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的德育,幼儿学钢琴找怎样的老师较好
导读:本文讲述了如何教育孩子的德育,德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开展家庭德育教育。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从小抓起,注重教导结合、启发思考,用形象性、趣味性的方式教育孩子,经常与孩子交流,与学校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如下为有关如何教育孩子的德育,幼儿学钢琴找怎样的老师较好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如何教育孩子的德育
孩子的“起跑线”并不在乎金钱与物质的堆垒,“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不是对孩子的一个标准,而是要求家长不要落后在家庭教育的理念上。
德育——家庭教育的灵魂
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能力和素质培养,一些家长把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简单理解为拥有众多特长,认为特长多就是能力强。因而,家长进行教育时只关注孩子的智育。
家长每天只是要孩子学习,练习各种特长,却忽视了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
对孩子的教育,应以德为先。德是人才的灵魂,是立身之本,一个人学习成绩的高低,对他的一生有一定的影响;但品德的好坏,则影响他的一生。“微软小子”在谈起自己的成功时,都说最感激父母教会了他们如何做人,才能有他们现在的成就。这些都说明道德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家庭德育的内容
家庭教育作为孩子教育的第一步,德育又是其中的最重要部分,有哪些方面呢?
第一、爱心教育。
爱心是要父母精心培育的。爱心教育包括爱国、爱家、尊老爱幼等。对孩子进行这方面教育,应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通过具体的人和事,培养他们的爱心。
第二、文明礼貌教育。
文明礼貌教育具体有以下一些内容:1。礼貌用语。2。
待人接物的礼节:如大人讲话时,小孩不能随便插嘴;不经允许不能随便拿他人东西;到他人家中要先敲门。3。文明行为规则:如讲究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果壳;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破坏公物等。
第三、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让孩子理解劳动的意义,懂得劳动的艰辛,知道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从劳动中磨炼孩子意志,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学会勤俭节约等。
劳动教育内容主要有:1。生活自理。2。家务劳动。3。集体公益劳动。
第四、培育良好品格。
好的品格包括有诚实、正直、勇敢、毅力、进取心、诚恳、谦虚等。对电学做出杰出贡献的富兰克林,从青年时代起就为自己制定了一个“达到道德圆满的勇敢而艰苦的计划”。他为此特地做了一本小册子,将“勤劳”、“诚恳”、“俭朴”、“节制”、“正直”、“宁静”、“谦虚”等十三项美德记录在册,每天晚上都要做一番反省。
他这一计划一直坚持了五十多年,始终严格执行。
家长如何开展家庭德育教育
我们知道了德育的内容,那该怎样对孩子进行德育呢?
第一、父母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让孩子品行端庄,父母要做出榜样,以身作则。父母自己德行如何,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品行。
第二、从小抓起、从小处着手。
对孩子的德育要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
还有,对孩子的德育要从小的方面着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第三、注重教导结合、启发思考。
家长在进行德育时引导孩子,思考从事例中能学到什么。在讲故事、看电影时,家长要引导孩子从中学到知识。
第四、用形象性、趣味性的方式。
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时,不要只是用说理的方法,家长要注意使用具有形象性、榜样性的教育。
而游戏、故事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形式,这样孩子就能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教育。
第五、经常与孩子交流。
家长经常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及时疏导子女的心理障碍。
第六、与学校合作。
学校教育是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德育只在家中谈论还是不够的,还要与学校老师合作,一起对孩子的思想言行进行管理,使孩子的思想认识更加有条理。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该让孩子不要输在德育的起跑线上、做人的起跑线上。因为拥有好的品行和健康的性格,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
让孩子阳光地成长,这些比什么都重要!
2、幼儿学钢琴找怎样的老师较好
最好找音乐学院的老师,他们有经验,有资质,而且您也不会上当
还有孩子有兴趣
看看这个,希望有用
音乐教育中对钢琴的学习不仅可以培育儿童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美感促进其心理品质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儿童思维的发展。然而现实中的钢琴教育,并不一定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
因此,如何激发幼儿学习钢琴的兴趣,成为每一个钢琴教育者最为关心的问题。美国著名教育家奥苏贝尔认为:“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具体地说,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成就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驱力组成:认知内驱力,自我——增强驱力,附属内驱力。”这一思想对我们研究、指导钢琴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钢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认知内驱力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 所谓认知内驱力,就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简言之,就是一种求知的需要,它主要发自学生好奇的倾向,以及探究、操作、理解和应付环境的心理倾向。学生的这些倾向或心理需要开始时只是潜在的,这种潜在的动机只有在不断取得成功时才能表现出来。
幼儿期指的是年龄在三岁到六七岁的孩子。
这个年龄阶段的特征体现为认知内驱力较强,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与渴望,具有好学的态度。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对钢琴的好奇心来教授知识。儿童在接触、学习钢琴之前,可以先让他聆听一些优美的钢琴曲,当他观察到弹奏钢琴的美妙之处,产生强烈的弹奏欲望时,再让他接触、学习钢琴。
二、自我——增强内驱力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 成就动机的第二个组成部分是自我——增强内驱力。
自我——增强内驱力反映了一个要求凭自己的才能和成就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的愿望。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种需求日益加剧,这与社会文化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这是一种外部动机。它与认知内驱力的不同在于,并不是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成就看作赢得地位及自尊心的根源。
尽管这种内驱力具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特征,但并不是说在幼儿时期没有这种自我——增强内驱力。
在同孩子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孩子有时会问老师一些问题,如“我现在学习钢琴,等长大后我也可以像老师一样教学生吗?”或“长大后,我也能像郎朗(国际著名的钢琴家)那样弹得那么好吗?”这恰恰说明在孩子的心中也是具有这种自我——增强内驱力的。尽管这种内驱力会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但如果能够适当地加以利用,可以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三、附属内驱力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 附属内驱力指的是学生为了保持师长们对他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一般说来,这种附属内驱力在成就动机中的比重成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的。但不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它的作用会越来越小。 在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一个关爱的眼神或一句鼓励的话都会给学生很大的影响。
尤其对初学钢琴的幼儿来说,不论是音乐知识还是弹奏方法对他们来说都是较难理解的,因此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的态度要以鼓励或赞扬为主。但是,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应掌握批评与表扬的分寸。上钢琴课时,如果学生弹奏得质量不够好,但听得出是努力练习过的,这种情况下,就不要轻易地批评,最好先予以肯定,之后再指出缺点,并帮助学生改正。
如果学生弹奏的质量还不错,但没用功,只是依赖个人音乐素质,这种情况就不能盲目表扬,而应当指出其缺点,加以改正。
四、有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钢琴 1。教师的教育观念
一个学习钢琴的孩子,他将来有可能在艺术的道路上发展下去,成为一名钢琴家,也可能成为一名数学家,但不管怎样都不能偏离钢琴教育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目的。
教师的教育观念首先要认真地尽心尽力地去教育孩子;其次,不能把钢琴教育当作无休止的对技能、技巧的学习。当然技术是要为演奏准备的,但最终目的还是要去弹奏曲子。要让孩子多接触优秀的乐曲,真正让他们体会到弹琴的乐趣,而不要给他们一种弹钢琴就是“痛苦的练习技巧”这样的认识。
“人是情感的动物”,情感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使学生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钢琴的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因此,教师应当真正去爱、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学习,给学生以亲切感、信任感。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2。教学方法要灵活贴切
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要枯燥、单一,要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例如,儿童具有爱玩的天性,我们要尊重儿童这种爱玩的天性。在上课的过程中可适当地与他们做些游戏,但做游戏也不是漫无目的。
我们可以在钢琴上弹出不同的音,然后让孩子来猜出音高的音名,目的是锻炼孩子听音的准确性,让他们记住音高,或者,在琴键的上方用张纸挡住孩子的视线不让他看到琴键,然后让他在钢琴上找出d
o、r
e、mi的位置,目的是让他们能够熟悉钢琴键盘及每个音的位置,为以后视奏打基础等等。这些方法能给孩子们带来新鲜感,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此外,还可以找一些简易的钢琴四手联弹曲目,让孩子增加对钢琴的了解,体会与人合作的乐趣。
3、优秀早期阅读材料应具有哪些特点
早期阅读不仅对幼儿的认知,包括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注意力等有积极地促进作用,而且对幼儿的非智力因素也有直接的影响。开展早期阅读能够塑造幼儿健康的人格。
1、培养丰富的情感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
幼儿生性好奇、富于幻想,很容易对作品的主人公产生同情、怜悯、痛恨等态度,并伴随着感动、悲伤、流泪等情绪情感体验,使幼儿获得了间接的情感经历,明确的是非观、道德观,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坚强的心理素质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幼儿的特点是好动,对事物缺乏持久性,在阅读中追求视觉感,缺乏对文字的敏感性,喜欢依赖成人。
在家长有针对性的、科学的指导幼儿阅读的情况下,培养阅读的坚持性,形成坚强的性格,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培养人的幽默感 体验快乐的情绪
在父母与孩子一同阅读的情况下,在愉快的亲子氛围中,父母的亲切感,让孩子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同时,父母的幽默语言、生动的表述、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使幼儿终生受益。
4、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道德行为
对于孩子来说,道德行为是很具体的,如诚实,不故意说谎;尊敬师长;能分享和谦让;不打骂伙伴;爱护环境,不损坏公物;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遵守游戏规则和纪律等。但这些具体的道德行为的培养关系到一系列复杂的品德心理。孩子在社会生活中首先形成的事物是非善恶的认识。认识“好人、坏人”,对好人产生尊重、热爱的情感,对坏人形成反对、厌恶的情感,这叫道德情感。
在道德认知的指导和道德情感的推动下,孩子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称为道德动机,并且在动机作用下,孩子会采取有目的行为,称之为道德行为。孩子在坚持道德行为的同时,体现着克服困难的顽强努力,称为道德意志。由此可见,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和培养孩子的道德行为是十分复杂的过程。父母要了解道德教育的全部过程才能达到目的。
孩子由于认知程度的限制,对是非善恶的判断标准,主要依据成人的标准(心理学上称为“他律”)。因此,成人必须首先明断是非,以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教育孩子。在教育过程中,父母还应该用自己的道德情感来熏陶孩子、感染孩子,使他们从“通情”到“达理”。
对于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要给予鼓励、表扬和欣赏,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孩子违背道德的行为要给予批评、惩罚,使他们体验到羞愧、悔恨,这对于发展道德行为是有利的。父母对于孩子的道德行为标准要一致对待,既不能父母不一致,也不能前后不一致。
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培养要从小做起,如果早期不做,等到孩子长大了重新纠正是很困难的。
。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28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