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设计一份心理问题的调查问卷,攀比心理调查问卷
导读:本文介绍了如何设计一份心理问题的调查问卷。问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情况适当更改,围绕当事人提出问题,如喜欢什么颜色、喜欢什么样的人等,从而解答一些心理想法和隐私空间。此外,文章还强调了攀比心理在小学生中比较普遍,介绍了小学生攀比心理的主要原因,包括比物质生活水平、比家庭条件、比在班级或老师心目中的地位等。文章介绍了如何进行青少年叛逆心理的调查问卷。问卷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前言、正文和附录。如下为有关怎样设计一份心理问题的调查问卷,攀比心理调查问卷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怎样设计一份心理问题的调查问卷
一般心理问题可以根据当事人的情况,酌情更改。网络里就有很多关于心理的问题,比如喜欢什么颜色?喜欢什么样的人?一般喜欢向左走还是向右走?问题相关都是围绕当事人来转,根据他的回答,可以解答一些他心理的想法和隐私空间。
2、攀比心理 调查问卷
通过调查,发现同学们在物质享受、家庭条件、外表长相、学习成绩、个人荣誉等方面存有不同见解。
61。5%的同学看到同学过豪华生日、送昂贵贺卡、穿名贵服装,表示特别羡慕,29%的学生认为这是一种浪费。48%的同学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长相的看法,98。7%的同学则希望自己的学习成绩能超过别人。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52%的学生家长曾针对同学中存在的攀比现象对孩子进行过教育,另有33%的学生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刻苦、学业优秀,就应该满足孩子的要求。
调查表明,小学生的攀比心理主要表现在:一是比物质生活水平,诸如谁的学习用品档次高、谁的穿着品牌响、谁的口袋零花钱多等等;二是比家庭条件,小学生眼中的住房、父母的地位等也常成为他们相互攀比的内容;三是比在班级或老师心目中的地位:谁是小头目、谁的模样帅、谁的学习好、谁深受老师的信任等等也常是他们谈论的话题。
分析小学生攀比心理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比附之风盛行的社会环境为小学生攀比心理的形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见贤思齐”,这是一种社会思潮,其本身并无甚么丑行劣迹可供人置喙,但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并未能相应地增进人们的思想修养,相反,它更助长了腐败奢侈之风的流传。
社会上比吃穿、比享受、比豪华、比职位、比收入等等方面的事例俯首皆是,它们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予以侵蚀、污染,让孩子自睁眼看世界的那天起,便在心灵深处萌生了攀比心理的芽苞。
二是严重缺位的家庭教育为孩子攀比心理的形成创设了广阔的空间。
由于一些家长对子女过份溺爱,尤其是对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不让孩子参加劳动,不为孩子参加有益活动创造条件,不对孩子的错误行径下猛药,因而养成了孩子好逸恶劳、好高鹜远、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比吃玩、图享受的不良习惯,因其不思“一茶一饭来之不易”、不珍惜父辈的劳动成果,自然也就“视千金如粪土”,不计代价、不顾后果,为求一己之虚荣的满足,与同学进行盲目攀比。
三是不加节制的虚荣心为孩子攀比心理的形成提供了内在的动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学生心理发育尚不完全,普遍争强好胜,喜欢表现自己,喜欢引人注目,不愿比别人差。由于年龄太小,他们往往不能正确、全面地评价自
己、认识自己,不能分辨好恶优劣,常常缺少自信,他们认为,自己只有在某一方面高出于其他同学,才能在同学之中找到尊严、受到尊崇。
于是,追求学业成绩佼佼于人者有之,追求物质享受唯我独秀者有之,如此一来,攀比现象自然也就风行起来。
3、拜托,心理调查问卷怎么写?
很简单:到网上搜,然后根据搜索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每个中学生的心里问题也不一样,也有可能是家庭的问题 不过现在的90年中学生可能大部分的也是恋情的问题 当然是成绩 但是这心理调查卷有什么关系呢 成绩 恋爱
4、关于青少年叛逆心理的调查问卷怎么搞啊?
问卷又称调查表或询问表,它是市场调查的一种重要工具,用以记载和反映调0s|
查内容和调查项目的表式。
1.问卷的组成部分
一份正式的调查问卷一般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主要说明调查的主题、调查的目的、调查的意义,以及向被调查者表示感谢。
第二部分:正文。这是调查问卷的主体部分,一般设计若干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
第三部分:附录。这一部分可以将被调查者的有关情况加以登记,为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收集资料。
2.问卷的功能
①能正确反映调查目的,具体问题,突出重点,能使被调查者乐意合作,协助达到调查目的。
②能正确记录和反映被调查者回答的事实,提供正确的情报。
③统一的问卷还便于资料的统计和整理。
问卷的设计是市场调查的重要一环。要得到对你有益的信息,需要提问确切的问题。
最好通过提问来确定一个问题的价值:你将如何使用调查结果?这样做可使你避免把时间浪费在无用或不恰当的问题上。要设计一份完美的问卷,不能闭门造车,而应事先做一些访问,拟订一个初稿,经过事前实验性调查,再修改成正式问卷。
3.问卷设计的原则
问卷设计时应注意如下原则:
①问卷上所列问题应该都是必要的,可要可不要的问题不要列入。
②所问问题是客户所了解的。
所问问题不应是被调查者不了解或难以答复的问题。使人感到困惑的问题会让你得到的是“我不知道”的答案。在“是”或“否”的答案后应有一个“为什么”?回答问题所用时间最多不超过半小时。
(3)在询问问题时不要转弯抹角。
如果想知道顾客为什么选择你的店铺买东西,就不要问:“你为什么不去张三的店铺购买?”你这时得到的答案是他们为什么不喜欢张三的店铺,但你想了解的 是他们为什么喜欢你的店铺。根据顾客对张三店铺的看法来了解顾客为什么喜欢 你的店铺可能会导致错误的推测。
(4)注意询问语句的措辞和语气
在语句的措辞和语气方面,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问题要提得清楚、明确、具体。
②要明确问题的界限与范围,问句的字义(词义)要清楚,否则容易误解,影响调查结果o③避免用引导性问题或带有暗示性的问题。诱导人们按某种方式回答问题使你得到的是你自己提供的答案。④避免提问使人尴尬的问题。⑤对调查的目的要有真实的说明,不要说假话。⑥需要理解 他们所说的一切。利用问卷做面对面访问时,要注意给回答问题的人足够的时间, 让人们讲完他们要讲的话。
为了保证答案的准确性,将答案向调查对象重念一遍。 ⑦不要对任何答案作出负面反应。如果答案使你不高兴,不要显露出来。如果别 人回答,从未听说过你的产品,那说明他们一定没听说过。这正是你为什么要做调查的原因。
5.调查问卷的设计要求7MR“=
在设计调查问卷时,设计者应该注意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①问卷不宜过长,问题不能过多,一般控制在20分钟左右回答完毕。
②能够得到被调查者的密切合作,充分考虑被调查者的身份背景,不要提出对方不感兴趣的问题。
③要有利于使被调查者作出真实的选择,因此答案切忌模棱两可,使对方难以选择。
④不能使用专业术语,也不能将两个问题合并为一个,以至于得不到明确的答案。
⑤问题的排列顺序要合理,一般先提出概括性的问题,逐步启发被调查者,做到循序渐进。
⑥将比较难回答的问题和涉及被调查者个人隐私的问题放在最后。
⑦提问不能有任何暗示,措词要恰当。
⑧为了有利于数据统计和处理,调查问卷最好能直接被计算机读入,以节省时间,提高统计的准确性
顺便问一句,是不是学心理学的,推荐我们专业的一本书《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
5、怎样写班级心理调查报告?
1、说明调查题目是什么,调查的原因
2、调查结果,,这样能说明你的问题与标题有关,比如你的那个问题的那个答案占的百分比
3、分析结果
4、由结果与做调查的初中相比
5、得出结论,加上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或者是看法
6、调查问卷应包括哪些内容?
调查问卷包括前言部分、个人特征资料、事实性问题和态度性问题等内容。
问卷一般由开头、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组成。 (一)问卷的开头 主要包括问候语、填表说明和问卷编号。问候语应亲切、诚恳、有礼貌,并说明调查目的、调查者身份、保密原则以及奖励措施,以消除被调查者的疑虑,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 (二)问卷的正文 (1)搜集资料部分是问卷的主体,也是使用问卷的目的所在。其内容主要包括调查所要了解的问题和备选答案。显然,这部分内容是问卷设计的重点。
(2)调查者的有关背景资料也是问卷正文的重要内容之一。被调查者往往对这部分问题比较敏感,但这些问题与研究目的密切相关,必不可少,如,个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职务、收入等,家庭的类型、人口数、经济情况等,单位的性质、规模、行业、所在地等,具体内容要依据调查者先期的分析设计而定。
(三)问卷的结尾 问卷的结尾可以设置开放题,征询被调查者的意见、感受,或是记录调查情况,也可以是感谢语以及其他补充说明。 问卷设计要则 问卷设计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艺术性。每个问题的内容、形式、位置、顺序都必须仔细斟酌。(一)一致性原则 问卷内容应与调查所希望了解的内容相一致。
在许多调查中,调查发起者提出调查目的后,并不能清楚完整地提出具体的调查内容要求,此时设计人员应当与数据使用者积极沟通,相互协调,设法挖掘出调查发起者的潜在需求。必要时可以通过预调查,探索本次调查可能涉及的问题;通过结果的分析,找出要达到调查目的,问卷还应包括哪些方面的具体内容。 (二)完整性原则 在设计问卷时,问卷内容应能涵盖达到调查目的所需了解的所有内容。
这里的完整性不仅包括问题的完整,还包括具体问题中所给的答案选项的完整,即不应出现被调查者找不到合适选项的情况。
(三)准确性原则 作为搜集数据的工具,问卷应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作为调查的脚本,问卷的措辞、顺序、结构和版式等方面应当保证所需信息被准确翻译为问卷中的问题,被调查者能够准确理解问题,并能够给出正确的回答;作为记录工具和编码工具,问卷应能提供规范的记录方式和编码方式,保证被调查者或调查员记录的答案准确清晰,设计的编码能准确代表原资料的信息,以满足录入、编码和分析环节的要求。
(四)可行性原则 问卷应保证被调查者愿意并如实回答问卷,这是得到有效数据的必要条件之一。问卷的设计还要保证编码、分析的可行性,被调查者提供的回答应是可量化的。 (五)效率原则 就是在保证获得同样信息的条件下,选择最简捷的询问方式,以使问卷的长度、题量和难度最小,节省调查成本。一方面,在一定成本下,要使问卷尽量获取全面、准确、有效的信息,但并不等于要一味追求容量大、信息多。
与本次调查目的无关的问题不要询问,否则不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还可能引起被调查者的反感与厌恶,拒访率增高,数据质量下降,问卷效率反而降低。另一方面,追求高效率并不等于低成本,一味节约成本可能导致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为代价,反而是低效率。 (六)模块化原则 为使问卷结构分明,便于维护与更新,可以考虑使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即将问卷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块,每个功能块由若干道题构成。
功能块内部具有较强的联系,功能块之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应该指出的是,上述六项原则有时相互矛盾,难以同时满足,并且由于调查费用等客观因素的限制,问卷设计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在实践中如何权衡贯彻各项原则,还需要凭经验加以判断。
7、关于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调查表
心灵垃圾检查表(又名宽容度自检表)
1、你是否急于纠正别人的错误,甚至不分场合?
2、你是否理智上知道怎样做更好,但内心就是不情愿?
3、你是否喜欢抢话,越热烈的氛围越如此?
4、你是否没完全搞清情况时,就匆忙下结论或做决定?
5、事情没有解决,你是否就放心不下?
6、你是否看到从容不迫、心平气和的人很羡慕或嫉妒?
7、周围的人一生气,你是否就很紧张?
8、你是否很在意别人对你讲话的态度?
9、如果有人故意忽视你或当众损你面子,你是否就会很难受或耿耿于怀?
10、你是否经常看不惯别人的言行?
11、你是否觉得你的看法基本上一贯正确(即:我怎么会错呢)?
12、你的想法如果在实施中受到阻碍,你是否会非常生气?
13、你是否这样想,“听我的话,我就帮你,不听我的,我就再也不理你”?
14、你是否事事追求完美?
15、你是否遇事喜欢往不好的方面想?
16、你是否经常对人或事产生不满?
17、当你可以不管人的时候,是否很反感别人强加于你或对你指手画脚?
18、你是否受不了处处要高人一等的人?
19、你是否看到别人说悄悄话,就怀疑是在说自己?
20、你是否会为了别人的错误,越想越气或者喜欢生回头气?
21、你是否耐心很差?
22、全神贯注做事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打扰,你是否会冒火?
23、你是否不喜欢和你性格、习惯相反的人(比如你开朗对方是个闷葫芦,你正直对方很虚伪,你利索对方拖泥带水 、你大方对方小气等)一起生活、工作?
24、你是否对下属、晚辈的迟钝、笨拙,上火着急,恨铁不成钢?
25、不如你的人能当领导或者被领导重用,你是否想不通?
26、一个人当你的面佩服或喜欢你的宿敌,你是否不舒服?
27、你是否难以接受昨日不如你或与你平等的人超过你?
28、你是否还没有了解一个人,就先不服气(他有什么了不起)?
29、你是否心里经常阴沉,不怎么会笑?
30、你是否喜欢顶撞领导或长辈,还觉得自己正直?
3
1、你是否觉得好人没有好报?
3
2、你是否动不动就抬杠或者唱反调?
3
3、是否别人觉得,什么话经过你一说,味道就不一样?
3
4、你是否对别人对你的看法和评价非常在意?
3
5、你是否喜欢较劲?
3
6、你是否一做事就起烦恼,起了烦恼就想独善其身;独善其身又不甘心?
3
7、你是否经常发牢骚?
3
8、你是否花钱不太大方?
3
9、遇到不公平,你是否愤懑难解?
40、你是否希望用不着的亲戚越少越好?
4
1、内心深处,你是否有很多不愿回顾的过去?
4
2、你是否经常把应该和不应该挂在嘴上?
4
3、你是否喜欢对别人的言行评头论足?
4
4、你是否有机会就向为难过你的人还以颜色?
4
5、你是否对“88
8、444”等数字、“吉祥、死亡”等名词比较在意,觉得有什么吉凶在里面?
4
6、你是否喜欢嘲笑或贬低与你意见不一致的人?
4
7、你是否不怎么在领导面前讲同事的优点(或在父母面前讲兄弟姐妹的优点)?
4
8、朋友们是否说你为人过于敏感或执着?
4
9、你是否认为水平或地位比你低的人对你进行批评是一种冒犯?而当他们需要解释时,你不屑一顾?
50、你是否认为领导对你的批评是出于成见?
5
1、你得知恋人、孩子或下属有些事没同你商量就自作主张,是否大动肝火?
每题如果答“是”,记1分;如果答否,记0分;如果在某种程度上有,记0。5分。
26-51分,说明你经常在苦恼之中,是时候了解宽容,休歇内心,修习宁静之道了;
12-25分,表明你具有平常人的心态,尽管有时会被一些人和事激怒,但总的来说尚能容忍;进一步提高涵养,不但能容,而且能化,量大福大,让身体变得更健康,心态变得更祥和,生活变得更幸福。
0-11分,说明你很少或基本不受外界的影响,你可以成为亲友的心灵依靠,可以做他们的心态指导师。
。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38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