范围,手的动作也有了相当的发展,因而可以准确地玩弄和操纵他所熟悉的物体。

第二,在这一时期内,儿童的言语在迅速地发展着。他不但能理解成人的言语,也能够运用语言跟成人进行交际。词的概括作用和对行为的调节作用(遵从成人的指示),也初步地发展起来。

第三,由于动作和言语的发展,儿童开始出现了最初的游戏活动,同时逐步有可能开始进行最简单的模拟活动和自我服务性的劳动。这在儿童心理发展上有重大的影响。

第四,在儿童初步的独立活动中,儿童心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玩弄物体和初步游戏及其他活动的过程中,儿童能更好地知觉和理解事物,特别在言语的帮助下,儿童开始能对事物的性质进行最初步的综合和概括,从而加深了对于物体和现象的认识。但同时由于他的经验还比较贫乏,言语能力还较差,因而各种心理活动都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这就是说,各种心理活动总是受他当前直接感知的事物和实际活动所制约。认识的抽象概括性和计划预见性还很差,注意和情绪也都很不稳定。教育的任务,就在于依据我国教育的要求和儿童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儿童心理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3、儿童的心理问题

3、儿童的心理问题

你做的还不错,有这样的想法每个人一生都会有。关键是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实际采取行动,这样就是正常的。你现在的问题是对这样的想法过分担心,只要你转移注意力,放松身心,不长时间就会消失的。放心吧,不是大问题。

4、3岁的孩子拥有怎样的心理特征?

4、3岁的孩子拥有怎样的心理特征?

3岁儿童的智力发育很快。就记忆而言,读书给孩子听时,只要多读几遍。孩子就能完全记住,如果一旦中间说错了一点点就会给你指出来。唱歌也如此,学得好、记得牢,教几遍以后就能唱。就这样,3岁儿不但能记住那些具体的、自己体验过的事物,而且还能记住那些听来的、自己说过的抽象的事物。这就是3岁儿在记忆方面的一大特征。3岁小儿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很关心,兴趣很浓。对所有事物要刨根究底地问个没完。这是由于孩子对这些事物怀有极大的兴趣,所以就努力观察、学习、询问和尽力想理解。可以说,智力的发达与否全在于兴趣如何。3岁儿时期正是对什么都有极浓厚的兴趣的时期。因此,作为大人应该尽一切力量培养孩子的这种兴趣,这对孩子的智力发育非常重要。

1、2岁小儿都害怕很大的声音,3岁儿则害怕那些看得见的东西如动物、假面具、黑暗等。主要原因是,虽然孩子已开阔了眼界,看得多、听得多,但尚未能真正理解这一切。比如说,1岁的孩子看见狗也不会害怕。这是由于情感尚未发达,同时尚不知道狗是什么东西,对自己有什么害处之故。但到了

2、3岁时,看见狗咬人,人们都怕狗,逐渐懂得了狗是可怕的动物,于是就开始怕狗了。等到大些,知道了只要喜欢狗,狗就不咬人以后,就又不怕狗了。3岁儿童已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了,很少像2岁时那样一发火就躺在地上滚来滚去。加上自制能力也多少强了些,那种攻击型的态度少了起来了。3岁儿的喜悦已不是一般物质性的,会因为使爸爸妈妈高兴而高兴了。因此,又把3岁这一年龄叫做捧人的年龄。做什么事只要妈妈高兴,就会神气十足,兴致勃勃地去干。另外,也能懂得一些幽默的话了。如果你对我的回答感兴趣可以添加优秀父母家庭教育群 ,或者是博瑞智教育的微信号:bridgeedu,还有百度搜素博瑞智或董进宇就可以进入我们的网站,大家交流一下教育子女的经验,以后有教育这方面的问题就可以及时的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你解答。

5、如何正确理解小学生的心理活动?

5、如何正确理解小学生的心理活动?

理解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的前提是尊重孩子的个性心理发展,首先要认真学习\看一些关于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根据孩子普遍心理发展状况和每个孩子自身的特点,来因人而异进行分析。并因材施教。

1、教师要倾情投入

心理活动课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全面扎实的教育能力,要求教师掌握辅导的基本技巧,如倾听、共鸣等。当教师进入活动中时,就要卸掉自己的心理防护,坦诚地面对自我和学生。在活动中,我坚持这一原则,努力调节好自己的心境。面带笑容,倾情参与活动中,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体会到我的真挚感情。在活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形象思维丰富,感性认识充分,教师的思想、情绪的轻微变化都能给他们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教师倾情投入是整个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2、积极引导学生倾诉真情

心理活动课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内心交流的良好场所,在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说真话、吐真心、诉真情,体会情感交流带来的满足感。在第一次活动时,学生们对活动的目的、内容不明确,个个正襟危坐,发言也是三思而虑,不愿轻易敞开自己的心扉,虽说辅导的是能充分让学生交流的“优点轰炸”,但活动的效果并不明显,不能让学生真正地认识自我、他人的优点。在以后的活动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只要你能说就是最棒的!”,小学生天真活泼,乐于接受鼓励,他们渐渐地对辅导活动有了新的认识,能大胆地和老师、同学交流,有的同学甚至还会把心中的秘密告诉大家。在我辅导《欣赏我自己》一活动中,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优点。有一位学生就站起来告诉大家:“我身上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我的个子像父母,比你们矮一些……”,他不怕同学们笑话,正确地对待自身的不足,敢于向大家表露心迹,充分说明了活动中融洽的气氛让他了敢于和别人真诚沟通、乐于和别人真诚沟通。

6、4-5岁宝宝的心理发展是怎样的

6、4-5岁宝宝的心理发展是怎样的

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2-5岁和12-15岁分别为两个特殊的发育时期,表现为性情急躁,不听话,不愿意别人干涉他们的事。以这种逆反行为为特点的表现,心理学上称为反抗期。这是儿童智力发育和人格培养过程中的必然阶段,并不是坏事。如果能顺利度过,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智力智能的发育和开发,意志力、创造力的培养都大有益处。

2-5岁的年龄期为第一反抗期,是儿童心理迅速成长的表现,是发展儿童独立性和自信心的大好时机。这个时期,由于孩子已经独立行走,思维也有了一定的发展。那么正处在第一反叛期之间的4-5岁宝宝,心理发展有什么特别表现呢?

(一)社交能力的发展 4-5岁的孩子,已经会主动与朋友交往了,甚至可能会有一个或几个“最好”的朋友,当然不一定与他的性别相同,男孩女孩都有。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认识到,朋友不仅仅是游戏伙伴,朋友也会对他的思维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他会非常渴望和他的朋友保持一致,甚至在和朋友相处时,他的行为经常会超出父母曾经给他制定的原则和规矩。

因为他已经开始认识到,生活中还有其他更有意思、更好玩的事,他可能会提一些要求,或做出一些特别的事,来验证自己的能力和控制范围,如一定要某个玩具、吃某种食物、穿某件衣服,或要求看某些电视节目,而这些都是以前你不允许的。

另外,如果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在他的朋友面前发生变化,父母们也不要失望。例如,他会对你表现出一生中的第一次粗鲁或不礼貌,当你告诉他该做某件事时,他可能会回答你“闭嘴”,甚至咒骂你。

虽然这让你难以接受,但这种表现正是他在学习挑战权威,以测试自己自立能力的反应。处理这种情况的最好方法是:表示反对,并与他讨论他真正的想法思是什么。如果你的反应越情绪化,就越会激发他继续这种不良的行为,冷处理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二)性心理的发展 4-5岁的孩子可能会询问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并且询问与生殖和分娩有关的器官。他很想知道男孩与女孩有什么不同,当家长面对这些问题时,不妨用简单而正确的术语回答,不要进行很长的解释,也不要对这些问题表现出明显的难堪或严肃。

4-5岁的孩子并不需要知道详细的答案,但他应该有提问的自由,要确保孩子得到直接的回答。随着孩子对性的兴趣日益增加,他可能玩耍自己的生殖器,甚至对其他孩子的生殖器非常感兴趣。与成人的性活动不同,这只是正常好奇心的表现,不应该遭到谴责或惩罚。

那父母应该将孩子对性的探索限制在何种范围呢?一方面,孩子对性有适度的兴趣是发育过程中的正常反应,这个阶段家长最好不要反应过度;另一方面,孩子有必要知道什么行为可以为社会接受,什么不可以。

因此,你可以做出决定,让孩子知道:对生殖器官有兴趣是健康和自然的;在公共场合裸体和性游戏是不能接受的;包括朋友和亲属在内的任何人均不能接触他的私处,医生和护士进行体格检查以及父母在他感到生殖区域疼痛时检查原因的情况属于例外。

宝宝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心理表现。了解宝宝的心理,更有助于父母教育孩子!

7、小学生心理发展有怎样的变化?

7、小学生心理发展有怎样的变化?

小学生经历着童年期和少年期前期,童年期的思维经历着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他的概括能力、语言发展能力、推理能力都显著提高。经历脱自我中心,形成正确的认知。

道德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认识。皮亚杰对儿童道德认知的研究受到普遍重视,他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得到普遍的认同。皮亚杰采用含有道德判断的对偶故事,对4—12岁儿童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他把童年期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 前道德阶段属于道德判断之前的阶段,儿童只能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 他律是指道德判断的标准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其特点: (

1)、儿童认为规则、规范是由权威人物制定,不能改变,必须严格遵守 (

2)、对行为好坏的评定,只根据后果,而不是根据行为者的动机。 第三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自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其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即外在的道 德标准内化于己。这个阶段的特点主要有: (

1)、认识到规则具有相对性,是可以改变的。规则是人们根据相互间的协作而创造的,可以按多数人的意愿进行修改。 (

2)、对行为好坏的判断依据着重于主观动机或意图,而不只是后果。

少年期是从童年期(幼稚期)向青年期(成熟期)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在于:它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

少年期的生理变化呈现急骤发展的趋势。人体从出生到成熟,其生理发育过程不是等速的,其中有两个阶段处于增长速度的“高峰”期。

8、学龄前孩子具有的心理情绪特征有哪些

8、学龄前孩子具有的心理情绪特征有哪些

易感染

宝宝的情绪具有情境性,得到新玩具、妈妈离去、新朋友出现……都会使他们的情绪大起大落,孩子的情绪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很多时候情绪不是由宝宝自身发出来的,而是因周围人的情绪波动而引起的。在幼儿园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小朋友哭起来了,其他小朋友也莫名其妙地跟着哭起来,整个场面会变得混乱极了。以后随着年龄增长,控制能力加强,这些情绪特征就会逐渐减少,情绪的控制力、稳定性也随之提高。

易冲动

3~6岁宝宝的内抑制发展差,控制力弱,言语的调节功能不完善,因此当外界事物和情境刺激儿童时,情绪就会出现爆发性,常从一端迅速发展到情绪的另一端。因此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情绪易波动,极不稳定。所以,这个时期孩子的脸就象春天的天气那样多变,说哭就哭,说笑就笑。

易外露

这个时期的宝宝控制力发展差,他们的情绪变化毫不隐藏地表现出来,而且擅长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达。如,不高兴就哭,高兴、舒服就大笑或者是手舞足蹈,愤怒就瞪眼跺脚,有高兴的事就要向亲近的人诉说。 情绪能够使个体针对不同的刺激事件产生灵活自如的适应性反应,并调节或保持个体与环境间的关系。情绪之所以具有灵活性的特征,是因为情绪的机能不仅可以来源于个体全部的先天机能,而且还来源于学习及认知活动。许多种情绪都具有调控群体间的互动功能。譬如,羞怯感可以加强个体与社会习俗的一致性;当个体对他人造成伤害时,内疚感可激发社会公平重建。其他的情绪,诸如同情、喜欢、友爱等,也能起到构建和保持社会关系的作用。它们可以增强群体内的凝聚力,而且有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情绪、情感的功能 (一)适应功能 (二)动机功能 情绪伴随动机性行动产生,具有动机作用。 积极的情绪对行为有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对行为有抑制作用。 (三)组织功能 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协调和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对活动起着瓦解和破坏作用。 (四)信号功能 信号功能——个体以体验得方式表达出自己对周围事物意义的认知,并对他人施加一定的影响。 包括几层含义:

1、人的情绪或情感一旦和有关事物结合起来,人就会在头脑中形成该事物的、具有感情色彩的记忆映象;

2、人一旦又了情绪、情感的记忆经验,不仅见到见到某类事物能够引起相应的情绪,而且再度遇到某些表情,也能领会它的含义,并对它作出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反应及行动上的趋避动作;

3、个体对各种信息的意义性的鉴别经常是通过共鸣和移情作用进行的。 情绪是人们社会交往中的一种心理表现形式。情绪的外部表现是表情,表情具有信号传递作用,属于一种非言语性交际。人们可以凭借一定的表情来传递情感信息和思想愿望。心理学家研究了英语使用者的交往现象后发现,在日常生活中,55%的信息是靠非言语表情传递的,38%的信息是靠言语表情传递的,只有7%的信息才是靠言语传递的。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17244.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