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表现中有哪些心理因素,高中生必备音乐常识!

laoshi 心理科普 2024-07-28 12:00:02

导读:本文讨论了高中生必备的音乐常识。高中音乐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而音乐审美心理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目前教学中存在缺乏对高中生审美趣味的关注、缺乏音响感知基础、影响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成因分析以及高考指挥棒和社会流行音乐等问题。小编建议,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流行音乐的辨别能力,以流行音乐为切入点,找到联接民族音乐的纽带,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如下为有关音乐表现中有哪些心理因素,高中生必备音乐常识!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高中生必备音乐常识!

1 高中音乐新课程与高中生音乐审美心理

高中音乐新课程最重要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音乐审美心理因素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在教学中与之相关的主要问题有:

1。1缺乏对高中生审美趣味的关注

音乐的美育功能主要是为了丰富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积极、主动、有意识地参与这一心理体验过程。

1。2缺乏音响感知的基础

音乐鉴赏作为一种审美活动,需要审美主体有捕捉审美对象的所蕴含的审美信息的能力。只有当人的听觉器官从纯生理器官上升到审美器官的高度,才能真正成为一个能感受音乐美、体验音乐美的人。

2 影响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成因分析

据统计81%的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喜欢、接近高雅音乐,了解古典、民族音乐,并培养其音乐鉴赏能力,这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艰难课题。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儿,我分析了学生自身存在的原因,反思了音乐教育存在的误区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

2。1价值取向存在偏差

大多数学生只注重音乐的娱乐功能,以放松精神,消遣娱乐为主,在选择音乐听赏上只喜欢合乎自己口味的音乐,这直接导致大部分学生喜欢歌词直白,通俗易懂的流行歌曲,而对古朴含蓄、有深刻内涵的音乐表现出抵触情绪。

2。2被动学习音乐的态度

大多数高中学生音乐基础薄弱,音乐素养不高,他们连最普通的音乐常识都不知道,有些人甚至连音乐家和歌手都分不清,他们感到教材内容陈旧,不时尚,与现实生活有距离,再加上平时接触少,所以对音乐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

2。3高考指挥棒的影响

近几年虽然音乐在我省被列入高考科目《基本能力》中,但由于所占分值较少,自然相对于其它科目,对它的重视度不够。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不重视成了学生渐渐远离音乐的助推剂。

2。4社会流行音乐的冲击

大多数学生课堂外接触音乐的渠道是大众媒介,在音乐的听赏上缺乏正确引导。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流行音乐在社会媒体中受关注的程度已不言而喻。这样的社会氛围以及学生盲目的跟随时尚,必然会干扰学生在学校的音乐学习,起到相当程度的负面效应。

2。5家庭缺少音乐氛围的熏陶

学生对音乐的喜好受父母和家庭的影响比学校其他学科的学习更为明显。父母对音乐的喜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3 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对策

如何使学生成为具有一定音乐鉴赏能力的爱好者,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活动,怎样改变传统灌输式的鉴赏教学模式,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增强鉴赏能力。结合教学实践,在这里主要阐述以下几点策略:

3。1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情趣

利用学生喜爱流行音乐的这种心态,积极而适当地引导他们学习和体验音乐,在教学中,应关注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流行音乐,吸收流行音乐中有益的元素,运用于教学之中,将有益于学生的鉴赏能力的提高。

(1)因势利导,提高学生对流行音乐的辨别能力

教学中我们以音乐教师的专业化知识,帮助学生分析当前他们喜爱的流行音乐特征,学生在音乐兴趣中会主动获取音乐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在评价中培养了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2)感受体味音乐与诗的结合

学习音乐的同时,感受音乐和文学完美的结合,可以把一些诗词,散文拿来,提供几段可选择的音乐,或让学生自己选择他们认为合适的音乐来进行匹配。在课堂中给学生施展的空间,增加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配乐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

(3)以流行音乐为切入点,找到联接民族音乐的纽带

流行音乐与我们的民族音乐之间有不少相似点。就民歌而言,很多流行歌曲的素材来自于民歌;有人说流行歌曲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当代的城市民歌;民歌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表达爱情的,而流行音乐中绝大部分是以爱情为题材的;现在流行歌坛出现了一些歌手用通俗唱法演唱民歌的现象,是民歌演唱的另一形式的体现。

3。2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

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如何巧妙地变换教学方式,如何使学生更好更完美地鉴赏作品,这是我们长期以来不断探索的课题。

(1)关注内心情感的体验式教学

音乐是最擅长于抒发情感、最能拨动心弦的艺术形式。在每一个人的生命中,情感是最丰富、最内在、最复杂的抽象物。

(2)借助多媒体直观形象的辅助式教学

高中音乐鉴赏课内容繁多,涉及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尽管高中生对音乐已有了一定程度的感性积累和理性认识,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日趋增强,但受阅历和知识的制约,对音乐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大大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音视频、动画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大大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激发学生思维。

(3)因材施教,突出个性化的教学

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个性特长,让学生人人都能参与到音乐中,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方法体现教学过程的愉悦性,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当学生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持久的音乐学习动力。

(4)用非音乐的手段巩固音乐的收获

温故而知新,将学生学得的音乐积累起来,是教学中必须要做的,这样才能把学生点滴的体验感受集中而形成积淀。

(5)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与鉴赏音乐

“比较”的学习方法更具理性思维的特点。比较所体现出来的是人们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一种积极思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比较就不可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正是在比较和鉴别中不断得到提高的。

(6)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评论式教学

高中学生是身心两方面都逐渐走向成熟的青年,他们会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乐于对它们做出深入的、清晰的、独特的思考。教师应根据高中生这种身心特点,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提供学生创造探索的机会,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4 结论

通过以上的阐述,我们更为深切地认识到,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对丰富高中学生的知识内涵,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我们找到了在培养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时刻紧跟时代的发展,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同时,我们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将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与其它相关学科、相关文化联系起来,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借助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的教学方案,用非音乐的手段深化、巩固音乐的教学,注意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你好,应该是这样的

音乐小常识---音

单地说,音可分成乐音和噪音。除了乐音是音乐的重要部分,在现代音乐中,噪

音也是音乐中极重要的一个元素,譬如打击乐、各种失真音色、funk吉他及slap倍司中

的哑音等都是很动听的噪音。在求新求变追求个性的现代音乐中,噪音显得越来越重要

,你可不要被“噪音“这两个字眼所迷惑哦。。。。。。 音的要素可分为四条:音高--由发音体

的振动频率决定;音量--由发音体的振动幅度决定;时值--即音的长短,你可以控制;

音色--由发音体的材料、发声时的状态等决定。

音还可以分为全音与半音。传统上认为半音是乐音的最小单位,譬如钢琴的相邻键

、吉他的相邻品位即为一个半音;全音即是两个半音。在象吉他这样的弦乐器上,由于

有推弦、揉弦等技巧的开发和运用,显然可以用更小的乐音单位来表达一些更微妙复杂

的感情。总之,规矩是越来越少,重要的在于是否顺乎某些人的耳朵、引起某些人的共

鸣。。。。。。

音乐小常识---节奏

也许你已经意识到在现代音乐中,节奏已经越来越成为吸引和感动你的首要因

素,这些由23468等数字符号组成的节奏组合,可以是方形的,也可以是圆形的。。。方形

的拍子多为偶数节奏,如2/4,4/4它像用方整的石块垒成的机器一样直线进行,你要是

听过Metallica的“Master“和Pink Floyd的“Bring The Boys Back Home“你会理解到这种

拍子的典型运用;至于圆形的拍子当然是奇数节奏,如3/4,6/8,8/12它们带有缓慢及

摇摆的抒情气质,人们所喜欢的伍佰、动力火车以及大量的校园民谣都是用这种节奏去

赚取你的感动的。还需要知道的是现代音乐中这种方与圆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它们

可以相互取代及混合。这叫做节奏的“破“,已创造出越来越新颖的节奏。

音乐小常识---站立姿势与演唱

流行歌曲演唱中良好的站立姿势非常重要。。。。。。不要错误的认为只有美声、民族唱法讲

究姿势,从人的生理机能与发声状态上讲,哪一种唱法都是一样的。。。。。。

有的歌者, 后颈项不能与腰部保持在一个垂直面上,发声通道就会被压迫、堵塞;

驼着背发声回使胸部挤压,气息无法通畅地在体内流动;翘下巴会造成颈部松弛,咽壁

肌肉无力,给唱高音带来困难,同时阻碍共鸣腔内声音的发射;鼓小腹会造成气息停 、

下压僵持,即破坏气息的支持。

正确的站立姿势应该是重心在前半个脚部分,你只需考虑上胸部,不用管腹部状态

(当然要避免僵硬)。吸气的支点一定要建立在腰部分,然后再去体会最后反拉力的作

用,腰部需要你主动去扩张或向下拉力来产生一个力,此时小腹与横隔膜由于受到腰部

支点向下拉的作用,自然会产生一种对抗。如果仅把支点放在前面(小腹),那时腰部

就很难起到控制气息的作用尝试一下,是靠前后腰腹的力量控制气息更有效,还是只

靠小腹局部的力量更有效呢。相信对你有很大的作用,谢谢采纳

高中生必备音乐常识!

2、歌曲 心理暗示

不会,听得忧伤的歌曲多了,心情也会比较低沉,有时也是因为心情不好才去听忧伤的歌吧 会的,心理学上的自我暗示和环境…… 你认同“忧伤”可以变成一种气质吗?

喜欢听忧伤的歌曲,往往内心比较细腻!

当然一个不懂音乐的人是不可能感受到音乐中表达的感情的!

你能从歌曲中感受到故事中主角的忧伤,从而变得忧伤,说明你懂它并且多愁善感!

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 病情分析:你好,对于你的情况,请详细说明病情,好为你解答

意见建议: 你好!

说明你懂它并且多愁善感,从而变得忧伤,往往内心比较细腻?

喜欢听忧伤的歌曲!

你能从歌曲中感受到故事中主角的忧伤!

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你认同“忧伤”可以变成一种气质吗!

当然一个不懂音乐的人是不可能感受到音乐中表达的感情的

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歌曲 心理暗示

3、音乐的表情 性和多义性

音乐的表现性

又称“音乐的表情性“,与“音乐的描写性“对应统一。指音乐长于直接抒发情感的美学特征,是音乐艺术塑造情感化音乐形象,对生活进行审美品价的基本方式和手段。音乐反映生活主要是通过人在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借用能表现特定情感的音乐语言,直接予以抒发,并间接地揭示与之相应的生活现实。

多义性是不是指音乐的不确定性?

音乐的不确定性

音乐的美学特征之一。与“音乐的确定性“对应统一。指音乐语言由于没有视觉性,一般难于具体地描写或表现人物、事件的社会生活背景、外部特征、事变原因等,即音乐形象有相对不确定的一面。在音乐创作和欣赏中,由于美感的差异,也易使音乐形象的呈现相对不确定。也有人认为音乐不存在不确定性。

附:音乐的特性、特征

音乐语言 艺术语言之一。音乐艺术借以表达思想情感、塑造音乐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切表现手段的总称。广义包括旋律、节奏、和声、复调、配器、调式、曲式等表情性及描写性手段;狭义专指旋律这一主要手段。特征是以表现情感为主。比其他艺术语言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但本身又因表达的共同性而易被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人民所理解,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艺术语言。

音乐形象 运用音乐语言塑造的具有一定思想情感内容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是作曲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的艺术概括。通过创作、演唱或演奏等得到表现,并在欣赏者听觉的审美感受和联想、通感中最后完成。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和在时间流动中的活跃性、发展性,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时代性、民族性与音乐家艺术个性的统一。理论界也有的不同意音乐形象的提法,认为只有具体可见的形象才是形象。

音乐主题 乐曲的核心部分。指作为音乐形象塑造基础的一句或一小段相对完整、明确的旋律。一般乐曲均由1个或1个以上主题的陈述及展开构成。音乐形象的主要特征,均可集中显现于主题中。可以是多种因素结合构成的对比性主题,也可以是单一的主题核心发展成的统一性主题。在器乐作品中,音乐形象的主题可有标题性意义,如命运、英雄、爱情、人民等等。

音乐的表现性 又称“音乐的表情性“,与“音乐的描写性“对应统一。指音乐长于直接抒发情感的美学特征,是音乐艺术塑造情感化音乐形象,对生活进行审美品价的基本方式和手段。音乐反映生活主要是通过人在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借用能表现特定情感的音乐语言,直接予以抒发,并间接地揭示与之相应的生活现实。

音乐的描写性 又称“音乐的造型性“。与“音乐的表情性“对应统一。指音乐乐音运动能以显示生活原型的某些外部特征的性质。如可摸拟风声、水声、鸟鸣、马嘶等。是音乐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但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音乐作品,多以表情性为主、造型性为辅,是两者的和谐统一。

音乐的戏剧性 指音乐可以表现戏剧冲突、对比或变化的美学特征。多见于歌剧或舞剧音乐,较大型的标题性器乐曲或交响乐等。前者可薬e剧作表现的冲突相应展开或作为全剧序曲呈示概括;后者则在作品本身显现出矛盾对比或冲突的特性。

音乐的确定性 音乐的美学特征之一。与“音乐的不确定性“对应统一。指音乐能够表现某种确定的情感或生活内容。生活中一切同声音因素相联系的现象,均可通过一定的乐音运动表现出来,塑造出相对确定的音乐形象。人们对音乐的美感差异,并不表明音乐表现内容本身的不确定。也有的观点不同意音乐内容有确定性。

音乐的不确定性 音乐的美学特征之一。与“音乐的确定性“对应统一。指音乐语言由于没有视觉性,一般难于具体地描写或表现人物、事件的社会生活背景、外部特征、事变原因等,即音乐形象有相对不确定的一面。在音乐创作和欣赏中,由于美感的差异,也易使音乐形象的呈现相对不确定。也有人认为音乐不存在不确定性。

音乐的表情 性和多义性

4、音乐是什么?音乐和人的情感和心灵有什么关系?

成书于汉代的《毛诗序》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指出音乐中的声音,是由情感生发出来的。

虽然,情感不是音乐所专有的,而是在一切艺术中普遍存在,但是音乐却特别专注于表现情感。这是由音乐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

第一,音乐不再现现实生活中的物质形式,而只是表现从其中体验到的情感。

音乐中体现出来的情感,当然也来源于生活。但音乐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不像美术、戏剧和小说 那样,显示出具体的生活图景和人物、事件,而是仅仅表现出人在生活体验中获得的感受和产生的情绪、欲望等情感性的东西。贝多芬:“感受多于音画”。

第二,乐中表现的情感是抽象的、直接的。

音乐中表现的情感,因为是从作为生活依据的具体情景事件中提升出来的,它就不再是具体的感受,不再是与具体人和事直接联系起来的喜怒哀乐和爱怨等等,而是更加具有概括性和一般性。也就是说,音乐中表现的某种情感不是别的、特定的,而是这种情感本身。

也因为如此,音乐表现情感是直接的。著名的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说:“感情在音乐中独立存在,放射光芒,既不凭借‘比喻’的外壳,也不依靠情节和思想的媒介”,在这里感情是“坦率无间的、极其完整的倾诉”。

第三,音乐表达感情的特殊方式,还带来欣赏的特殊性。

当代波兰音乐理论家丽莎说:“在(音乐的)欣赏过程中,逻辑因素让位于感情因素,居于次要地位。”这就是说,在音乐欣赏中,感情因素多于理性因素。音乐对于欣赏者心灵的感染是直接的,无需借助于推理,也无需通过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这种情感体验带有更为直接的、个人的性质。正是因为这样一个特点,与音乐相结合的歌词常常以第一人称来表述,不仅演唱者而且欣赏者都会把自己的感情投入其中。就欣赏者来说,这种心理与对于文学或戏剧的形象所产生的同情、反感等是不同的。在其他艺术门类中,只有文学中的抒情诗接近于这种情况。音乐欣赏的这种特点,使音乐能够对人的情绪产生直接的强烈的影响。

当然,欣赏音乐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如马克思所说要有“音乐的耳朵”。特别是对于非通俗的交响乐等样式,更需要了解有关的形式结构、表现手法和风格流派等等,以至有关的背景情况,并且能够懂得乐曲的行进过程,才能收到较好的欣赏效果 音乐是世界语言,没有语言的障碍,全世界的人都能听懂

音乐可表达思想,感情,喜,怒,哀,乐

音乐可分为吹,打,拉,弹

音乐最能表达人的思想感情

5、听歌可以使人们心情好的原因是

听歌让我们心情好 因为我们感受到快乐

听歌让我们心情不好 因为我们感受到伤心

听歌让我们心情激动 因为我们感受到感动

让我们好好享受音乐吧~ 因为在当时的心情下你听的音乐都是符合自己情绪的,所以也是一种发泄情绪的有效途径 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自然本性的表达,是人人具有的一种智能,关于这一点,在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中已有专门的论述,他从大量的科学实验和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批判性研究的基础上证明,音乐技艺是一种智能,大脑的一部分,大约位于右半球,在对音乐的感知和创作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音乐教育实践中,一般认为音乐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它不仅关系到一般能力,如观察、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能力外,还关系到感受音乐的能力,以及与艺术相关的能力,即情感和审美方面的能力。所以我认为音乐能力是在音乐活动过程中表现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接受、辨别、保持和理解音乐的能力,是对音乐要素的认识过程和情感反应的一种综合能力,它由以下几个子能力构成:

一、音乐听觉能力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我们只有通过聆听的方式才能直接体验到音乐的本质。在声音听觉中,我们一般可区分为三个方面:音高、音色和响度。声波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音高,声波的波形决定声音的音色,而声波的振幅则决定声音的响度。

音乐听觉也是如此,它起初是未分化的,其中固有音高、音色和音强要素融合在一起。在音乐中,全部音乐实践就是以尽可能准确地确定和再现音高为基础,所以音高运动在音乐听觉中占主导地位,这样便形成了音乐音高的感觉,即构成某种音乐运动的,彼此在高度上处于这种或那种关系的声音高度感觉,我们把听辨这种声音高度感觉的能力称之为音高感。音色是声音的一种品质属性,不在何种乐器,不伭是乐音还是噪音,甚至是人声,都有各自独特的音色,它对人具有一种直接影响感官的刺激作用,在音乐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因素。在东方音乐观念中,因其不以多声的和谐配合为主旨,所以更是追求音色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而音色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声体的泛音分布及其相对响度,我们把辨别这种微小差异的能力称之为音色感。音强也是一种直接刺激感官的声音特性。在音乐中,它的强弱变化具有较强的表情作用,使人产生情感波动。而这种辨别乐音强弱起伏变化的能力则叫做音强感。

我们如果把两个音高显然不同的声音彼此加以比较时,就会发现,它们不仅在固有意义的音高上有所区别,而且在音色的某些特征上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高音总是明亮、轻巧些,而低音总是暗淡、低沉些。众所周知,儿童在刚开始学习音乐的时候,不能很好地理解“高音”和“低音”,他们通常把“高音”叫做“细的”,把“低音”叫做“粗”的。即便在同一音高上的乐音,若所给音强不同,也会造成音色特征的不同。一般强音常给人辉煌、饱满、近距离的感觉,弱音则常给人柔和、空泛、远距离的感觉。由此可见,在音乐活动中,音高感、音色感和音强感相互融合,共同构成音乐听觉能力。

二、音乐调式感

在音乐中,音与音之间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即互相推进,互相依附,它们总是按照一定的关系连结在一起来表达音乐思想,一个孤立的音或和弦,或者一群彼此毫无关系的音拼凑在一起,是难以塑造音乐形象的。像这样以一个音为中心,按一定关系连结在一起的许多音的体系就叫做调式。一支旋律或一首乐曲,总是以一定的调式为基础的。在调式体系中,起支柱作用的音给人以稳定的感觉,从而形成了稳定与不稳定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但音乐的内容在某种意义上又是情绪的内容,因此只是“听”音乐是不够的,还应当从情绪上体验它,感觉它的表现力。在旋律听觉中每一个音不是单个被感知的,而是在其对稳定音,首先是对主音的关系中被感知的,也就是说感知音乐音高就是感知声音彼此的高度关系,感知构成某种音乐运动的,彼此处于一定调式关系中的一系列声音。因此我们可以得出音乐调式感,指的是从情绪上辨别旋律音的调式功能,以及声音的稳定性和不稳定性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儿童的早期音乐教育中已有体现,在一些受过初期音乐教育的儿童中,他们能很好地感觉到以不稳定音为结尾的旋律的“未完结性”,同时能准确地把旋律的结尾音落在稳定音上。

三、音乐听觉表象能力

在我教过的孩子中,有一个孩子表现特殊,他对音乐欣赏具有浓厚的兴趣,能准确听辨旋律音高,能顺利地分辨出稳定音与不稳定音造成的结束感,能准确无误地配合节奏做身体运动,但他不能准确地重复演奏过的东西,不能唱出听过的曲调。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个孩子具有良好的音乐听觉和调式感,但缺乏另一种能力—— 音乐听觉表象能力。

因为音乐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当中,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不可能一次全呈现在听众面前,听众只有通过倾听一个接一个的音符才能领悟作品的含义。音乐的这种生灭同步性,即发生与消失同时的特点,使得个体必须依赖他的记忆印象把已听到的音符保存下来,并作为进一步接受和展开的基础。而这种记忆印象也就是音乐听觉表象能力,即在音乐活动过程中,随意再现音乐听觉的能力,它直接体现在依据听觉用噪音或乐器再现旋律中,而旋律的再现是一种没有听觉表象就不可能进行的活动。

音乐听觉表象能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有体现。如以前听到过的某一旋律,会突然间在脑海响起,甚至在长时间内顽固地响着,特别是在音乐会后,这种听觉表象尤其明显。在音乐创作中,音乐听觉表象能力也同样重要。作曲家从周围生活中摄取听觉表象材料,然后进行分析、综合,再作进一步的想象,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构成乐曲的基本主题。因此音乐听觉表象能力与调式感一起构成旋律听觉的基础,它是音乐记忆和音乐想象的基本核心。

四、音乐节奏感

音乐基本的意义体现者是音高和节奏运动,节奏是构成音乐的骨架,是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感觉是使人把音乐与外部世界直接联系起来的纽带,因为节奏不仅存在于音乐,而且作为时间秩序也存在于自然界、日常生活和人的生命自身,所以节奏是音乐中人可以通过对它的感受和体验来观照世界和观照自身的最重要手段。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也认为音乐中最强有力的要素,与人的生命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节奏,而节奏首先是音响运动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他认为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只有从儿童本身所具有的节奏感觉出发,以听音乐和身体运动为手段,才能唤醒儿童天生的音乐本能。

在音乐体验中,节奏感存在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统一。一首乐曲是许多乐音的有序运动,人们欣赏音乐首先是感受这些乐音的强弱、高低交替中的时间间隔,这指的是节奏的客观方面。而音乐中的节奏又是情绪内容的表现。从主观方面看,音乐节奏感指的是主动感受音乐节奏的情绪表现力并准确再现节奏的能力。在经,幼年时期,音乐节奏感的表现是:听音乐直接伴随着这种或那种能比较准确地表达音乐节奏的运动反应。

五、音乐审美能力

在现实音乐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曲优美的音乐,无数听众为之倾倒,但有些人却无动于衷,除了兴趣上的偏好及环境、心情等偶然因素的影响之外,不同的人在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上的确存在着差距。捷普洛夫在《音乐能力心理学》一书中阐述:“人从音乐里听到的东西越多,则音乐感越丰富。音乐体验,就其实验来说乃是情绪体验,只有通过情绪才能理解音乐内容,因此,对音乐发生情绪反应的能力应当是音乐感的核心。”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直接体现,它包含着内在的、深沉的情感内容,人们除了从音乐中获得直接的情绪上的刺激之外,在凝神欣赏它时,还能感受到音乐美的韵味,从而产生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具体来说,就是当人们的音乐知觉处于深化阶段的时候,音乐中的情感因素被体验,随着情感体验的发展,人们又往往产生对音乐的联想和想象,使音乐中固有的那些概括性的情感内容得以具体化,并赋予具体的社会内容,我们把这种能力称之为音乐审美能力。它包括音乐欣赏和创作中所产生的感觉、知觉、表象、想象以及理解、思维等心理活动,是各种音乐能力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能力,是音乐能力的统一要素。

总而言之,人对音乐的感受不仅是单纯的音响感觉,还是对音乐整体的认识和情感过程。音乐能力涉及的也不只是对音乐声响的意义产生反应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涉及对音乐表现方式及情感内容产生反应的能力。当然,从事音乐活动所要求的能力自然不限于以上五种基本能力。但这五种能力是指一般常人都可能具有的能力,是任何一位歌唱家、演奏家和作曲家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任何一位专业的音乐工作者或业余的音乐爱好者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表演能力和创作能力都要建立在这五种基本能力之上。所以这五种能力是构成音乐能力的基本核心。通过对音乐能力的基本构成进行分析,在理论上可以进一步揭示音乐能力的概念,深入认识音乐能力的实质。在实践中,可以为发展音乐能力指明方向,避免在培养工作中的盲目性,以便更快更好地发展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

6、音乐心理学中什么是情态?音乐为什么给人带来情感反应?

音乐就像诗文一样,里面总是包含着感情,容易产生共鸣的人就会对音乐产生情感反应,它是人们感情的寄托,载体 旋律,音乐的旋律刺激人的大脑,因此产生共鸣,或舒缓,或激昂,人本身就是情感丰富的,节奏的快慢,音调的高低能够带动我们或兴奋,或低靡。当音乐的旋律恰好与我们内心世界的某段映像相一致的时候,就更加明显。

当我们聆听一段旋律的时候,会触动我们头脑中的某段记忆,或者是我们的某些想想,就像人对自己想想的东西有很强的画面感一样,仿佛会有非常生动立体的影响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越想就越真实,再加上我们的感情投入,就会有强烈的情感反应。 当然了~越在乎会让本来很简单的事变得异常复杂,你懊恼自己怎么变成这样。我亲身经历额。我觉的你要变勇敢,面对他(她)的时候,什么都别隐藏。想对他(她)说什么,就不要在心里反复思量,直管表达你对他(她)的感觉,很多东西都在自己一次次跟自己心理拔河中失去了。紧紧抓住那个让你纠结的人,因为这种感觉不是对谁都有。 听觉,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最重要的感官之一!从古至今 人类对声音都是十分敏感的。现在社会而言。音乐已经没有国界之分了,因为音乐歌曲听的不是内容,歌词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曲调。我本人会弹吉他,比如,久石让的《天空之城》,还有《卡农》等等 我心情欢快的时候,节奏就可以弹的欢快一些,心里悲伤的时候,节奏就是缓慢的 陶醉的。其实作曲本身就寄托着作者的心情。演奏者的表演,大部分是体现他们的内心状态。声音就像表情一样,丰富多变。如果你会某种乐器,那么你静下心来,自己演奏一遍你最熟悉的乐器 用不同的速度去试试,让你的内心随着它走。你就会发现音乐的魅力就在于,触动心弦!

7、歌曲表达了什么情绪

主要看你是什么歌曲咯

详细说来,相比于日常情绪,音乐情绪中很少体验到罪恶感、羞愧、妒忌、厌恶、轻蔑、难堪、愤怒和恐惧等消极情绪。音乐带来的积极情绪体验具有世界范围的普遍性和一致性。音乐自身的情绪效价并不足以决定人们是否喜欢某首音乐,令人悲伤或悲喜交集的乐曲同样令人沉迷。音乐环境中产生的负性情绪是“安全”的,无论音乐本身表达的情绪是快乐还是悲伤,音乐诱发的情绪都可以是愉悦的。

如流畅的音乐表达快乐,(时间都去那了)吸引人,歌词有回忆:有畅想,是在社会步入老令社会引发年青人多去看看父母 歌曲是能影响人的情绪,他能带给人快乐也能带给人悲伤,现在有一种用音乐医治病人,而且效果不错 音乐的元素是音,作曲家不能像文字般明确表达感情,只能用声音的表现来引起人们的情绪。音乐的四个基本要素是节奏、旋律、和声及音色。节奏使人们联想起形体动作,旋律使人们联想起精神情绪。

音乐以旋律的差别,节奏的快慢,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声的变化,以及音色的不同等方法来表现其情感。比如以大调表示愉快、雄壮,小调表示悲哀、忧郁;紧张而短促的节奏表现奋发激怒,和缓而悠长的节奏表现婉转柔和,音高且强为热情,音低而弱为沉静;不协和音表示奋斗争执,协和音表示和平宁静;小号表现战争,双簧管表现田园等等。 怎样欣赏音乐? 每个人都根据自己不同的欣赏能力和爱好来倾听音乐。

为便于分析,我们把对音乐的欣赏分成3个方面。 (1)美感 听音乐纯粹是对音乐的乐趣,只求悦耳,仅是知觉的欣赏,不需要任何形式的思考,任由音乐的感染力将自己带进一个幻想的境界。如干某件事时,将音响打开,心不在焉地沉浸在音乐中。这时单凭音乐的感染力就把人带到一种无意识然而又有魅力的心境中去。 美感在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不应让它占过多位置。

即使在这个聆听音乐的初级阶段,也应采用更有意义的聆听方式。 (2)表达 所有音乐都有表达能力,音符后面总具有某种涵义,这种涵义构成作品的内容,能唤起情感,这是情感的欣赏。 (3)纯音乐 音乐除了令人愉快的音响和所表达的感情外,还存在于音符和对音符的处理之中。为了追随作曲家的思路,有意识地探求乐曲的结构、主题的变化及作曲家技巧的运用,这是理智的欣赏,也是欣赏音乐的高级阶段。

大多数听者并不能充分意,识到这第3方面。明智的聆听者必须准备加强自己对音乐素材及其发展情况的意识。他必须更有意识地聆听旋律、节奏、和声及音色。尤为重要的是,追随作曲家的思路,懂得一些音乐曲式的原理。 理想的聆听者是既能进入音乐又能超脱音乐的人,他一面品评音乐,一面欣赏音乐,不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要对音乐加以理解,唯一的方法就是倾听,只有从头至尾地反复认真地倾听,直到熟悉,才能加深理解。

音乐情绪也称音乐表情,指人对音乐作品的特定感知表现。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音乐情绪指音乐作品对人的情绪影响,通常可用一些形容词来形容,如:愉悦的、柔和的、抒情的、激昂的、忧伤的等等。

狭义的音乐情绪指音乐作品的表情要素,如:音乐的力度、速度、音色、表情术语等。

8、为什么人会对音乐有所感应呢?

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自然本性的表达,是人人具有的一种智能,关于这一点,在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中已有专门的论述,他从大量的科学实验和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批判性研究的基础上证明,音乐技艺是一种智能,大脑的一部分,大约位于右半球,在对音乐的感知和创作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音乐教育实践中,一般认为音乐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它不仅关系到一般能力,如观察、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能力外,还关系到感受音乐的能力,以及与艺术相关的能力,即情感和审美方面的能力。所以我认为音乐能力是在音乐活动过程中表现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接受、辨别、保持和理解音乐的能力,是对音乐要素的认识过程和情感反应的一种综合能力,它由以下几个子能力构成:

一、音乐听觉能力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我们只有通过聆听的方式才能直接体验到音乐的本质。在声音听觉中,我们一般可区分为三个方面:音高、音色和响度。声波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音高,声波的波形决定声音的音色,而声波的振幅则决定声音的响度。

音乐听觉也是如此,它起初是未分化的,其中固有音高、音色和音强要素融合在一起。在音乐中,全部音乐实践就是以尽可能准确地确定和再现音高为基础,所以音高运动在音乐听觉中占主导地位,这样便形成了音乐音高的感觉,即构成某种音乐运动的,彼此在高度上处于这种或那种关系的声音高度感觉,我们把听辨这种声音高度感觉的能力称之为音高感。音色是声音的一种品质属性,不在何种乐器,不伭是乐音还是噪音,甚至是人声,都有各自独特的音色,它对人具有一种直接影响感官的刺激作用,在音乐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因素。在东方音乐观念中,因其不以多声的和谐配合为主旨,所以更是追求音色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而音色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声体的泛音分布及其相对响度,我们把辨别这种微小差异的能力称之为音色感。音强也是一种直接刺激感官的声音特性。在音乐中,它的强弱变化具有较强的表情作用,使人产生情感波动。而这种辨别乐音强弱起伏变化的能力则叫做音强感。

我们如果把两个音高显然不同的声音彼此加以比较时,就会发现,它们不仅在固有意义的音高上有所区别,而且在音色的某些特征上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高音总是明亮、轻巧些,而低音总是暗淡、低沉些。众所周知,儿童在刚开始学习音乐的时候,不能很好地理解“高音”和“低音”,他们通常把“高音”叫做“细的”,把“低音”叫做“粗”的。即便在同一音高上的乐音,若所给音强不同,也会造成音色特征的不同。一般强音常给人辉煌、饱满、近距离的感觉,弱音则常给人柔和、空泛、远距离的感觉。由此可见,在音乐活动中,音高感、音色感和音强感相互融合,共同构成音乐听觉能力。

二、音乐调式感

在音乐中,音与音之间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即互相推进,互相依附,它们总是按照一定的关系连结在一起来表达音乐思想,一个孤立的音或和弦,或者一群彼此毫无关系的音拼凑在一起,是难以塑造音乐形象的。像这样以一个音为中心,按一定关系连结在一起的许多音的体系就叫做调式。一支旋律或一首乐曲,总是以一定的调式为基础的。在调式体系中,起支柱作用的音给人以稳定的感觉,从而形成了稳定与不稳定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但音乐的内容在某种意义上又是情绪的内容,因此只是“听”音乐是不够的,还应当从情绪上体验它,感觉它的表现力。在旋律听觉中每一个音不是单个被感知的,而是在其对稳定音,首先是对主音的关系中被感知的,也就是说感知音乐音高就是感知声音彼此的高度关系,感知构成某种音乐运动的,彼此处于一定调式关系中的一系列声音。因此我们可以得出音乐调式感,指的是从情绪上辨别旋律音的调式功能,以及声音的稳定性和不稳定性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儿童的早期音乐教育中已有体现,在一些受过初期音乐教育的儿童中,他们能很好地感觉到以不稳定音为结尾的旋律的“未完结性”,同时能准确地把旋律的结尾音落在稳定音上。

三、音乐听觉表象能力

在我教过的孩子中,有一个孩子表现特殊,他对音乐欣赏具有浓厚的兴趣,能准确听辨旋律音高,能顺利地分辨出稳定音与不稳定音造成的结束感,能准确无误地配合节奏做身体运动,但他不能准确地重复演奏过的东西,不能唱出听过的曲调。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个孩子具有良好的音乐听觉和调式感,但缺乏另一种能力—— 音乐听觉表象能力。

因为音乐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当中,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不可能一次全呈现在听众面前,听众只有通过倾听一个接一个的音符才能领悟作品的含义。音乐的这种生灭同步性,即发生与消失同时的特点,使得个体必须依赖他的记忆印象把已听到的音符保存下来,并作为进一步接受和展开的基础。而这种记忆印象也就是音乐听觉表象能力,即在音乐活动过程中,随意再现音乐听觉的能力,它直接体现在依据听觉用噪音或乐器再现旋律中,而旋律的再现是一种没有听觉表象就不可能进行的活动。

音乐听觉表象能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有体现。如以前听到过的某一旋律,会突然间在脑海响起,甚至在长时间内顽固地响着,特别是在音乐会后,这种听觉表象尤其明显。在音乐创作中,音乐听觉表象能力也同样重要。作曲家从周围生活中摄取听觉表象材料,然后进行分析、综合,再作进一步的想象,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构成乐曲的基本主题。因此音乐听觉表象能力与调式感一起构成旋律听觉的基础,它是音乐记忆和音乐想象的基本核心。

四、音乐节奏感

音乐基本的意义体现者是音高和节奏运动,节奏是构成音乐的骨架,是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感觉是使人把音乐与外部世界直接联系起来的纽带,因为节奏不仅存在于音乐,而且作为时间秩序也存在于自然界、日常生活和人的生命自身,所以节奏是音乐中人可以通过对它的感受和体验来观照世界和观照自身的最重要手段。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也认为音乐中最强有力的要素,与人的生命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节奏,而节奏首先是音响运动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他认为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只有从儿童本身所具有的节奏感觉出发,以听音乐和身体运动为手段,才能唤醒儿童天生的音乐本能。

在音乐体验中,节奏感存在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统一。一首乐曲是许多乐音的有序运动,人们欣赏音乐首先是感受这些乐音的强弱、高低交替中的时间间隔,这指的是节奏的客观方面。而音乐中的节奏又是情绪内容的表现。从主观方面看,音乐节奏感指的是主动感受音乐节奏的情绪表现力并准确再现节奏的能力。在经,幼年时期,音乐节奏感的表现是:听音乐直接伴随着这种或那种能比较准确地表达音乐节奏的运动反应。

五、音乐审美能力

在现实音乐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曲优美的音乐,无数听众为之倾倒,但有些人却无动于衷,除了兴趣上的偏好及环境、心情等偶然因素的影响之外,不同的人在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上的确存在着差距。捷普洛夫在《音乐能力心理学》一书中阐述:“人从音乐里听到的东西越多,则音乐感越丰富。音乐体验,就其实验来说乃是情绪体验,只有通过情绪才能理解音乐内容,因此,对音乐发生情绪反应的能力应当是音乐感的核心。”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直接体现,它包含着内在的、深沉的情感内容,人们除了从音乐中获得直接的情绪上的刺激之外,在凝神欣赏它时,还能感受到音乐美的韵味,从而产生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具体来说,就是当人们的音乐知觉处于深化阶段的时候,音乐中的情感因素被体验,随着情感体验的发展,人们又往往产生对音乐的联想和想象,使音乐中固有的那些概括性的情感内容得以具体化,并赋予具体的社会内容,我们把这种能力称之为音乐审美能力。它包括音乐欣赏和创作中所产生的感觉、知觉、表象、想象以及理解、思维等心理活动,是各种音乐能力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能力,是音乐能力的统一要素。

总而言之,人对音乐的感受不仅是单纯的音响感觉,还是对音乐整体的认识和情感过程。音乐能力涉及的也不只是对音乐声响的意义产生反应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涉及对音乐表现方式及情感内容产生反应的能力。当然,从事音乐活动所要求的能力自然不限于以上五种基本能力。但这五种能力是指一般常人都可能具有的能力,是任何一位歌唱家、演奏家和作曲家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任何一位专业的音乐工作者或业余的音乐爱好者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表演能力和创作能力都要建立在这五种基本能力之上。所以这五种能力是构成音乐能力的基本核心。通过对音乐能力的基本构成进行分析,在理论上可以进一步揭示音乐能力的概念,深入认识音乐能力的实质。在实践中,可以为发展音乐能力指明方向,避免在培养工作中的盲目性,以便更快更好地发展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

主要参考书目:

B·M捷普洛夫著 《音乐能力心理学》

霍华德·加德纳 《智能的结构》

王次炤 《音乐美学》

李孝忠 《能力心理学》

9、音乐吸引人的原因

你可以从音乐能使人感到舒畅的这方面来写

音乐是一种实践艺术,它不是以说理的方式来传播,而是更多地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润。 音乐是什么?音乐与人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言语、行为、人际关系等等,有一定的关联。故高洁的音乐与低价的音乐其对人们的影响是大不相同的。 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或奏或听,都内涵着及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为什么音乐能表达人们的感情呢?因为音与音之间联接或重叠,就产生了高低、疏密、强弱、浓淡、明暗、刚柔、起伏、断连等等,它与人的脉搏律动和感情起伏等等有一定的关联。特别对人的心理,会起着不能用言语所能形容的影响作用。 你可以抛却一切烦恼,瞬间体会到人生的价值所在 因为音乐可以在一个人烦恼的时候驱逐烦恼, 可以在一个不高兴的带来快乐, 可以在伤心的时候带来安慰, 可以在远方想到家人, 音乐可以代表自己自己的感受, 比如爱情中的一对情人, 对芳可以用一首歌来表达自己对她的爱。 所有音乐的用途实在太大了。送上一首歌, 祝大家天天开心岁岁平安。 音乐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音乐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音乐从声波上分析它介于噪声和频率不变的纯音之间,从效果上讲它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和表达人的情感。

音乐是社会行为的一种形式,通过音乐人们可以互相交流情感和生活体验。这在歌曲中这种作用表现得最为突出。

10、音乐为什么可以反映心境?

当一个人心里在想一些事,但又很莫名是事,自己都说不清的事,音乐唤起了懈斯底里的一种冲动,它让你可以暂时回避现实,逃避现实。

当你想得到真爱时,音乐里就有。

当你想得到快乐时,音乐也能给。

当你心情不好时,音乐能给你安慰。

所以,音乐是人类的一项最伟大的发明,它可能比人类会保存火种来得更早吧

哈!说笑的,没有科学依据的。 建议听一下纯音乐,例如小提琴、钢琴、萨克斯,或是古典音乐,古筝、二胡、扬琴、笛、萧 音乐=心境

??一直认为听音乐要有心情,要在环境、时间的完美统一下才可以欣赏到极致!并不是所有的时候都适合听音乐,也并不是所有的心情都适合听音乐,音乐有时象母亲的手,温柔地抚慰你受伤的心,有时又象情人的脸激起我们燃烧的激情。音乐,在不平静中让人进入宁静,雕塑在宁静中使人不平静。

??在一个有风的夜晚,你独坐桌前,推开窗户,满天星星点缀远方的天空,窗外有残荷的馨香,你的情绪有点怅然,平静中的怅然,周围的一切很安静,静得可以听到心跳如擂鼓,静得可以感觉血液的流动如小溪的水流过,这时《梁祝》的琴声随着黑暗飞舞,丝丝扣扣,扣扣点点,点点敲敲,敲敲----浸入你内心的深处,把那些忧伤的往事,拿出来晾晒,折叠打捆,把那些难排的心情,拿出来细细丈量,反复排列成行。

??或者在一条曲折的乡间小路上,小路两旁长满了梧桐,梧桐的叶子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一轮明月高悬天空,晚秋的空气带着寒意侵入心肺,你有一点忧伤,你慢慢的踱步,平静不平静的心情,这时《致爱艾丽丝》琴声从远处忽隐忽现的飘过来,让你感受恋人的俏皮,而又拥抱无门,让你感受生命的无赖,而又甜蜜在心。

??再或者在一个漆黑有风的夜晚,拉灭所有的灯,关紧所有的门窗,你把自己置于沙发的一角,你象一只困兽一样,等待着猎人的到来,这时《命运》的琴声凭空从黑暗中升腾,你把自己系于浪尖,又一次一次跌落浪谷,你把自己悬于崖边,可又一次次摔落山谷,一次一次,一次次,一次又一次,你无数次锤炼自己的生命,生命就在那绝处获得重生!

11、音乐与性格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音乐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就像小孩子喜欢听儿童那种有趣的音乐,年轻人比较活泼,喜欢追求时尚,就会去听当下流行的音乐或者比较动感的音乐,到了成年,人比较成熟了,懂得什么是爱情了,就会去听比较有情调的音乐,老年人比较喜欢听年轻人认为古老的音乐,当心情不好时,特别想听让人有点悲伤的音乐,这些都是音乐对人的心态的一种反映,性格的形成是由多方面因素形成的,音乐只是其中一种因素,音乐能够淘冶情趣,能够改变人的心情,听健康的音乐对人的性格有着良好的影响,但音乐不能够决定一个人的性格,所以说,音乐对性格的形成只能产生影响作用,而不能产生决定作用。以上是本人多年来听音乐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不知对你的作业有没有帮助,最后说一句,音乐是拿来感受的,若想对音乐与性格的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就要自己去感受,才会懂得音乐对人的影响,这是难以用语言去形容的。 有的人性格比较外向,调皮就会喜欢摇滚乐。rap 有的人内项,就会喜欢轻音乐

12、在音乐的性质里。严重影响音乐表现的因素是什么?

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由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形成音乐的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曲调,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构成音乐家的形式要素,就是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的最基本要素是节奏和旋律。 你好!

综合素质 科学理性思维 情感内涵 意志力 演奏风格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紧张,破音,跑调

13、音乐里有哪些情绪?比如:欢快的

E调安定、D调热烈、C调和爱、B调哀怨、A调高扬、G调浮躁 青春之诗 青春是一首 永不言败的歌 青春是一条 永不停息的河流 青春是一本 读不厌的书 青春是一杯 品不尽的茶 青春是一座 屹立在民族之林的高峰 刻印千千万万青年的足迹 青春是一座 知识的宝塔 洒下千千万万青年的汗水 青春是一棵正在茁壮成长的树 备受风吹雨淋的考验 青春是一朵 含苞欲放的花蕾 欲向世界展现独自的风姿 我用一颗热情奔放的 青春之心 送给自己一份青春礼物 那就是青春之诗 青春四曲 (1)三月飞雪 三月里飞来一场雪 我的母亲绝尘而去 天空中消失的岂止是冬日阳光 还有鸽子飞翔的身影 琴弦断了 我伏在云涛深处的山巅哭泣 三月本是花开的季节 而我收获的确是全世界花的枯萎 飘雪的路上 枯叶起舞 我坐在地上 夜夜仰望天堂的门口 和那条无法泅渡的河 星星早已隐去 沟渠上没有月亮的轻抚 我在自己的眼泪上调试 拨弄着一曲雪夜里的相思 (2)暗恋 眼睁睁地看着你 把嫩绿撒在我寂寞的秋天里 长成疯狂的春草 (3)我的青春 冬季昏暗的天空 没有美丽的鸟儿飞过 一汪孤寂的死水 没有鱼儿欢快的游弋 我飞上天空 俯瞰投影在流水上的花 发现它已在岁月的风中苍黄 童年是一面完整的镜子 青春却是一片斑驳的树叶 是谁铺着满山满谷的忧思 是谁枕着白云悠悠的梦 春天的布谷鸟夜夜歌唱的 可是曾经流逝的激情?

(4)明媚三月 明媚三月 花影重重 风摇绿叶 我打开窗子 阳光跑了进来 把阴影赶了出去 我听见孤寂断裂的声音 飞鸟掠过的破帛般的青春水面 粼粼发光的不是我的忧伤吗 都忘记吧 曾经喝过的鸩酒 曾经迷失的山路 山上的积雪已经溶化 在这美丽的三月 让我们一起聆听花和梦的私语

2、你是我的青春 你轻轻的来了, 带着一点顽皮。 你是那么的纯真, 虚伪无可逼进。

你轻轻的来了, 带着一点梦想, 你是那么的可爱。 你幽幽的来了, 清新是你的气质, 单纯是你财富。 我想拥你入怀, 但,你哭了。 于是,我不再亵渎你的清醇。 只因为,你是我的青春。 悲伤的、焦急的、痛苦的、

14、《海上钢琴师》中的音乐是怎样影响人的心理的?

刚刚写完这个电影的音乐分析论文……

我的看法是

主题音乐有两个,也就是片头跟片尾,呈双主题前后呼应式。一个代表大海跟般,一个代表1900。也就是影片中凡有出现大海或船的宏伟场面,都会有第一主题音乐,而凡是表达1900的心态的都是第二主题,包括对朋友,对爱情等

两个主题贯穿全片,片中的插曲或背景音乐很多也是经过主题曲做改动而来的。

另外就是1900弹的那些曲子,它们表现了1900的性格特征。例如以音乐来“读”人。需要是表现大厅中各种各样的人,但影片要表现的却是1900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认识世界里的人的。

对决的场面,第一首只弹个平安夜,第二首听哭了并模仿,表现了他的单纯,童真,没有竞争的,仅仅是对音乐的追求心理。第三首认真起来,是因为黑人惹恼了他,表现他的高超技术。当然这是用了夸张的手法,四手连弹的曲子,两只手不可能完成,用在这里也是从侧而讽刺了那些自以为是的音乐家。

偷吻女孩的音乐。表现他胆怯的心理。因为音乐中有小二度不协合音程。

华尔兹那段,表现他生活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船长说没有人能像你这么疯狂了。同时,这也是跟他对规矩说FUCK想呼应的。

大概就这么多了,还有一些表现手法,如蒙太奇,画内画外乐,音乐同步等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45954.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