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产生了朋辈心理,为什么女性容易产生从众心理
1、为什么女性容易产生从众心理
简单的说,女人是感性动物。
其实不是女性更容易产生从众心理,而是女性相比男性来讲, 女性会更没有主见一些,因为毕竟是弱势群体。
那么说起从众心理,其实大多数人都会有很严重的从众心理,而且这一现象在大陆尤为凸显。首先这跟人本性有直接关系,群居、模仿力、安全感等客观因素。其二,这跟教育有直接关系。
可以回想一下,在你的小时候,你的父母会告诉你,你要像谁谁谁一样,或者你看谁谁谁家的孩子多好,无形当中我们会受到一种潜规则:我要表现的像ta那样,才可以让我的父母夸我,他们才会说我好,慢慢就形成一种意识,一种思维模式。当然这是最表浅的。
总之,如果人从小就不是接受这种应试教育,而是遵循更健康有益的心理成长,那么这个人长大既然会心里很健康。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最明显的就是大陆现在所盛行的“社会焦虑”感兴趣可以自己查阅查阅资料
2、教师要如何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
在教师的层面,自然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来关爱和帮助这些同学,但是从我所接访的案例和每个班级了解的情况来看,仅仅依靠教师的关注是远远不够的,他们更需要的是朋辈的交流、沟通和接纳。
在我们的身边会有这样的特殊人群因为种种原因,例如家庭贫困生,或者残疾学生,学习不好的调皮生,甚至是长的不怎么样的所谓丑男丑女,他们不太受班级同学的欢迎,甚至于在学校大环境范围内也会显得形单影孤。从人际交往层面来说,他们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校园弱势群体。虽然就我们学校而言处于这一境地的同学人数不是很多,但同样需要引起大家高度的重视,因为这样一些弱势群体更容易出现心理危机。
我没有批评他们的不积极作为,而是选择和他们一起来分析那个我们称之为学校弱势群体之一的同学他一直以来可能是在怎样的环境中成长的,从初中甚至于小学或者更早就面临不公正的对待,这样就可以理解他现在的一些异于常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然后进行换位思考加入社员中的一位处于那位同学的处境,那么,他会希望受到他人怎么样的对待,他会以说明样的心态来对待他人,他会多么的渴望朋辈间的正常交流,而如果这些都不可得,那么他又会是怎么样的一种心理反应;最后,当我们的同学都成年之后,再次回头看看高中阶段的种种,是否会后悔自己曾经的不作为或者甚至是负向的作为,即成为弱势者回忆里的灰色甚至黑色调。我对于心理社成员的最低要求是,面对身边的校园弱势者,要有基本的同情心,如果因为担心会把自己陷入尴尬境地而不积极作为主动帮助他,那么至少不要成为他今后回忆里的灰色和黑色调!
从心理干预的角度,心里社团的小范围讨论并不能根本性解决问题,因为弱势群体首先是生活在校园大环境和班集体小环境中,对他产生直接影响的是后两者而不是前者,所以时间允许的话,需要对全校学生或者具体到班级学生进行相关的辅导和教育,才能更好发挥心理干预的作用。
除了对于校园环境的干预,弱势群体所在的家庭应该也属于我们干预措施的对象。
学校教育的长期实践告诉我们: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取得预期成效。因此,加强弱势群体学生的教育,教师必须把指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作为责无旁贷的责任。通过多形式、多渠道沟通家校联系,帮助家长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了解他们身心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自觉帮助孩子调节受家庭诸多方面困扰的不良心理,营造良好的家教氛围,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灰色困境。这些工作的承担者,可能更多的是我们的班主任。
对于校园弱势群体的关注本身,也是一种积极的干预的表现,希望能有更多的老师和同学来关心和帮助他们,成为他们今后回忆里的暖色调。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47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