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孩子叛逆、成绩下滑,沟通方式如何?
导读:本文讲述了一些家长在子女叛逆期时,因过度保护、缺乏执行力等原因,导致孩子成绩下滑、不愿与家长交流的情况。这些家长普遍存在教育方式不当、缺乏过程管理等问题,导致孩子缺乏主见、被动学习。文章呼吁家长要敢于放手,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以积极的心态引导孩子成长。如下为有关初二孩子叛逆、成绩下滑,沟通方式如何?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我家孩子初二了,有些叛逆,最近一段时间成绩有些下滑,也不太愿意跟我交流了,我该以怎样的方式跟她沟通?孩子现在处于叛逆期,我也怕我的方式不对会影响到她
最近见到了不少类似的案例,都是家长推动型被动学习,小学成绩优异,跨进中学后节节败退的孩子。这些家庭的共同点是父母本身就比较情绪化,执行力差,家庭生活规律性和规则性都不强,比较随意,教育思路不清晰,没有统一的原则和清晰的计划,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什么热闹追什么,好面子,急功近利,以考试成绩为导向,推着拽着孩子走,不考虑自己教育方法的后患,也不在乎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只要成绩好,其他都不是家长在乎的问题。
这些孩子的共同点,是浮躁不实,拖拉迟缓,憨实混沌,对学习是应付任务式的,提不起激情,看得开,无所谓。
造成孩子这种情况的原因,当然就是家长的上述问题所致。家长只追求应试成绩那个结果,对过程不择手段不讲方法。表面看似很爱孩子,什么都帮孩子设身处地想周到了,做周全了,孩子除了好好学习啥都不用操心。其实是从思想上紧紧地束缚了孩子,不给孩子为自己做主和承担责任的机会,孩子没有独立思考问题和独立面对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空间。久而久之,就像被圈养的宠物,失去了冲劲,也没有了憧憬,每天就是懒洋洋地呆在笼子里被动地等着主人来喂食。
很多父母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给孩子提供得过于完善周全的贴身服务,处处想在孩子前面做在孩子前面,孩子只需要配合一下即可,在无形中,他们其实是不信任孩子的能力,不相信孩子经得起外界的风雨,把孩子养成了笼子里的宠物。
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吧。有一个小学一年级的男孩,上学几乎总是迟到。为此妈妈每天早晨唠叨着催他快点快点,可他出门上学的路上,都几乎找不到校友同行,别人已经到校了。
后来这个妈妈意识到问题出在自己身上,某天早上,她对儿子说:“今天开始时间由你掌握,你收拾好了就叫我,我穿好衣服,坐沙发上等你。”
妈妈闭嘴,不再催,也不啰嗦,从一个发号施令的管理者,变成了听从孩子安排的服务者,安静地等待着有决定权和选择权的孩子做主。孩子很快吃完饭,漱一下口,换了衣服背上书包就招呼妈妈快走。妈妈一看表,比以往提前了10分钟出门,路上遇到很多校友同行。孩子开心极了,蹦蹦跳跳,一路小跑着奔向学校。
妈妈后面追着问:“为啥我掌握时间你就迟到,你掌握时间就不迟到,反而这么早呢?”
孩子开心地回答:“因为你总催,我嫌烦,不想听你的,不愿意干,我自己做主,就不会发生烦的情况”。
七岁的孩子,很简单直白地给妈妈上了一课。他要自己为自己做主,他要自己为自己负责。他的妈妈很明智地意识到了这一点,转换了角色,给了他机会。可是更多的妈妈,还在一边担忧和啰嗦着,一边紧紧地拽着孩子不放手。就像你说的:“万一再考不好,不是又打击学习积极性吗?”你种种担忧都是自己预设的假想,你不肯让孩子受一点挫折和委屈。但事实上,你的孩子在不断用他自己的方式和你唱反调,以不断下滑的成绩对你说不。
你问我怎么办,实话说,这个怎么办,是针对具体事例的应对方式和思维模式,是最复杂也是最难执行到位的。
原因有二。第一,家长的改变要走在孩子前面,家长改了孩子才有可能改。家长不改,在孩子身上要求改变,是缘木求鱼,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成年人要先把自己惯性的思维模式和行事方式撕碎,重建,是相当艰巨的考验,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毅力,甚至可能需要专业人士进行长期的细节指导和跟踪服务。第二,是你的孩子已经初二了,很多懒散浮躁的习惯已经成型了,让他重建学习习惯,需要进行长期有效的沟通和建设性的督导。
我做不到未卜先知地给你预设若干种可能性,再告诉你选项是A还是B,这不现实,也不是简单回复你一封邮件可以解决的问题。
希望你能先反思你的家庭教育思想,解放你的思维,慢慢尝试一点点放手让孩子自己规划和掌控自己的学习生活,学会信任孩子,相信孩子是有上进心的,关注长期的过程,放下短暂的对结果的忧虑,让孩子自己对自己负责任。或许,那时候,你会发现你和孩子都不一样了。 首先对于孩子的这种状态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老是很严厉的去教导他。其次,找到与他的共同兴趣爱好,寻找相同话题。最后,和孩子做朋友,而不是用长辈的角度去教导他。 去学技术 试着以朋友的角度和立场去和她沟通,不要开口闭口就是学习哟,多聊聊生活中有趣的事,让她愿意和你交流 这个时候的孩子进入了青春期,一般家长不要太紧张,利用孩子高兴的时候多与孩子沟通,平时多鼓励孩子,肯定孩子的成绩
2、在初中的过程中,孩子为什么有叛逆心理。
就我的理解
初中时正是我们初懂未懂时
初中阶段 随着心理生理的成长 我们对生活中发生的事物都有了自己的一些理解 这些理解还不太成熟理智 正需家长老师的扶正;又巧了 我们独立的愿望又有些萌芽 伴着青春期特有的冲动 就浮燥易怒了
也就是叛逆
所以在青春期时一定会和父母朋友发生顶撞 做一些无厘头的事 但这些都没错,不用太过理会 是成长过程中要经历的考验
不会太久 高中毕业后或前或后 当我们走出来后便会看得很明白了
建议:发脾气 或 做了家长们不能理解的事“后 ” 要反思 自己做了什么 这样做令自己得到什么 是不是自己内心想做的 后悔了没 接下来要怎么做……
其实我们都是好孩子 都善良 没恶意 只是有时冲动着做了些事 我们会被原谅也会逐渐长成一个有担当的人
3、如何消除初中生女孩子的逆反心理
这个问题是初中生常出现的问题,我也做过很多思考。
我的做法中也有一些学生愿意听,并且改正得很快。
我主要是给学生说清恋爱会给她带来的后果,用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和对她的不良影响,有时可以把问题说得严重一些。在使用这些教育时,一定要了解学生对这个问题或看法,她对恋爱是很深,还是一般,还是赶潮流。还要知道这个学生能不能说。
总之,因素很多,用不好会影响她对你的看法。一般情况,很多还是乐意接受的,特别是,学生要是很喜欢你,效果会更好。
但愿你能成功。
4、如何应对读初中孩子的逆反心理
您好!希望下面的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有句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孩子对他们来说应该是完全属于自己的。一个孩子,从很小起,你说什么他就做什么,但如果突然有一天,从他(她)的嘴里蹦出个“不”字,家长们就会产生一种很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家长会因为孩子终于有了自己的想法而高兴,因为孩子成长了;另一方面,家长们又会觉得孩子貌似要脱离自己的控制,甚至会感到受到了一点点的伤害。这种矛盾的心理,在日常亲子关系中往往会造成不好的影响。而孩子随着成长的过程,与父母的摩擦日渐频繁,一些逆反的心理也开始在言谈举止中慢慢显露,让家长们头疼不已。
日前,在盛华教育的家长沙龙上,几十位家长共同探讨了亲子关系的问题,其中一些家长提出的问题颇具代表性。
孩子浑身带“刺儿”
点评:尊重最重要
一位家长说,自己的孩子自打上初中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脾气越来越火爆,一点就着,不听说,稍不如意就横眉冷对,就像浑身长满了刺一样,碰不得。
另外一位家长也表示,自己的孩子也有类似问题。平时孩子和家长都比较克制,但往往积聚到一定程度后就会爆发,言语如果不管用,劈头就是一巴掌!打完了,静下来再谈。“几乎每过几个月都会爆发一次,揍他一顿之后反而能静下来谈个把小时,之后一段时间会好一些,但时间一长又旧态重发”,这位家长表示,自己的丈夫也是个脾气火爆的人,小时候的家庭教育经历也有相似之处。
家长们就这个问题讨论热烈,但意见相当一致,那就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对孩子使用暴力。盛华教育的殷永胜校长点评说,孩子能够坐下来和父母有一定时间的沟通,哪怕气氛不怎么好,说明了孩子也在寻求解决的办法。在家庭当中,最主要的是要相互尊重,不要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人财产,生杀予夺,一人决定,而是要摈弃高高在上的架子和孩子站在一个平等的高度上。
孩子偏激不听劝
点评: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不对”
一位家长说到自己的孩子偏激,不听劝。
这位家长说,有段时间,孩子一回家就说自己学校的一位老师这不好那不好,反正就是对这位老师偏见很深。这位家长很有技巧,因为平时孩子执拗起来,要是说他不对立马就会点燃火药桶,所以她并没有当面反驳孩子,而是私下里找孩子的老师谈了几次话,了解了事情的真相。
之后这位家长反复考虑了怎样和孩子讨论这件事,最终这位家长灵机一动,和孩子说:“孩子,我和你们老师谈了,你们老师觉得自己确实也有些地方做得不对,但是又没法拉下面子和你道歉,但是你也要考虑一下自己做的事有没有不妥当的地方”。孩子一言不发,但是家长明显感觉到,孩子对于这位老师的看法变了,之后再也没有在家说过老师的坏话。
殷校长表示,这位家长在这件事情上的处理方式饱含智慧。因为孩子正处于心理成长时期,对于外界的看法相当敏感。所以一旦你明确的说他不对,他一定会脸红气粗地反驳。“一些孩子,只要你嘴里冒出‘你是不对的’几个字,接下来的沟通就会无效,因为你的理由他根本已经没有心思去听了,而是想方设法找你言语中的漏洞,来证明自己是对的”。殷校长建议,在遇到孩子做一些错事的时候,千万不能上来就否定他,而是要先肯定他正确的部分,然后话锋转到他不妥当的地方。
我和助理去选做节目时穿的衣服,遇见一位满心苦恼的父亲。一见面,他便开口说:
“您是电视里的张博士吧,我能请教您一件事情吗?”
时间虽然很紧张,我想了想还是停下脚步,微笑道:“请说!”
原来他的儿子今年14岁,正处于青春期,性格上很叛逆,最要命的是,对他们的问
话总是不耐烦,这位父亲说:“我见他出门,就问了句,去哪儿呀?谁知他头也没回,
就说:‘你怎么什么都管呀!’就关门走了,您看我也是关心他,孩子怎么这么不理解
呢?”
这位父亲的话倒是提醒了我,一定要在本书中将“澄清语意”的沟通方法介绍给各
位父母亲。
为什么呢?
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对父母亲的意见有过多解读,因而造成不必要的情绪反弹。好
像前面提到的父亲,明明是关心儿子,所以问了句:“去哪儿呀?”却被孩子理解为过
多的管教,甚至监视。所以,为了避免类似这样的误会,父母亲可以做一个很好的沟通
动作,就是做语意上的澄清——
“我的意思不是……,我的意思是……”
例如,可以如此表达:“我的意思不是想管东管西,限制你的自由,我的意思是,
我有些担心,你晚上不睡觉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
又比如:“老爸、老妈的意思不是说你的朋友都不好,我们的意思是说,他们的想
法也不见得都对,你可以有自己的判断。”
这样一来,您想表达的意思是不是清楚很多了呢?在适时表达关心的同时,又不至
于引起不必要的语言误解及冲突,相信孩子和您都会十分受用的。
练习:
有些道理说起来很容易,真正做起来时就有难度了,为了避免“实战”中使用失败
的尴尬,我们先来做些类似的演习测试。
(1)儿子今年15岁了,每到周末,就喜欢和同龄的伙伴们结伴出去玩,唯一的问
题是,小孩子有时一玩起来就忘记了时间,晚上快11点才回家。
不当的做法是,大声责骂道:“跑哪里去了?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正确的做法是(请对照我们的建议):
“我的意思不是非要管着你,我的意思是,我很担心,这么晚了又不知道你在哪里,
希望你下次出去玩时最好和我们说一声。”
(2)害怕学校食堂的东西太油腻,你精心为女儿准备了营养午餐,谁知道却被她
又原封不动地拿了回来,原来她和其他同学一起去吃路边摊了。
不当的做法是,马上训斥道:“总吃那些不干净的东西,拉肚子可别来找我!”
正确的做法是(请对照我们的建议):
“我的意思不是想限制你吃什么,学校食堂的东西太油腻,小摊上的东西卫生又很
难保证,你不吃妈妈为你精心准备的营养午餐,我有点伤心。”
(3)天气降温了,可女儿就是不肯加衣服,嫌穿太多活动不方便。
不当的做法是,对她说:“别到处乱跑,赶紧把衣服穿上!”
正确的做法是(请对照我们的建议):
“我的意思不是想管你太多,是怕你一忙就忘记加衣服,等到觉得冷时会不舒服!”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2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