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该给孩子怎样的自由,怎样培养孩子独立自主
导读:本文讲述了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性。首先,家长需要适当管教孩子,而不是纵容或放任;其次,家长需要建立一定的规则,适当地对孩子放手,让孩子自我成长;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给予相应的自由,逐渐减少规矩的束缚,让孩子学会自律和成熟。独立自主性是健康人格的表现之一,对于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质量以及成年后的事业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满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如下为有关家长该给孩子怎样的自由,怎样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家长该给孩子怎样的自由
1。首先,自由不是纵容,我们需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管教。
作为一个社会人,要想获得爱、自由和尊重,首先需要懂得爱别人、给别人自由、
重别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所得到的爱、自由和尊重,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自己努力争取的。如果父母给到孩子的是无节制的爱、无限制的自由,那么很可能就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小霸王,这样的案例现实生活中可谓比比皆是。
2。其次,自由不是放任,我们需要给孩子建立一定的规则。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要学会不断对孩子放手,让孩子自我成长。但是,放手
不代表撒手,更不是放任自流。没有任何约束的自由必将演变为宠溺,娇生惯养的孩子基本上都没有受到什么约束。顺应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选择,并不是彻底放弃规则。
有约束的自由,建立在规则基础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同时,对于这个孩子来说,家里没有太多规则约束,几乎是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比如吃饭时可以随便玩,上学可以任意迟到,上课可以随意走动,跳舞可以随时休息。也许,在孩子眼里,从来就没有规则和约束的概念。但是,即将面临幼升小的时候,家长开始意识到继续这样下去,孩子一定会适应不了小学的学习和老师的要求。
当家里的大人试着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时,却发现,即使偶尔采用打骂这种极端的方式,孩子的很多陋习也难以改变,很多问题也难以解决,很多方向也难以扭转。
其实,给孩子树立规矩是需要把握好时机的,更要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教育的机会,一旦错过,我们就永远无法弥补,即使可以补救,往往也难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3。最后,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给到相应的自由。
家长在早期不要给孩子太多的自由,因为那时他们还没有成熟到可以掌控更多的自由;随着责任感的增强,父母逐渐地放宽自由,直到他们成为青年以至成年人。有了责任的平衡,孩子们才会懂得自律。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我们的规矩要越来越少,给到孩子的自由要越来越多,直至最终把孩子温柔地从我们身边推开。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段,家长做到宽严有度、左右适中,也可以让孩子在长大步入社会后,收获真正的快乐和长久的幸福。
多和父母交流,告诉他们,父母不可能保护自己一辈子,以后的路主要是靠自己走。当然,父母不要你出去,是担心你的安全,怕你受到伤害。你只要学会保护自己,不和不三不四的人来往,父母会理解你的。要理解父母的爱心,因为这个社会实在让人不放心,加上你身心没有成熟,父母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
2、怎样培养孩子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现之一,它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成年后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孩子一岁左右时,就可以进行独立自主性的培养。让孩子从小学会独立自主,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孩子你要了解孩子在各个年龄阶段所普遍具备的各种能力。
知道在什么年龄,孩子应该会做什么事情了,那么就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不依赖别人。
还要了解孩子的“特别性“。知道孩子有哪些与其他孩子不同的地方,对这些特别之处,要相应地采取特别的教育。如有的能力是孩子的强项,那么可以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他;若孩子生性敏感、胆小,那么应该多鼓励他大胆尝试。
给予充分的活动自由。
孩子的独立自主性是在独立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要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就应该为他提供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爱。因为独立自主性的培养,需要以孩子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为基础。只有当孩子相信,在他遇到困难时一定会得到帮助,他才有可能放心大胆地去探索外界和尝试活动。因此,在孩子活动时,家长应该陪伴在身边,给予鼓励。
循序渐进,不随便批评。
独立自主性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切不可急于求成,对孩子的发展作出过高的、不合理的要求。也不能因为孩子一时没有达到你的要求,就横加斥责。
把握培养独立自主性的关键期---孩子两岁时。两岁左右,孩子的独立意识增强,什么事都要坚持自己做,拒绝别人的帮助。这是孩子心理发展的第一个“执拗期“。
家长正好可以因势利导,把握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适时地提供给他适当的帮助、指导和赞美,让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给孩子一个独立自主的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自己就是一个处处依赖他人,对什么事都拿不定主意、动不动就寻求帮助的人,那你不要指望你的孩子能够独立自主。你的一举一动,还有你的品质,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
所以,先从你自己独立自主做起吧!
3、如何能让孩子有自己的独立思想
如何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 好习惯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需要老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其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思想的重视,培养方法的得当。
1。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并变为自觉的行为,任何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都是靠自己坚强的意志,严格的要求,努力的实践的结果。
因此,我们必须在循循善诱,晓之以理的基础上,启动学生坚强的意志去努力实践,自觉的培养。
2、进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常规训练。
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良好的习惯(包括仪表、情绪、语言、板书和解题的良好习惯等),青少年学生的模仿性很强,教师应做出榜样,让学生模仿,在不断模仿训练中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然后通过启发自觉感觉,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在自我教育中发展良好的习惯。
4、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班集体的学习气氛对其影响也较大,勤奋、刻苦、严谨和注重对知识的消化理解的学风,将会使数学学习得到良好的发展,团结、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班集体能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对个人良好习惯的形成也起着关键的外因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这方面也应有所重视
四、良好学习习惯向相关学科的辐射 良好学习习惯对中学生时代各科的学习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不过是相关学科培养的侧重点不同,如数学着重培养其良好的解题习惯(包括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语文着重培养其准确应用母语的习惯,着重培养其思想觉悟,在生活中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等等。
总而言之,只要学生在中学时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习惯的惯性将会跟随学生走向社会,良好习惯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从而完成教学的最根本宗旨。
、在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实践中,家长应注意些什么
1、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时为孩子立一些必要的规矩。
2、家长要起以身示范的作用。
3、家长应看到孩子能很好的履行规矩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增强他的信心,孩子受到表扬定会重复这种良好的行为。
4、家长要始终如一,坚持不懈,耐心训练。
、总结:
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要求家长要有坚强的教育意志,还必须家庭内部要求一致,家庭与学校相互配合从而形成合力一起抓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好习惯成就大未来”,愿通过家校双方的努力,使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孩子将来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38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