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中的心经全文是什么说的是什么意思?佛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laoshi 心理科普 2023-10-08 12:30:07

导读:本文讨论了佛经《心经》中的人生启示。《心经》是佛教经论中文字最为简短精炼,而内容又极为丰富的一部经典。文章提到,《心经》告诉我们要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要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不仅是佛教修行的重要指导,也是对人生的启示。如下为有关佛经中的心经全文是什么说的是什么意思?佛学与心理学的关系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佛经中的心经全文是什么说的是什么意思?

心经

唐 三藏法师 玄奘 译 中国佛学交流论坛 制作

--------------------------------------------------------------------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 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埵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盘 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以上是全文,至于详细的解释和分析,请参考以下下链接:

佛经中的心经全文是什么说的是什么意思?

2、佛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单就接纳自我这一点而言,佛法的精神与心理学并不冲突。

撇开宗教因素,单从佛学研究,推荐你看看《百法明门论》。我比较喜欢广超法师的《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另外,陈兵老师所著《佛教心理学》也很全面地介绍了佛教心理学的内容。

现在我们谈到心理学,其实指的是沿革自西方的一些心理学分析理论与方法,各家各言,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心理学意见。不过,基本上都是把心理活动分为三个层面: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

佛教心理学把个体意识就分了八个层面: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及阿赖耶识。然后又分为其它种种,如:

第二,心所有法五十一,分为六位:

一、遍行五;

二、别境五;

三、善十一;

四、烦恼(根本)六;

五、随烦恼二十;

六、不定四。

一、遍行五:作意、触、受、想、思。

二、别境五:欲、胜解、念、定、慧。

三、善十一:信、精进、惭、愧、无贪、无嗔、无痴、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

四、根本烦恼六:贪、嗔、痴、慢、疑、不正见(恶见)。

五、随烦恼二十:

①、小随烦恼十:忿、恨、恼、覆、诳、谄、骄、害、嫉、悭。

②、中随烦恼二:无惭、无愧。

③、大随烦恼八: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

学佛修行首先要接受每个人都有这些心理状态。所以你看,佛学的接纳自我,是建立在更细致地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的。不但不矛盾,可以说佛教的心理学包含了西方心理学诸多学说的分析。

(这句话可不是我说的,我一个和尚朋友要去大学学习心理学课程,与教授深谈了几个小时后,那位心理学教授这样说的。)

3、《心经》有哪些人生启示?

看破人世《心经》原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心经》全称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该经是佛教经论中文字最为简短精炼,而内容又极为丰富的一部经典。自古以来,此经一直在佛教界广泛流传,每个朝代的很多信徒都能流利地背诵。历朝历代都有不同的高僧翻译和注解了这部经典。据不完全统计,《心经》共有七种译本,对本经的注疏至少有百家之多。该经也是汉传佛教寺院每天晚课必诵的经典。

全经虽然只有短短的二百六十二个字,却涵盖了六百卷《大般若经》的内容精华。《心经》所揭示的缘起性空之理,是大乘一切经教建立的理论基石。如实准确地把握此经的思想内涵,对于学习经教,指导修行,都具有重要意义。《心经》不仅对人的修行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还对人的为人处世有多方面的启示。《心经》对人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使人看破世事;

二、劝人心无挂碍。

一、使人看破世事

《心经》主要是讲般若空性的经典。在经中说,观世音菩萨以般若之智,观察到色、受、想、行、识等五蕴皆是一种假有,最后都归于空无。此经所说的“空”,是性空,是本来空,是与一切万有相和合的,不是相对的,不是没有的,是有而空的。

所谓宇宙间一切形形色色,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下至一切用物,植物、动物和我的身体,都是有相的;我们的思想、道理、人事、人情、喜怒哀乐,都是无相的;这一切有相无相的东西在因地上总是空的。因为一切事物都是由众缘和合而成;因为是因缘生,所以无有实体,求其究竟相,毕竟不可得。所以一切一切,无自性,无实体,因缘生,不可得的,所以是性空。观世音菩萨在修般若空观之时,观照到五蕴都是空幻不实的。

所以,在后面经文中佛陀告诉舍利弗,既然五蕴皆空,那么色也就是空的,受、想、行、识也都是虚幻不实的。在此基础上,佛陀进一步对舍利弗说,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虚幻不实的,最终都将变为虚无。也就是说,现存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生,无自性,无实体,不可得,本性是空。经文所讲的一切法,如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法、六度万行的智得等,都是无相,都是性空的。

《心经》启示我们要看破一切身外之物,无论是亲眷、财色,名利,地位等各种身外之物,最后都是虚幻不实的,我们不能执着于假有,而舍不得,放不下。只有你能看破这一点后,才能够去掉参透世事的苦空无常,从而放下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执着。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以这种心态来对待世事,那么我们就能以平和的心态来为人处世,尘世之间也会少很多纷争,则人世间也会成为一片净土。

二、劝人心无挂碍

菩萨能够以般若之智而修六度,达到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目的。菩萨正是由于依靠般若之智,能够做到心无挂碍。因为菩萨心中没有挂碍,也就没有恐怖,并且远离各种颠倒梦想,从而达到不生不灭的究竟涅槃。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都是依此般若之智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因为菩萨修观照般若,心常清净,远离杂念妄想,就超越了世俗名利的困扰,因而能做到心无挂碍,自然不会有恐怖和颠倒梦想。

觉者看破了世间的是非、得失、荣辱,无牵无挂,自然不会有任何恐怖。就象死亡这样大的事,在世人看来是最为可怕的,而禅者却也一样自在洒脱。

三、做到心无挂碍方法

究竟如何做到心无挂碍,我认为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首先,善于把握当下。时光流逝很快,世事变化多端。我们正在做的或者已经做过的事,转瞬之间就成为过去。过去的事我们无法去把握,将来的事还没有到来,我们也无法预测。我们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现在。

孔子曾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意思是说,已经成为事实的事就不要劝说了,已经做过的事就不要再劝诫了,对已经过去的过失或过错不要去责备了。如果我们能够不为过去的事而后悔,也不为未来的事而忧心,只是将心思关注于现在,那么我们就会少很多牵挂。一个人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现在,就不可能创造光辉灿烂的未来,所以,对任何人来说,现在才是最重要的,没有了现在就没有过去和未来。其次,正确面对得失。

在人生之路上,每个人都会有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有很多人一旦在某方面取得成功,他就会得意忘形,盛气凌人。因此,一个人在春风得意之时,应当保持平淡的心志,这样才不会挂碍太多。

一个人若是心中没有闲事挂碍了,你就会每天过得闲适自在,这样你会感到日日是好日,夜夜是良宵。没有了世事的牵挂,你是一个完全自由的人,你就可以去过一种闲云野鹤般洒脱自然的生活。正如诗云:“幸为福田衣下僧,乾坤赢得一闲人。

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

《心经》有哪些人生启示?

4、度日如年的有关心理学原理

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感觉:当我们做喜欢的事情时,总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当我们做不喜欢的事情时,便觉得时间过得很慢,感觉似乎过了1小时,可实际上才过10分钟而已。之所以出现这种感觉,是因为我们对时间的知觉出现了错误,我们对时间长短的感觉,会因在这个时间内所做的事而有所不同。

时间错觉是指对时间的不正确的感知。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对时间的估计有时会不符合实际情况,有时估计得过长,有时估计得过短。

一般来说,当活动内容丰富、能引起我们的兴趣,或情绪愉快时,对时间估计容易偏短;当活动内容单调、令人厌倦,或情绪不佳时,对时间的估计容易偏长。当期待愉快的事情时,往往觉得时间过得慢,时间估计偏长;当害怕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时,又觉得时间过得太快,时间估计偏短。

其实,每一天、每一秒都充满着各种美妙的机遇,时光易逝,不要为了无用的念头虚度年华,浪费精力;不要眼盯着时钟,企盼光阴的停留;不要虚掷它,不要浪费它,因为我们未来的财富就在今天珍贵的时间里。

祝你快乐~

度日如年的有关心理学原理

5、佛教与心理、人格

lz

我倒觉得你是勇敢的放弃了小我利益

佛学不等于懦弱 不要用龟缩这一类词

在这污浊的人人自利的社会环境里 能如此“懦弱”一把 倒是勇气

很多人还没拿勇气当君子讷

干吗对自己的好品格对自己的优点产生置疑?

lz 你只是自信不足 有点自卑罢了 再有的话就是缺乏安全感 我猜你平时即便在父母好友身边也很少完全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吧 在往后生活中注意试着多表达些自己的想法多和生活中的人交流 这样慢慢就会好了 如果不行 就试试对着镜子告诉自己 “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能行”“我很安全”

lz 其实 大家都一样 自卑感每个人都有 不用太在意 一样的社会里成长出来 其实 内在都差不多 只是外在表现不同 在有就是有些人意识到了自己的内心,有些人还没意识到 lz不用过于敏感 这很正常

关于宗教,lz 如果你是喜欢宗教的东西 那就去慢慢研究 在决定信哪个 并且要坚定的信 如果不是喜欢 只是因为这困扰的话 就先尝试我上面说的方法

lz 我信佛 如果你乐意信佛的话 我们可以交流一下

6、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人生道理是什么啊

般若经是讲智慧……是为了见性断生死……不是讲人生的……只看到讲人生是你的错解……并非佛意…… 心经说的就是心,指的就是本来面目,不垢不净,不生不灭,一切如来皆以般若波罗密成就无上菩提!心无挂碍则无烦恼!心无起灭自在圆通! 看破放下 物质世界只是表象,因为物质世界终是空。

从本质依托现象地角度看,空就是色。只活好当下吧。

7、佛家的经典理论有哪些?

一、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二、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三、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四、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去管别人。

五、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六、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七、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八、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九、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十、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十一、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十二、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十三、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十四、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十五、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十六、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十七、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十八、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十九、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二十、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一、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二、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三、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四、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五、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六、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七、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八、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九、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三十、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一、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二、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三、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四、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五、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六、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七、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八、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九、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十、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一、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二、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三、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四、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五、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

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六、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七、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八、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九、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十、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一、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二、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三、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四、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

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五、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六、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七、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八、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九、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

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十、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26356.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