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为什么会产生偏执心理?为什么老年人往往心理上非常懒惰,拒绝尝试
导读:本文主要探讨老年人产生偏执心理的原因和心理变化。老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原因,容易出现感觉过敏、思想行为固执死板、心胸狭隘等现象。此外,老年人心理上常常懒惰,缺乏尝试新事物的动力,容易产生依赖情绪。为了尽可能地舒适、自然、没病没灾地度过晚年,老年人需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注意预防各种可能的身体和心理问题。如下为有关老年人为什么会产生偏执心理?为什么老年人往往心理上非常懒惰,拒绝尝试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老年人为什么会产生偏执心理?
具有偏执心理的人一般性情多疑,易嫉妒,好争斗,容易产生偏见。他们总是特立独行,像是不合节拍的独奏。尤其人到老年,由于人生遭遇慢慢沉淀,各种慢性疾病增多,性格上变得更为偏执起来。例如可能会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思想行为固执死板,心胸狭隘等。
2、为什么老年人往往心理上非常懒惰,拒绝尝试
首先,生理上的原因,机体开始老化,能力开始衰退,视力、记忆力也不同程度减退。这让老年人的每一个日常行为都要比年轻人来的吃力。
其次,心理上,从社会上、工作岗位上退下来,被他人需要的感受越来越少,甚至有时候会觉得自己是别人的负担。
由此会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也就是让小辈帮自己做一些事情,这个行为的目的不是自己不能做,而希望以此证明自己还有人关心,还有人愿意听自己的要求。这其实是一种依赖的表现,就和孩子使性子吸引父母的注意力是一个意思。
如果还想更深入学习相关的知识,欧美专门开设了一门叫做老年学的专业。就是来处理衰老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以及分析老年人的心理的。
3、老年人心理
老年化过程中心理变化和心理健康问题 在心理学上,人生过程被称为“生命发展周期”,家庭的存在被称为“家庭发展周期”。意思是人生过程是分阶段的,这是一个发展和丧失同时进行的过程。人生的晚年也是人的一个发展阶段。
我们每个人不管多大年龄,毫无疑问都在逐渐地成为老人,这个说明人的存在过程就是一个逐渐老年化的过程,而不可能是一个年轻化的趋势,这个谁也避免不了的,上帝和自然是这样安排的,也很公平。每个人都希望:就是在这个老年化过程中,尽可能生活的舒服、自然、没病没灾,尽其天年。
但从
四、五十岁开始中年期开始,成人的五官功能就开始衰退,到老年期就更明显,因此,进入老年,人们最先要注意的是:预知身体上哪部分、哪方面可能先出现问题,然后有所预防和适应。 1.感知觉变化:视力变化:眼睛对冷色调颜色如蓝、绿及紫色不易区别,而对暖色调系统如红、黄、橘色还比较敏感;视网膜视敏度下降,对明暗光线的变化也不太适应,因此老人居住的房屋,要布置的色彩鲜明,灯光足够。
听力变化:容易产生耳鸣、幻听、听力下降(听不好高调音,对低调音听的还可以)、使用助听器的问题;味觉衰退:味觉细胞退化,对甜、苦、酸的味觉减退(不太敏感),影响胃口,饮食习惯有改变,牙齿脱落影响咀嚼功能。皮肤与头发:皮肤老化原因:皮肤的微小血管减少、萎缩,皮肤的血液循环流量减少,皮下脂肪减少,汗腺、皮脂腺萎缩,皮肤色素细胞功能降低。头发老化。
骨骼与关节:骨刺带来的问题、骨质疏松导致驼背和骨折;注意保持直立姿势,不要搬运重物;注意家庭和公共设施方便老年人的设计。 2.智力功能变化 老年化过程中智力减退并不是全面性的,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效果仍处于很高的水平,甚至在不少方面超过中青年人。一系列研究发现,老年人的智力还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研究表明,老年期智力与多方面因素相关包括生理健康、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因素。
因此,坚持用脑有利于在老年期保持较好的智力水平和社会功能,而且活动锻练对智力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老年人智力发展的这一特点,对于老年教育及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意义十分重大。
优化教育产业结构,构造终身学习体系,建立老年教育网络;发展老年大学、老年电视大学、老年网上学校等多种形式的老年教育, 帮助老年人增长知识,满足老年人口的学习教育需求,都可以极大程度地开发老年人的智力,使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老年社团与独特的老年亚文化,提高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
另一方面,开发和利用高技能老年人力资源,不仅能增加社会收入,减轻社会负担和国家财政压力,缓解我国人才资源结构性短缺,这对于满足这部分老年人的经济和心理需要,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记忆力 年纪大了,会遗忘生活琐事,如记不得刚才把眼镜和钥匙放在什么地方了,把重要的文件和钱款放在什么地方了,甚至有时候连亲友的名字一时记不起来了,忘记自己家门牌号等。
老年人主要是还是能回忆过去的事情,但对眼前的事情反而记忆较差。所以出去拜访朋友,做什么车、什么路线最好先记在小本子上。 4.感情与情绪 老年人在感情上变得比较脆弱,不喜欢听坏的或悲惨的事情。在生活中不愿谈生病、长癌这类话题,不愿被别人说自己老了、快死了之类的话。 对事情比较小心、胆怯,容易担心,唯恐有不好的事发生。也容易患上焦虑抑郁心情。
不喜欢听打打杀杀、恐怖、血腥的事情,看电视也是喜欢轻松欢乐的节目。甚至有返老还童的现象,有的甚至象小孩一样变的有点幼稚、天真,喜欢小动物,喜欢和小孩子玩等。 5.性格与心理的变化 老年人有时候也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缺少对别人的关怀。谈话比较爱谈自己的事,容易向别人诉苦,有体诉的倾向,有疑病的倾向。有时候性格变得警戒、怀疑,或者固执保守。生活变得孤单、寂寞和忧郁。
对身体的残缺、功能的衰退焦躁不能适应。对死亡的恐惧等等。 小结 健康老龄化是21世纪老年人保健的重点内容,它是指进入老龄化社会时,大多数老年人都能保持较好的心身健康,并拥有较好的智力、心理、社会和经济的功能与状态。正确认识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有效地保持和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就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有必要围绕“老有所养,生活保障,健康长寿;老有所医;老有所为,再作贡献;老有所学,不断进取;老有所乐,生活多彩”等“五个老有”的目标,来解决我国健康老龄化的问题。
4、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比较重要的就是家庭环境和亲人的影响,一定要多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没事多回家看看,尽量给他们营造一个安静祥和的晚年,这样内心幸福感会升很多~ 人到暮年,总爱魂牵梦萦地忆旧,这是老年综合征的反映,尤其遇到下列情况,最易勾起老人的怀旧之心。
一是晚景冷寂。如老伴谢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历历往事便涌上心头。
二是闲居家中,百无聊赖,便将往事“过电影”,用这一心理活动来打发时光,以调适眼前的孤寂之心。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指出:老年人在心理上要提防过度沉湎于往昔,生活在意念之中,对以往的美妙岁月追悔不已。因为,老人成天回忆往事,不免生出人生苦短的感叹。这会加重心理的负荷,使衰老来得更快。
。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32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