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laoshi 心理科普 2023-11-04 07:42:07

导读:本文讨论了心理健康的标准。传统的健康观念是“无病即健康”,但现代的健康观则更加注重整体健康,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文章列举了心理健康的四个标准:了解自我、接受他人、正视现实和接受生活。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并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性格。他们能够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同时对自己的生活和目标有适当的期望。心理不健康的人则常常表现出消极的态度,无法接受现实,也无法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如下为有关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什么是健康的心理?

1、什么是健康的心理?

现代社会的生活工作节奏日益加快,很多人都感到心理不堪重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迎接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那么怎么才能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要求内外兼顾,对外,要人际关系良好,行为符合规范。对内,基本需要获得满足,心理机能正常。行为符合外界的规范,又能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才是心理健康人的特征。

心理健康说到底是一种人生态度。心理健康的人,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周围事物。这种人富有利他精神,能在付出、伸展自己的过程中增强自我价值感。这种人追求高尚的生活目标,但他又没有作“完人”、“超人”等超载其自身能力的念头。所以,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有目标,但目标不要太完美,既要积极进取,又要正视客观现实,有一定程序弹性的道德准则。而缺乏道德观念与坚持“超道德”观念正是人格异常者与神经症患者常见的特征。

另外,心理健康并不是心理平衡。心理健康并非平衡与适应状态,而是处于两极的中间位置。通常人们把适应理解成对周围环境的顺从,把平衡理解为内心无冲突,但这并不是心理健康,那么一个满足现状,没有追求,不思进取的人,内心就很平衡,因为他不会有挫折感,也没有冲突,他健康不健康?如果说“适应”就是健康,那么现在社会上有的人见人说人话,逢鬼说鬼话,左右逢源,上下计好,这种人算不算健康?其实,上述两种人也未必快乐,其心理也未必正常。

一般把清除过度的紧张不安而达到内部平衡状态称作“消极的”或“低层次”的心理健康,而应该提倡的是“积极的”或“高层次”的心理健康。这种状态意味着总有高尚的目标追求,能发展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从事具有社会价值的创造,追求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寻求生活的充实。它的实质就是老有追求,始终是一个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

2、心里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2、心里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做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分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的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他们能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在生活的集体中无孤独之感;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妒、畏惧、敌视等),因而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与集体、与周围的人们格格不入。

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他们能能动地去适应现实,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他们对自己的力量有充分的信心,对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而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总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责怪社会环境对自己不公而怨天尤人,因而无法认识现实环境。

4.接受生活,乐于工作

心理健康的人能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而不会认为是重负。他们还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把工作看作是乐趣而不是负担;同时也能把工作中所积累的各种有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贮存起来,便于随时提取使用,以解决可能遇到的新问题,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使自己的行为更有效率,工作更有成效。

5.能协调和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总是占优势的,虽然也会有悲、忧、愁、怒等消极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同时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而不卑,自尊自重,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退缩畏惧,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不过于贪求,争取在社会的允许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对于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满意,心情总是开朗的、乐观的。

6.人格完整和谐

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各方面能平衡发展。人格作为人的整体的精神面貌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表现出来;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适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常常采取恰当灵活的态度,对外界刺激不会有偏颇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能够与社会的步调合拍,也能和集体融为一体。

7. 智力正常,智商在80以上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智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和操作能力的综合。一般常用智力测验来诊断智力发展的水平,智商低于70者为智力落后。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同年龄多数人相符合的行为特征。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3、心理健康包含哪方面?

3、心理健康包含哪方面?

心理健康就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特征如下: 智力正常 这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情绪稳定与愉快 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 行为协调统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受意识的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语言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就应该进行心理调节。 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助人为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良好的适应能力 人生活在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里,一生中会遇到多种环境及变化,因此,一个人应当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无论现实环境有什么变化,都将能够适应。 心理健康并非是超人的非凡状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不一定在每一个方面都有表现,只要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4、健康心态是什么?

4、健康心态是什么?

自我认为,保持健康的心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保持健康的心态要有健康的身体。一个健康的身体不仅仅能够使你远离疾病的困扰,还能够让你有足够的精力和体力去完成自己的所想。

第二、保持健康的心态要学会表达爱,爱的给与是一个人伟大品质与高尚人格的体现,爱的给与体现着人的责任感和善良,能够保持健康心态的人也恰恰正是有责任感,心地善良的人。而且,我们在付出的同时,也定会收获爱,承受别人的赞美与回馈,人的价值得以实现和升华。

第三、保持健康的心态要有平常心,世间万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其必然的规律。有些东西是我们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的,有些是怎么也改变不了的。正视这些,接受这些,享受这些才能让人快乐。切忌以下几点:贪婪、嫉妒、懒惰、自卑。拥有阳光般的心,就会拥有阳光般的人生。

5、怎样的心态才算健康?

5、怎样的心态才算健康?

【怎样有健康的心态】?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扮演一个或多个社会角色,每个人的社会角色不同,心态则不同,也就必然会怀着这种心态对待生活、事业、爱情。

所谓心态即心理态度的简称,心理学上是这样定义的:心理态度主要指动能心素和复合心素所包括的诸种心理品质的修养和能力。换句话说心态就是人的意识、观念、动机、情感、气质、兴趣等心理状态的一项。它是人的心理对各种信息刺激做出反应的趋向。人的这种心理反应趋向不论是认识性的、感情性的,还是行为性的、评价性的,都是对人的思维、选择、言谈和行为具有导向和支配作用。所以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人生的成败有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起决定作用的就是心理态度。

成功需要健康的心态。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为什么拿破仑能够顶住压力而叱咤风云?为什么海明·凯勒 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依然心中有光明之梦?这个秘密就是“健康心态”在起作用!

健康的心态是什么呢?心理学家归纳以下六种心态,必须好好把握:

1.理解心态

一般来说,人际关系的失败,大部分要归因于“误解”。对于特定的一系列“事实”,或者环境,我们往往指望别人也会跟我们一样地作出反应和得出结论。大多数情况下,别人的反应或者立场并不是要为难我们,也不是因为太顽固或者心怀叵测,因为他们对情况的了解和解释与我们不同。

有人说过,每天承认一件痛苦的事实,是一项有益的训练。所以相信别人是真诚的而不是心怀敌意的,即使事实并非如此,也有助于缓和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使彼此之间更深刻地互相了解。

2.有勇气的心态

世界上没有一件事可以绝对肯定或保证。一个成功者和一个失败者之间的区别,往往不在于能力大小或想法的好坏,而在于是否有勇气,是否敢于冒险和行动。也许在你行动之前随时都可能犯错误,你所作的决定也难免失误,但是绝不能因此而放弃自己追求的目标。你必须有勇气承担犯错误的风险、失败的风险、受屈辱的风险。走错一步总比在一生中原地不动要好一些。因为人向前走就可以获得矫正前进的方向的机会。

3.宽容心态

学会不在你心中谴责别人,不要因为他们的错误而责怪和憎恶他们。一个人对别人宽容时,他也必定对自己宽容。你觉得别人更有价值的时候,你就能发展成为一个更佳的、更合适的自我意象。

4.尊重心态

生活中的陷阱和深渊中,最可怕的就是自己不尊重自己,这是最难克服的。尊重意味着对价值的欣赏,欣赏你自己的价值并不等于自我中心主义,因为人们需要自我尊重。

自我尊重的最大秘密在于多欣赏别人,对任何人都要有所尊敬。你和别人打交道时要留心考虑,训练自己把别人当作有价值的人来对待,这样你会惊奇地发现,你的自尊心也加强了。因为真正的自尊并不产生于你所成就的大业,你所拥有的财富,你所得到的荣誉,而是对你自己的欣赏。

5.自信心态

自信建立在成功的经验之上。我们开始从事某种活动时,很可能缺乏信心,因为我们没有从经验中知道我们会成功。学会骑自行车,在公开场合演说或者进行外科手术都是如此。成功孕育着成功,一次小的成功可以成为巨大成功的基石。

另一个成功的技巧,是养成记住过去的成功而忘却失败的习惯。过去你失败过多少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记取、强化和专注成功的尝试。查尔斯·凯特林说过,任何一个年轻人想要成为科学家,都必须准备在获得一次成功之前失败九十九次,而且不因为这些失败而损伤自我。

回忆过去勇敢的时刻是恢复自信最有效的方法。欧佛豪尔塞博士介绍说,生动地回忆我们过去的成功和勇敢的时刻,是自信心动摇时极有益的训练。

6.承认自我

只有一个人在某种程度上承认自我时,他才能得到真正的成功和幸福。世界上最不幸、最痛苦的莫过于尽力要使自己和别人相信自己不是本来这副样子。一个人最终抛弃了虚伪和矫饰、主动表现出本来面目时,他得到的轻松与满足是无可比拟的。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2462.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