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幼儿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幼儿心理游戏
导读:本文探讨了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幼儿心理游戏触觉训练的重要性。幼儿心理健康应包括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合群、乐观、自我意识健全等特征。文章还提醒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避免过度干预,让孩子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心理环境。如下为有关,衡量幼儿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幼儿心理游戏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衡量幼儿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近年来国内外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同心理卫生专家共同研究,他们对此提出了初步看法,认为一般心理健康的幼儿有如下特点:智力发育正常,喜学爱问,情感丰富,情绪开朗;行为活泼而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合群、乐群,能适应集体生活,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具体说来,他们在生活、学习、劳动以及与人相处等方面,应有如下表现:
1。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稳定的。不经常发怒,不无故摔打玩具与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时入睡,睡眠安稳,少梦魇,无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习惯;基本上能听从成人的合理嘱咐,不过分的挑食、拣穿,不经常无理取闹。
2。求知欲较强。喜欢提问题并积极寻求解答;学习时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务时,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正常;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同年龄相符,无口吃情况;生活中对力所能及的事,乐于自己做,不过分依赖别人的帮助,能比较认真地完成别人委托的事。
3。能合群,爱与小同伴交往,对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为,不随便打人骂人,不妒忌同伴;在集体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导下,愿意为集体和所能及的好事。
4。诚实而不说谎。很少说不符合现实的话;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或损坏别要的东西;做错事不隐瞒,肯承认错误。
5。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对称赞感到高兴,对批评、指责感到羞愧,希望做受人欢迎的事,不愿做遭人责骂的事;不过分的畏难、胆怯等。
2、幼儿心理游戏
触觉训练对于两三岁以前孩子的吃手,不用限制他,再大一些还有吃手、咬指
甲、咬笔头、爱玩生殖器等问题,则是孩子触觉敏感的反映。有的孩子容易发脾气、胆小、紧张、爱哭、偏食、爱惹人等。可以让孩子玩水、土、沙子,游泳,赤脚走路,骑羊角球,洗澡后用粗糙的毛巾擦身体,用电吹风微风吹身体,用毛刷子刷身体,用毛巾把孩子卷起来做卷蛋卷游戏,和小朋友一起玩需要身体接触的游戏。再大一点可以训练他们翻跟头、拍球、跳绳、游泳、打羽毛球等活动
3、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首先智力要正常,这是一个基本的要求。第二,他的情绪相对来讲是稳定的,协调的,一般状态下是有积极乐观的情绪,一般表现是乐观的态度,对生活充满信心的状态。第三方面,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他乐于去跟人交往,乐于帮助别人,能够适应学习和生活当中的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变化。第四方面,这个孩子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不仅要知道自己有哪些优点,也知道自己有一些缺点,也了解自己有兴趣特长,而且有符合实际的,对自己有一个发展的目标。第五方面,要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心理健康的孩子应该来讲是相对比较开朗的,待人是坦诚的,能够去克服困难的,整个行为是符合社会规范的。第六方面,能有一定的适度的反应能力,当他突然遇到一些特殊变化的时候,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能够正确地对待现实的情况。 个人的观点,儿童心理健康就是能吃、能睡、能玩、活泼、合群。不要把大人的生活理念强加到孩子的身上。 以下是在网上摘录的,仅供借鉴。 儿童期是一个人性格、个性、思想行为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的儿童往往身心发育的更加良好,也更能适应周围的环境。下面是五条儿童心理健康标准,家有宝贝的父母不妨比照看看自己的孩子心理健康吗?
1、情绪积极稳定
保持持续的快乐与积极的心境,是第一个儿童心理健康标准。这样的情绪有助于提高活动的效率,多会受到父母和邻居的表扬与称赞,而积极的情绪又得以强化,使孩子进入良性循环。
儿童也有喜、怒、哀、乐,健康的孩子也会出现短时的消极情绪,但消极情绪表现得太过分,太频繁,如焦虑、恐惧、强迫、抑郁等情绪反复出现,就难以称得上是心理健康了。
2、智力正常
将智力纳入儿童心理健康标准,这主要是由于孩子的智商与适应社会的能力有关。
智力正常的孩子具有独立的、独创的、机敏的、充满活力的人格特征,能够快速适应周围环境。而智力低下的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差,常常不能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与学习,心理压力大,容易出现各种儿童心理问题,需要特殊的教育和护理。
3、性格与自我意识良好
儿童心理健康标准的第三个方面,是考察孩子的性格和自我意识。性格是人的个性中最本质的表现,而自我意识在性格的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心理健康的儿童性格相对稳定,开朗、热情、大方、勇敢。在自我意识上,开始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自尊感在发展,寻求独立性,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而心理不健康的儿童性格发展不良,表现出胆怯、冷漠、孤僻、自卑,缺乏自尊心。
4、与人交往能力
儿童心理健康标准还体现在与孩子社交范围相称的人际交往和谐。儿童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他们与父母、教师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从这些人际交往中可以反映出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的孩子乐于与人交往,善于和同伴合作与共享,理解与尊敬他人,待人慷慨友善,也容易被别人理解和接受。心理不健康的孩子不能与人合作,对人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有猜疑、嫉妒、退缩现象不能置身于集体,与人格格不入。
5、意志健全与行为协调
儿童心理健康标准的最后一个方面,是考察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意志和行为的健全和协调。
心理健康的儿童3岁前就有意志的萌芽表现,能初步借助言语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出现独立行动的愿望。3岁后,意志品质中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得以发展,但总的说来,发展有限。
然而意志不健全的孩子挫折容忍力差、怕困难,做事三心二意、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控力;在行为表现上前后矛盾,思维混乱,行为反应变化无常,为一点小事可以大发脾气,或是对强烈的刺激反应淡漠。
4、谈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罗列以下,供您参考:
1.能关心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有较良好的观察、注意、想象、概括、分析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并能认识自己与周围世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关系。
2.能与父母、老师、小朋友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乐意寻求新的生活体验,有良好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4.做事有信心和一定的耐心,力求做成功,不惧怕失败和挫折。
5.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能主动参与集体性活动,敢于自我表现。
7.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平等合作、乐意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
8.有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9.遇到困难能主动想办法解决。
10.能接受教师和家长的劝导,不任性。
5、小班幼儿主要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小班幼儿主要的心理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绪不稳定性 小班幼儿的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看见别的孩子都哭了,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哭起来。老师拿来一些玩具哄一哄,马上又高兴起来。 小班幼儿的行动也常常受情绪支配,他的特点表现在很多方面。如:高兴时非常听话,不高兴时你说什么也不听。喜欢哪位老师,就特别听那位老师的话。年龄越小越突出。所以,在我们工作中,有经验的老师总是一边用亲切的态度对待每个孩子,稳定他们的情绪,一边用新鲜事物吸引幼儿的注意,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加入伙伴的行列。 二.小班幼儿爱模仿 小班儿童的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所以,小班玩具的种类不必很多,但同样的要多准备几套。在教育工作中,多为儿童树立模仿的样板。比如,需要集中儿童的注意力时,可以说“看××小朋友学习多认真,小眼睛一个劲地看着老师呢!”一般不要批评没有注意的孩子。如果老师说“×××,把你的小垫子收起来!”可能会引起更多孩子摆弄小垫子。 教师常常是儿童模仿的榜样,因此,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们树立好榜样。 三.小班幼儿的思维仍依靠着动作 由于小班儿童的思维还要依靠动作进行,因此他们不会计划自己的行动,只能是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比如,让他们数出一小堆豆子有几个,他们就用手一个一个地数才能弄清,他们不会像大些的孩子那样在心里默数。 在画画过程中往往说不出自己要画个什么,而常常是在画好之后才突然有所发现像个什么。小班幼儿的思维很具体,很直接。他们不会做复杂的分析综合,只能从表面去理解事物。因此,对小班幼儿更要注意正面教育。讲反话常常引起违反本意的不良效果。例如,上课时,有的孩子要上厕所,其他几个孩子一个跟着一个学,也要去。老师不高兴了,说:“都去都去!”孩子们一下就全跑光了。对儿童提要求也要注意具体,最好说“小眼睛看着老师!”而不要说“小手背后注意听讲!
6、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要如何实施
来源:童讯网 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幼儿早期的经历非常重要,很多人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早期(特别是五岁以前)所遭受的挫折。童年早期所经历的创伤或挫折若没有得到及时地解决,幼儿就会痛苦,受到压抑,负性情绪潜藏于幼儿的内心,形成无意识。随着幼儿的成长,再次遇到挫折时,潜藏的负性情绪被现实所激活,孩子就会产生心理疾病。可见,幼儿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一、环境适应教育随着幼儿的成长,他们逐渐走出家庭,生活环境越来越广阔。当然外面的环境与家庭小环境还是有较大的差别的,因此,必须对幼儿进行环境适应教育,让他们逐渐适应幼儿园、培优班、青少年宫、图书馆、公园、商场等环境。
二、人际关系教育 随着幼儿生活环境的扩大,他们面临的人际关系也就越来越复杂。相应地要对幼儿进行人际关系教育,包括:亲子关系教育、师幼关系教育、同伴关系教育等等。
三、学习困难教育 幼儿入园之后,学习就是幼儿的一大任务了。有些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或者没有掌握合适的方法,而产生了学习困难,因此,必须加强针对性教育。
四、情绪情感教育 3-6岁的幼儿,情绪情感正处于迅速发展之中,如何发展积极情感,避免消极情感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幼儿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对孩子进行环境适应、人际关系、学习困难与情绪情感等方面的教育,有利于培养身心健康的幼儿! 1。多沟通 笑 说
2。多听轻音乐
3。多运动
4。多玩玩具
这些每天合理安排 注意1。不要对幼儿大声说话 声音要很小 2。不要对宝宝发脾气 3。宝宝不适马上改进
7、应从哪些方面了解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
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比培养孩子健康的身体更重要,孩子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挑战未来,走向成功。
-【美】布鲁尔。
。
卡特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孩子的想法,从孩子的兴趣、需要出发——这才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取得成功的法宝,也是使每个孩子身心健康的法宝。
一【英】卡尔。
。
威特爸爸妈妈们,们好。
心理健康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关注的重要内容,也是孩子未来成功的基础。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为孩子的成长扫清心理障碍是所有爸爸妈妈义不容辞的责任。
现实生活充分说明:一个朝气蓬勃、对生活充满信心、乐观向上的人,身体往往是健康的。
相反,一个消极悲观、抑郁、焦虑、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则容易患病,容易衰老。
因此,心理健康对生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重要保证。
心理健康的人,一般在情绪上表现出:轻松、愉快、乐观,这些情绪不仅可以使人的记忆力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而且也能使人的思维活跃。
特别是在孩子学习知识的最佳时期,如果孩子长期处于良好的情绪之中,不但能精力充沛地去学习,取得良好的成绩,而且他的智力能够得到高度发展。
而心理不健康的人所具有的焦虑、抑郁的情绪,会导致人的认知错乱,反应迟缓、思维呆滞、记忆力下降。
这不但影响孩子智力的正常发展,而且长此下去,还会阻碍智力的发展。
消除不良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强化智力活动、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保障。
心理健康的孩子在受到不良刺激后,能够很快地调整过来,一般不会产生自卑、冷漠、孤僻、自负、多疑等不良的心理反应,不会形成人格上的缺陷。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更能够顺利地度过青春发育期。
教育专家指出:少年时期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一个健康的儿童,不仅要具有健壮的体质,还应具有健康的心理。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而且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发展。
”所以注意孩子的心理卫生、预防心理疾病尤为重要。
把身心发展看成一个整体,如果一个孩子有健康的体魄,但没有健康的心理品质,也仍是一个不“健全”的人。
心理健康不但能让孩子身体健康,还能让孩子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了热情、自信,并使孩子具有良好的人格特征,而实际上许多人格特征实质上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品德。
例如,热爱集体、助人为乐、富有同情心、正义感、公正无私等。
因此,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就必须使他们具备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是健全孩子的体魄和人格的重要保证。
现代社会的复杂和竞争对人们的心理承受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必须使心理承受能力的增长高于社会发展对它的要求,才能避免心理疾患产生,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常常会碰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欺负、爸爸妈妈的训斥,更多的是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对于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来说,它们都不会使孩子产生不良的、消极的、自卑的心理。
只有有着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孩子在面对这些困难时,才能从容地把压力转化为促进自己不断进取的动力。
因此,孩子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同等重要。 如果想很透彻的了解孩子的心理,最好是买一些相关的书籍,家长看一看,做个参考,也会了解一些,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孩子平时的表现,个性,与小朋友之间的相处,遇到问题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处理,观察孩子这些特点,再根据书上的讲解来分析孩子是什么样的心理,从而时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健康
8、幼儿心理学主要注意哪些方面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在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它主要研究幼儿学习的规律与特征以及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学习与身心的健康发展。
多多注重孩子的状态,不要牵制孩子,在公平的基础上。提高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主能力!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23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