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心理变化,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特征是出自哪里的?想用来做参考文献

laoshi 心理科普 2023-10-02 20:30:07

导读:本文讲述青春期心理变化。青春期发育使男性对异性差别产生强烈的感受,导致疏远异性、狂热期以及对异性浪漫恋爱期的出现。青春期的男孩对异性产生浓厚的兴趣,逐渐疏远异性,并开始意识到两性关系。心理疏远异性期、对异性狂热期和浪漫恋爱期是青春期的三个特点。如下为有关青春期心理变化,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特征是出自哪里的?想用来做参考文献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青春期心理变化

1、青春期心理变化

青春期发育,象号角一样,唤醒了人体的所有细胞,就连平时迟迟不动的生殖器,也篷勃生长,出现梦遗。

这时开始强烈地意识到两性差别和两性关系,于是产生了一些特殊心理变化。

那么,青春期少年在性上有哪些变化特点呢?一般认为有下列3个特点:

(1)青春期心理疏远异性期:在青春期发育初,青春期心理的少年男性对性的差别特别敏感,由于第二性征的心理变化,这时青春期少年男性的心理产生了自身所发生的巨变感到迷茫、害羞,本能产生对异性的疏远与反感。青春心理对对方采取冷漠的态度,在共同的学习、劳动和游戏中很难调协,对情绪明显增强。即使是“青梅竹马”,男女界线也十分明显。此期大约有半年至1年左右。

(2)青春期心理是对异性狂热期:随着性发育渐趋成熟,在青春男性激素的心理,会有性行为的发动。最显著的心理变化是最初表现为对异性排斥,后来转化为对异性的吸引及爱慕,这时,青春少男对自己年龄相差不远的女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青春少年男性的心理顿时出现积极地接近异性的倾向,故意疏远异性的现象已不存在,总对异性的敏感和亲近。由于青春期心理现象,对青春少年说越来越喜欢与异性交际,于是青春少男就会产生需要引起对方注意的心理和行为。在集体活动中,青春期心理总希望能设法引起异性对自己的注意,留心自己在异性眼中被怎样评价,观察对自己的反应,不愿意在异性面前受人批评、指责,青春期心理总往往产生对异性面前逞能现象,以表示自己的博识和才华。他们开始注意修饰自己的仪表,讲究发式、服装等,开始注意倾听、理解、揣摩钟情对象的言谈、举止、心情和情绪,总希望能为对方做点什么。但是这时青春期心理往往会伴随着一种心理状态,这就是青春期少年男性心理上的紧张感。青春期心理产生这种紧张有许多原因,如世俗观念,外界的舆论等。最主要的是连自己也迷惑不解的心境和无目的行为,以至于对自己的行为缺乏必要的信心,形成自我感受的内心紧张。

(3)青春期心理产生浪漫恋爱期:青春发育完成,青春期的少年男性把心理的感情集中寄予自己钟情的一个异性身上,常在一起,情投意合,在工作、学习中互相帮助,生活中互相照顾体贴,憧憬婚后的美满生活。这时,青春期心理对其他异性朋友的关心明显减少了。他总在想方设法寻求机会与自己所爱的对象单独约会,不希望别的朋友参加。这时,青春期少年男性的强烈爱别人的欲望,从而得到独立感的满足。

青春期心理的变化很多,女孩比男孩明显些。青春早期,往往保持着儿童的某些心理特征,较为幼稚,但青春期心理对自已具有成人的某些心理特征,能掌握更多的抽象概念,思维活跃,开始对异性爱慕。青春晚期,思维高度发展,能有系统、合乎逻辑地掌握知识,掌握更概括的抽象概念,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并已接近成人。但青春期少年思想单纯,社会经验不足,对自身出现的一些生理变化不够了解,又易受周

2、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特征是出自哪里的?想用来做参考文献

2、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特征是出自哪里的?想用来做参考文献

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及特征

一、新生儿、乳儿、婴儿期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征

(一)年龄阶段:0-3岁

(二)一般特点:

新生儿:出生到1个月

1、从生理上的寄居生活转为独立的生活;

2、个体的心理现象在这个阶段开始发生。

由于新生儿已开始了与客观现实的直接接触,最初的心理活动才有了出现的可能。

3、新生儿一方面是软弱无力的,时时处处需要成人的关怀和照料;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巨大的发展可能性,发展的速度非常快。

4、新生儿主要依靠皮下中枢实现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内外环境。

新生儿存在若干无条件反射: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定向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抓握反射、惊跳反射、游泳反射、行走反射等。

新生儿大约两周时,出现条件反射,有了条件反射,心理现象的出现才真正成为可能。

乳儿:1个月到1岁

1、从吃奶过渡到断奶,逐步学会吃普通食物;

2、从躺卧状态、完全没有随意动作到可以用手操作物体和智力行走等随意动作;

3、从完全不能说话到过渡到能够掌握一些简单的词,并与他人进行最简单的言语交流;

这一年里,作为人类的三大本质特点出现:直立行走、双手动作、言语

婴儿:0-3岁

1、学会了独立行走,手的动作有了很好的发展;

2、言语能力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3、开始了最初的游戏活动;

4、各种心理活动还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

二、幼儿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征

(一)年龄阶段:3岁 到 6-7岁

(二)一般特征

1、游戏是这个时期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

2、幼儿的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形象性和不随意性;

幼儿还不能给出事物的抽象定义,而只能从表面特征和功能方面去认识事物。

3、幼儿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由于幼儿大脑的发展和言语的初步发展,其行为的自觉性也逐步发展起来了,这为儿童个人倾向的形成创造了最初的条件。

三、童年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征

(一)年龄阶段:

6、7岁到

11、12岁

(二)一般特征

1、学习成为主导活动。

与游戏相比,学习具有社会型、目的性、系统性和强制性;

2、掌握书面语言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

3、儿童开始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活动。

四、少年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征

(一)年龄阶段:

11、12岁到

14、15岁

(二)一般特征

1、个体生理发展的又一显著加速器,身体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育并逐渐达到成熟,然而心理发展的速度却远跟不上其生理发展的速度,这造就少年在身心发展上的种种矛盾和一些特殊表现,并使其面临一些心理危机。

2、少年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

五、青年初期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征

(一)年龄阶段:

14、15岁 到

18、19岁

(二)一般特征:

1、生理和心理上已经达到基本成熟;

2、此阶段结束时个体已满18岁,可取的公民的资格;

3、开始考虑如何选择未来的学业和生活道路。

六、成年初期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征

(一)年龄阶段:

18、19岁 到 35岁

(二)一般特征:

1、开始摆脱那种肤浅的、表面的对外界及对自我的认识,自我意识成熟;在成年初期自我同一性已经确立;

2、在成年初期,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始形成并逐渐稳定。

3、到了成年初期的青年,开始学会深入体验人际关系的内涵,并以能熟练掌握与人交往的艺术;

4、成年初期表现出心理的两极性:意志与行动的两极性,人际关系的两极性,在日记中表现出两极性,封闭性和开放性。

七、成年中期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征

(一)年龄阶段:35-60岁

(二)一般特征:

1、身体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人到中年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在逐渐变老,甚至意识到死亡的问题。

2、由于更年期的出现,健康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3、中年人的智力发展表现出一些复杂的特点。

4、在这个时期,由于家庭职业,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中年人的人格发展过程也更复杂。

八、成年晚期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征

(一)年龄阶段:60岁 至 死亡

(二)一般特点

1、认知活动发生一系列退行性变化;

2、易产生消极的情绪情感,情感体验深刻而持久;

3、个性持续稳定而又有所变化。

3、在学龄儿童期,自我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3、在学龄儿童期,自我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1)学习活动逐步取代游戏活动,成为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并对儿童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学校学习,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过程,是一种社会义务。认知理论将学龄期称为具体运算阶段。该阶段儿童已逐渐超出知觉的限制,形成守恒概念和可逆性,并能进行具体运算。

(2)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全面发展。表现为有意注意开始延长,观察力提高,有强烈的好奇心;记忆则从无意识记向有意识记加快发展。此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例如,低年级小学生能熟练演算加减乘除,但对诸如货币的价值理解就很肤浅。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一个“关键年龄“,大约在小学4年级(10∼11岁)。

(3)记忆由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过渡,已能对抽象的词汇和具体形象的图画,表现出同样良好的记忆;模仿性想象仍占主导地位,但在绘画、手工、游戏中,都有大量创造性想象力的迸发。

(4)社会化日益丰富,促使儿童进一步加深对自我、他人的认识和了解,使自身的个性和社会性都有新的发展。自我意识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概念,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学龄儿童的自我意识处于客观化时期,不仅在逐渐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逐步发展内化的行为准则来监督、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开始从对自己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心品质的更深入评价。该时期也是儿童角色意识建立的时期,受社会文化的显著影响,从而促进儿童的社会自我观念形成。这种自我意识的成熟,往往标志着儿童个性的基本形成。

(5)情绪发展进入高级阶段。一些高级情感,如责任感、义务感、正义感、集体荣誉感、社会道德等,开始落实于行为表现,而且远比低年级时深化。例如,他们不再只是简单地“爱好人,恨坏人”,而且能把这种爱憎感从亲人、班级扩大到爱国家、爱人民方面。不过,在社会化进程中受到消极不良因素的影响,可使小学生的一些不健康的情绪、情感(如骄傲、自满、专横、懒散、嫉妒、幸灾乐祸等)滋长。

(6)容易出现攻击行为。攻击行为,指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包括躯体侵犯、语言攻击和对他人权利的侵犯。2岁时产生物主意识,有了占有感。出现真正的指向性攻击行为,一般在

3、4岁左右,男孩比女孩更具攻击性。进入小学后,儿童的攻击行为明显减少。由于社会认知能力提高,他们越来越善于区分偶然的和有目的的激怒行为,可以宽容他人无意做出的伤害行为。

4、青春期的心理有什么变化?

4、青春期的心理有什么变化?

青春期是一个变化时期

青春期是少年身心变化最为迅速而明显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男性从儿童的身体、外貌、行为模式、自我意识、交往与情绪特点、人生观等,都脱离了儿童的特征而逐渐成熟起来,更为接近成人。这些迅速的变化,会使少年产生困扰、自卑、不安、焦虑等心理卫生问题,甚至产生不良行为。因此,青春期是一个既可以预测、又不可预测的时期。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中,人从儿童向成人发展是可预测的,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情况或问题则不可预测。

青春期是一个反抗时期

在很早一起,著名的德国儿童心理学家夏洛特·彪勒就曾把青春期称之为“消极反抗期”。以后这一名称一直被使用。由于身心的逐渐发展和成熟,个人在这个时期往往对生活采取消极反抗的态度,否定以前发展起来的一些良好本质。这种反抗倾向,会引起少年对父母、学校以及社会生活的其他要求、规范的抗拒态度和行为,从而会引起一些不利于他们的社会适应的心理卫生问题。

青春期是一个负重时期

从青春期男性所负担的各种义务、责任, 从他们所要应付的各种问题来看,青春期也是一个负担很重的时期。青春期是过渡时期,少年要逐渐担负一部分由成人担负的工作,环境可能不断把一些由成人来办理的事项交给他们去办理,加重了他们的负担,但这些负担是他们成熟所不可缺少的,如果不增加负担,日后不可能成熟。青春期是一个发展的时期,这决定了他们要应付由身高、体重、肌肉力量等的发育成熟,特别是性的发育成熟所引起的各种变化及问题,心理压力相对增大过速。青春期是变化的时期,这决定了他们必须在抛弃各种孩子气、幼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同时逐步建立起较为成熟、更加符合社会规范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青春期是个反抗的时期,这决定了在应付自己的反抗倾向的同时,还要极力维持和保护与社会的正常关系。此外,异性兴趣、异性交往、繁重的学习任务等也给他们的身心造成极大负担,有时候还成为主要矛盾。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23595.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