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理需求你了解吗?怎样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
导读:本文讲述了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以及积极心态。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理解他们的叛逆和需要被理解。其次,在教育孩子时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和困难,并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能力和品质。此外,家长还应该在财务方面给予孩子一定的选择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经济意识和理移总力。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孩子的积极心态。如下为有关孩子的心理需求你了解吗?怎样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孩子的心理需求你了解吗?
孩子是需要被理解的。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很叛逆,不能用打骂这种方式对孩子,也不能对孩子不管不问。孩子做错事不能一味的责怪,要询问原因,不能把孩子管得太严,有些能放手的事就不要管。要时刻的关心孩子。虽然他会感觉你烦,可也会觉得很温暖。
2、怎样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
注意观察他对什么事情特别感兴趣?
可否告知一下您孩子的年龄?
这还是短时间可以改变过来,如果有可能的话,您可以帮助他找一个可以帮助他的朋友。可以把您的同事的孩子介绍给他认识,但前提是那个孩子必须是一个胆大,可以在性格方面给予他帮助。 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的确有它的道理。生活在穷困潦倒的家庭中的孩子,那种恶劣的生存环境,自然就为他准备了艰苦锻炼的条件;但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难道孩子就只能当“纨绔子弟”?在顺境条件下如何成功地教育孩子,的确是当前亟须探讨的课题。
有经验的家长多是想办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而且不限于生活方面的困难,让孩子去解决,从而培养孩子的能力和优良的品质。
有位家长是这样做的:当孩子想买一个东西,家长有时有意识地往后推一周才满足他的要求,她想这能养成他克制自己的能力。
设置困难,最好要有针对性。有的孩子,住在高楼大厦里,上下有电梯,出门有汽车,生活中似乎没有什么突出的困难需要他们去解决。针对这种情况,有位家长就想出了个办法,设置了困难,鼓励孩子去解决。
他给孩子布置了两个特殊的作业:一个是每天上下12楼,不再乘电梯,而是坚持步行;二是每天上学和放学,不再乘汽车,而是坚持徒步走5站路。
设置什么样的困难,又和家长的观念有关。亲身遇到一件事情,就给人在教育观念上以深刻的启迪。
有一天,走在大街上,在这条街上,和街道并排着有一条小河。这时记者看到前面有位妇女,带着一个小孩在散步。突然,发现前面那个淘气的小孩子,跳来跳去,扑通!掉进小河里。额毫不迟疑,飞快地跑向河边,准备跳到河里去救孩子。
没有想到的是,正在记饿要跳的一刹那,那位妇女却制止了他,记我奇怪地望着她,请她解释。她严肃地说:“我要他自己爬上来。”记者看着孩子在水中翻腾,喝了几口水后,终于爬了上来,而脑子里也翻腾着一个想法:这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母亲,这是一种多么理智的爱啊!
给孩子一点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孩子的自主性往往表现在他的选择上,但由于家长怕孩子自己选择错了,总是不敢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可是如果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他也就永远学不会选择,永远没有自主性。
有的家长就能把有些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但是要在事前为他提供有关情况,帮他分析各种可能,并且要教育他自己选择了,自己就要负责任。他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选择错了,也是一次学习机会,是很值得的。如有一位家长想让孩子学钢琴,可是到少年宫报名时,发现孩子在舞蹈组门口看得出了神,再也不走了。于是,家长尊重孩子的选择,但要求他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一定要坚持一段时间,把舞蹈学好。
有的家长在孩子的零花钱上,给予孩子一定的选择权。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安排出一个合理的零花钱的数量,但把支配权交给孩子,并且节余归
己。这样做,不但能发展孩子的自主性,而且能使他的经济意识和理移总力得到提高。
选择和责任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孩子的事情,件件都让家长去做主,决定之后,孩子不会想到自己对这个决定有责任,因为不是自己选择的嘛。
如果把权利交给了孩子,他的选择反而会比较慎重,因为他知道,一旦选择了,就要由自己负责,是好是坏,后果都要自己承担。
3、如何培养孩子的积极心理
、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一个人就能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持正确的认识,能采取适当的态度和行为反应;就能使人站得高、看得远,做到冷静而稳妥地处理各种问题。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还能使人淡泊名利、不图慕虚荣。他们不追逐功名利禄,以心灵的恬淡平和来显示自己的志趣和志向,生活以简朴为美、以贪婪为耻,与人相处以谦逊礼让为先、以亲和友爱为好。
二、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需要正面的鼓励、期待、欣赏和赞美。人类本性中最深刻渴求的就是欣赏和赞美,没有一个学生不想得到老师的赞美和期待。老师对学生的赞美和期待,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心理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能帮助他们找回自尊、自信,养成积极乐观的态度,所以鼓励、期待、欣赏和赞美是正处在成长期学生的心理需要。
三、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还可以通过挫折教育磨炼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要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犯错误,甚至失败,都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人要学会面对失败,失败是财富,失败是磨刀石,是成功之母,关键是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要培养学生的承压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面对现实的勇气,必须做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诚实可信。面对问题,不管有多么痛苦,都要正视现实。
人生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生活不会一帆风顺,青云直上。前进中有阳光鲜花,也有阴雨泥泞、能否正确对待挫折、失败、打击和不幸,是学生心理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有无积极心态的关键所在。
4、两岁孩子的心理?
2至3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心理学家称这一时期为人生“第一反抗期“。不少父母也感到两岁左右的孩子不听话、不服管、脾气大。下面简述这时期儿童心理的两个主要特点:
一、认识能力的发展 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出现“头脑“中的心理活动,也就表象、想象和思维。这些都是属于高级的认识活动,也就是说,这个年龄有了高级认识活动的萌芽,使他们的认识能力发生了质的变化,并导致他整个心理发展的转折。两岁左右儿童是表象出现的时期。表象是指人头脑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如一岁左右的孩子虽离开妈妈时会哭,但容易哄,因他过一会儿就忘记了妈妈。两岁左右的孩子就不同了,他会在头脑中回忆起妈妈,看到与妈妈相关联的东西也会想起妈妈,因此两岁的孩子爱哭,可能因为孩子的表象和回忆发展了,不能笼统地指责孩子不服哄、任性。 延迟模仿也是两岁左右出现的。它比直接模仿水平高,既使榜样不在眼前时也能模仿见到过的榜样。因而,有时两岁左右的孩子会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动作。虽思维的真正发生,孩子会出现探索和求知的萌芽,通常会说出一些父母认为的“歪理“,其实这是随生活经验和思维的发展,孩子在头脑中形成的自己的标准。父母切勿认为这是孩子对你的反抗。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两岁孩子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的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就是使自己既成为主体,又成为客体。要把自己和外界区分开,意识自己和外界的关系,特别是自己和别人的关系。这是比较高级的心理活动,两岁孩子只是处在萌芽阶段。其出现的主要标志是能够运用代词“我“。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出现了自己行动的意愿。其独立行动的意愿表现为坚持自己的主意,不听从父母的要求和意见。会出现独立行动的需要,常说“我自己来“、“我自己拿“等。
2、开始“知道“自己的力量。会用语言指使别人。
3、能说出自己的行为,有时也能用语言控制自己的行为。
4、出现占有意识。两三岁的孩子开始能够意识到哪些东西是属于自己的。 此外,随着自我意识的萌芽,孩子也会出现新的情感萌芽,如自豪感、自尊心、羞愧感、同情心等。 总之,两三岁是儿童心理发展上一个比较大的转折阶段,他既遗留着两岁以前的某些心理特点的痕迹,又开始出现新的心理特点的萌芽,新旧交替在孩子身上就面临矛盾。如时父母不了解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不按身心发展规律实施正确的教育,那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必然激化,后果是导致孩子出现真正的执拗、任性等不良性格。 2岁多的孩子,这时最明显的是运动功能的发达,所以当孩子眼睛一张开就开始吵吵闹闹。这时已经能够用单脚保持平稳2-3秒,双脚同时起跳,着地能不摔倒。从这时候起一直近3岁,孩子一般都采用双脚同时起跳的方式,能够双脚交替一步踏上一阶楼梯,有时也需要手扶栏杆或由大人牵引。孩子胳膊和手上的劲也越来越大,能扔出一些略重的玩具、书本、沙包等等,能提、拿一些重物,如妈妈的包、一本厚书等。对物体的操作也日趋精细、准确,大多数的孩子已能在1分钟正常用纸穿上5-6个珠子,在2-5分钟内把5-7个小球装进瓶子里,这说明孩子的动用具有了一定的速度。2岁半的孩子80%能进行颜色命名,但正确率只有25%。表现出较明显的颜色偏好,一般来说,易受孩子喜欢的颜色是红、黄、绿、橙、蓝。有80%的孩子能用语言说明物体的大小,88%能正确选择物的大小。对时间的知觉是较大含糊性和局限性,他们从成人那儿模仿学到了一些有关时间的词语,但却不能把它用在正确的地方。说明了孩子对时间概念的认识还未清晰。他们的注意力从1岁起就开始不断地发展,一般来说,1岁半时能集中注意力5-8分钟,2岁10-20分钟,2岁半10-20分钟,到了3岁时间更长一点,他们能长时间地注意一个事物,自己也能独立地玩较长的时间。2岁以后的孩子的记忆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此时他已能再认相隔几十天或几个月的事物,还能表现出较好的回忆,也就是重现,自己能回想到相隔一个月甚至更多时间的事物或物体。过了2岁时,孩子思想逐渐成熟,而且趋于复杂化,大人这时不可再一味地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最主要的特征是有了逃避父母的保护和自我意识强烈,正在尝试独立自主,父母若无不马上适应这种急速的变化,只会带来泄气和灰心,如果顺着他,也许反抗心还不至于太强,其实一个可爱且有依赖性的孩子试着反抗,这对大人而言也算是件可喜的事。多少产生点反抗意图,较能激起他应对人生冲突的意志而增加思考能力。2岁多的孩子在社会人际关系上,虽然能和亲近的大人相处得很好,但是对于不认识的人或不熟悉的同龄孩子仍然不能打成一片,不过心里非常渴望与之交朋友。对于语言和知识的吸收非常有兴趣,常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借此逐渐吸收知识和新的语言。这时大人若能顺水推舟,孩子就更能顺利成长。在知识方面,大人所扮演的角色中要回答孩子的问题,为孩子的成长准备一完善的环境。
5、宝宝心理活动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注意呢?怎么判定宝宝是否有心理问题呢?
幼儿从一出生就有心理活动,家长应该学会关注幼儿脆弱的心灵。8个月之前,只要母亲和宝宝之间有正常的眼神交流,一般可以认为宝宝的心理是健康的。给宝宝放轻音乐,给宝宝揉揉胳膊和腿可以给孩子很好的心理安慰。8个月之后,孤独症等心理问题就可以通过一些日常行为来界定了。
6、89个月的宝宝心理有什么特点
情绪表现的社会性增强7岁幼儿的情绪稳定性和有意性进一步增强,产生了一些比较稳定的情感,并且也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并能运用语言来调节情绪。同时,这个年龄段幼儿情绪反应的社会性进一步加强。他们希望引起他人的注意。尤其是得到他们心目中的权威人物的重视;渴望与同伴游戏并建立较为稳定的友谊关系。在这一时期。他人的态度表现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反应。成人的表扬会令他们欣喜高兴。同伴的拒绝会让他们情绪低落。他们喜爱和同伴一起游戏,能从容地应付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新情况
7、孩子成长过程中内心最需要什么
1。爱与成就感 孩子需要父母的爱,被爱使孩子有安全感与价值感。父母对子女示爱时,除了使孩子体验到被爱的满足之外,也使孩子知道因何事而被爱,从而学到正确的是非观念。
2。给予的安全感 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是无法信任别人的,对他人不信任则无法和人建立友谊,可能会使其成为刚愎自用的人。孩子如果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会使他不敢自由自在地探索周围环境,学习新的事物,他的情绪和智能发展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4。新的学习技巧经验 亲子教育专家周正认为儿童是成长中的个体,其心智能力的发展是其生理学方面的成熟加上后天学习经验而形成的。从出生起,儿童必须有切合其能力的学习机会以学习新的经验,才能发展出正常的智能、语言、人际关系技巧、情绪感受、表达能力和人格。莫秀芬认为,儿童成长过程中还需要鼓励和责任。在儿童的教养过程中,鼓励的重要性大过其他方面。每一个小孩子都需要持续给予鼓励,就如同种子需要水一样。她说,认同的楷模和尊重对儿童而言也是不可缺少的。父母不但要多跟子女接近,而且要注意言传身教的影响,使自己的言行对子女产生正向认同的作用。父母还必须尊重孩子和他的权利。尊重孩子就是让孩子和大人平等做决策,这可以使孩子了解到每一个人在家庭中都有自己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而每一个不同角色有不同的权利。
身为父母也应该懂得在家庭环境中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正确地爱孩子,,否则会适得其反:过度的溺爱,使孩子对人无爱;过度的纵容,使孩子对人无情;过度的保护,使孩子做事无胆;过度的替代,使孩子做事无能;过度的强制,使孩子被动无志;过度的挑剔,使孩子无路可走;过度的超量加压,使孩子精神崩溃。这一切不得不引起父母们的警惕和重视。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24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