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安心学佛立志西天取经的心理或性格,念大悲咒和金刚经心理要想什么场景
导读:本文讲述了唐僧安心学佛立志西天取经的心理或性格,以及念大悲咒和金刚经时的心态。唐僧出家的目的是光大复兴真正的佛法,让佛法流传下去。念经咒需要一心一意,而观想场景反而会画蛇添足。有些人念经咒会流泪,这是自然的感应,但不要跟着走而是继续专心念经咒。佛教可以融入生活,也可以用佛法平衡生活,佛法是健康的教育,可以让人的心灵变得健康和规范行为,减少恶果的发生,让人和社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如下为有关唐僧安心学佛立志西天取经的心理或性格?念大悲咒和金刚经心理要想什么场景?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唐僧安心学佛立志西天取经的心理或性格?
心理。 当时他小时候别人问为什么要出家,他说 近光遗表,远绍如来。 大概意思就想光大复兴真正的佛法,让佛法流传下去。
可以看看 《大唐玄奘传》 ,一路经历了很多,好多次都要没命了,但是心很坚定,不走回头路。
顽强不屈,百折不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有鸿鹄之志,壮志凌云。
2、念大悲咒和金刚经心理要想什么场景?
念经咒需要一心一意,也就是全心在念经咒本身上面,要一心不乱和口念心应,如果此时去观想场景反而是画蛇添足。至于有些人念经咒会流泪那是自然的感应,包括可能看到佛菩萨等等的都是感应,不要跟着走而是继续专心念经咒。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3、人家都说学佛后性格会偏于沉默与成熟,往往会被人认为无趣,不合群,所以太胡闹活泼的人是不适合学佛的?
没有这样的说法,
学佛的人会有慈悲心,爱心,和任何人都可以很好沟通融合,并不是你说的那样。
佛法也可以融入于生活,也可以用佛法平衡生活。
有的人学佛修行非常如法,把佛法融入到相续中,把修行运用到生活中。这种人可以代表佛法,我们可以用他们来衡量佛法。
佛法是究竟的科学
现在的科学非常发达,但是依然没有达到佛法的高度,佛法已经超越了现在的科学。佛所成就的境界,不仅是世间,也不仅是出世间,而是世间出世间的一切法。
佛在两千五百多年前讲,时间、空间、众生是各种各样的;佛讲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尊化身佛所化的刹土,三千大千世界有无数,化身佛也有无数,无量的世界里有无量无边的众生。现在的科学也承认,在我们这个世界之外,还有很多世界。
0
2、 佛法是健康的教育
人都需要接受教育,但现在的很多教育不健康、不究竟、不圆满,所以对社会、对人类不仅没有好处,反而还有很多坏处。
人变了,变得不讲仁义、不讲道德、不讲人情,只讲利益了。现在是钱财第一,生命第二,仁义道德第三。为了钱财可以舍弃生命,为了利益可以舍弃仁义道德。这都是颠倒!
人是可以教育的,可以从小开始教育。有健康的教育,才有健康的心灵,才有规范的行为,才不会造成这些恶果。
所以说,健康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佛法教你怎样行善积德,为人处事;教你怎样淡化欲望,减少欲望;教你学会圆融,学会容纳;教你怎样为社会奉献,为人类付出;教你怎样建设一个健康的社会,建造一种美好的生活……
懂得佛法,修持佛法的人,绝不会给社会造成坏的影响,不会给人类带来不吉祥的事情,他只会帮助社会与人类向好的方向发展。所以佛法是种最健康、最圆满的教育。
0
3、 佛法是快乐的活法
佛法是种活法,生活是种修行。学佛修行能让人轻松自在,快乐幸福,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工作顺利,心想事成。我们明理了,心里就没有烦恼,没有痛苦了。学修佛法能让你的心灵超越一切烦恼痛苦。
佛法不离世间法,出离心也不是逃避心。出离,不是身要离开社会,离开世间,而是思想、精神、境界要超越世间。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心要超越,就是要看破、看透、放下。
因为诸法都是无常的、虚假的,没有不变的、可靠的。什么叫看破?看破是要将一切看明白、看透彻;什么叫放下?放下是一种心态、一种智慧、一种觉悟,是不挂碍、不贪恋、不放弃。
真正有出离心了,真正能够放下了,不用放弃一件事,不用放弃一个人,一切都可以接纳。
觉悟了,有智慧、有善巧方便了,就没有障碍了。
真正看破、放下了,超越人世间的一切法了,这个时候心里不会有任何挂碍和烦恼,心会了了分明,如如不动。
心清净,始终有一个好心情,身体自然就健康。如果总是有烦恼,心随着外境动,即使物质生活再优越,身体仍然会受到伤害。
现在很多人生活工作都不顺利,是因为妄念太多,分别念太重,把正念污染了。如果没有这些杂念妄想、分别执着,心里清净轻松了,一切都会很明白的。
有正知正见了,事事都能想得周到,事事都能做得圆满,一切自然就顺利了。
身体健康了,家庭和睦了,工作顺利了,能对社会、对人类做出贡献了,世间的名闻利养自然就随着你来了。
假如没有佛法,没有修行,我们所追求的快乐幸福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佛法是成就一切、圆满一切的方法。每个人都想圆满成就、幸福快乐,都想解脱烦恼痛苦,都想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真要实现这些愿望,真要达到这些目的,唯一的方法就是修持佛法。
4、学佛的人有怎样的心态呢??
人生难得、佛法难闻!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生而为人的非常多,有钱有势的也非常多,但能够接触到佛法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听闻佛法后又懂得如何修学的就更少,也就是说,信佛的人中真正学佛的并不多。
信佛和学佛,其实还是有区别的。
有很多人,信佛只是烧香拜佛,只是祈求佛菩萨的保佑,这种信仰非常表面、非常功利。真正的学佛修行,并不是刻意地追求什么。从广义来讲,修行就是一种生活,而且是一种非常平实的生活!我们可以把学佛说成是玄妙的事情,说学佛是为了成佛,听来非常遥远。但我们要知道,学佛修行也可以是十分平常的事。
平常到什么程度呢?正如古德们所说的那样:饥来吃饭困来眠。
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学佛是平常道,像饿了吃饭、困了睡觉一样自然。当我们说到修行的时候,想到的往往只是礼佛、诵经、念佛等等。这些算不算修行?当然是修行。有些人诵经,每天诵一卷《金刚经》或《地藏经》、《无量寿经》;有些人念佛,每天都要念几千、几万声佛号;还有些人,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做早晚功课。
这固然值得赞叹,但我们诵经的目的是什么?念佛的目的又是什么?是不是读诵的经典或念诵佛号像银行存款一样越积越多,我们的修行工夫也就越来越深?不是这样的!
诵经也好,念佛也好,主要是为了改善并净化我们的身、口、意三业。每个人都有很多烦恼和妄想,因此浮躁不安。这些烦恼从哪里来?都是自己东想西想地想出来的!妄想少,烦恼就少;妄想多,烦恼就多。所有从贪、嗔、痴出发的行为,都会形成不善的业力。
所以说,凡夫的起心动念都在造业。当我们产生一念贪心时,内心贪的力量就增强了一分;当我们产生一念嗔心时,内心嗔恨的力量又增强了一分;当我们起一念我慢或嫉妒心时,内心我慢、嫉妒的力量也在随之增强。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念佛时,所念的每一声佛号,就是在我们的生命中种下了善的种子;当我们诵经时,就是在我们的内心中种下了佛法的种子。
所以,我们是想让内心结出慈悲、智慧的果实,还是无明、烦恼的果实呢?关键在于平时是如何熏修我们的内心。如果我们不断地贪婪、嗔恨、嫉妒,烦恼就会渐渐形成强大的力量,甚至完全左右我们的身心。如果我们不断地听闻佛法,如理思维,慈悲、智慧的菩提种子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
学习佛法,不仅是为了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
有些人每天都在忙着家庭琐事、忙着工作经商,偶尔才有那么两个钟头到寺院里听一点佛法,有没有用呢?当然是有用的,但这种作用是微不足道的。因为我们长期处于贪、嗔、痴的状态中,短短两个小时所得到的净化,远远不能抵消我们长期以来在社会上受到的染污!而凡夫所具有的贪、嗔、痴,是来自无始以来的习气,所谓积重难返。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学佛作为生活中的点缀,而是要将它落实到生命的实处!
常常听到有人说:我也想学佛呵,可没有那么多时间到寺院来,没有时间听经,没有时间念佛。作为在家居士来说,的确有很多世俗事务需要处理,包括家庭、儿女、工作、人际关系等等。
什么叫有时间?什么叫没有时间?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谁也不会多一分或少一分。
只是每个人都会把时间放在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如果认为工作最重要,就不可能没有时间工作;如果认为赚钱最重要,就不可能没有时间赚钱;如果认为娱乐最重要,就不可能没有时间娱乐;如果认为人际关系最重要,就不可能没有时间应酬人际关系;如果认为学佛最重要,也就不可能没有时间学佛。
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有没有时间,而在于是不是重视。
当我们觉得没有时间到寺院来或没有时间学佛时,就说明我们没有把学佛放在人生的首要位置!前面已经说过,修行是一种平实的生活,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是一种智慧的生活。如果我们能够将学佛真正落实在生活中,就不可能出现有没有时间的问题,因为我们不会没有时间生活。
在学佛的人中,有两种现象比较普遍,一种是每天忙于世俗应酬而没时间学佛,另一种干脆就放弃了世俗生活,放弃了世俗责任,只管自己念佛、诵经。
其实,这两种方式都是不对的。作为在家居士来说,不应将学佛和世俗生活对立起来,也不应为了学佛而放弃世俗的责任。
在生活中,妻子要尽到妻子的职责;丈夫要尽到丈夫的职责;身为父母要尽到教育子女的责任;为人儿女就要尽到孝顺老人的责任。在《佛说善生经》中,佛陀非常详尽地告诉我们:作为妻子要履行哪些职责;作为丈夫要履行哪些职责;作为父母对儿女又要履行哪些职责。
这和儒家所讲的“父慈子孝”也是一致的,佛教也提倡孝道,孝顺父母的功德仅次于供养三宝的功德。如果无佛在世时,孝顺父母的功德就是最大的。假如一个人对父母都没有孝养之心,又怎么可能慈悲一切众生呢?
在人际关系上,我们要本着爱心和慈悲心来与人为善,这是一个佛教徒处世的准则。当我们对别人产生爱心和慈悲心的时候,不仅能给他人带去温暖,更能以此克服我们生命内在的嗔恨。关于人际关系的处理,佛陀提出了四摄法门。
什么叫四摄?就是四种摄受别人的方法,如果我们依教奉行,就会获得他人的欢喜爱戴。
四摄法门中,首先就是布施,包括财布施和法布施。所谓财布施,就是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以财富和经济手段去帮助别人;所谓法布施,就是以我们掌握的生存技能或所学的佛法去帮助别人。我们学佛之后,多多少少会在佛法上得到一些体验,得到一些受用。
我们自己从中得到了利益,就有责任去开导、帮助别人,让周围的人也有机会接触佛法,这才是最大的布施。因为世俗的财富只能暂时帮助他人解决一些生活问题,而佛法则能帮助众生解脱烦恼、乃至解脱生死。所以,《普贤行愿品》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也就是说,在一切供养中,能够用佛法去帮助别人,所得的功德是最大的。
其次是爱语,要我们带着爱心和慈悲心与人交流,远离两舌、恶口、妄语、绮语这四种不善的语言。
两舌就是挑拨离间;恶口就是以粗暴的语言伤害他人;妄语是以假话欺骗他人;绮语就是以诲淫诲色的语言使人产生烦恼。修学佛法,要培养一种坦诚的心态。当我们说真实语时,在生命中积集的就是真实的种子,这也是开发智慧的根本。如果说假话说多了,我们势必会越来越虚伪。所以,一方面要说真实语,一方面要说利他语,如果对他人无益的话则不必说。
第三是利行。
我们所做的每件事,都要对别人有好处、有帮助;凡是会伤害他人利益的事情都不要做。
第四是同事。当别人从事一些健康的事业时,我们应尽力参与或随喜,不要因嫉妒而排斥他人。同时,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凡夫因为我执的关系,总是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或站在自己的角度,要求别人顺从于己。
哪怕在家庭里,无论父母对子女,或者妻子对丈夫,总是一厢情愿地希望对方如何如何,而不能根据对方的实际情况来相互理解、彼此体谅。所以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父母对子女的爱越深,子女的负担就越重、越痛苦,甚至有的子女被父母爱得活不下去,心灵受到极大摧残。同事法门就是告诉我们,当我们帮助别人时,要知道对方需要什么,要根据对方的实际情况去帮助他,而不是想当然地将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加于他。
如果我们能够按四摄法门处世,那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是个最受欢迎的人!学佛,就是以爱心和慈悲心给别人带去欢喜、带去信心、带去利益。
四
我们有一颗什么样的心,对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反映。
因为我们有嗔恨心,所以听到别人的辱骂就会烦恼、会愤怒,会感到深深的伤害。而一个修行人,会将生活中的挫折当做修行的助缘。
佛经记载,佛陀在因地为忍辱仙人时,被歌利王截截肢解身体,但不起丝毫嗔心,最终证得佛果。
因为我们有贪心,即使拥有很多的财富,但还在为占有更多而烦恼,永远没有满足之时。反之,少欲知足的人,纵然过着最简单的生活,也能在简朴的物质条件中发现人生乐趣。正如孔子所赞叹的颜回那样:“贤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饮,人皆不堪其苦,回也不改其乐。
”
由此可见,幸福人生的关键在于我们有什么样的心态,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观念来生活。如果没有健康的心态,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念,想要把这几十年过得幸福真是不太容易。
也许有的人会问:学佛有什么好处呵?可以给我们变出一台电视机来吗?可以给我们变出一幢房子来吗?物质条件的改善对我们来说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态,即便拥有再多,也不可能解决人生的痛苦和烦恼。
而学佛的意义正在于此:佛法可以给我们提供正确的人生观念,依法修行能使我们培养健康的心态。所以说,学佛是为我们的幸福人生服务的
5、以何种心态学佛?
9。24笔记:1、天王殿供养菩萨介绍 正中:弥勒菩萨,实为布袋和尚像,大肚皮表度量大,容纳,佛教所谓“心包太虚 量周沙界”,其教导我们有两点,第一点:心量拓开;第二点:笑口常开。即让我们学会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生平等心,成就喜悦相。 东方持国天王:手拿琵琶,琵琶表中道,教导我们行事中道; 南方增长天王:手拿宝剑,表智慧,教导我们进步,勇猛精进; 西方广目天王:手拿龙或蛇,另一手拿珠。龙蛇表多变,珠表定,世间多变,但原则要定,不要被境转,多看;从行上教育我们; 北方多闻天王:多听,手拿伞,表防止污染,防止心地被污染。2、菩萨的别称:正士、大士、开士均是。3、善思惟菩萨:重在善字。
从两点做起,第一:知恩报恩,世人知恩难,我们主要遵循四重恩,三宝恩,三宝恩已具足四重恩;第二:念众生苦:生菩萨心,促我们生勇猛精进心,学成广度受苦众生。
6、学佛的人是什么心态,还想工作吗
佛法,不是叫你什么事都不做;我们样样都做,样样清净、样样不执着。
学佛,由心里面去求,也就是说修清净心。
我们一切工作,无论是你家庭,或者是你事业上,你要问,于你学佛有没有妨碍?你问这个话就外行。
你应当问,于你自己的清净心有没有妨碍?假如于清净心没有妨碍,那就对了,就没错了,不要再去问人了。
于自己清净心有妨碍,我们就不做;于自己清净心没有妨碍,你就放心去做。
今天这个时代,生活紧张,压力沉重,工作繁忙,我们用什么方法、什么态度来学佛?《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
待人接物“外不着相,内不动心”,你这一句佛号就念好了,你这个佛号念得就得力了。
外着相,内动心,你这个佛号念得再好,一天念上十万声,古人讲的“风吹不入,雨打不透”,你也不能往生。为什么?你佛号念得多,没效果,不得力。
一句佛号二六时中不间断,这是真正的精进念佛。说二六时中不间断,我们听了这句话,就不要死在这话里头;死在这话里头,那就错了。
你听了这句话,好!从现在起一天到晚就念阿弥陀佛,什么事也不要做了。有没有这样的人?有,那是福报特别大的人。他不需要工作,有人供养他,这像一般闭关念佛,那是有大福报的人。
你现在天天要工作,天天要为生活奔波,好,你也拼命在念佛,一天到晚都在念佛,又想着还要工作,结果是佛没念好,工作也没做好,世出世法样样都不是,这就错了!“一心不乱”,不能错解了。
“一心不乱”就是处事待人接物、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一心,就是专心。
。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35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