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发展趋势,89个月的宝宝心理有什么特点
导读:本文讨论了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和趋势。儿童心理发展经历六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学前期、学龄初期、少年期和青年初期。在各个阶段,儿童心理表现出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例如,品德方面,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婴儿期主要是适应时期,婴儿期为品德的萌芽时期,学前期主要是情境性品德发展阶段,学龄初期是品德发展协调性阶段,少年期为动荡性品德发展阶段,青年初期品德发展的明显特点是成熟性。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某一阶段的一般特征、典型特征、本质特征。这一阶段之中可能保存着大量前一阶段的特征,同时在这一阶段之末也可能产生较多的下一阶段的特征。如下为有关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发展趋势,89个月的宝宝心理有什么特点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发展趋势
我们知道:儿童心理发展也跟一切事物发展一样,是一个不断矛盾统一;量变质变的发展过程。儿童时期(从出生到青年时期)心理发展全部过程的总的矛盾、总的质变是由软弱无能、不识不知的状态(一种质的状态)转化为具有一定的思想观点、知识文化和劳动能力的独立社会成员的状态(另一种质的状态)。
但是,我们只掌握了这个总的矛盾、总的质变是不够的,为了具体地理解和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还必须进一步了解在整个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各个不同阶段的特殊矛盾和特殊质变。
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质的特征,也称之为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第一,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的年龄阶段特征说的。
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从出生到成熟大约经历了六个重大时期:乳儿期、婴儿期、学前期、学龄初期、少年期、青年初期。这些时期也就是一些不同的年龄阶段。年龄阶段的长短是不一样的,有的一年,有的二三年,有的三四年。这些阶段是相互连续的,同时又是相互区别的,一个时期接着一个时期,新的阶段代替着旧的阶段,不能躐等,也不能倒退。
虽然由于种种条件的不同,每一个时期或阶段的时距的幅度可以有些摇摆,但从总的发展过程来说,这些时期或阶段的次序及时距大体上是恒定的。
第二,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说的。
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是从许多具体的、个别的儿童心理发展的事实中概括出来的,是一般的东西、典型的东西、本质的东西。
例如,儿童从出生到成熟的六个时期中,每个时期的品德都有一个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乳儿期主要是适应时期,婴儿期为品德的萌芽时期,是一个以“好”与“坏”两义性为标准的品德时期,学前期主要是情境性品德发展阶段,学龄初期是品德发展协调性阶段,少年期为动荡性品德发展阶段,青年初期品德发展的明显特点是成熟性。
又如,每个时期的思维也都有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婴儿期为直观行动思维阶段,学前期为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学龄初期思维的明显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向逻辑抽象思维占优势方向过渡,少年期是经验型的逻辑抽象思维,青年初期为理论型的逻辑抽象思维。
由此可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某一阶段的一般特征、典型特征、本质特征说的。
而在这一阶段之初,可能保存着大量的前一阶段的特征,在这一阶段之末,也可能产生较多的下一阶段的特征。甚至同一年龄的儿童,他们的特征也不是一模一样的。我们只有用辩证的观点来掌握这些特征的个别性与一般性、典型性与多样性的矛盾,而不能用个别性来否认一般性,用多样性来否认典型性。
2、89个月的宝宝心理有什么特点
情绪表现的社会性增强7岁幼儿的情绪稳定性和有意性进一步增强,产生了一些比较稳定的情感,并且也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并能运用语言来调节情绪。同时,这个年龄段幼儿情绪反应的社会性进一步加强。他们希望引起他人的注意。尤其是得到他们心目中的权威人物的重视;渴望与同伴游戏并建立较为稳定的友谊关系。在这一时期。他人的态度表现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反应。
成人的表扬会令他们欣喜高兴。同伴的拒绝会让他们情绪低落。
他们喜爱和同伴一起游戏,能从容地应付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新情况
3、刚出生的婴儿 的心理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也就是人之初是性本善,还是性恶。
人在一出生的时候都是善良的。在随着时间的流矢,每个人都会受到外界的影响,还有自身努力的方向,当然这方向是自己选择的,有好有坏,所以世界上分为好人和坏人。好与坏都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起出每个孩子都是善良可爱的。。。。
4、如何根据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育
有研究表明,宝宝的哭是不断发展的,0-3个月的婴儿还不会假装哭来控制父母,他们的思维还没有高级到利用假哭来指使别人,他们哭都是有真实的需求。
刚出生的宝宝,他们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需要,饿了,困了,不舒服 了……而父母要对他们的哭声反应迅速——抱、喂奶、查看尿布等等。这些行为消除了宝宝不舒服的因素,并且让他们感到关爱,逐渐建立起对父母的信任,这就是最初的母婴依恋。安全依恋感的建立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将来的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5、简述幼儿心理有哪些主要特点
生动形象能让幼儿从游戏中深刻了解游戏的意义感受游戏的快乐
互动性 积极性 趣味性 教育意义 快乐的气氛
比如说:小动物找家家 让幼儿一起来玩 生动的动物形象卡通房子开心的音乐告诉小朋友们要保护森林爱护小动物让幼儿体会小动物的感受然后进行游戏 我就是学幼儿早教的可能有些地方记得还不是很熟悉
6、幼儿的心理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集中表现为哪些
本能动作(无条件反射) 过去,人们以为孩子刚出生时是无能的,什么也不会。
可是,近年来的研究材料发现,儿童先天带来 了应付外界刺激的许多本能,其本能之多,令人惊讶。天生的本能表现为无条件反射,它们是不学而能的。 下面简述一些。 吸吮反射。奶头、手指或其他物体,如被子的边缘,碰到了新生儿的脸,并未直接碰到他的嘴唇,新 生儿也会立即把头转向物体,张嘴做吃奶的动作,这种反射使新生儿能够找到食物。
7、您发现自己的宝贝有哪些心理特点?
你好,每个父母都会从自己的宝贝身上发现心理特点,我现在还没有宝贝,但是我可以表达一下,我去亲戚家看小朋友的感受:
孩子身上有天真好奇,对这个世界有探索欲,你不让他做这个,他偏要做,这是他尝试理解这个世界的开始。
所以家长要对孩子善意的引导,智慧的引导,让孩子保持活力。
8、0至3岁儿童心理特点
1。好的亲子关系胜过好的教育。
好的亲子关系,胜过好的教育。“一个重要的观点是:不要做一个永远正确的妈妈。”在家庭教育中,我们过于重视教育的正确性,而忽视了有效性,忽略了亲子关系的温暖与激励作用。
“从小到大,我们给予孩子的教育都是‘正确’的,但有效吗?当我们说教的时候,孩子是否听进去了?还是把头扭到一边,或者以沉默抗拒?甚至把门关起来?要知道,一个永远正确的妈妈是非常可怕的,要使教育有效,最重要的是营造温暖的亲子关系。”
现在的父母与孩子普遍缺乏沟通,注意到生活中的“关门现象”:“孩子回家就把门关上,关门其实是孩子的一个表情,表达的是‘别理我,我不愿意跟你说话’。
因此,孩子成了家长‘最熟悉的陌生人’,虽天天见面,却不知道孩子的内心世界。”
为什么关门?“因为在家庭的对话中,家长往往不是父母,而成了道德的评判者、喋喋不休的说教者、永远正确的建议者,这使家庭对话充满说服、威胁、控制与建议,其实它们都是沟通的绊脚石,阻碍了孩子表达内心感受,孩子会感到,家长的反应是对他们感受的不接纳,他们只好闭嘴、或为自己辩护、或充满愤怒。
”
事实上,孩子在遇到问题、情绪出现困扰时,最需要的并不是一个教育家,而是能了解自
己、关怀和包容自己的父母。如果孩子不愿意将在外面受到的困扰告诉我们,最可能的原因是:我们曾在听过孩子的诉说之后,并没有表现出孩子所期待的接纳,孩子的心情得不到安抚,甚至会加深创伤。
“倾听与接纳更具有建设性和有效性,比教育更重要,因为倾听与接纳让孩子感觉到我是重要的、受尊重、有价值,才能有足够的力量去改变自己,因此获得成长。”
老师举了生活中的一例。
女儿3岁时,着不愿意去,她怎么说服都没用,一天孩子又在幼儿园门口哭着不愿进,她也烦了,干脆蹲下来听孩子说话,孩子说幼儿园这不好那不好,说完之后,做了个让她非常惊讶的举动:“孩子把眼泪一抹,书包一背,跟我说妈妈再见,我要进去了。其实孩子已经有了足够的理性,她所需要的只是倾听与接纳。”(亲子教育,早期教育,早教,早教中心,幼儿教育,幼教)
2。洞察需求比看见问题更重要。
孩子出现各种状况时,家长很容易只看见孩子的问题,却看不见背后的需求,事实上,“问题行为”是孩子表达需求的另类方式,孩子借“问题行为”释放出被压抑的心理需求的一种方式。因此,出问题的永远是隐藏在表面背后的“需求”,而不是行为本身。
3岁的女孩跟妈妈说:“长大后我要跟石头结婚,生一个和我一模一样的。
”对此,有的家长会说小小年纪怎么想这些,给予孩子支持:“因为这话的背后,是孩子对自己的认可与爱,是一种自我价值感。”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处理需求的过程,与一些本质情感相连的需求的满足与否,就会产生成长喜悦、或成长创伤,这些哪怕最微小的生命经验,都可能对一个孩子的成长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即使他长大成年,遭遇到一些挫折,可能都是这些微小而重要的生命经验的再现。
”
3。管和放,哪个更重要?
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任务,是有阶段性的,家庭教育的重点和方法也因此而不同。在幼儿和小学阶段,家长的目标是:建立安全感,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遵守规则,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让孩子小的时候就去上寄宿学校,其实有不小风险,因为安全感来源于孩子对看护者(一般是妈妈)的依恋,这是孩子形成良好性格的基础,因为母亲就是世界,这个世界是否温暖、可以依靠,决定了孩子是否能以积极健康的心态与世界互动、是否信任世界,并有勇气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孩子有了安全感之后,就能够开始学习。
要让孩子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给孩子打开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并让他们学习承担责任,接受并反省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后果,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也可以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不要做“最好的家长”
有些人有种“最好”情结:做最好的自
己、做最好的教师、做最好的家长,什么都可以做到最好,就是家长不能做到最好,做到‘刚刚好’就可以了。
”因为,最好的父母最容易犯这样一些错误:以孩子为中心,牺牲了自己的需求、兴趣;为孩子包办一切,剥夺了孩子应该体验、承担的。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培养出的往往是放纵的、自我的、没有责任心的孩子。
因此,我们要做“真实的父母”:坚持自己的独立性,重视自己的需要,坦白地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孩子承担家庭一部分责任和义务。
“只有父母这只‘杯子’是满的,才可能是健康、愉快的父母,才可能与孩子分享杯中的资源、能量与关怀。这样做父母会更有成就感和价值感,孩子也成长得更好。如果牺牲自己的一切,容易对孩子提出过高的期望,孩子也会备受压力。”
。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28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