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育不太听话的孩子?如何与小孩沟通
导读:本文讲述了如何教育不太听话的孩子以及与小孩沟通的技巧。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从起点就降低对孩子的要求,耐心地鼓励孩子,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同别人比较,而是要用孩子现在的表现同过去比较,同时鼓励孩子转变得更好。此外,家长还应该注意低声教育,不要大声呵斥,以免让孩子反感,同时表达出对他们的信任和尊重。这样,家长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如下为有关怎样教育不太听话的孩子?如何与小孩沟通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怎样教育不太听话的孩子?
孩子身上70%来自父母的遗传,孩子的一些性格定是同家族中有相像的地方,试想一下,家长往往把自己的不足寄托到孩子身上,对孩子来讲岂不是不公平,鼓励是对成人、孩子都受用的方法,建议家长从起点降低对孩子的要求,不要急于求成,循序渐进的鼓励孩子,希望家长能够有耐心、给孩子时间,永远不要对自己的孩子失去信心,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同别人去比较,要用孩子的现阶段同过去去比较,你就会发现孩子会越来越好的,相信孩子。
2、如何与小孩沟通
低声教育的好处?
1。低声教育能让自己平复情绪
家长在被激怒时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行,往往会说让自己后悔的话,做让自己后悔的事。低声教育实际反映了家长的教养态度,教育孩子是为了转变孩子,但孩子能否转变,按照家长的意愿做,不在于其表达的声音高低,而在于有没有道理,能否为孩子所接受。
2。防止孩子反感,产生抵触心理
家长大声呵斥、声嘶力竭的威慑可能当时会把孩子震住,产生暂时的效果,但孩子心里不服,只是屈从,长远来讲未必有效。最好把力气用在讲清道理上,这样孩子能听进去,不反感,在脑子里留下印象,修正自己的行为。
3。表达了对孩子的信任和尊重
放低声音,不怒自威,本身就表达了对孩子的信任,隐藏的信息是我跟你说了一遍,你就记住了,并按照我说的去做。
“敬人者人恒敬之“,孩子从家长那里获得了信任和尊重,反过来也会尊重家长。
低声教育有助于提高家长的威信。一个动不动就朝孩子大吼大叫发脾气的家长,在孩子眼里,多半是因为拿他没办法。以后孩子不但会越来越不听话,还可能变得不尊重家长、顶撞家长。
如何做到低声教育?
1。家长应加强修养,遇事不慌
养孩子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孩子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不可能每件事都顺着自己的想法去做,难免出现偏差,家长要有心理准备。站在孩子角度考虑,遇事不着急,克制自己无益的感情冲动。
2。养成跟孩子商量、提建议的习惯,而不是下命令
平时遇到事情或分歧,最好不要强制,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取得孩子的理解,他理解了就会去做。
把孩子当成一个成人来交流,对他要有起码的信任和尊重,多鼓励,这比单纯的命令效果要好。孩子暂时不理解的、没做到的,家长可以适当让步,适当等待,给些时间和机会,让他自己去消化。教育是为了改变孩子,不能寸步不让,不可能说到就让孩子做到。
3。开口时把音量降低几度,语速放慢一半
设身处地地想想,自己小时候也会犯错,不听话。所以,对孩子不要真生气,小孩子不懂得行为规则,犯错或屡教不改都是不可避免的。
在发脾气前,尽量控制住自己的音量,放慢语速,这样自然就会压住怒火。可能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原来这件事也没有那么值得生气。
4。想批评老师,先以正面的语言开头
孩子虽然犯了错,但绝非不可饶恕,更不能因为自己控制不住怒气,就对他全盘否定。
所以,先说几句正面的话,比如“妈妈知道你今天很开心,很喜欢在屋里跑来跑去,但是妈妈刚才告诉你了,要小心,不能把杯子打碎了……”先肯定孩子主流的方面,再批评,既能帮家长降下怒火,也不伤害孩子的自信。上来就批评,孩子会觉得委屈,时间长了很容易会轻易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什么都做不好。
5。把姿态放低,俯下身子或蹲下来,不要居高临下地教育孩子
家长居高临下地批评孩子,很容易就会控制不住大发脾气,而跟孩子处在平等的位置,则有助于压下怒气。俯下身子本身就是对孩子的尊重。这样才是出于爱的教育,也能让孩子爱自己。孩子爱父母,自然不愿意让对方生气,做事前会揣摩家长的要求,按要求去做,取悦家长。
需要注意的是,低声教育不是哄着孩子、无限度包容和放任他的错误,家长一定要坚持原则,讲清道理,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督促他改正。
3、轻声细语对孩子教育有什么好处
教师要学会轻声对孩子说话,特别是对犯了错误的孩子轻声说话,会有许多好处——
1.尊重孩子的人格,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大声斥责会使孩子觉得有失面子,只会想着如何摆脱当时的难看,而不去思考事情的对错,不利于继续对孩子进行教育。
2.消除孩子的对立情绪和对抗心理。
教师尊重了孩子,孩子也会尊重教师,缩短了教师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的话甚至批评就更易入耳了。
3.有助于创设一种良好的情感交流氛围。
轻声细语地谈话与交流增进了彼此间的亲密关系,使孩子在感到教师沉着、威严的同时,受到教师情绪的感染,从而在感情上更易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教育。
4.轻声说话,特别是轻声对待孩子的过错,更能反映教师的心胸、性情、涵养和人格,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作用。
那么,如何开展轻声教育?什么时候宜用轻声进行教育,让活动更为有效呢?
1.需要孩子安静的集体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可采用轻声教育。
如:午睡时,孩子一窝蜂地被赶进午睡室,开始脱鞋、脱衣、整理被子。这些琐事对年幼的孩子来说自然有些难度,于是,孩子们就开始求助:“老师,我不会……”,“老师,你帮帮我……”,吵闹声一浪高过一浪,而有些调皮的孩子还会“趁火打劫”——滚地板、蚂蚁爬等。而这时的教师往往疲于应付,而忽略了在此时需要给孩子创设一种安静的午睡氛围。
此时,教师切忌大声要求孩子不可高声讲话,想将自己的声音盖过孩子,这样只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而最妙的方法就是教师以身作则的轻声语言与轻声手势了,用手势及语言轻声提示孩子小声说话,需要帮助的请安静等待等等。
如此,你就会从烦躁的环境中解脱出来,你会发觉原来孩子午睡时竟是那么的可爱!
又如:集体活动之前,教师往往需要等孩子安静后才能组织活动,但综观教师行为,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老师仍在选择用“
一、
二、三,静下来”,“比比谁坐的最好!”等之类的一刀切的方法。其实,轻声教育就可以在此时尝试,轻声的手势,摸摸还未安静的孩子的头等等,这些方法一定会让孩子更宜于接受。
2.个别交流宜用轻声教育。
正如先前提到的那个故事一样,当我们评价或批评孩子的时候,要以尊重孩子为前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特别是当孩子有什么做得不对的时候,老师一定要轻声地和孩子一起探讨哪儿做得不对,为什么做得不对,要给孩子温暖,放松孩子的心情。如果声音太大,情绪不好,孩子会感到恐惧、紧张,反而不会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3.各种方法并用,帮助孩子建立轻声说话的习惯。
对于思维直观、形象的孩子来说,让他们了解轻声说话的好处、竖立愿意轻声说话的意识是帮助孩子建立轻声说话习惯的关键。因此,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故事法、情境表演等直观的方法让孩子了解轻声说话的好处,采用榜样示范、精神鼓励、趣味竞赛的方法帮助孩子养成轻声说话的习惯。而且,教师必须牢记,轻声说话是一种习惯的培养,因此,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必须长期坚持。
4.成人也呼唤“轻声细语”。
“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食堂用餐时不大声交谈”、“轻声、简短、语言亲切的与人交谈”,这是社会文明礼仪对成人所提出的要求。作为新世纪的幼儿教师,更应该为孩子树立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轻声细语的谈话、打电话等等,充分展现幼儿教师的礼仪风采,同时也为逐渐在我国形成良好文明礼仪氛围献份微薄之力。
总之,轻声教育既能保护我们的嗓子,又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愿我们更多的幼教工作者能了解它、关注它、运用它。
4、如何做到“轻声教育”,这几招让父母们更好的教育孩子
1。 缓和你的怒气
愤怒之下的你,心情恼得像一堆火,而你说话的声调就像风,风越大火越旺,越是大吼大叫,心情就越糟糕。
但是,如果你尝试着忍一忍怒气,压低一下自己跟孩子说话的声调,你会发现你会变得稍微冷静、理智一些,最起码不会让你更加愤怒。
2。 给孩子更多信任、尊重
有心理学者说,你说话的声调高低,跟你传达给别人的信任,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说,当你对孩子大吼大叫时,孩子感觉你不信任他;当你说话柔和时,孩子就能感觉到你的信任!
事实就是这么神奇,比如:当孩子手拿香蕉皮准备扔时,你一句怒吼“别扔地上!”这时候,其实你在内心是默认孩子会扔在地上的;如果你认真、轻声地说一句“宝宝,放垃圾桶里吧!”
5、怎样教育孩子轻声说话
一、通过环境说话,鼓励幼儿轻声说话
尊重孩子的原则,不限制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
关注幼儿的兴趣点,用心观察幼儿的喜好,并及时地提出一些孩子感兴趣话题。如:“我喜欢的小动物”、“谁的嘴巴甜”,“谁的声音最好听”,“爸爸妈妈听我说”,“老师、老师听我说”等等,让孩子有话可说。这样就可以主动的避免幼儿因为压抑而让自己的心变得浮躁,从而在说话时无意识的产生一种焦虑和烦躁的情绪,致使声音出现异常的响亮。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对客观环境的渲染和创设,积极地为孩子营造轻松愉快地谈话氛围,鼓励幼儿轻声与人交谈。在醒目的地方贴上“小声说话”的标志,让标志来提醒孩子约束自己的行为,逐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轻声讲话的习惯。
二、言传身教,教师事先做好模范作用
言行直接影响着身边的孩子。引导孩子轻声讲话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
我们该时刻提醒自己在孩子面前轻声讲话,需要提醒幼儿时走到孩子的面前,蹲下来轻声的告诉孩子,这样不仅当好了孩子学习的榜样,也能更有效地解决孩子的一些疑难问题。
通过幼儿乐意接受的故事作为导线,然后创造适当的机会,组织幼儿同伴间轻声交流。玩“传话”的游戏,由易到难,锻炼孩子的倾听力和注意力,让孩子亲身体验与同伴轻声交流的乐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多次练习法达到目的
作为孩子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我们教学的最大目标是: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幼儿养成独立自主,勇于创作,敢说敢做,谦虚厚道,乐于助人等等一系列的好习惯。然而,我们也清楚地明白: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至少要坚持二十五次以上。如果想让轻声讲话成为常规,单靠几次的练习和模拟是远远不够的。有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差,经常需要得到提醒,一不小心,就会全功尽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时时提醒幼儿轻声讲话。特别是对于那些“大嗓门”的孩子更要加倍关注,不时地用眼神或手势去提醒他小声和周围的小朋友交流。只有把几个特别具有影响力的幼儿的习惯慢慢地改善了,才能使得整个班级的客观环境主体上得到美化,从而让孩子们的周边环境都能产生即时效应,这对于整体上改善孩子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四、通过家园互动,给幼儿增设一个相对稳定的实践环境
家长是孩子教育工作的重要合作伙伴,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行为态度直接影响着我们教育的效果。不难发现很多家长在接送孩子时大声呼喊孩子的名字,或者和朋友的孩子大声地打招呼、聊天非常喧闹时,有些调皮的孩子也会开始大呼小叫,无视班级的常规而随意躁动,使得幼儿离园秩序混乱。
而有些家长在接送幼儿时总是礼貌而轻声的和老师问好或道别,孩子也就会相对平静的在自己的活动场所内继续处于等候状态。可见,我们在引导幼儿轻声说话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利用家庭的这一有利因素,建议家长也做好孩子的榜样工作,特别是在公共场合尽量做到轻声讲话。所以,作为孩子们的首席引导者,我们有责任督促自己关注好自己的形象,特别是在孩子们的面前。
五、关注幼儿个性特点,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驾驭”
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用“低声细语”的悄悄对话方式教育孩子效果会更好。孩子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自控能力比较差,他们的情绪也极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变化。高声训斥会使孩子因受到突然袭击而惊慌失措,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以致引起反感,根本听不进老师和家长的话,也就谈不上什么教育效果了。
而有时,高声训斥虽然能暂时制止住孩子的不良言行,但孩子口服心不服,久而久之会产生对立情绪,引发孩子的沉默、固执、逆反等对抗方式,甚至养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坏习惯。
。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31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