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哪些,作为一名教师首要的心理健康因素?
导读:本文讨论了教师的心理问题以及教师的心理健康因素。教师面临理想与现实矛盾、工作压力、不良人际关系以及外界压力等问题,这些都会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因素包括正确的角色认知、良好的教育心理环境、抗教育焦虑程度高以及强烈的心理适应能力。文章也探讨了教学中的三个基本矛盾,即思维最近发展区、内化外化的矛盾以及最近发展区的矛盾。文章呼吁教师要积极应对心理问题,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如下为有关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哪些,作为一名教师首要的心理健康因素?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哪些
1。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
青年教师踏上工作岗位不久,往往对自己的岗位,对学生充满理想主义色彩,一旦遇到工作分配不如意,或者学生不听话,就会出现心理问题;老年教师肩挑重担,工作相当辛苦,希望得到领导的尊重和信任,一旦不能称心如意,也会造成心理失衡。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2。工作上的不断磨难困扰
工作任务过于繁重,工作量过大,会使有的教师在体力和精神上感到不堪重压,过快的生活节奏会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影响心理健康;遇到难以调教的学生,会使有的教师失去自我控制,进而导致违反教育原则,采用不妥当的教学方法,使师生关系处于紧张状态。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将造成教师的自卑和自负心理。
3。不良人际关系的刺激
有的教师同领导的关系紧张,有的教师同同事的关系极不和谐。其客观原因,可能是由于领导用人不当,管理不力,或由于同事间性格不合,看法不
一。长期处于这种不良人际关系中的教师,往往会产生对立、消沉等不良情绪,并引发出自卑、妒忌、埋怨、畏怯等心理,有的甚至会自暴自弃,形成人格障碍。
4。过重的外界压力
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同行中的竞争越演越烈;在个人生活方面,爱情生活,家庭关系,经济状况等等也会产生压力、对这种压力处理不当,就会使人对工作失去信心和自信,使人感到沮丧和失望,乃至于出现颓丧、消极和沉闷。许多事实告诉我们,一些心理疾病,正是由于不堪承受过重的压力造成的。现实生活中,工作的压力不会减轻,社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绝不会降低,教师之间的竞争也永远存在,我们不可能改变客观存在,更不可能用降低教育教学要求来换取教师心理的平和。
2、作为一名教师 首要的心理健康因素?
正确的角色认知。即能恰当地认识自己,并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角色。具有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即在教育中教师的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反应适度,情绪自控,积极进取。教育的独创性。不人云亦云,能创造性地工作,抗教育焦虑程度高。能忍受困难与挫折的考验。
教师职业本身有其特殊性:教育对象的多样性,要求教师有多维精神取向,教育示范工作,需要教师加强自我形象,教育内容的普遍性,请求老师深刻,不断改善认知结构,教育任务的复杂性,需要教师有强烈的心理调整和适应的能力。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社会文化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改革与发展的形势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
教师的观念、教育和教学方法都受到了强烈的影响。教师必须处理好普通人与榜样之间、工作与学习之间、多重角色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导致心理冲突,心理冲突必然导致挫折,挫折又转化为压力。
3、教学中的三个基本矛盾是什么,关系怎样
现代教学论的三个基本观点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天门教研室 刘兵华
中学数学教学需要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由于高中数学教师课程负担重,加上培训机制不完善,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很匮乏,经验主义与拿来主义成为目前数学教师的误区,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就现代教学论的三个基本观点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1。思维最近发展区——体现主体意识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确定发展与教学的可能关系时,要使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就必须确立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他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智力水平;二是他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但要借助于别人的帮助,通过引导,在交流与合作中,通过摹仿,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特别指出:我们至少应该确定学生发展水平的两种水平,如果不了解这两种水平,我们将不可能在每一个具体情况下,在学生的发展进程与他受教育的可能性之间找到正确的关系。
维果茨基将学生在引导者指导下借助引导者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其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之为“最近发展区”。正是教育创造了最近发展区,所以维果茨基认为:教学不应当以学生发展的过去,而应当以学生发展的未来为方向。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激起那些目前尚处于最近发展区内的发展过程。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同样也是由教学所动态决定的。因此,“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是建立在互动合作基础之上的。
从以上观点出发,维果茨基特别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对教育过程而言,重要的不是着眼于学生现在已经完成的发展过程,而是关注他那些正处于形成的状态或正在发展的过程。这一观点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意义: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停留在现在发展区的教学,只能阻碍学生的发展。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的过程,即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不会转化为会、把不能转化为能的过程。
案例
1。 证明对数运算性质:
证明:设(促进发展点)
由对数的定义可以得
(原有的水平)
所以
所以(可能发展的水平)
以上证明过程是教材(高中《数学(第一册上)》人民教育出版社)上给出的证明。教师在讲解这一定理时往往不关注学生的两种发展水平,对“促进发展点”不重视,“设”这一重要步骤的来源揭示不够深入,引导不重视“合情推理”,结果是教师的讲解脱离了学生的发展水平,学生最需要的推理过程被“掩盖”了。
若我们的数学教师树立了“最近发展区”的教学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就会自觉地关注学生的两种发展水平,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预期思路与超预期思路——体现教学冲突
数学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这一建设性方向的首要表征在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而一种教育理念从理论宣言的层面转化为实际的课堂教学行为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不起眼的教学细节往往正是实现这种教育理念的绝好素材,但它却常常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没有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对待学生数学解题活动中的“超预期思路”,即属于这样一种情况。为使其潜在的教学价值得到有效的张扬,我们需要作些探讨和分析。
就一般的解题教学而言,教师总是先由自己的解题活动达到对问题的总体认识与把握,这也往往被视为衡量教学能否高质量完成的一个先决条件。在此环节中,教师已经形成了一种或数种解题的预定思路。教学中,也就希望学生能够沿着这条预定思路顺利地解决问题,因为师生的这种和谐与默契常常被视为成功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志。由此,无论是问题启发引导的方式,还是解题程序的展开过程,抑或是时间的规划序列,都是据此组织设计的。我们不妨将教师的这种业已形成并希望在学生的后续解题活动过程中再现的思路称为 “预期思路”。与之对应,将学生解题中出现的偏离教师预设“航线”的思路称为“超预期思路”
案例
2。 (2008年湖北理9)过点A(11,2)作园的弦,其中弦长为整数的共有 ( )
A。16条
B。17条
C。32条
D。34条
解:(学生方法)设斜率为k,弦长为d,可化为,以下略。
对本题的讲解,我们的教师普遍采用平面几何中圆的性质来求解,这一解法是最优解法,但是学生的解法往往并不一定是最优的,若我们不关注学生的“超预期思路”,我们的教学就成为一种“灌输”,结果是不能和学生的思维“接轨”,提高学生的能力就是空话。
要明确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个人知识经验背景及潜能的差异,会形成各具特色的具有个性特征的知识结构。因而,对同一数学问题出现不同的心理表征、产生不同的解题思路实属正常现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种超出预期的思路是必要的,它常常成为创造潜能得以发挥的动力源。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它往往又是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添加剂”。相反,一切都按预期的思路进展,谁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这种毫无悬念可言的解题教学能有多少活力倒是值得怀疑的。
总体上来说,对待学生的超预期思路基本上存在两种教学方式:一是针对具体情况,因势利导,将其作为拓展解题途径的有利资源。但由于超预期思路往往具有一定的粗泛性、片面性、难以预测性,教师可能会担心教学的“低效率”。二是将其视为不和谐的“噪音”,想方设法加以消除,以便引导到预期的思路上来。但超预期思路有时又不乏精彩见解,或“奇思怪想”映衬下的探索精神,处理不好,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显然,这里涉及到教学的机智问题,任何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都有违解题教学的精神。那么,超预期思路到底有多少可以利用的教学价值,在哪些方面存在着发展的余地和契机呢?
应该说,教师的预期思路反映了解题的一种成功且最优的思路,就教学的经济性而言,正应是学生选择的解题途径。但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教师预期的思路以一种权威的姿态使解题教学始终在一个因循的圈子里徘徊,可能会压抑创新精神的张扬。相反,学生的超预期思路即便有时是错误的,却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思维状态,至少可为教师提供许多不曾料到的信息资源。
3。 认知冲突——体现教学特点
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与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是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的冲突,是学生对老师提出的新问题无法解决,从而脑子里产生的一种思维矛盾状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重在教师能否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处在积极的思考状态之中。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首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在学习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调动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的脑海里产生的认知冲突,会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以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目的。那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呢?
案例
3。 直线和平面平行性质定理及其证明
课程的引入就是激发冲突。对本定理的教学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将“线面”问题转化为“线线”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比如:“如何在立方体的一个侧面上作一条直线与底面平行?”;“教室里的日光灯两根吊线一样长,它们在天花板上的两钉的连线一定和日光灯管平行,为什么?这样日光灯管和天花板平行又为什么?”。
课程的发展就是构造新的冲突。由上面的问题猜想,引出定理。如何证明?这就是“新的冲突”。
课程深入就是解决冲突。定理的证明就是解决冲突,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突的过程,在冲突中求发展。
课程结束就是反思“冲突”。归纳与小结,就是反思提出冲突、解决冲突的过程,同时提示新的冲突(设置悬念),为后续课程的发展埋下伏笔。
思想决定行动,技术提高效率。因此,我们为了提高数学教学水平必须掌握现代教学理论,只有应用现代教学理论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对象。
4、跟班主任发生冲突怎么办
每个人处理事情的方式都有自己的一套的,虽然他的方式你不能接受,但是你也说了他是为了你们好,有这一点那就可以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时不能太苛刻了,不要总是看过程,关键是要关注结果、目的。
你也知道与老师发生冲突对自己不利,那你为何不想着与老师沟通呢?接受老师呢?多想想老师对你们的好处吧!这样你的心里就会平衡了,也就会接受你的班主任了。
祝你好运,学业有成! 老师都这样。。。你想,现在上师范的都是些什么人?老师的水平能有多高?不是我说的,我妈妈也是老师,我妈做得好些事我都看不惯,都懒得说··说了也不听。不过我妈妈还算比较好的老师。我初中高中的班主任就甭提了!当时我都想。。。唉。忍一时风平浪静。毕业之后,再回头想想,也就那么回事,没那么大不了了。毕竟前途要紧。不跟她们一般见识
5、教师容易得哪些心理疾病
1、过大的工作压力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据国外调查表明,教师的工作压力大于其他行业,香港也将教师职业的工作压力排在第二位,仅次于警察。中国大陆社会治安良好,教师的工作压力有可能位居警察之上。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工作状态不仅存在于上班的8小时,还可能延续到一整天。长时间处在强大的压力之下,势必导致人的心理憔悴,精神状态不佳。久而久之会不同程度地患上心理疾病。心理学认为:适度的工作压力可以排除心中的空虚和郁闷,令人振奋,给人奋发向上的动力,有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相反,过度的工作压力会给人带来苦恼、烦闷,使人感到焦虑、心悸和沮丧,使人产生生理和心理的失调反应,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
2、过多过高的教师角色期望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的工作对象决定了教师的工作牵连着千家万户乃至整个社会的心,成千上万双眼睛都在盯着教师的一举一动。作为教师,上对国家、社会、学校和所有学生的家庭负责,下对几十上百名学生负责。总是要把各种不同的角色期望挂在心中。不同的主体对教师的角色有不同的期望,对教师的工作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乃至相互冲突之处。国家和社会期望教师充当知识的传播者、集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等角色;家长和学生期望教师是知识博大精深,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学者型教授型人才;而学校总是期望它的教师是出色的纪律维护者,业绩突出的教育者,遵纪守法、指到哪里打到哪里的好员工。众多的角色期望综合在一起,无疑是要求教师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理想超人。而教师毕竟是一个个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现实中人,扮演的角色不可能同时达到众多的期望值。稍有一些方面的角色扮演不如意就会换来众多的批评、指责。如果教师的责任心过重,就会整日忧心忡忡,生怕某一方面的角色扮演失误,换来责骂。过重的心理负担会导致教师的心理失衡,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3、过完美的自我期望难以如愿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常潜意识地把完美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工作中,教师总是希望自己在各方面都作得尽善尽美,样样都不比别人差,并且渴望他人看到、肯定自己的成绩。而往往忽略了自身的条件限制。现实中,个人的个性、能力、特长和机遇各不相同,而这些自身条件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工作成绩。特别是教师职业,业绩并不一定能从教师自身的学历、能力和花工夫的多少中直接反应出来,而要从学生方面间接地反映。所以,成绩和付出的劳动并不总是成正比。这就使得教师如果觉得成绩不够理想而加倍地努力工作,但是努力的结果不一定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结果。所以,教师如果不能理性地分析失误,把原因都归结到自己身上来,就会内疚、自责,甚至感到悲观厌世,带来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4、不够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目前,我国教师评价主要采用终结式的评价方式,并且把评价结果与奖惩相结合。即:不注重过程,而只看重最终结果。从而,只评价到了教师在学生学习成绩方面所做的工作,忽略了其他众多方面的工作,如教师改变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等多方面所作的努力。忽略了教师在学习成绩以外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这就使教师对评价方式的科学性产生怀疑。另一方面,这种评价方式的公平性也有待进一步改善。教师的业绩只从学生的考试中反映出来,忽视了班级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学习成绩差异。即使是原来基础相同的两个学生,也会由于他们的遗传因素、家庭环境以及家长的重视程度的不同,导致他们的成绩出现较大差异。无视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而单独把学生的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依据,显然对教师是不公平的。所以,教师如不能接受这种评价方式,评价的结果就会对教师的心理产生很大影响。
6、谈谈教师如何自我减压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及教育水平
人们都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辛勤的园丁等等,都把教师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可现实生活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较多,而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甚少。教师的存在不只是充当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他是学生的一个榜样,他的品德与修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他的处世方式可以塑造一批好学生,也可能会毁掉一批好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崇高的品质,这三点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东西。教师自我减压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及教育水平,具体可有以下措施:
1、 调整自我心态(1)保持良好的心境。心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不可低估。忧郁的心境会导致生理上和心理上一系列的病变。而积极、愉快的心境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工作学习的顺利、事业的成功大有帮助。对于正确看待压力、缓解压力,化压力为动力也大为有益。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适时调整自己的心境,使之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至少说,不因自身心境的原因而徒增那些本来并不存在的压力。 善于应对工作回避工作去谈减压,工作压力是减了,生活压力又来了,发展的压力又到了。正所谓“按下葫芦起了瓢”。工作是必须的,我们的所有减压措施只能在不低于现有绩效、甚至超过现有绩效的前提下才有现实意义,才有可行性。或者说,如果我们的工作效率与效益提高了,压力自然会有所减轻。(2)保持乐观态度。乐观与悲观可以说是人们给自己解释成功与失败的两种不同方法。乐观者把失败看作是可以改变的事情,这样,他们就能转败为胜,获得成功;悲观者则认为失败是其内部永恒的特性所决定的,他们对此无能为力。这两种迥然不同的看法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直接的、深刻的影响。(3)利用幽默。工作是严肃的,但严肃不意味着刻板、死气沉沉。在工作中,有一些适当的、高品味的幽默可以化解冲突、可以活跃气氛、可以振奋精神、可以缓解压力。并且,它是低成本甚至是无成本。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排斥它。
2、控制呼吸法当你感觉情绪激动、就要大发雷霆时,你能做的一种最简单、最有效的努力就是控制呼吸,通过控制呼吸来缓解焦虑。也可以闭上眼睛做,边做深呼吸边想像一些美好的情景,效果会更好。
3、学习转移法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它可摆脱烦恼,忘记忧愁。读书学习不仅仅意味着获取人类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更重要的是谋求个体发展和心理健康的一种手段。重新学习,我们能从中享受无限乐趣,冲淡工作中的烦恼,缓释竞争的压力。深邃的哲语,博大的信息,大千物象和百味人生,带来的不仅是心灵的快慰和心智模式的变化,更带来工作和生活的无限生机与魅力。 总之,教师是教育过程的决定者,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已成为当代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
一。
7、小学心理辅导老师都有哪些角色冲突?如何化解
一定意义上讲,这是心理辅导成功的先决条件。因为心理辅导要求辅导者与被辅导者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悦纳才能得以顺利开展。如果心理辅导者以思想教育工作者的面目出现,以苦口婆心说教的方式对待学生,肯定要被他们,特别是“问题”学生从心里否定掉。结果你是讲得口干舌燥,唾沫横飞,学生却已经坐不住了。这是一误区,需引起高度警惕。 2 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又是一个挑战:完成这个角色转化,最重要的是教师要转变观念,放下架子,在心理上与学生平等,如果自己高高在上,或为完成某项任务而下达一些指令,这样只能事倍功半,甚至是作无用功。 END 心理辅导老师要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 1 心理老师不要强调自己的身份、立场,而是要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在我们的传统思想教育工作中,教师的主动性很大,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自上而下式的,真理总是掌握在老师手里;要求学生听从、服从,遵从老师的旨意;学生非常被动,而这种模式完全不适合于心理辅导。 2 心理辅导应当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在当今社会,这些生机勃勃、体质强健的青少年,面对的却是单调枯燥的学习活动;激烈紧张的考试竞争、观念不当的家庭教育、节奏快速的生活流程,以及人际关系中的种种矛盾冲突,这些都有可能造成青少年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失衡。 3 针对这些纷繁芜杂的问题来源,如果教师仍然是以自我为中心,或是靠主观臆测来解决问题,怎能对症下药呢?结局可想而知!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这是心理辅导迈向成功的
第一步。 END 聆听是心理辅导中最重要的技术 1 在传统的思想教育过程中,一般都是老师讲学生听;或老师讲得多听得少,学生听得多讲得少。这样的话,学生心里只把你当作老师而不是倾诉的对象,就不会表达出自己真实想法。同时,心理辅导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首先要了解学生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去耐心听。 2 听的过程实质上也是把脉的过程,听完了也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让学生多说,也是让学生合理的宣泄情绪。宣泄了也就轻松了;说了也能理清头绪,更认清自
己。有些问题甚至会不费吹灰之力而告破,这又何乐而不为呢?但对许多老师来说,这并不容易。因为长期的思想工作者角色是他们养成了滔滔不绝的习惯,善讲而不善听。 3 许多信息就会由于不善于听而流失,甚至歪曲。从而使辅导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要锤炼语言功能,但同时一定要学会聆听。这既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态度,是对学生的尊重、同情与爱护,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 END 做心理辅导时要以创设良好氛围为基础 人是情绪化的动物,而这种情绪又是不稳定的,极易受到感染。为此要善于借用各种方式感染学生的情绪,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适合于辅导工作顺利开展。这可以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着手。 2 比如上班会课,可事先对教室或其它活动场所进行布置,让人有一种温馨、和谐、愉快、轻松的感觉;同时又要在自己的语言、语气、语调上,身体语言上下工夫,让自己更具亲和力。比如,在座位的排列方式上,若稍做改动,可收到大效果——改秧田式为梅花型、马蹄型、圆形等,便于和学生情感交流。 3 总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注重学生整体人格修养的陶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新才能是开展学校心理辅导的迫切要求。 4 如果您在中小学心理辅导中有很多困惑,那么可以参加中国心理健康辅导员资格认证培训班,跟随中小学心理辅导专家董艳菊老师学习,董老师从事一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近二十年,有着丰富的学校心理教育工作实践经验。
8、如何理解教师职业的人格定位与教师现实人格的冲突
我认为,在当今新的教育环境下,在以人为本、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引导下,对于工作在教书育人第一线的教师来说,首要的是将被社会无限拔高甚至被扭曲的教师职业角色,回归正常的状态,将其从高高的圣坛上撤下来,走向生活,走进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角色进行恰如其分,合乎职业特点的重新定位。
教师是教书育人的教育者,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对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教师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是智力资源的开发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呵护者,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是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者,是学生成长的伙伴与朋友。教师不仅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影响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河道德力量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的前面发展。
9、学校老师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就如同常见病“感冒”一样,几乎人人都会遇到,教师也不例外。 如何保证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些建议: 首先教师自己要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保健工作,学会宣泄与转移压力,以便随时调节自己的心态,时常看一看自己有无情绪反应不正常的现象,如果有反应过于敏感、情绪过于焦虑等现象,就应该考虑适当多休息一下,或者听听轻音乐,或者唱一唱欢快的歌曲;所谓宣泄就是要倾诉,找知心朋友把自己的遭遇、想法说出来;而转移就是要多想一些高兴的事情,多进行一些娱乐活动,如郊游、打球、听音乐或者到旷野中去散散步,喊上几嗓子。随时排解自己紧张的情绪。 另外要有意识地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并结合实践来调节自己的心理问题,如果真的感觉问题严重的话就要积极的找心理医生。教师承担的心理压力同警察一样,是非常大的。所以,必须建立相应的心理干预机制。在外部通过制度的调整,降低教师的压力之外,要健全教师心理教育机制。要建立教师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测查制度,让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调整自己的心态提供依据;要为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教师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使他们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调适;设立心理咨询点为教师服务。心理热线既作为一个很好的心理防范手段也开始得到应用。据了解,上海、杭州等一些大城市“教师心理热线”已经开通。 早在1996年,联合国的专家就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现在这种痛苦已经在教师和其他群体中体现出来了,但解决还仅仅才开始。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24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