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儿园前的准备,孩子在上幼儿园前需要哪些准备
导读:这是一篇关于幼儿园准备的文章。建议家长在孩子上幼儿园前要进行心理和物质准备。心理准备包括让宝宝知道为什么要上幼儿园、参观幼儿园、让宝宝了解上幼儿园的好处、培养好的生活习惯和调整作息时间等。物质准备包括书包、两套衣裤、袜子、手绢等物品。家长还应该教孩子一些自理能力和表达自己的意愿,如让孩子独立吃饭、学会大小便、知道如何向老师表达需求等。这些准备可以帮助孩子更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增强自信心,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和免疫力。如下为有关孩子上幼儿园前的准备,孩子在上幼儿园前需要哪些准备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孩子上幼儿园前的准备
你好,我是一名幼师,首先很高兴你孩子要上幼儿园了希望一下的建议能对你有用
心理准备有:
1。让宝宝知道为什么要上幼儿园
2。参观幼儿园,让宝宝知道幼儿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3。让宝宝了解上幼儿园的好处
4。培养好的生活习惯,调整作息时间与幼儿园基本一致
5。让宝宝知道每天妈妈都会去接他,妈妈很爱他
6。让宝宝知道老师象妈妈一样爱他,要信任老师
物质上的准备有:
1。书包
2。两套衣裤、袜子
3。手绢 (当然所有物品无论大小全部绣上名字)
具体的东西每个幼儿园都不大一样,最好提前问下。
另外应教会宝宝自理能力:如进餐、如厕、穿脱衣服、洗手、喝水等
1、教孩子独立吃饭。
学会用勺子自己舀饭菜。即使是吃得满地都是饭粒也没关系,到了幼儿园里老师会想办法,帮助他吃得干净些。
2、想小便的时候,跟老师说。
有些孩子刚入园时不会自己大小便,没有爸妈提醒,又不敢告诉老师,因而憋着,或干脆拉到裤子里。因此在入园前,必须训练孩子需要大小便时会主动向成人讲出,并且知道大小便的方法。
3、训练孩子在口渴时会向成人要水喝,或自己主动去喝水。
4、训练孩子当感到不舒服时会说出或用手指出具体的部位(例如头痛、肚子痛等)。这一点非常重要,利于老师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5、会穿脱简单的衣裤。
6、教孩子大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教孩子做一些这方面的沟通:“告诉妈妈,你想干什么?”、“你刚才玩什么呀,给爸爸讲讲好吗?”……
孩子掌握一些独立生活的本领后,会更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增强自信心。
交往能力:主动向成人表达需求,与同伴友好相处
增强免疫力:入园前2-3个月开始添加营养或保健类食品:初乳制品、含锌高的食品……
其它:保障安全,教会宝宝跟着目标走,不乱跑……
第一天入园
1。前一天晚上早点入睡
2。及时大便
3。早上自然醒来,家长要用愉快的情绪感染宝宝
4。不要在家吃早餐,尤其是喝奶
5。把宝宝交给老师,愉快的说“再见”,然后马上离开
6。在宝宝面前对老师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和友好
切忌
1。在宝宝面前表示留恋
2。趴窗偷看
3。呵斥宝宝“再哭我就不接你了”
4。不听话就让老师管你
离园
1。准时接宝宝,不可以迟到
2。不要流露出过多的思念,让宝宝感觉到,妈妈信任这个幼儿园、信任老师
3。与老师交流宝宝在园情况
4。带宝宝在幼儿园里玩一会儿
切忌
1。“有没有人欺负你?”
2。“你吃饱了吗?”
3。“宝贝,让你受委屈了”
回家
1。多喝水、吃水果
2。聊一聊老师和小朋友
3。玩过什么玩具,做过什么事情
4。幼儿园什么东西好吃
5。晚上早一些入睡
切忌
1。用买零食和玩具来补偿宝宝
2。“如果你明天上幼儿园,我就给~~~”
3。欺骗宝宝“我们明天不上幼儿园”
4。“明天妈妈第一个接你”
2、孩子在上幼儿园前需要哪些准备
首先你应该给你的孩子做一些思想工作,做好思想上的准备,让他有想上幼儿园的想法。
其次,准备两套衣物,最好注上名字。
最后,做好入园体检,该打的免疫针都打了。
让他知道上幼儿园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使他对幼儿园的生活向往,这样,孩子会很快渡过对新环境的适应期。
另外,教会孩子一些自理能力。比如,会自己大小便,会自己吃饭,能穿简单地衣物。
还要教孩子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比如尿裤子,想喝水等等。
这样,你的孩子上幼儿园就会让家长省心,孩子自己开心。
幼儿园的小朋友出来活动的时候带她在外边看看,并说他们玩的多开心之类的话,启发他也想去玩的欲望。教他学会自己上厕所,自己穿外套,自己穿鞋。
要给孩子做个小被子小褥子,还有被罩,换洗的衣服,还要照一套一寸的照片,幼儿园要给孩子办接送卡。户口本,接种卡都要准备好,到时一块儿带上就行了。
3、如何帮助托班幼儿克服初次入园时入园焦虑问题
刚入园的托班幼儿都会不同程度表现出分离焦虑,这一时期孩子们的个体差异性尤为突出,由于幼小的孩子他们语言发展还不完善,他们会以各自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内在情感和需要,成人有时是很难理解他们的各种表征的,经常对他们突如其来的情绪反映感到束手无策。其实,只要你细心观察、分析,就不难找出解决的方法。
经过认真的思考分析,我们认为分离焦虑从某种程度上说,家长和孩子都存在,家长担心孩子不能适应集体生活,孩子则表现出应环境不同而引起的心理上的焦虑感。要想让孩子爱来幼儿园,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家长和幼儿本身是两个不可或缺、相辅相成的因素。 家长是我们共同教育孩子的伙伴,是可以增加教育助力的教育资源。于是我们仔细分析了家庭成员,这样的分析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根据幼儿的生长的外部环境来加以合理有效的利用。
我们还回忆了家访时的情景,在家访的过程中发现孩子闪光点,日常活动中注意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增强幼儿的自信心。经过对分离焦虑原因的初步分析与思考,我们班还进行了以下教育策略的尝试: 首先,为了减少孩子来园时的哭闹现象,一开始我们用玩具吸引幼儿,但如果只是把孩子集中在一起,来园时哭的孩子的会影响不哭的孩子,当发现这一情况后,我们开始将“哭的”和“不哭”的孩子分开。
接下来尝试着一来园就让孩子进区活动,在与玩具的互动中,让孩子感受幼儿园的快乐,这种自由而开放的空间有助于幼儿建立 “我来幼儿园不哭,幼儿园里有好多玩具朋友等着我呢”的 意识,减少分离焦虑,形成良好的来园情绪情感。 其次,我班幼儿有一进班级门口就不停地说“让妈妈接”之类的话,这样的幼儿我们会用极大的耐心去接纳孩子的表现。
一开始,要用拥抱来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爱,让他们与你建立情感依恋,有这样的现象: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依赖程度总是跟随一个老师,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这老师,如吃饭让这个老师喂,睡觉让这个老师拍,换了其她老师她就哭。
对于孩子的这种依赖现象,我们每个老师都给予接纳的态度,当孩子们与我们建立一种情感依赖后,我们会和孩子一起玩“我们一起搭高楼”的游戏,在老师与孩子的互动中,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与此同时,孩子在和老师共同体验玩具的过程中,有了探索的意识。接下来我们会帮助孩子进行情感转移,告诉他(她)每个老师都爱他,慢慢的就愿意参加活动了。
最后,在午睡环节我们特别尊重孩子的需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这样也是让孩子爱来幼儿园的一个重要因素。起初我们会允许孩子们中午喝奶、背着书包、拿着喜欢的毛绒玩具等,这都是帮助孩子建立一种与自己小床的依赖关系,有午睡的意识的途径,孩子们拿着这些东西有一种安全感,在老师们的细心呵护下,帮助孩子们将这种安全感进行转移,转移到孩子与老师、小床建立的一种安全感上,孩子经过这样的情感转移后会逐渐习惯午睡。
经过两周的时间大部分幼儿能午睡了,时间有长有短,这都是正常的,孩子还需要一个不断适应的过程。接下来,我们会依据孩子的表现对不同幼儿提出发展性的引导,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我们会提一些他们努力就能完成的要求,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我们会帮助他们尽快适应。
经过一段时间幼儿就会有很大的进步,但哭闹的现象有时会阶段性地反复,这是正常现象,由于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幼儿会产生反复,这时家长的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周末方便的话要尽量保持孩子在幼儿园的作息,这样有利于孩子的尽快适应,促进孩子成长,度过分离焦虑期。
每年的九月份是幼儿园新生入园的时间,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不少孩子会产生入园焦虑、恐惧,每天苦闹着不愿上幼儿园,年轻的家长们也常常觉得束手无策。消除孩子的入园焦虑,使其尽快适用幼儿园的生活,成为家园双方共同探讨解决的问题。
父母如何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入园的恐惧心理呢?首先要多和老师交流,看看你的孩子是否在入园后有以下现象发生:(现象愈多,说明入园恐惧越严重)
1、入园时哭闹,拉住家里人不放手
2、在幼儿园里特别乖,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
3、入园后经常生病或有不明原因的肚疼、头疼等情况
4、从不在幼儿园大便或经常将大、小便弄在衣服上
5、在园有尿频的现象或腹泻的现象
6、在园不和小朋友玩耍,不参加集体活动,表情淡漠
消除孩子的入园焦虑,家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帮助幼儿作好入园准备
家长在孩子入园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带孩子接触家庭以外的世界,在孩子开学前多带孩子到新幼儿园去参观、玩耍,使幼儿对陌生的环境不再害怕。
多和上幼儿园的孩子接触,听孩子说幼儿园的事,家长在家中可以和孩子玩&uot;幼儿园&uot;游戏。鼓励孩子出去交往,家长可以采用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鼓励孩子与陌生人交往,尤其是和同龄的小伙伴玩,以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和乐性。
二、积极配合
家长要与老师相互配合让孩坚持入园,不要今天来明天不来,要让孩子养成坚持入园的习惯。
在孩子入园的前几天,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导向,不要总问一些消极的问题,如“有小孩打你吗?”、“你今天哭了吗?”、“老师和你闹了吗?”等等,这样会强化孩子的分离焦虑,让孩子更不爱上幼儿园。
这里家长要与老师在沟通的基础上注意从正面引导幼儿,如“今天你得了几朵小红花?真棒!明天我们还去幼儿园得一个更大的”、“老师说你真听话,可喜欢你了”、“今天你和谁做好朋友了”等等用积极鼓励的语言与孩子交流,多鼓励正确的行为,以帮助孩子和老师、小朋友建立感情,感受幼儿园的快乐。
家长可根据幼儿园的作息制度来安排孩子的生活,使孩子的生物钟能和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吻合,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如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等,以便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以便孩子更容易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再有也是非常重要一条,家长送孩子入园后要马上离开,因为你的逗留会让孩子哭闹不止。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家长送孩子入园后在门外不走,他的孩子起初不哭不闹当看到家长时便开始苦闹起来,这时老师劝其离开,家长及不情愿的离开了,老师用了很多办法才把孩子哄好,但这位家长却不放心偷偷回到幼儿园看孩子,孩子这时刚好了,一见到家长便又哭闹起来坚决不让家长走,最后家长只好领着孩子回家了。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孩子接受幼儿园教育是必然的,家长要与老师共同合作,使孩子顺利入园,因为每个孩子都要经历这样一个阶段。
最后家长要从爱护的角度出发,用各种因素去感染幼儿并坚持天天送幼儿入园,不能因为孩子采取了过激行为就心软,断断续续地时送时不送,这样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也有不少家长认为小班学的少,等到中班再上,这样对孩子的发展不利,孩子根据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教育内容,我们建议从小班学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让孩子接受教育。
4、宝宝即将入托,怎样给宝宝作入托准备?
您好,爱乐祺托育早教中心很高兴能为您解答。
宝宝入托之前,家长可以做如下准备:
1、独立性的培养。
体现在家庭生活的各个细小活动中,譬如吃饭、穿衣、走路和玩耍等等。
2、合群意识的培养。
最适合的方法是带宝宝到校区花园或者公园里,在家长的照看下,与邻居、同事、朋友家的宝宝一起玩耍。
5、宝宝入托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
首先家长要多给宝宝描述幼儿园有趣的地方,比如幼儿园有老师,有小朋友,还有许多家里没有的滑梯和玩具,等等;其次要模拟幼儿园作息时间进行调整适应;第三,多锻炼宝宝生活自理能力,比如洗手,吃饭,上厕所,以及宝宝的人际交往能力,能能。
6、入托应该准备哪些东西
我认为你需要做的两种准备。第一是心理准备,让孩子心理上有一个良好的准备。做为家长的你要常给孩子讲一些幼儿园的事情,老师和小朋友们之间游戏、生活的情景。如果有条件你要带孩子去幼儿园进行参观,让他对幼儿园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心理上有一种向往,向往幼儿园的生活。
第二根据你的描述,你的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可能不是很好,所以你要常带孩子去一些人较多的场合,如广场、商场、游乐场、多带孩子去同事、朋友家,让她和其它小朋友一起玩耍,家长不人过分的参与,这样可以为孩子多提供一些锻炼的机会,纠正她胆小的毛病。孩子入园时会产生分离焦虑,做家长的不要担心,要正确对待,你可以让她带一件她最喜欢的玩具去幼儿园,那样对她会有帮助的。第三是物质准备。
因为孩子年龄小,你要为她准备一套衣服,以防在幼儿园尿湿或洒水洒饭时替换之用,还要为她准备一块洁净的小手娟,让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第四入园后,你和教师做好沟通交流工作,让教师充分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及你的一些需要教师配合的事情,以及你如何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等等。如果做到这些,你的孩子会很快适就幼儿园的生活。
7、应该如何为宝宝的入园做好心理准备呢?
1。提前暗示,强化接受。
在上幼儿园前就不断暗示宝宝,再过多少时间就要去上幼儿园了,让宝宝做好接受新生活的准备。
2。参观熟悉,不再陌生。
在上幼儿园前,就提前带孩子去参观幼儿园,让孩子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帮助孩子接触新入园时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同时,一些幼儿园还会安排老师家访,家长要抓住这个时机,让宝宝与老师建立亲密信任关系。
3。培养好习惯,时刻安心。
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这样孩子入园时也不会因为规则变化等产生不适应。多带孩子接触外面的世界,孩子对外界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及时到了幼儿园也能快速适应。
4。激发期待,顺利适应
父母在家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与幼儿园生活相关的儿歌、故事,向孩子展示幼儿园的丰富生活,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期待。
5。分离脱敏,自然免疫。
如果是由全职妈妈带的孩子,有时候孩子一下子和妈妈分离,会出现焦虑。
妈妈可以提前和宝宝采取分离计划,就是把宝宝和妈妈分离的时间越拉越长,帮助宝宝逐渐适应妈妈不在身边的生活。
摘自4399儿歌故事大全,幼儿园话题之《宝宝入园怎么做心理准备》
8、孩子入托准备啥
现代家庭,大多数的孩子都进幼托机构,但部分小儿由于对陌生的环境、老师、小朋友及幼托机构的生活安排感到恐惧和无所适从,因此常有一个不适应的阶段,短则数天,长则数周。
孩子常表现出不原上幼托机构,或到了吃饭、睡觉的时候因找不到妈妈、奶奶而大哭。为了使孩子能较快适应幼托机构的生活,减少由于环境变化带来的心理上的压力,家长应提前帮助孩子做好如下准备:
1、要多为孩子创造接触陌生人的机会,多带孩子上公园、大街上去玩,经常让孩子与邻居小朋友一起玩等,以减少孩子对陌生人或陌生孩子的恐惧感。
2、在入托前经常对孩子讲一些幼托机构中有趣的事,讲集体生活的好处,使孩子对幼托机构有好感,产生愿去幼托机构的愿望。
3、有条件的话,可先带孩子去幼儿园(或托儿所)看一看,玩一会,熟悉一下他(她)将要去生活的环境。 当孩子进入幼托园所时,家长应仔细向老师介绍自己孩子的性格、生活习惯及特点,便于老师掌握情况进行教育。
入托后应坚持天天送小孩去幼托机构,不要因舍不得而送送停停,这样反而会增加孩子重新适应的负担;不应用哄骗的方法送小儿上幼托机构,应事先向孩子讲明道理及何时会再来接孩子。通过上述做法,减少或缩短孩子入托后的不适应阶段,很快适应幼托机构的新生活。
9、如何做好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托班幼儿年龄小,依赖性强,特别是对家长的心理依赖更强烈。
怎样让托班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呢?我们经过一年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稳定托班幼儿的情绪。让孩子快快乐乐地入园,高高兴兴地离园。
一、入园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从家长工作做起,家长工作非常重要,家长配合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托班幼儿的入园情绪,所以,要做好家长工作。 召开家长会是我们幼儿园与家长沟通常用的方法。以往的家长会由于人数多,没有个人发表看法的机会。
现在我们将家长划分成几种类型(如:机关工作人员、个体经营者、教师等)召开三至五次小型的家长会,每次家长会家庭成员人数不限,可以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特别是与幼儿接触较多的人,熟悉幼儿的人尽量参加家长会。以五至六家为宜。 第一次家长会,主要目的是缩短我们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班级的划分,每个班教师的配备,班级老师的工作职责,同时向家长介绍托班幼儿的一些年龄特点,我们幼儿园的教育理念。
最终与家长达成共识:我们的共同目标,让孩子健康、快乐、文明、睿智。主要内容: 1。请家长介绍孩子在家的一些生活习惯、规律。以便我们在园更好的照顾孩子。2。教师对家长提出几点建议和要求。具体做法: 从家长角度考虑,孩子刚刚入园,全家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担心,孩子在幼儿园会不会没吃饱,会不会想念家人,会不会受小朋友的欺负……这些担心和想法都是正常的。
作为教师我们已预见到这些事情的发生和发展,并采取了适当的方法加以弥补。如:准备适合托班幼儿的玩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把精力从“哭”转移到“玩”上,为幼儿准备充足的水,随时提醒幼儿喝水;准备小点心,为哭闹而没有吃饭的幼儿加餐等等。给家长的几点建议:四要和五忌(一)要“保持平静” 孩子入园是家庭的一件大事。孩子刚入园有种种不太适应的表现,这是正常的。
其实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不适应往往受环境和成人态度的影响。建议家长朋友接孩子回家后,要尽量保持家中往日平静的氛围,不要过分渲染对孩子入园问题的关注,以免造成孩子紧张的情绪。家长平和态度是孩子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良好外部环境。(二)要“分享快乐” 孩子来到陌生的环境,会有些心理压力,给孩子减轻压力最好的办法是缓解孩子紧张的心理。孩子回到家后,家长要有意识引导孩子回忆幼儿园一天的快乐。
例如:你认识那个小伙伴了?老师带你们做那些好玩的游戏了?……成人以平静并略带羡慕的态度与孩子分享快乐,有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绪体验,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10、孩子马上要上幼儿园了,有什么需要提前准备的事项
1、心理准备
增加宝宝对幼儿园、老师与小朋友的熟悉感与认同感。父母提前给孩子打打“预防针”,将幼儿园有趣的描述给孩子听。全家模仿幼儿园的游戏、上课情景。
使孩子从内心向往幼儿园。
2、环境准备
家长可以抽时间带孩子到幼儿园附近参观,让孩子了解周围的环境,游戏活动,认识老师及小朋友,看看幼儿园里大型户外运动玩具,同时多让孩子到家庭附近的社区或是公园玩耍。
3、能力准备
让孩子学会简单的生活技能与做力所能及的事,是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重要基础。如自己握勺子吃饭;用杯子喝水;洗手擦嘴;穿脱鞋袜及简单的衣服等,让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4、时间准备
要帮助孩子了解作息制度,熟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家长可以在报名前后了解幼儿园的生活制度,然后告诉孩子每个时间段要干什么。在家中,家长可为孩子制定一个科学的作息时间表。
5、物质准备
提前预备开学用品,与孩子一同准备并告诉孩子这些用品的名称与作用。选择一些穿脱方便又不妨碍活动的衣服;软底鞋;准备一个孩子喜欢的小背包,放置孩子个人用品如小手巾、水壶等。
幼儿入园注意事项如下:
1。 孩子入园后,家长须立刻离开。孩子入园第一天哭闹是正常的,家长适当安慰就可以走了,相信老师一定有能力把孩子哄好。
2。 认识新朋友。家长可利用入园和离园时间,认识本班的一个或者几个小朋友,互相介绍后,鼓励孩子在一起,拉拉手,玩一玩。另外,老师也是孩子的新朋友。
开学前几天,家长可利用离园时间和老师交谈,老师会及时表扬你的孩子,增强孩子上幼儿园的信心。
3。 新生入园宜早接。刚入园的幼儿特别希望家长早点来接,体验与家长团聚的欣慰,否则,孩子会产生孤独、失落、甚至有被人遗忘的感觉,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更怕上幼儿园。
4。 谈论幼儿园的活动。
全家人以乐观的态度关注孩子在幼儿园的活动,倾听他(她)谈论在幼儿园参加的活动;认识的老师、小朋友;共同欣赏孩子带回来的作品和奖品。
。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38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