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教育孩子的困惑及解答
导读:本文讲述青少年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心理问题来源于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学校的教育。父母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孩子心理发展落后于智力发展。社会和学校的不良影响使得青少年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学校应注重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培养,提高教师心理辅导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面对挫折和失败,消除心理问题。如下为有关专家支招:如何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教育孩子的困惑和解决方法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专家支招:如何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
广州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分析有以下原因:
青少年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是家庭的影响。很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偏重于智力开发。早在学前阶段就教育孩子学外语弹钢琴,学绘画,背唐诗。他们一心指望孩子各科考高分,不顾其心理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对他们提出过多的苛求、过重的压力、繁多的学业,几乎将孩子天真烂漫,敞开胸怀接受大自然和社会影响的机会全部挤掉。
而孩子的心理健康,则没有多少家长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许多家长不懂得孩子的心理健康同身体健康,智力开发一样重要。由于父母对心理教育的忽视和无知,导致了孩子的心理发展与智力开发严重失衡,智力开发超前,心理发展滞后,在青少年青少年身上形成强烈反差,重智力,轻心理的家庭教育给孩子的心理素质造成了严重的先天不足。
容易造成孩子心理反常的家庭:不和睦的家庭,不检点的家庭,不自尊的家庭,不廉洁的家庭,不开明的教育,不健全的家庭。
二是社会的影响。当今社会正处在变革的时期,竞争愈来愈激烈,人际关系也显得更为复杂,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因素便越来越多,出现了某些不健康的思潮与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并存的局面。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状,是非分辨能力尚不够成熟的青少年青少年,在猎奇心理的驱使下,有时也会去其精华,取其糟粕。
如随着电脑的普及和各种淫秽,凶杀等不健康录像制品,不洁书刊的泛滥,青少年接触社会传媒不良信息的机会大大增加,他们往往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三是学校的影响。当前,由于不少学校还未实行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忽略了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考试成绩,升学档次成了衡量青少年有没有出息的唯一的标准。青少年也就将考试升学的挫折看成是人生的挫折和失败,而由于学校忽略了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
教师又没有预先告诉他们应如何面对挫折与失败,青少年在考试,升学的挫折面前,想到家长或教师的斥责,自然感到惶恐,感到前途渺茫,有些人便选择了逃避的做法,对自己彻底放弃。有的甚至离家出走,给家庭、学校、社会、也给自己造成了不应有的缺憾。 另外,过重的课业负担导致青少年心理上疲劳,情绪焦虑不安。不少学校的课业负担体现为三超:即超负荷的学习量、超高的学习难度、超长的学习时间。
四是青少年自身的原因。
青少年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心理发展错综复杂。他们追求成人感,有独立性意向。但这些心理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依赖性出现矛盾。他们只要求权利却不愿尽义务,只要求被爱而又不懂得爱别人。由于他们自我评价的能力较低,产生明于知人,黯于知已,严以责人,宽以律已的不良倾向。
一些青少年过于自信,自负,在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和虚荣心驱使下,故意表现得横蛮无理,甚至有意与教育者对抗! 行为表现与教育者的意愿往往背道而驰。此外,青少年处在青春萌动期!,对异性有好奇心和神秘感,容易出现早恋问题,其间要经历心理发展的种种困惑矛盾和挑战。
广州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提示消除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是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素质。
对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教师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青少年心理素质教育的专业技术应成为教师必备的素养,应成为考核教师能力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开设心理辅导课,进行普及心理学常识的教育,使青少年了解心理常识。特别是掌握心理健康的若干标准,学会出现心理障碍时的解脱方法。二是开设心理咨询,咨询信箱,热线电话,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活动。
三是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打开心灵窗户说,悄悄话的活动。因为同龄人通过互相倾诉,互相沟通,共同分忧,极易达到心理疏通的目的。四是家校联手开展心理辅导,学校应利用家长会这个渠道作些宣传,让家长对心理辅导有所了解,并协助学校开展工作,家校联手形成合力,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五是培养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班集体关系的和谐,融洽。
三是不断提高家长的素质。
家长需要认识到做一个合格的家长,需要学习,
四是成长中的青少年自我提高。
2、教育孩子的困惑和解决方法
为什么有困惑?因为不了解孩子。那就从理解孩子开始,我们习惯用大人的眼睛俯视,把孩子看成小大人,这是错误的。我们应该蹲下来与孩子平视,用孩子的视角来看孩子看世界。 要和孩子成为朋友,这一点非常重要。朋友的方法才会被朋友接受。引导,鼓励是主流。惩戒也是必不可少的。
记住:所有的坏蛋都是老师和家长共同培养出来的 会的人 :高三班主任 言传身教 我想:教育孩子关键的是心态要平和。过多地苛求孩子学东学西,学习成绩要达到多少分以上是不足取的。孩子有自己的心灵世界,要多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以平常心看待他们在生活、学习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同年龄的孩子心理特征是不同的,特别注意观察孩子平常的言行举止,在生活、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出现了问题,不要急于求成。
要帮助孩子仔细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未来的社会需要的是身心健康的人,如果过早的一味强调分数,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最终会害了自己的孩子,那才是得不偿失的!
3、《牵手两代》家长作业:了解孩子有哪些困惑,并解决
现在的孩子太过早熟,总认为我们大人的想法有问题不了解他/她们的想法。
现在早恋太多 很多关於早恋的一切知识他们不能正确的认识,例如2性的生活对於我们这个 东方之国来说比较传统,所以孩子们容易有偏差,可是这些我们做家长的不荣忽视,虽然我们很想回避这样的话题可是却不能不承认这是个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 孩子们都不能和家长做朋友,他们的困扰就是大人们不了解自己,就算孩子们的想法是错的,做为家长的我们也该耐心倾听完孩子的话,接著再慢慢的开到,而不是动用暴力。。。。。
孩子们总认为家长给的零用钱太少,这些都是孩子们自己本身的问题。我们做大人的应该好好的检讨自己这样才能去慢慢的说服孩子们。和孩子沟通是件不容易的事,需要很多耐心和时间尤其是对於男孩子。
4、孩子在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你教育孩子的困惑是什么?如何帮助孩子获得针对性的指
们教育的方式出了问题,希望这么说你不在意:
第一: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错,对孩子使用精神或者肉体上的暴力都是下下策。
第二:教育孩子是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孩子不会的时候切忌心浮气躁,应该信心地问清楚他到底哪一步不会,然后给他有耐心地认真分析。
第三:学会倾听,孩子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如果强加自己的思想给他只会令他反感,增大你们之间的距离。跟孩子谈谈心,了解一下他自己是怎么想的。
第四: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才会尊重你的想法,否则一切都会适得其反,在家庭里每一个成员都应该是平等的,尊重孩子不仅有利于其文化教育,对其心理教育也是有很大意义的。
第五:采取理性教育的方式,凡事以理为大,及时是大人也有犯错的时候,跟孩子讲道理,孩子才会尊重你。
教育孩子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不花点心思随着自己性子来是绝对不行的。
:)
5、与孩子架起沟通的桥梁,了解你的孩子都有哪些困惑,并写出解决办法
1。攀比。想优越于人,不懂得如何处理自己的心态。
2。自卑。当别人有,他没有,会自卑,因为缺乏承受力。
3。自我。特别是家里比较宠的,他会觉得是应该的,在外面受不得气,就觉得所有人都该为了他。
4。容易受到诱惑。他们缺乏足够的自制力去抵挡那些诱惑,零食,玩具,等等
5。争执。
小孩子之间最容易的就是起争执,在短暂的时间会有不同的心理变化,他们没有足够的思考能力,只是觉得不喜欢便讨厌,不会去做作和虚伪的应付。当自己觉得受到伤害时,会缺少自制力,第一时间想到骂人然后打架。
还有一些不是很大众化的,其实小孩子也有小孩子的世界,他们有他们的思考范围,只是跟我们不同罢了,当然也有另类的,合理疏导和灌输一个小孩子的思想会对他的将来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6、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几种困惑
家庭教育的十个主要问题都有哪些?家庭教育为什么很重要?
在所有的优秀孩子身上,几乎都有他们父母的烙印。在所有的问题儿童身上,也都可以找到他们家庭的原因。有了问题怪学校是不对的,有了成绩和功劳全归到学校也是不对的,家庭的作用远远比学校重要得多。
家庭教育才是我们整个教育链的基础的基础,关键的关键。
大数据分析:家庭教育的十个主要问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曾经对中国4万名父母和孩子做过一项调查,这个调查在中国的4个省进行,最后发布了结果,在《中国教育报》上连载,大概有十个主要结论:
1、中国父母亲最关心孩子什么?
中国的父母亲大部分关注的是成才而不是成人,他们关注的是当下比较多。但是真正决定孩子未来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关注不够,比如兴趣爱好。
其实人的兴趣爱好,是他认识这个社会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仅仅关注学习成绩,是不利于孩子好奇心、兴趣的养成的。孩子的情绪、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性格、人格特征,事实上比家长最关注的这些问题要重要得多。
2、学前班对孩子来说是不是很重要?
这次调查结果发现,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孩子里面,上过学前班比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多10。89%,这个结果颠覆了很多人过去的观念。
我们很多父母希望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赢在起跑线上,所以要比别人早一点学,比别人多学一点。事实上,儿童是需要童年的,儿童是需要游戏、快乐的,需要自主去发现的,你逼着他学习的东西他不会感兴趣。过早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对立的情绪,让他还没有进学校就恐惧学习了。
3、择校的意义和效果如何?
大家都需要择校,很多父母都希望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去。
大数据分析发现最优秀的学生里面择校生和非择校生没有什么区别,比例分别是29。95%和28。48%。当然并不是说选择好学校对学生发展没有意义,坦率地说因为学校是有文化的,学校之间孩子是相互影响的。孩子之间彼此的影响,比学校对孩子的影响还要大。
关键是为什么有的择校效果不好,对于那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孩子,在别的学校他可能有安全感和自信心,到最好的学校反而让他觉得在那么多学霸面前自己没有希望了,学习成绩会下降。
4、学生上课外班能不能有效提高成绩?
中国孩子大概90%都是上课外班的,上课外班以后,孩子的时间、空间就被填满了,自主学习的可能性就不够了。这样学习能力就会萎缩,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另外课外班相对来说依然是学校生活的延续,依然是课本的延续,课堂的延续,学生没有一个开拓视野的机会。一个孩子没有大量课外阅读的时间,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5、物质刺激是不是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很多家庭用奖金,用各种各样的诱惑鼓励孩子学习。这个调查发现其结果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作用更大的是什么?是父母教育的一致性、协调性,更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
比如,在父母亲之间教育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他们能够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而是私下里交流、分享、协商。物质刺激远远不如父母对孩子正面的影响。
6、调查父母闲暇时间在干什么?
发现最多的是父母在读书看报,父母自己在学习的、读书看报的,他们的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是最高的,占了31。31%,其次是父母也会看电视、玩电脑以及看手机,他们的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就少得多,为27。43%,还有特别喜欢朋友聚会的家长的孩子成绩优秀的只有24。90%。我相信这些数据在现实生活中差距还大一点,个人感觉差距不像想象那么大。
7、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对学习影响有多大?
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集中精力学习,所有的事情都给他准备好了,所有活都不让他去干。结果,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可以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的只有3。17%。而认为应该做家务的,应该自己管理自己事情的优秀的孩子占了86。92%。让孩子管理自己事情的能力,最后会帮助他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学习是一个自我管理的过程,这个结论对很多父母是有很重要的启示的。
8、父亲对孩子成长有什么作用?
在中国很多家庭,父亲是看不见的,所谓“影子父亲”。父亲在家庭教育当中真正的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这次的调查发现,在中国90%的家庭,父亲没有承担起教育的职责。大部分家庭教育孩子的事情是妈妈在承担,而我们知道缺失父亲的教育,对孩子尤其对孩子的性格养成是有一个明显的局限。性别认同会弱化,容易被母亲过分地呵护,过度地保护,缺少独立锻炼的机会,缺少男子汉的气概。
所以家庭教育中缺少父亲的角色会导致各种各样不良的行为。
9、中国的父母了解孩子吗?
通过对父母做的调查发现,父母首先知道孩子有几个好朋友,其次是孩子喜欢哪位老师,孩子喜欢什么课。父母亲没有走进孩子内心去,不了解孩子到底有什么愿望,不了解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说的事,孩子到底崇拜谁?说明我们父母亲没有去了解孩子的需求,没有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状况。
10、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父母的养育方式是不是有关?
凡是父母采取积极的养育方式,孩子的学习成绩都是比较高的。父母养育方式是比较消极的,孩子学习成绩相对来说是比较差的。说明孩子的学习成绩跟父母的养育方式还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的。
家庭教育中的三个关键词
1、陪伴
孩子来到家庭和你成为一个共同体,这就是人生的缘分,怎么样能够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事实上我们知道,当孩子真正离开你的时候,你想和他在一起也很难了。所以真正在一起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在一起本身就是教育。
这一点我觉得是很关键的,为什么呢?
因为你和孩子在一起吃饭,在一起说话,在一起交流,无时无刻不是在进行着交流和学习,西方心理学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他们发现孩子的词汇量和父母在家庭交流,尤其是在餐桌上交流的词汇量有着直接的正相关。
你在谈论政治,这个孩子可能今后对政治感兴趣;你在抱怨,这个孩子可能就会充满抱怨的情绪。你在家庭发生的一切,都会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
为什么我们说要有亲子共读,要有亲子之间充分的交流?我们很多父母亲都以为不要跟孩子多说话,没有什么意义,实际上你说的所有东西,即使他今天不懂,也都会成为构成他大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重要的是陪伴和共同生活,会决定整个家庭是否拥有共同的命运,我们提出一个主张: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基调就是陪伴,陪伴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2、阅读
阅读的种子是在家庭里面播种下来的。
《朗读手册》里面引入一首诗,“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是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阅读是让孩子有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兴趣的培养、读习惯的培养是从家庭开始的。
对儿童来说,儿童时期的阅读和教育相关,一个没有阅读的家庭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教育。
儿童通过这些书的阅读之后,开始喜欢阅读。
儿童早期的阅读为什么很重要?我一直认为,那些童书,的确和成年人读的书有差别,童书会把人类最美好的东西,都悄悄通过一个个人物、动物的命运藏在其中,构建的是你的价值观。
3、习惯
习惯,在很大程度上,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想想也对,衡量教育是不是成功就是衡量他有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
他怎么对人,怎么处事?体育不是看跳多高,跑步多快,打球多好,实际上体育最重要的是看你有没有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如果体育成绩优秀,大吃大喝不锻炼,身体也很糟糕,这不叫体育成功。
心理学研究指出,一个好习惯养成需要连续21天不断的训练,我们针对一个习惯无论是运动还是阅读,怎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觉得这是在家庭里面非常需要的。比如早睡早起,就是一个习惯。对一个孩子来说,一个好习惯可以影响一生。
在家庭教育当中,把这三件事情好好抓好就很好了。
。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33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