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心理的实质,心理现象的本质
导读:本文讨论了心理的实质和本质,以及心理现象与物质之间的区别。文章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包括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强调了人的心理与社会和自然之间的联系。文章也探讨了心理现象的本质和特点,如个体主观体验、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影响等。如下为有关如何理解心理的实质?心理现象的本质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如何理解心理的实质?
我好像知道一点,但是不太清楚如何用语言表达。我想心理的实质就是感情与内心的思想活动的集中表现吧?或者说是感情与思想活动相互作用后的状态吧?反正是与思想感情有关,我不知道怎么说,好。 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心理现象是人们普遍熟悉的现象,但什么是心理? 心理这一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由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世界观不同,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也不尽相同。
主观唯心主义者认为,心理是一种主观存在的人的心理或精神现象,是世界的本源。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人的感觉或精神现象决定的。离开了人的精神现象,世界上什么东西都不会存在。而客观唯心主义者则认为,心理是一种“绝对精神“世界,是由某种神秘的精神决定的。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是物质派生的。例如,19世纪德国的庸俗唯物主义者毕希纳和福格特都认为,脑髓分泌思想正好像肝脏分泌胆汁,胃分泌胃液一样。
后来法国机械唯物主义者拉美特列和狄德罗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脑对客观现实的机械反映。而德国费尔巴哈认为人的心理是自然的本能活动。虽然这些观点都对心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提出了比较进步的看法,但都忽视了人的心理的社会本质,其对心理实质的理解也是极其错误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其实就是思想,由脑而生,控制着你的行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个恐怕要有一定的人生体会和阅历才可以。单单看书或听别人说永远理解不了。
2、心理现象的本质
心理现象与苹果、桌子、机器等物质的东西不同,它是一种精神现象。
在远古时代,人由于知识水平的局限,对人的感觉、思维、意识等心理现象不能科学地加以解释,从而把它们归之为不可捉摸的灵魂作用,认为人和整个世界都是由一种无形的、超自然的和永存的精神力量所主宰。从这种观点产生了唯心主义的哲学世界观。唯心主义哲学断言精神是第一性的,精神先于物质而存在,从而把宇宙万物归结为精神本源。如英国主教贝克莱提出,“存在就是被感知”,我国明代哲学家王守仁认为,“天下无心外之物”。
按这种哲学思想,心理现象乃成为一种无源之本、神秘莫测的东西了。
然而,在思维与存在、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上,自古即存在着朴素的自然观,如认为灵魂是一种气体,有一定的存在形式,占有一定的空间等等,以后逐渐形成了与唯心主义相对立的唯物主义哲学观。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指出,世界万物是原子构成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依附于肉体,肉体的活动产生灵魂。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也提出了先有身体而后才有精神的论断。
这是在西方和中国最早明确提出的物质与精神的唯物主义因果论。
欧洲经历了中世纪扼杀科学的宗教黑暗统治之后,经过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有了很大的发展。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布斯摈弃了对灵魂实体的唯心主义思辩,把心理同身体和脑视为不可分割的东西,主张一切心理现象都是物质运动的结果,认为一切知识开端于感觉,认识首先是由外界物体的运动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感官的相应运动,从而产生了感觉。
与霍布斯差不多同时的英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洛克和法国哲学家笛卡儿对心理科学产生有重要的影响。洛克是经验论心理学思想的代表,他批判了“天赋观念说”,认为人的全部观念都是通过感官,“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他提出了人的心灵好比一块白板,凭借外部和内部经验在白板上留下痕迹就是知觉、思维、信仰、认识、意欲以及人的一切作用。
笛卡儿是二元论者,他认为人的身体就是一部机器,其构造和作用可以机械的原理作出解释,从而他们提出了“反射”的概念;而把感觉、思维等心的现象仍归之为灵魂活动。他认为身心可以互相影响,身心交感之处在脑内的松果体。我国古代医学家李时珍也曾指出,”脑是元神之府“,”泥丸之观,神灵所集“。中国医学在18世纪通过尸体解剖和临床观察,已明确指出心理活动不在心脏而在脑内发生的观点。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哲学对精神现象的理解日益建立在科学的水平之上。19世纪后半叶,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诺夫在《脑的反射》一书中把心理、意识活动均归结为脑的反射活动。这标志了对心理现象的一大飞跃。到十九世纪末,俄国革命家列宁指出“心理的东西,意识等等,是物质的最高产物,是叫作人脑的这样一块特别复杂的物质的机能”。按照辨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解释,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发生的反映。
这一论断科学地阐述了心理现象的本质属性。
简略的历史问题回顾说明了人类对心理现象本质的理解,对心理与脑和神经系统的关系的认识,是经过漫长的科学史和哲学史的发展历程才得到的。而后又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得到了进一步的科学解释。
3、《谈谈你对心理现象的认识》。 拜托帮帮忙
人的心理是个很微妙的东西,所以过去才会有人将人的大脑比作暗箱,所谓知人知面难知心,但如今,透过心理学,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认识它、了解它。
譬如,我们中的许多人认为戴眼镜的人智力较高,其实那不过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知觉,亦即刻板印象;
又如,某本书本来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成为“禁书”之后人们反倒争相传阅,则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再如,一个人如果害怕另一个人,他反倒可能对那个人特别友善,其实这不过是一种反态行为;
还有,压根儿就不想去赴一次不愉快的约会,因而在约会过期之后才突然想起这件事,则是一种过失行为;
而有对夫妻在前一天晚上大吵大闹,甚至于动了手,大有“有你没我”、“不共戴天”之势,可是第二天便重归于好,又肩并肩地出门买东西了,旁人对这件事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但这对夫妻实质正是在这打闹中感到快乐,这便是一种退行行为;
……
人快乐,是因为笑;
人伤心,是因为哭;
人恐惧,是因为战栗;
……
心理学的研究,向我们揭示了左右人的行为的人们头脑中的各种诡谲,由此我们得以卓有成效地揣度人的心灵深处自的欲求,洞察人的行为,最终发掘一个人行为背后所隐藏的意义!
4、什么是人的心理?
一是心身问题,即心理与 生理的关系问题。
有人主张心生相等论,把心理看成就是生理,这实质上就是取消了人的心理。有人主张心生平行论,这是一种二元论的观点。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 的。科学的心理学关于心生关系的理论是:心理是在生理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生理活动是心理的物质基础。根据现代生理学的研究,心生的关系还应当具体理解 为:心理是人体,特别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这就要与中外历史上一个长时期把心理和心脏联系在一起的不科学的说法区别开。
人脑产生心理可以从双 头人的心理有所不同和大脑受到损伤者其心理活动要发生变化的现象得到证明。
二是心物问题,即心理与 外界实物(客观现实)的关系问题。这里也有两种不正确的见解。一种是心物等同论,如庸俗唯物主义观点便是。另一种是心物平行论,如我国古代宋尹学派的观点 便是。当然对这两种观点我们都是不同意的。科学的心理学则认为,心物关系是: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对象。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 点,心物的这种关系还可具体理解为:第一,客观性。外界事物是什么样子,头脑中反映的也是什么样子,二者是近似的。第二,主观性。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 验、兴趣、世界观不同,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也不完全相同,它总是带有个人的色彩,这是主观性的表现。第三,社会性。人是社会的一员,对人的心理影响最大的是 社会因素。
在不同的社会,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不同,心理也不相同,一个人如果离开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就不会具备人的心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给心理下一个定义: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5、什么是心理
心中的道理 心里所想 心理就是思维思想 说到心理,许多人会认为心理很神秘,看不见,摸不着,是无法确定的神秘现象。实际上这完全是误解。
心理虽然属于精神范畴,不像物质那样能直接看得见,摸得着,但它可以通过行为及语言来表现,而后者是看得见、听得着的,并且心理活动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来测量。
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呢?心理是人在生活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活动,是生物进化到高级阶段时人脑的特殊功能。心理是心理活动的简称,也叫心理现象。在物种演化过程中,心理仅有感觉、知觉、思维萌芽和意识阶段。
你好,夜色为你解答:
其实心理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性格、意识倾向等等心理现象的总称,心理健康就是指心理状态正常,这就是心理!懂不?
6、心理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其实我认为,心理现象实质上就是一种条件反射。是当我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等接受到外界的不同信息后反馈到大脑皮层所产生的条件反射。
譬如说当我们接收到来自外界可能引起悲痛的现象,这个意识流经过大脑皮层后产生的条件反射就是悲伤的情绪,就产生了心理作用。
。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37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