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孩子性格分析,父母离异孩子性格有何变化?

laoshi 心理科普 2023-10-12 05:09:07

导读:本文探讨了单亲家庭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单亲孩子可能因为缺乏家庭温暖或社会偏见而产生自卑感,表现为沉默寡言、填表隐瞒家庭情况等。他们还可能因为父亲或母亲的管教方式不同,出现独尊型、逆反型等性格缺陷。在单亲父亲家庭中,孩子可能受到严厉惩罚,形成暴躁性格。而在单亲母亲家庭中,孩子可能受到过度保护,导致性格自卑、适应力差,有时也会产生暴力倾向。如下为有关单亲孩子性格分析,父母离异孩子性格有何变化?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单亲孩子性格分析

单亲家庭的学生或因享受不到充分的家庭温暖,或因社会的某种偏见,或因其家庭的经济原因以及其它因素。

自卑型 父母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骄傲,特别是父亲,在幼小的男孩心中,是百事通,是万能者,是世上最了不起的人。孩子们在一起都会夸自己的父亲如何有知识、如何有力气,甚至如何有钱。

处在一个没有父亲或母亲在家庭里,孩子就自然没有这份优越感,也由于世俗的偏见,认为离婚总是不光彩的事,单亲孩子的自卑感便油然而生,如果小孩子们在闹别扭的时候,此时会更觉得自己是如此势单力薄。但是他们的内心却在想,我要有父母在身边,我才比你强呢!

这类自卑感强的学生表现为沉默寡言,他们从不谈起甚至回避双亲的事,对任何人(包括班主任)都保守着这个秘密。他们填表则隐瞒家庭情况,经济有困难不会申请补助。

这类学生有的原有美好而远大的理想,有的甚至一度争硬气要改变环境,但又由于自卑,不能使自己的理想协调发展。自卑的心理影响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属不健康的心理现象。

孤独型 单亲孩子,特别是随父亲或住在重组家庭里的孩子,由于父亲的粗心或与继父母之间的隔阂,他们的亲情交流受到限制,觉得自己在家庭中是多余的人,自然而然就产生孤独感,行为上表现出离群,不大方,没有多少人与他活动。

渺茫型 每人都有自己的自尊与自信,在正确引导下,能树立信心,确立生活的目标。然而,有的单亲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家庭引导,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能设计美好的生活蓝图,有的甚至本有美好的理想之花,但因家庭的破裂没有及时培育这朵花,导致没有结出甜美的果。

生活丰富多彩,但也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没有美好的家庭熏陶的孩子,应去追求什么,选择什么,他们很多会感到渺茫,或者有的压根儿就没有思索过这些问题,生活中没有明确的方向。

独尊型 这类学生有的由于缺少管教,有的由于亲情的隔阂不接受继父母的管教,或继父母不便于管得太严,从小就养成了上不服天,下不服地的惟我独尊的心理特点,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没有同学、没有老师,没有他人。

有的学生不但不叫继父母,就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叫。这类学生行为上表现出自私自利,不关心集体,不参加公益活动,不遵守校规班纪,是思想教育的重头。

逆反型 单亲学生有的因为父母离异觉得不光彩。因而也受到同学的歧视,慢慢对父母,对家庭产生一种厌恶感。有的因为家里突然增加了第三者,言行受到约束,如果继父母对自己存在偏心时,则会产生更大的逆反心理。

有时不愿跟父母说话,父母忠言相劝,他故意说父母是错的,总之,一味要对着干,以此来报复。更可怕的是这种对家长的逆反发展到对老师、对同学、对社会的逆反,从而产生破坏性。

笔者: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性格上容易形成哪些缺陷? 王极盛(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以下简称王):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上出现缺陷一般表现为两个倾向,一种是自卑、嫉妒心强;另外一种倾向是“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这样的孩子性格往往暴躁,有的甚至表现得很残忍。还有些孩子性格具有双重人格,在家一挨训就唯唯诺诺,在外遇到弱小者就把在家受到的教育方式使用到别人身上,表现得暴躁凶狠。

笔者:单亲父亲家庭和单亲母亲家庭对孩子性格影响有什么不同吗? 王:单亲父亲和单亲母亲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不一样,对子女性格形成产生的影响就会不一样。 单亲父亲的教育方式以严厉惩罚型居多,所以单亲父亲家庭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暴躁性格,易酿成暴力事件。 单亲母亲家庭成长的孩子由于母亲常常过分保护,过分干涉,过分溺爱,造成孩子性格自卑、任性、适应力差。

这种性格有时也会产生暴力倾向,发生激情暴力,但人是很复杂的,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 笔者:作为离异双方中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方,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王:首先,应该常常去探望孩子。不仅在生活上多关心孩子,更要注意和孩子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交流。离异家庭的父母亲常常有这么一种心理,觉得很久没和孩子见面了,一见面就带孩子去麦当劳、肯德基。其实孩子更需要的是贴心的交谈,孩子越大越是如此。

其次,在看望孩子的过程中,最忌讳议论攻击另一方。因为这会使孩子从小就无法辨别是非,或偏听、忌恨父母中的一方。而且在这种环境中潜移默化长大的孩子,会认为人世间没有真情。连父母都在勾心斗角,那人与人之间还有什么友爱可言?这样的孩子比较容易具有暴力倾向,而且在出现暴力事件时,出手往往比较凶狠残忍。 笔者:学校教育对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有什么影响? 王:对于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学校教育非常关键。

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都应该加倍呵护和关爱他们,不要有任何歧视他们的言行。还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爱心和上进心。如果小海的老师不是要他在外面罚站,而是换种方式再拉他一把,也许就不会出现今天的结果。当然,关心也要适度。单亲家庭的孩子非常敏感,过分的呵护和过分的冷淡都不提倡。 笔者:单亲家庭的孩子自身可以做些什么? 王:一定要自强自信自立,打掉自卑心理。

要看到人的心理功能和心理水平是差不多的,当然这种思想不会在孩子心中自发产生,还需要学校和社会的输入。 不过,孩子可以学习一些方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比如,经常在心里默念“心平气和“这样的话,或在笔记本上写上“制怒“等词,给自己形成一种自我语言暗示。在动作方面也有一些方法,如可以试试心情烦躁时把口张开,舌头卷起顺时针转10圈,再逆时针转10圈,这对缓解紧张情绪非常有效。

其实人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就像一生中难免会有头痛脑热一样,要认识到这是很正常的。不过大部分的心理健康问题是轻度的,可以靠自我调节解决。如果觉得自我解决不了,找学校的心理老师看看。确实严重的,应该到正规大医院的心理咨询室寻求解决。

单亲孩子性格分析

2、父母离异孩子性格有何变化?

父母离异后,孩子生活在缺损家庭或者是再婚家庭中,通常不能得到正常的父爱和母爱,生活的各个方面也都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往往更大一些。有研究表明,父母离异后生活在缺损家庭或再婚家庭中的儿童比生活在健全、正常家庭中的儿童,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性格上的变异,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等。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儿童由于父母的离异而变得性情古怪、孤僻、情绪消沉低落、忧郁寡欢、自卑胆怯,也有的儿童变得精暴、冷漠、烦躁、反抗、敌视,有的儿童甚至由于父母的离异而走向堕落。

父母离异孩子性格有何变化?

3、单身大龄女性性格有些怪异,请问有没有医学上的根据?

★★★★★★★个人建议,仅供参考★★★★★★★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1、单身、大龄、女性,这些都是影响好怪异的因素。

2、而在医学也没有很好的根据来验证他们。

3、因为像她这种人,世上又不只她一个人这样。

4、所以,关键得看其怪异的程度。

5、此种情况,一般想到的是心理方面障碍,建议向心理医生咨询。

6、人大了必然想到成家,所以,这可能是有点压力。

7、好好开导她,没什么?顺其自然吧。

8、注意观察其行为是否异常?给予心理方面的安抚,必要时前往医院详细诊治一下。

★★★★★★★个人建议,仅供参考★★★★★★★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单身大龄女性性格有些怪异,请问有没有医学上的根据?

4、求解现在即将27岁的大龄单身女是什么心态

单身+大龄+女性=“剩女” = 嫁不出去? 今天,我们暂且抛开性别平等不谈,就单从事实来看,女人年纪越大就越难嫁吗?那些大龄&uot;剩女&uot;,最后都嫁给了谁? 中国媒体用带有歧视性的词语——“剩女”——来形容27岁或以上受过高等教育的单身女性。

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出现过类似情况。但后来研究证明:美国25岁以上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结婚率处于上升状态,尽管能与她们匹配的男性数量减少了。 那么,“剩女”现象在中国究竟是不是被媒体炒作出来的一个假象? 我们用了年至年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来研究中国城地区年至年初次结婚的20至49岁夫妻以及20至49岁的未婚人。

不管男人女人,年纪大了都不好结婚 女人的初婚率比男人低吗? 从上图我们看到,答案是:NO! 总体而言,女性的初婚率高于男性。初婚率是人口学里的一个指标,用初婚人数除以暴露在初婚风险下的人数。你可以理解为,初婚的发生率或者初婚的可能性。 上面一张图展示了男性和女性的分年龄初婚率。男性、女性的初婚率都在25-29岁时达到顶峰。 从图表中看到,过了29岁,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初婚率都在降低。

可见,不只是女人,男人到了一定年纪,结婚率也会下降的!—————— 学历高低和结婚有什么关系?在20-24岁组里(蓝色的柱子),男性初婚率随着教育程度的升高而降低,说明受教育会推迟婚姻。尽管30岁以下时初婚率较低,高学历男性很快“迎头赶上”:30至49岁的男性中(绿色的柱子),受过大专或大学本科教育的男性的初婚率远高于低学历男性。从整体的图表可以看出,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过了30岁才进入结婚高峰期。

—————— 那么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呢? 从图表中能看出,女性和男性一样,在20-24岁组里,初婚率随着教育程度的升高而降低,说明受教育会推迟婚姻。 对于女性而言,无论什么学历,她们的初婚率都在25-29岁时达到顶峰。她们如果30岁还没结婚,之后的结婚率都会比25-29岁时低。同时,无论在什么年龄段,高学历女性的结婚率都落后于低学历女性。

我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当处于30岁以下时,无论何种教育程度,女性的初婚率都高于男性;但是,一旦过了30岁,高中以下学历男性的初婚率低于对应的女性,高中学历的男性、女性的初婚率相当, 而大专和大学本科学历的男性的初婚率分别是对应女性的 2。6倍及3。7倍。 这些结果显示,高学历可能与男性的婚姻推迟相,但对于女性而言,高学历更可能与终身不婚的可能性正相关。

———————— 你会和谁结婚? 如果一位女性,30岁还没有结婚,是不是意味着她一定要放低标准呢? 接着我们用对数线性模型中国城地区的婚配模式,结果显示:在中国,与自己教育程度相同、年龄相近的人结婚仍是主流。 若夫妻之间教育程度、年龄有差距: 男性更可能与比他们年龄小、受教育程度低的女性结婚;女性更可能与比她们年龄大、受教育程度高的男性结婚。

结婚晚的男性更可能与比自己教育程度低的女性结婚,更不可能与教育程度相同的女性结婚。 女性对配偶的选择,并没有随着她们的初婚年龄而变化。 综合来看,30岁还没结婚的高学历女性确实比20多岁时结婚的高学历女性面临更低的结婚可能性。因为晚婚的高学历男性更可能与低学历女性结婚,而且与此同时,女性并没有因为年龄变化而显著地改变择偶条件。 理论上,婚姻模式受个人因素和宏观因素的双重制约。

每个人都可以根据他们的择偶偏好及自身条件,选择什么时候结婚,是否结婚,以及和谁结婚。但是,择偶偏好以及自身条件的价值很大程度上被以下几个结构性因素影响。 首先,在一个强调传统性别分工(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里:男性,尤其是超过30岁的男性,在挑选配偶时,并不看重女性的学历,因为女性的高学历往往与较强的事业心紧密,而与“贤妻良母”的角色相冲突。

同时高学历、高工资的女性不愿意嫁给比自己经济能力差的男性。 其次,“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模式一直在中国家庭根深蒂固。再加上中国家庭非常重视孩子的质量,而且社会将培养、教育孩子的重任过度强加在女性身上,从而加重了城女性在家中的责任。 这时就出现了一个矛盾:经济的女性可能不会认为婚姻对她们很有益处,因为婚姻生活往往和她们的事业相冲突。高学历女性在寻找配偶时,可能不愿意牺牲自己的事业。

相反,很多男性即使受过高等教育,性别意识仍然较为传统(简单说,读过很多书,却还是直男癌),他们可能更偏向娶一个教育程度比他们自己低的女性。 因为能与高学历女性分享相似的性别意识的男性较少,所以高学历女性可以选择配偶的圈子也比较小,这造成了中国城地区高学历女性的“婚姻挤压”问题。简单说,男人多的是,但与高学历女性三观一致的男性相对稀少。 最后一个因素是来源于父母。

尽管父母现在很少对他们孩子的婚姻施加绝对的控制,但他们仍然在孩子的婚姻决定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父母试图保证孩子与“合适”的人约会、结婚。父母的影响是两方面的。 一方面,他们从小就教育孩子家庭内部应该如何进行性别分工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配偶; 另一方面,父母通常会反对那些型婚姻,比如女方比男方年龄大、或者男方比女方的学历低。

对父母而言,他们更希望儿子娶一个可以打理家庭的妻子,希望女儿可以嫁给一个有经济实力的丈夫。考虑到紧密的代际关系,再加上大部分城年轻男性、女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意见的影响作用可能很大。 在中国,男性娶比自己年轻、学历低的女性,是一个广泛接受的社会传统。但是,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逐渐提高,这一传统已经改变了中国的婚姻场。 对于高学历女性而言,她们从具有传统性别分工的婚姻中获得的效用及回报日渐降低。

因此,她们可能选择推迟,甚至放弃结婚。这在中国或者其他地区并不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但是,在目前的中国城地区,这些大龄、未婚的高学历女性却被歧视性地称为“剩女”。 这一称谓忽略了女性选择何时结婚或者与谁结婚的自主意愿。她们很可能不是被“剩”下的,而是为了中国婚姻中不平等的性别分工而做出的选择。

5、离异家庭的女孩是不是性格扭曲

有关系,起码心理受过伤害,

但也不能笼统概念

幸福的家庭,也有孩子性格扭曲

关键看遗传基因呢

如果本来性格偏执----离异家庭----加剧偏执,相反心理健康,更加健康

如果性格偏执-----幸福家庭,偏执的程度轻些,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27286.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