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学生是逆返心理?青少年为什么会产生逆反心理
导读:逆反心理是指客体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青少年由于年龄与生理条件心理过程发展的不平衡、好奇心的驱使、思维品质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以及身心发展与客观环境之间的矛盾等原因,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种心理状态表现为不按照别人说的去做,认为绝大多数规章都是不合理的,应该废除,不喜欢按照老师说的去做等,常常与家长对着干。逆反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突出心理特点,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如下为有关为什么现在的学生是逆返心理?青少年为什么会产生逆反心理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为什么现在的学生是逆返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客体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
年龄与生理条件
心理过程发展的不平衡
好奇心的驱使
思维品质的发展还不够成熟
身心发展与客观环境之间的矛盾
这些都是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观原因
当然还有客观原因就是
传统的文化观念的影响
社会因素的影响
2、青少年为什么会产生逆反心理
刚刚念初中的孩子,显著的特点是:“变”。生理上在变,孩子开始发育了;心理上也在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甚至还可能与家长“对着干”。你要东,他偏朝西;你要西,他偏朝东,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
这个时期,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
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如何产生的从小学进入中学对孩子是一个飞跃。他们认为自己已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一方面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完全恰当地理解自尊,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是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小孩来看待,无微不至的“关怀”,口罗口罗嗦嗦地“叮咛”,他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其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就会萌发对立的情绪。如果父母在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那么,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
3、逆反心理是什么,表现在哪些地方
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以上位者自居的方式抵消长辈对他们带来的威压感。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
表现:不喜欢按照别人说的去做;认为绝大多数规章都是不合理的,应该废除;如果父母再三叮嘱同一件事会使他感到厌烦;对于那些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大加赞赏;认为大人的话有漏洞,大人的批评常常引起他们反感和愤怒;一旦决定做某件事,不管别人怎样劝阻也不会改变主意;越是不让他做的事,就越要去做。你叫他往东,他一定往西,就是存心不让大人顺心,也不让自己听从大人的!觉得自己很有主见。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4、为什么学生会有叛逆心理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一是青少年正处于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希望能摆脱成人的监护和束缚。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看作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情倾向于批判态度。当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自我表现欲望受到妨碍时,他们就会产生逆反心理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对立的情感。二是社会因素,如老师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等
5、青少年为什么会有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表示这样的一种心理结果,即支持采取一种行动,结果却说服对方采取相反的行动。 前苏联心理学家普拉图诺夫在《趣味心理学》一书的前言中,特意提醒读者请勿先阅读第八章第五节的故事。大多数读者却采取了与告诫相反的态度,首先翻看了第八章的内容。这就叫心理的逆反现象。
逆反心理并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一般地说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容易诱出逆反心理:
1.强烈的好奇心当某事物被禁止时,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加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极易引起。
2.企图标新立异
青年处于性格形成和寻找自我的时期,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可以在心理求得自我肯定的满足感。青年人与社会的认同不仅是简单地采取适应社会规范的途径,而且还希望社会承认他的价值和地位,从而获得与社会之间的认同。因此他往往表现得偏执,好表现自己,有意采取与其他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3.特异生活经历
比如,有的人多次失恋,便认为人世间没有真正的爱情;有的人一向循规蹈矩、与世无争,而偶然有一次受到了莫名其妙的冤枉,以至于性情大异,变得粗暴、多疑、怪僻。
这种在特定条件下,其言行与当事人的主观愿望相反,产生了与常态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是逆反心理的典型表现。一旦这种心态构成了心理定势,就会对人的性格产生极大的影响,经常性地左右他的一举一动,成为他言行举止的一个基本特征。
逆反心理是一种单值、单向、单元、固执偏激的思维习惯,它使人无法客观地、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采取错误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逆反心理经常地、反复地呈现,就构成一种狭隘的心理定势,无论何时何地都与常理背道而驰。表现形式上与富有创造性的行为颇有类似之处,因此某些逆反倾向严重的青年也常对此津津乐道,或在心理上为自己的怪异行径寻求“科学”的根据。
然而,逆反心理在本质上与创造性的个人素质有着根本区别,它往往是孤陋寡闻、妄自尊大、偏激和头脑简单的产物。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克服逆反心理:
1.认识提高文化素质、广闻博见是克服逆反心理的根本道理。一个对生活有着广博知识的人,凭直觉就能认识到逆反心理的荒谬之处,从而采用一种更科学、更宽容的思维方式。广闻博见能使我们避免固执和偏激,而逆反心理则使我们在最终认识真理之前走了许多弯路,当我们醒悟过来时往往太迟了。
2.想象 逆反心理之所以大行其道,往往是利用了人们缺乏对多渠道解决问题的想象力。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用一个办法就已足够,但在问题未解决之前却存在着几乎是无限的可能性。
如果我们的思想一旦被逆反心理控制住,那么我们的视野就会变得狭隘、短视和显得愚蠢。它使我们无法进行正确的思维和判断,让思想仅仅是在“对着干”的轨道上盲目滑行。
当我们冷静地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所强烈反对的意见固然并不一定就是真理,但“对着干”起码也使我们的思维同对方同样的狭隘。因此,对总是怀有逆反心理的人来说,努力培养起自己的想象力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我们开阔思路,从偏执的习惯中超脱出来。
宽容的思想方式和想象力是可以通过自我不断的思维训练来获得,它能激发出我们的创造力。逆反心理是一种近乎病态的心理状态,如果你想有所作为,就必须经常性地进行这种自我训练。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比如,在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被姨妈处罚刷墙,被其他小伙伴看到,汤姆装作刷墙是一种特权,不让别人插手,结果成功地使他人不仅替他刷墙,还向他付钱。
【表现】
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且有多种表现。如对下面宣传作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甚至根本否定;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情感,大喝其彩;对思想教育及守则遵纪则消极掏、蔑视对抗等等。
【形成】
逆反心理的形成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的结果。其心理机制的过程是:首先,是教育的内容及相关的信息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引起受教育者的注意;其次,是受教育者接触并理解教育的内容(信息),并将所理解的信息及所形成的观点和态度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知识修养)和态度观念加以比较;最后,经过比较、分析,作出接受或抵制的态度反应。如果受教育者经过比较分析之后,确认与原有的认知相悖就产生抵制,进而产生逆反心理。可见,逆反心理的实质是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是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逆向心理倾向。
【原因】
产生这种逆反心理的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
主观上,是青少年正处于“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倾向于持批判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对立的情感。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23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