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心理大至有几种本质上的区别,什么是心理现象?学前教育心理学
导读:本文讨论了人类心理的本质及其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心理的本质是由物质世界派生出来的,而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主体的心理。唯物主义将心理看作是由物质引申出来的,能够揭示心理对物质世界的依从关系的客观规律性,对心理科学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唯心主义则认为心理是本质的,起决定作用,并离开了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文章二元论以及心理-身体平行论等学说,但这些学说对心理本质的理解并没有给出科学的解释。文章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反映论基本原理的角度探讨了心理本质,强调了心理、意识是脑的机能、外部世界的反映,并对其形式和内容进行了辩证统一。如下为有关人类心理大至有几种本质上的区别,什么是心理现象?这是学前教育心理学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人类心理大至有几种本质上的区别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心理本质的理解上的对立
心理一词来自希腊文psychikos,有灵魂的意思。关于心理的本质的理解在整个历史时期内都存在着两个哲学基本学派──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这一斗争影响着心理学思想的发展。
唯物主义从物质第一性和精神第二性的原理出发,把心理看作是由物质世界派生的,而物质世界则是本质的、不依赖于主体和它的心理(意识)而客观地存在着的。唯物主义由于以科学材料和实践为依据而能揭示心理对物质世界的依从关系的客观规律性,所以对心理科学发展起着向前推动的作用。与唯物主义相对立,唯心主义则是从精神第一性和物质第二性的立场出发,把物质世界看作是由心理派生的,而心理则是本质的,起决定作用的。
唯心主义由于离开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的真理,不能对心理的本质作出真正科学的解释,因而对心理科学的发展产生着消极的影响。与唯物主义对立的还有二元论,这种学说认为,仿佛存在着两种本原或实体,即物质和精神。二元论以近代最发达的形式表现在笛卡儿的哲学中。笛卡儿认为,存在着两种实体──物质和精神。物质的基本属性是延伸性,而精神的基本属性则是思维。
物质的属性不能从物质引申出来,相反地思维的特性也不能从物质中引申出来。它们不可能有任何共同点。19世纪,在二元论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唯心主义广泛流行的理论之一是所谓心理—身体平行论。这种理论认为,心理和身体是作为两种不相互依赖的现象并列而存在着。二者只是彼此符合,但是它们之间仿佛并没有任何联系,心理现象仿佛是一种完全不依赖于身体──不依赖于脑的活动的东西。
至于二者究竟为什么是符合的?却作不出任何的科学解释。心理—身体平行论和所有的二元论一样,最终总是承认不同于身体的灵魂的存在,因而只不过是唯心主义的一种变种罢了。
二、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反映论基本原理对心理本质的理解(一)脑的机能和外部世界的反映的辩证统一
在从心理、意识同脑和外部世界的相互关系方面理解心理、意识的本质时,一般把心理、意识的本质规定为人脑对外部世界的反映。
这一规定是根据列宁关于精神,即心理、意识是脑的机能,是外部世界的反映。列宁的这个反映论基本原理包括着辩证统一的两种含义。
其一,说心理、意识是“脑的机能”,这是从本体论方面讲的。
其二,说心理、意识是“外部世界的反映”,则是从认识论(反映论)方面讲的。
最后,应当着重指出的是,在把心理、意识的本质看作是“脑的机能、外部世界的反映”的时候,一定要认识到,心理、意识的形式和内容,即脑的机能和外部世界的反映是辩证统一的
(二)人脑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和活动的辩证统一
为了对心理、意识的本质有进一步深入的理解,还应当从它们与活动的相互关系方面作些分析
(三)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的辩证统一
在谈到心理、意识的本质问题时,还应当从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的相互关系方面作些分析
(四)认识、情感、意志的辩证统一
(五)人脑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过程和创造过程的辩证统一
作为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心理、意识具有高度的能动性。
根据列宁的说法:“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
(六)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的辩证统一
在谈论心理、意识的本质问题时,还应从它们的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的相互关系方面作些分析
在人的生命活动的系统中,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进行着共同劳动和相互交往,过着社会性的生活,因而,从总体上说,在人的社会性和自然性的辩证统一的联系系统中,他的社会性占有绝对的优势。
人的一切心理、意识的特性及他的能动性、创造性的发展的源泉主要是存在于他的周围环境中,存在于他所生息的社会关系中。因此,根据马克思的说法,真正构成人的本质的,“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
2、什么是心理现象??这是学前教育心理学
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两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人的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过程是一个人在认识、反映客观事物时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过程。
而学前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从初生到入学前这一阶段教育的一般原理及其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征的科学。
这2个在理论上是不同的,不能混为一谈!
3、心理的实质有哪些
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就是认识客观事物的特点、本质和规律的过程。认识过程可分为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知觉则是对事物的整体属性的认识;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经验的过程;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而思维是对事物的本质特点和内在联系的认识。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都是认识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2、情感过程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不会无动于表,总会产生某种态度和体验,这便是情绪和情感过程。
如果客观事物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个体会产生肯定和正性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如愉快、满意、喜爱等;如果客观事物不能满足自己的主观需要,个体则会产生否定和负性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如愤怒、厌恶,憎恨等。
3、意志过程
意志过程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行为、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的目的是对行动的调节,表现为一方面发动或加强了为达到目的所必需的行动;另一方面制止或削弱了与预定目的相矛盾的行动。意志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人在活动之前已经具有比较明确的活动目的。人类可以通过意志,通过内部的意识实施向外部动作的转化,以达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良好而健康的意志品质具有自觉性、坚毅性、果断性、自制力等特征。
。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36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