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人们心里都会有哪些叛逆行为?小孩子为什么有很强的叛逆心理?

laoshi 心理科普 2023-10-23 14:30:07

导读:本文讲述了青春期人们可能会出现的叛逆行为,以及家长应该如何去理解和应对这些行为。文章也强调了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对于青春期的孩子非常重要。文章心态调整的方法,即欲望少一点,攀比少一点,心态平衡点,知足常乐多点,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小编建议家长要理解和宽容孩子的“逆反心理”,同时积极与孩子沟通,正确引导孩子的成长。如下为有关青春期人们心里都会有哪些叛逆行为?小孩子为什么有很强的叛逆心理?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青春期人们心里都会有哪些叛逆行为?

1、青春期人们心里都会有哪些叛逆行为?

应该很好的去体谅她最重要的要跟她谈一谈性方面的东西,让她了解性的概念和应该怎么样面对性方面的东西,我希望每个家长都能做到这样的,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能给与好的知道那么,对她/他都会有很大的伤害的特别会影响学习

因为是青春期麻,是人们叛逆的时候,心里有很多好奇的事情。有的人讷》是因为家人管德太严,压力大,想找地方发泄,所以就有了点叛逆的心理。其实叛逆基本每个人都会有的。至于对于叛逆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所以想知道就的深入了解才可以

亲 爱 的 友 友 :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这个一定有帮助的,这个答案会告诉你我们的心里运作原理!

自己是自己最好的心理医生

“其实人活的就是一种心态。心态调整好了,蹬着三轮车也可以哼小调;心态调整不好,开

着宝马一样发牢骚。”这是手机上的一条短信,它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的心态的重要。

心态就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许多欲望,都希望自己钱挣得多一点,

事业顺利一点,官做得大一点,生活过得幸福一点。。。。问题在于人不可能事事顺心,当这

些欲望不能得到满足时,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

心态表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只要有良好的心态,你才能每天保持饱满的心情。心态好,运气就

好。精神打起来,好运自然来。记住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积极的心态,一旦失去他,就跳出去,

要学会调整心态, 有良好的心态工作就会有方向,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心态的好

坏,在于平常的及时调整和修炼并形成习惯。

人活在世上,凡事都要看开点,看远点,看淡点,心胸要豁达些、大度些,相信“任

何事情的发生必有利于我”且“办法总比困难多”,也就没有流不出的水和搬不动的山,

有钻不出的窟窿及结不成的缘。人活的快乐,就必须要有一个好心态。无论遇到什么事,

会换个角度去思考,就会感到快乐。有人在一个好的单位工作,他每天会有许多得不如意,

恼总围绕在他的身边。有人工作单位一般,可他却不舍不弃,每天都有工作目标,把此作

种锻炼、成长的机会,而且通过创造性地完成本职工作,受到人们的敬佩。阳光般的心态,

一样的热情。收获着成果和幸福。

所以应该调节自己:

1。欲望少点,

2。攀比少点,

3。心态平衡点,

4。知足常乐多点 ,

5。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不要迷失了自己 。

6。根据自己的能力去生活吧,不要让别人的生活状况左右了你的心情。

2、小孩子为什么有很强的叛逆心理?

2、小孩子为什么有很强的叛逆心理?

成为暴力的坏孩子,这倒是未必,但成长过程中难免遇到些心理偏差,多沟通多理解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慢慢引导孩子成长。

孩子在7-9岁的时候,常出现跟大人顶嘴的现象,这也就是所谓的“中间反抗期”现象。这一阶段还被称为“小团伙时代”。相互投机的孩子们组成“党徒”在一起疯来吵去,或跑到老远的地方去玩耍。这是孩子确立自我的关键时期。中间反抗期也被称为孩子精神上的“断奶期”。孩子的反抗常常是以跟大人“顶嘴”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并且显得理由十足。这表明孩子的“自我意识”正在顺利发展,并开始具有批评大人的能力。作为父母,应把孩子的反抗视做成长的证明,以宽容的心态加以接受。其实这种“逆反心理是”家长与孩子之间因为价值观念不同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的心理过程,家长应该正确面对孩子的“反抗”。父母应对孩子的意见表现出倾听的态度,经常倾听孩子的讲话,也会培养孩子认真听取他人意见的良好品德,对孩子的心灵成长将起到重要作用。

3、小学五年级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3、小学五年级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小学高年级阶段(4~5或6年级)是小学学习的最后阶段。随着对小学教育的不断适应,这一时期的学生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比初入学时的儿童稳定,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学习的特点。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并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逐步对教师产生选择性及怀疑的态度。通过几年集体生活的训练,已经比较习惯于有组织的自觉的班集体生活,开始把自己看成是集体的一员,重视班集体的舆论和评价作用。随着自主、自律能力的增强,对学习、对集体的责任感进一步提高,同时逐渐形成了对作业的自觉负责的态度,开始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义务,出现了意识较强的学习动机。

2.认知的发展。在注意方面,学生的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广度、注意的分配、转移等方面都较低年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记忆方面,有意记忆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抽象记忆有所发展,但具体形象记忆的作用仍非常明显。在思维方面,学生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但他们的思维活动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色彩。在想象方面,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

3.情意的发展。小学高年级学生情感的内容进一步扩大、丰富,他们能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情感表现及随之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且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也逐步加强。在道德情感方面,学生主要以具体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为依据,同时,也开始出现内化的抽象道德观念作为依据的道德判断。在意志方面,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有一定发展,但不显著。

4.个性的发展。在自我意识方面,幼儿期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更多地受情境因素的支配,变化较大,因此,还不能形成真正稳定的个性。进入小学后,特别是通过低年级阶段的学习适应性锻炼,他们逐步把握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形成集体意识,学生的自我意识、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在这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深刻,渐渐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105逐渐形成了内化的行为准则作为监督、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的依据,而且开始从对自己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部品质的更深入的评价。此外,这一时期的学生道德动机主要是服从当“诚实儿童”的规则和满足他人的希望,以争取社会的赞许;其道德认识是必须尊重他人的看法或想法,其思想倾向是正确行为与社会利益相一致。

5、儿童个体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阶段性 平衡性 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个别差异性

5、儿童个体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阶段性 平衡性 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个别差异性

儿童发展的特点

儿童的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方面,即是其生理成熟与其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变化的复杂过程。在这里,生理成熟是指儿童个体作为一个生物体,其生理结构和生理机能的发展是一种纯粹的生物性演变过程。而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却是一个以个体的生理成熟为基础,并与其生理机能的发展混为一体、互为表里的过程。生理机能是人的外在心理品质和行为表现的内部生理机制。

人类作为一种生物体,有其自身发展变化的生物学特点,而人类个体的发展变化,作为生物性个体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必然受到人类发展特点的制约,表现出特有的规律性。儿童发展的规律性,就是在儿童随其年龄增长、身体和心理变化中普遍存在的特点。概括而言,儿童发展表现出如下五种普遍特点。

(一)顺序性

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无论其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都表现出一种稳定的顺序。例如,儿童身体发展方面,就整体结构的发展而言,其顺序是头部首先得到发展,而后是躯干和四肢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孩子越小,其头部在身高中比例越大的原因。在骨骼与肌肉的协调发展中,首先得到发展的是大骨骼与大肌肉,而后才是小骨骼与小肌肉群的发展与协调。所以,儿童行动能力的发展中,依照着翻身、坐、站、走和跑,然后才有可能写字、绘画等精细动作出现这样一种不变的顺序。儿童的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遵循着先具体后抽象的秩序。在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这种顺序是固定不变的。先前的发展变化,又是其顺序序列中紧随其后的发展和变化的基础,顺序性所具有的这一特点,使儿童身心发展成为一种连续的、不可逆转的过程。

(二)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是指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在不同的年龄段,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的。一般认为,新生儿(出生第一年)与青春期(13。14岁~15。16岁),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两个高速发展期。不平衡性,是指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身体和心理发展并不完全协调、统一的现象。就儿童发展的整体而言,生理成熟是先于心理成熟的。十几岁的孩子就其身体发育来看,已经很接近成人的水平了,而其心理的成熟程度,却要比成人低得多。但就某个具体方面而言,也有可能表现心理能力不受生理成熟条件控制的情况。例如,3~5岁的儿童的语言掌握能力和记忆能力,往往优于成年人的水平。

(三)阶段性

儿童发展的阶段性,指在儿童发展的连续过程中,在不同年龄阶段会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这些特点无论从表现方式上、发展速度上,以及发展的结构方面,与其他阶段相比较,都会具有相当不同的特征。这种情况,又被称之为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例如,在学龄前的幼儿阶段,儿童认识事物的能力,主要的特点是易于形成与实物相对应的、单个的概念,而到了儿童时期,儿童的认识能力,已发展到了可以了解和掌握事物间联系的程度,但是这种联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还要依赖于具体事物的帮助。只有到了青年时期,人的认识能力才开始以抽象概念为基础,逻辑思维才成为人的认识能力的根本性特点。

(四)个别差异性

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在儿童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个体与整体相比较,每一具体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种表现于个体发展方面的差异性,来源于个体遗传素质和生活环境的差别。例如,同样年龄的儿童,在身高方面有明显的高矮之分。同年龄的儿童,也会由于他们各自神经过程灵活性的差别,在学习中表现出注意力的持久性、知觉的广度方面的差异。儿童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差异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但更多的结果还是来自环境和教育的差别。而且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还能对遗传素质的优势与不足起到一定发挥与弥补作用。俗话所说的“勤能补拙”,就是对二者关系的一种经验总结。这一规律也是实行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教育原则的基础。

(五)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儿童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发展、成熟,虽然依赖于明确分化的生理机能的作用,但在总体发展水平方面,却又表现出一定的机能互补性特点,以协调人的各种能力,使其尽可能地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这种协调性,是具有生理缺陷的儿童发展的重要保障,使这些儿童不至于因某种生理机能的缺陷,而严重地阻碍其整体发展水平的实现。这一规律,也是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例如,对于听力障碍的儿童,可以通过发展其对人讲话时口型变化的精细感知能力,来与对方沟通。而听力正常人的这种潜在能力,往往被更容易实现交流的其他方式所抑制了。

以上这五种规律性的特点,从总体上概括出了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的本质性的表现。从总体上把握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我们还可以发现这些规律所反映出的一些更为深刻的内容,即儿童的生理成熟先于其心理的成熟;每一年龄阶段儿童发展水平、特点的充分实现,将有助于其后的发展,否则,下一阶段的发展将会受到一定阻碍;儿童的身心发展,归根结底是儿童个体的发展,尊重和顺应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是促进儿童整体发展水平的丰富性的根本道路。

6、心理过程包括哪三个过程

6、心理过程包括哪三个过程

心理过程是心理现象的动态表现形式,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

1、认知现象:是人们获得知识或者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基本的心理现象。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注意则是伴随心理过程的一种心理特征。

2、情绪和情感:其过程是一个人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体验。例如,满意、愉快、气愤、悲伤等,它总是和一定的行为表现联系着。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不仅仅是认识它、感受它,同时还要改造它,这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3、意志:为了改造客观事物,一个人有意识地提出目标、制定计划、选择方式方法、克服困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内在心理活动过程即为意志过程。

扩展资料

知、情、意的辩证关系:

认知、情感与意志分别反映了三种基本的客观事物(事实关系、价值关系和行为关系)。

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首先感知和了解各种事物的事实关系,其次要掌握这些事物对于人的价值关系,再要掌握每个行为的价值关系并且判断、选择、组织和实施一个最佳的行动方案。

第一步由认知活动来完成,第二步由情感活动来完成,第三步由意志活动来完成,因此从认知到情感,再从情感到意志,是一条基本的、不可分割的人类自控行为的流水线。

知、情、意的辩证关系在根本上取决于事实关系、价值关系与行为关系的辩证关系。情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意志又是一种特殊的情感。

从广义角度来看,知、情、意都是一种认知活动,只是各自侧重于不同的角度,情感侧重于从意义的角度进行认知,意志侧重于从行为效应的角度进行认知。

客体对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也是客体的一种关系属性,只因为它有着特殊的意义,才与其它关系属性区别开来,因此价值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事实关系,情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

本质力量是人的一种最重要的价值属性,只因为它有着特殊的意义,才与一般的价值属性区别开来,因此行为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关系,意志是一种特殊的情感。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心理现象

7、自闭症儿童的心理是怎样的?

7、自闭症儿童的心理是怎样的?

我不想说一些大理论,只是想通过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了解来说说你提的问题,估计会更容易让你理解:

1。首先你要明确孤独症障碍人群的能力差异性,不同的孤独症患者有着差异很大的心理。如有的能力好的他会在康复效果很好的成年以后,回忆自己小时候的心理问题,是一种明白控制不了的感觉;能力弱的患者也许受智商影响,心理就如同几岁到几岁的孩子心理,也许还有甚者由于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不佳,导致心理现象紊乱等等。

2。有些人说他们中的部分人的视觉阈限和正常不一样,看东西看的片面,想问题也就片面啦!

3。再有,不知道您是做什么的,是家长?是教者?咱们一定要记住:要以正常化的原则去看待他们,也就是一定要想他们和正常孩子是一样的心理,他们同样有性格,有思想,有着自己的欲望。。。。。。

(说的不好,或是有不妥的地方,还请您和看帖的爱心人士见谅!)

8、不同年龄阶段人的情感和智能发展特征

8、不同年龄阶段人的情感和智能发展特征

1、3-4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及游戏特点

(一)、身心发展特征

(1)、生理发育幼儿的身高体重增长速度较3岁前有些降低,骨骼更坚硬了些,但骨化过程还远未完成,容易变形。幼儿大肌肉动作比较协调、小肌肉动作显得笨拙。胸重继续增加,脑机能也发展起来,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加强,但兴奋和抑制过程还是不平衡。

(2)、心理发育由于3-4岁幼儿动作的发展,活动范围扩大,幼儿的心理在一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也有了新的发展。具体表现为:感知觉:3岁幼儿的感知觉比以前提高了,能根据成人的要求,迅速找出和家长手中一样颜色的彩旗,能正确分变几种基本颜色;3-4岁幼儿已能较好地辨别各种声音;3-4岁幼儿已能通过手,接触更多的物体,从而知道物体的冷热、软硬、光滑与粗糙等特性;幼儿的知觉已有明显发展,他们已知道了一些事物的名称,并能在成人诱导下,说出某些事物的特点,空间知觉与时间知觉方面有初步发展,对于上下方位已能分辩。注意:3-4岁幼儿注意的时间较短,无意注意占优势。在较好地教育环境中,注意可连续集中3-5分钟。颜色鲜艳、会动的玩具,适合他的需要和兴趣时,注意能维持较长时间。记忆:对事物记忆保持的时间延长,一般可保持两三个月,而且记忆的内容也较前丰富,不仅能记住人,还能记住一些人的动作、活动、别人的简单委托和要求。记忆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识记开始发展。对形象记忆的效果高于语词记忆。思维和想象:3-4岁幼儿的思维表现出感知动作向具体形象过渡的特点。他对事物还不会做复杂的分析综合,更不会逻辑推理,思维是具体直接的。3-4岁幼儿是以无意想象为主,他们的想象也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幼儿的分化能力差,想象有时与现实混淆,或脱离现实。语言:已基本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通过儿歌、讲故事等活动及成人的指导逐渐学会正确发音和比较恰当地使用一些词句。情感:3-4岁幼儿有时出现”怪“脾气,难管教,常和成人产生对立情绪;这时期自我意识逐步形成,独立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集体感非常弱,不习惯与别人共同生活和游戏;幼儿爱美的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如喜欢美丽的颜色和服装,爱听音乐,喜欢观赏歌舞表演及画片等。意志:3-4岁幼儿意志能力很差,缺乏忍耐性,不善于控制自己,不能很好遵守各种规则。

(二)、游戏特点

(1)、从游戏的内容看3-4岁幼儿的游戏,有很多地方还跟婴儿的游戏差不多,游戏的主题更多的是反映一些日常生活的琐事。但此阶段的幼儿已经开始不能满足于单纯的动作的重复,而是力图赋予这些动作以一定的意义,如幼儿已不像婴儿那样只把钥匙放在布娃娃的嘴上,简单地重复喂东西的动作,而且还力图做出妈妈的样子,这能反映出母亲与孩子间的关系。

(2)、从游戏的形式看3-4岁幼儿的创造性游戏,有了明显的主题和角色,但是,他们还不是经常从角色的分配来开始,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围事物如玩具、材料等的直接支配。如孩子拿起橡皮管的时候,就说:”我是大夫“,是因为有听诊器这个游戏材料的直接刺激,而且这时孩子与同伴在游戏中发生纠纷,也往往是争夺玩具或游戏材料产生的(3)、从游戏的其他因素看在游戏的时间方面,3-4岁孩子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兴趣常常转变。对同一个游戏,不能坚持很长的时间,往往只能玩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在成员方面,参加的人数也很少,根据研究材料显示:约有70%的3岁儿童都喜欢做个人游戏,或跟其他儿童进行短时间的交流。

2、4-5岁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及幼儿游戏特点

(一)身心发展特征

(1)、生理发育:

4、5岁儿童精力充沛,他们的身体开始结实,体力较佳,可以步行一定的路程。基本动作更为灵活,不但可以自如地跑、跳、攀登,而且可以单足站立,会抛接球,能骑小车等,手指动作比较灵巧,可以熟练地穿脱衣服、扣纽扣、拉拉练、系鞋带,也会折纸、穿珠、拼插积木等完成精细动作。动作质量明显提高,既能灵活操作,又能坚持较长时间。

(2)、心理发育:注意力:

4、5岁幼儿以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喜欢新玩具、新衣服、新图书,因为这些新东西本身的吸引力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中班孩子的有意注意在逐步发展,呈现出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的趋势,比如当孩子看图书显出失去兴趣的样子要丢掉图书时,我们表扬激励的话能使他又认真翻阅下去,这就表现出了孩子的有意注意。但中班幼儿的有意注意还十分有限,他们虽然在受表扬之下能继续看图书,可过不了多久便会弃书另找乐趣。根据以上特点,我们在引导孩子学习时应当选用有动感、色彩明艳、能吸引幼儿目光的教具以及生动有趣的语言和表情,采用故事或游戏的形式,寓教于乐,使孩子集中注意,并要多采用正面教育,促进孩子有意注意的发展。观察力:幼儿的观察是随自身的兴趣产生或结束的。

4、5岁幼儿由于见识不多,对事物的理解有限,因此观察过程十分依赖成人,结论也脱离不了成人的帮助。以观察手表为例,他们感兴趣的是里面那根会走动、发出声响的长针,当放开手表,问他们里面有几根针,他们就不一定说得准。能引导他全面地观察,如有几根针,有哪些数字,表面是什么形状的,表带上有什么等等,那孩子的收获与独自观察所得就大不一样了。我们还可引导他观察长短针的关系,然后让孩子小结,和他一起寻找正确答案。发展中班幼儿的观察力,需要多角度的指引,多问一些问题,促使孩子深入观察。想象力:想象是孩子的一种创造性表现。

4、5岁幼儿的想象,常常是在游戏、制作、观察活动中有所发现而产生的突发奇想。如捧起米来,米粒从指缝间落下来,他们会叫:下雨啦。但如果给他们定下主题,让他们想象创作,就有困难了。因此,需要我们帮孩子找一个着眼点,或是示范想象这样容易使孩子开窍。到中班后期,一般的孩子能大胆想象,独立创作了,如画大象,他能没见过的情况下画出大象的多种形态:洗澡、吃苹果、卷木头等。孩子的想象与其本身掌握的知识很有关系。因此,要不断扩大孩子的视野,孩子的想象力才能丰富?记忆力:5岁左右的幼儿记忆特点是无意中进行的记忆较多,也能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记忆。如在游戏时无意中看到妈妈切洋葱,让洋葱熏出了眼泪,以后便不敢弄碎它了。中班幼儿记忆怕另一特点:是能学会忘。如要他们学一首儿歌,他们反复朗诵几遍就记下了,但如果长时间不复习,会忘得一干二净。当然,这跟孩子学儿歌时对儿歌的理解程度有关,如果不理解,只是机械地背诵,那么背的快,但短时间里就会忘记了,如果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记忆,那他们记的时间会长一些,但也必须重新巩固,否则也会忘记。要发展中班幼儿的记忆力,关键的一环是锻炼他们的注意力,同时要提高孩子对语词的理解能力,当孩子听得懂故事和父母解说的各种现象时,那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学习能力增强,记忆效果也会明显提高。思维力:

4、5岁幼儿的思维主要依靠具体事物的形象和对它们的联想。和大班相比,他们还缺乏通过词语逻辑来思维的能力,更多的是在动手玩乐中进行思维,如洗手时,他们会一次次的把肥皂攥到手心里,然后看着肥皂滑落。同时他们会思索着:为什么肥皂这么滑?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如到草地上去捉虫,问问虫子为什么是哪种颜色,蚯蚓什么走路等等。

(二)、游戏特点。

4岁儿童的想象力比3岁儿童更为丰富,他们的游戏更富于胆略和进取心。他们常常十分逼真地扮演男角或女角,他们喜欢穿上能充分体现所扮演的角色的特点的服装。在区别自己和所扮演的角色方面,4岁儿童比3岁儿童有更高的鉴别力。他们开始懂得什么时候是扮演角色,什么时候是他们自己。4岁儿童开始做有规则的游戏,他们能懂得游戏规则的重要,还懂得具有一定目的性的游戏的含义。他们所扮演的角色更为广泛了,有些角色来自日常生活,有些角色则是他们创造出来的。由于协调能力的提高,4岁儿童能玩更为复杂的玩具。他们能使用画笔画出他们想要画的东西,能用积木搭起楼房和很有意识的建筑群。

3、5-6岁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及游戏特点

(一)、身心特征

(1)、生理发育这时期,孩子的身高增长相对较快,头长和身长的比例因身高的增长而逐渐变小,身体各部分外观比较匀称了。5岁的儿童走路速度已基本上接近成人了,平衡能力明显增强了,还可以做一些比较复杂的技巧性运动,如骑小自行车、滑板车、滑旱冰都可以让孩子尝试,同时他们也非常喜欢进行一些竞赛性的活动,我们在体育游戏中会更多安排一些有竞争的游戏,培养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和上进心。学前后期的儿童对周围世界的兴趣及积极的求知态度是令人惊叹的,他们对与一些比较有深度的问题更感兴趣,如”为什么月亮会跟着人走“”鱼儿为什么、会在水里游“,他们也不在满足于等待成人的回答,他们更喜欢自己找答案,他们对百科全书更感兴趣。而且这时的孩子非常喜欢把玩具拆开,其实不是搞破坏,是他们更满足于探索玩具里面的奥秘,他们对自然现象和机械运动的原理开始感兴趣,我们不妨提供一些废旧的东西让他们拆。

(2)、心理发育

第一、5-6岁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5岁以后,儿童的个性特点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时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的能力上,他们不再轻信成人的评价,当成人的评价和儿童的评价不一致时,他们会提出申辩,也就是我们一直说的”小孩越大,主意越大“,他们不再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了。不过这时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会越来越强,随意发脾气的现象会大大减少,如摔跤了也不太会大声啼哭,而且会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

(二)、游戏特点

(1)充满幻想和创造儿童在游戏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创造不同的玩法,并且玩得津津有味。游戏就是玩,是“假装的,不是真的“。游戏的假想性是以模仿现实生活的某一个侧面为基础,但又不是照样模仿,而是加入了人的想象活动。如用一根棍子当马骑,用一根冰棍棍当注射器等。

(2)合作意识增强,规则意识逐步形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有了比较明显的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同伴,也能三五成群地一起游戏了,这时经常会听到“我不理睬你了“、“我不要跟你玩了“之类的矛盾。在游戏中他们能很好的分配各种角色、工作任务,在大班年龄小组活动的形式会越来越多地出现,这是一种锻炼孩子团队行为的活动形式。他们在自己的小团队中进行各种活动,同时也会形成一种他们自己认同的规则,并会努力遵守,如果谁违反了规则,儿童常常会“群起而攻之“,破坏规则的儿童会被排除在外,这段时间成人要适当引导,这对孩子今后的集体意识培养是有意的。

(3)喜欢有挑战性的游戏,能够初步归纳游戏中所学的知识大班幼儿有明显的好学、好问的特点,喜欢有挑战性的游戏。游戏内容要有一定适当的难度和一定的挑战性,这样能够更好的吸引到幼儿,而且内容最好是随性的,能够有所收益,有所启发的。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往往会根据自己的一些生活知识,和在生活中所学到的东西,对游戏进行改造,加以完善,使游戏更加生活化。而且会将所改的游戏进行归纳,运用于别的方面,并且在其他的方面也能将所归纳的东西运用开来。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23435.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