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含义是什么, 心理健康的标准指标是什么

laoshi 心理科普 2023-10-08 23:09:07

导读:本文介绍了心理健康的定义、标准及重要性。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具有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与愉快、行为协调统一等特征。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幸福和成就,也关系到社会和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心理健康的指标包括心理疾病、心理功能正常和心理适应良好等。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需要正确认识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适应外界的变化等。如下为有关心理健康的含义是什么, 心理健康的标准指标是什么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什么是心里健康

1、什么是心里健康

心理健康就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特征如下:

智力正常 这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情绪稳定与愉快 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

行为协调统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受意识的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语言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就应该进行心理调节。

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助人为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良好的适应能力 人生活在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里,一生中会遇到多种环境及变化,因此,一个人应当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无论现实环境有什么变化,都将能够适应。

心理健康并非是超人的非凡状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不一定在每一个方面都有表现,只要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2、心理健康的标准指标是什么

2、心理健康的标准指标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心理健康就是心态和思想的体现。比如说积极向上、乐观、没有邪念等。一般心理不健康的人都有不好的经历或受过什么刺激导致的,但也有少部分是本性和后天间接造成的。比如:“大家所说的残疾心理”因为想的太多往往就会想偏。建议大家凡事乐观点不要钻牛角尖。

3、心理健康的含义

3、心理健康的含义

一、健康的含义

要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健康。古往今来,人人都希望健康。因为健康总是与家庭的幸福、学业的成功和社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有人曾这样描述:人生有两大意愿,一是家庭幸福,二是事业有成。如果家庭幸福为10分,事业有成为100分,那么健康就是0前面的那个“1”,可见没有健康一切都无从谈起。那什么是健康?健康一词,按照传统的观念和习惯的看法多限于生理健康,主要是指躯体发育良好,生理功能正常,而很少考虑心理方面的健康。例如,《现代汉语小词典》(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对健康的解释为:“(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把健康界定为:“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这样理解显然是不全面、不完整的。人既是一个生物性的个体,也是一个社会性的个体。人的健康不仅受生物因素的制约,也受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WHO)1946年成立时,在其宪章中对健康的含义做了科学的界定:“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就是说健康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应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三个方面,表现为个体生理和心理上的一种良好的机能状态,亦即生理和心理上没有缺陷和疾病,能充分发挥心理对机体和环境因素的调节功能,保持与环境相适应的、良好的效能状态和动态的相对平衡状态。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心理健康也叫心理卫生,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就是说能以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着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心理环境,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二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亦即有目的、有意识、积极自觉地按照个体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遵循相应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训练,以求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心理活动的这种良好的功能状态。上述两个方面即构成了心理健康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

4、心智是什么意思

4、心智是什么意思

何谓心智:从字意上讲:“心”是心脏,即是构成人体生理的一个重要器官,其主要功能是为人体的血液畅通加压。(相似“水泵”);另一层为“内心”即“里面的”,“内在的”含义。“智”则是“智力”,“智能”之意。简而言之:心智是人们的心灵与智能的表现。

我们的潜意识心智什么时候发展?潜意识心智是在出生之后才形成和开始发展,有些人甚至认为在子宫内出生之前就开始了,它位于内脑或称为我们脑子最内部。

从出生到大约3岁,生命中每一件事都直接进入孩子的潜意识心智(或生物电脑),潜意识吸收发生在环境内的影像,文字,动作,人类声音语调和频率,有如海绵吸水,全盘吸收。

最深入的经验是程序设定或记录在潜意识心智的情绪,我们的主要监护人是最有影响力的,如你的父母。孩子没有选择,无法判断地从他们的父母、其它小孩子、甚至环境和动物接受正面和负面的情绪,如某小孩子或婴孩被小狗或昆虫吓到,有些孩子得到好的建议和正面情绪、文字和影像,如,生气、害怕、没有必要的处罚、困惑、思想和动作言行不一,孤单感、疼痛、剥夺和其它负面情绪等等。

通过研究,我们把心智作出这样一种定义,即是指人们对已知事物的沉淀和储存,通过生物反应而实现动因的一种能力总和。它涵盖了“哲学”对已知事物的积累和储存,结合了“生物学”的大脑信息处理,即“生物反应”,运用了为实现某种欲需(动因)而从事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为实现动因结果而必须产生的智能力和“潜能”力。

要改善心智模式,首先就把镜子转向自己,这也是心智模式修炼的起步。发掘自己内心世界的图像,让这些图像浮上表面,并严加审视。简单来说,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求我们改变固有的思维习惯,学会改善,学会活用知识,通过不断学习学会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彼得·圣吉在其名著《第五项修炼》中给出了塑造心智模式的技巧:第一是辨认“跳跃式的推论”——留意自己的思维如何由观察跳到概括性的结论。第二是练习“左手栏”——写下内心通常不会说出来的话。第三是“兼顾探询与辩护”——彼此开诚布公探讨问题的技巧。第四是正视“拥护理论”(我们说的)与“使用理论”(我们依其而行的)两者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改善心智模式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是对于怎样学习的一种学习,因此,当心智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时,无论个人还是组织,其学习能力,就会受到损害,相反,当心智模式得到改善时,其学习能力就能获得提高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4085.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