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的含义,如何正确教育宝宝嫉妒心理
导读:嫉妒是一种由别人胜过自己而引起的消极情绪体验。嫉妒者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害怕别人得到自己无法得到的东西。嫉妒心理不仅影响身心健康,还影响学习和工作。家长应该正确教育宝宝嫉妒心理,让孩子正确看待嫉妒并将其转化为成功的动力。家长也应该避免用具有比较性的夸奖来阻碍孩子之间的正常交往。如下为有关嫉妒的含义,如何正确教育宝宝嫉妒心理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嫉妒是什么?
嫉妒是由于别人胜过自己而引起抵触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当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时,心里就酸溜溜的不是滋味,于是就产生一种包含着憎恶与羡慕、愤怒与怨恨、猜嫌与失望、屈辱与虚荣以及伤心与悲痛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嫉妒。嫉妒者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害怕别人得到自己无法得到的名誉、地位等,在他看来,自己办不到的事别人也不要办成,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不要得到。
嫉妒程度有浅有深,程度较浅的嫉妒,往往深藏于人的潜意识中,不易觉察。如自己与某同学是好朋友,他的学习成绩、能力等都较强,对自己的好朋友并不想加以攻击,但在内心总有一点酸楚。而程度较深的嫉妒,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如对能力超过自己的同学进行挑剔、造谣、诬陷等。
嫉妒心理不但影响身心健康,还影响学习工作。嫉妒心强,直接影响人的情绪,而不良的情绪会大大降低学习或工作的效率。另外,嫉妒心强可能使我们结交不到知心朋友。嫉妒心强的人往往事事好胜,常想方设法阻止别人的发展,总想压倒别人。这可能使同学、朋友想躲开你,不愿与你交往。从而给自己造成一个不良的人际关系氛围,你会感到孤独、寂寞。
如何克服?
1.培养豁达的人生态度,心胸开阔,要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强中自有强中手”,这是客观规律。
2.转移注意力,给自己一个不嫉妒的理由。
当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时,我们就无暇去嫉妒别人。因此,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使自己真正充实起来,那么,嫉妒的毒素就不会孳生、蔓延。为了缓解自己的失败带来的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可以找一些理由,使自己不再嫉妒别人。
3.看到自己的长处,化嫉妒为动力。
一个人在嫉妒别人时,总是注意到别人的优点,却不能注意自己比别人强的地方。其实任何人都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当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过我们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想一想自己比对方强的地方,这样就会使自己失衡的心理天平重新恢复到平衡的状态。
总之,对别人产生了嫉妒并不可怕,关键要看你能不能正视嫉妒。你不妨借嫉妒心理的强烈超意识去奋发努力,升华这种嫉妒之情,把嫉妒转化为成功的动力,化消极为积极,超过别人!
2、家长应该如何正确教育宝宝嫉妒心理
,往往发生在感到受冷落或发现自己比别人差的情况下,这种情感很小就有了。孩子的这种嫉妒情绪很普遍,最多的是受不了父母对别的孩子好。
孩子的嫉妒和她的安全感也有关。孩子似乎本能地知道
,当她是亲人关注的中心时,她就是安全的。所以,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目光旁移时,她就会设法让你注意到她的存在。孩子不会讨厌和别的孩子玩,而会讨厌别的孩子吸引了你的目光。
2.和孩子一起欣赏
对其他孩子的家长夸他们的孩子,似乎是我们成人交往中的一种常规做法。但如果夸奖具有比较性,让自己的孩子感到自愧不如,就会阻碍孩子之间的正常交往。
孩子和小朋友游戏
和孩子一起讨论别的孩子的行为,确实是我们经常要用的一种教育自己孩子的手段。但夸孩子最好不要用“漂亮”、“聪明”、"听话"这样的词。这样的词具有强烈的比较性,却不具有行为的指导性。被夸的孩子虽然会由此而增加一定的自信,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就会受到欣赏;没被夸的孩子感受到被忽视,却依然不知自己该怎样努力才能赢得同样的关注。 我会继续学习,争取下次回答你
3、幼儿有哪些主要的心理特点
一、学前期儿童心理的一般特点
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儿童是通过感知表象,也就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认识客观事物,具体的表象左右着儿童的认识过程。这个主要体现在儿童的记忆、儿童的思维和儿童的想象方面
2.幼儿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对于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这种无意性,可以通过儿童的注意、记忆、想象及行为表现看出来。
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第三个特点就是儿童从出生到三岁,他已经具备了一些个性和特点比如他的兴趣、爱好,这时候并不是固定、稳定的
二、幼儿初期(小班)的心理年龄特点
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小班时期是指3~4岁儿童的心理,小班儿童的行动常常受情绪的影响,也就是不受理智支配,而受情绪支配。情绪性强,是整个幼儿期儿童的特点,年龄越小表现得越突出一般表现在对人对事情的表现特点上。
2.爱模仿
因为在这时期,儿童独立性差,所以就表现出爱模仿来,
3.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儿童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也就是在思维方面,会表现出直觉行动思维这个特点来。也就是说儿童的思维带着直觉行动性。这时期儿童认识事物、思考事物时最主要的特点是:他凭着感知觉,凭着动作去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积累知识。所以我们在组织儿童进行学习的时候,或者组织儿童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儿童的这个特点。
三、幼儿中期(中班)儿童心理特点
1.爱玩会玩
也就是说,孩子在中班这个年龄阶段,特别爱玩儿游戏,游戏在中班这个年龄阶段来讲,处于高峰期,尤其是角色游戏,所以我们说,中班孩子是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这是中班儿童在游戏方面的特点
2.思维具体形象性
幼儿中期,思维具体形象性是儿童典型的思维。整个幼儿时期,儿童都具有具体形象思维。而在中班阶段这一特点,比起小班来讲,有了很大的提升。小班儿童思维主要是通过感知觉、通过动作去进行思考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而到了中班这个年龄阶段,由于大量地感知,儿童积累了大量的表象,那么在头脑中,形成表象以后,他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会依靠头脑中的表象,或者是一些具体形象,来认识事物解决问题。
四、幼儿晚期(大班)的心理特点
1.好学好问,求知欲旺盛
我们说,经过中班的教育教学活动,到了大班这个年龄阶段,儿童表现的第一个特点是:好学好问,求知欲望强。因为他积累了大量知识经验,经过老师的培养教育,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他有一个旺盛的求知欲,什么都要问你,比如天文地理知识,不管他懂不懂,他都要问你为什么。这就表现出儿童的一种好学的心理特点。即使是比较淘气的孩子,他也是爱追究,问一些问题的。所以在这个时期,我们家长应当满足孩子的求知欲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在这个时期,由于在中班儿童的具体思维发展以后,他对大量的表象进行抽象概括,就能形成一些概念。形成概念以后,就可以出现抽象思维。但是这时期儿童的抽象概括能力刚刚开始发展,只是抽象思维的一个萌芽阶段。
3.个性初具雏形
儿童个性的初具雏形,也就是说大班儿童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比如在性格方面,能够控制自己,做事不再随大流,显得比较有主见。在社交方面,他对人对己,都有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在对待别人方面,有的孩子表现出热情大方,有的孩子表现出胆怯害羞、自尊心强。在能力方面,比如美术方面、音乐方面,或者智力方面都出现了个性差异。
4、幼儿有哪些主要的心理特点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甚至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知觉印象的束缚。如两排相等数目的棋子,如果等距离摆开,幼儿都知道是“一样多”,但如果将其中的一排棋子聚拢,不少幼儿就会认为密的这一排棋子数目少些,因为“这一排比那一排短”。可见,幼儿辨别数目的多少这要受棋子排列形式的影响。所以说幼儿的思维也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要特点的。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仍然很差,很容易受其它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因而行为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在正确的教育的影响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状况逐渐有所改变。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3岁前,儿童已有个性特征的某些表现,但这些特征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改变,个性表现的范围也有局限性,很不深刻,一般只在活动的积极性、情绪的稳定性、好奇心的强弱程度等方面反映出来。幼儿个性表现的范围比以前广阔,内容也深刻多了。无论是在兴趣爱好方面、行为习惯、才能方面,以及对人对己的态度方面,都开始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倾向。这时的个性倾向与以后相比虽然还是容易改变的,但已成为一生个性的基础或雏形。 由于幼儿心理发展较快,以上三个基本特征在幼儿初期、中期和晚期又各有不同。
三、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 3岁,对于多数儿童来讲,是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龄。正是从3岁起,儿童才开始离开父母入幼儿园,过起集体生活。这个变化比较大,儿童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而适应的关键,在于使幼儿与老师、幼儿园、小朋友建立感情,其中最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的感情。 为什么建立感情就容易适应集体生活呢?这是因为小班儿童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情绪性强。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小班儿童的行动常常受情绪支配,而不受理智支配。情绪性强,是整个幼儿期儿童的特点,但年龄越小越突出。 小班儿童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很多方面。高兴时听话,不高兴时说什么也不听。如喜欢哪位老师,就特别听那位老师的话。 小班幼儿的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看见别的孩子都哭了,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哭起来。老师拿来新玩具,马上又破涕为笑。 了解儿童的以上特点,对教育工作有重要意义。如每年开学初,小班教师都面临一个接待新入园儿童的问题。大多数初次离开妈妈的儿童刚入园的几天总爱哭,有经验的老师总是一边用亲切的态度对待每个孩子,稳定他们的情绪,一边用新鲜事物(如新奇的玩具、儿童喜爱的小动物等)吸引儿童的注意,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加入伙伴的行列。2.爱模仿 小班儿童的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所以小班玩具的种类不必很多,但同样的要多准备几套。在教育工作中,多为儿童树立模仿的样板。比如,需要集中儿童的注意力时,可以说“看××小朋友学习多认真,小眼睛一个劲地看着老师呢!”一般不要批评没有注意的孩子。如果老师说“×××,把你的手绢收起来!”可能会引起更多孩子玩手绢。 教师常常是儿童模仿的榜样,因此,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们树立好榜样。 3.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思维依靠动作进行,是先学前期儿童的典型特点。小班幼儿仍然保留着这个特点。让他们说出某一小堆糖有几块,他们就用手一块一块地数才能弄清,他们不会像大些的孩子那样在心里默数。 由于小班儿童的思维还要依靠动作,因此他们不会计划自己的行动,只能是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比如,在捏橡皮泥之前往往说不出自己要捏成什么,而常常是在捏好之后才突然有所发现:“面条!” 小班幼儿的思维很具体,很直接。他们不会作复杂的分析综合,只能从表面去理解事物。因此,对小班儿童更要注意正面教育,讲反话常常引起违反本意的不良效果。例如,上课时,有的孩子要上厕所,其他几个孩子一个跟着一个学,也要去。老师不高兴了,说:“都去都去!”孩子们一下就全跑光了。对儿童提要求也要注意具体,最好说“眼睛看着老师!”而不要说“注意听讲!”因为儿童不容易接受这种一般性的抽象的要求。
四、幼儿中期的心理特点1.爱玩、会玩 幼儿都喜欢游戏。但小班儿童虽然爱玩却不大会玩。大班儿童虽然爱玩,也会玩,但由于学习兴趣日益浓厚,游戏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中班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中班儿童已能计划游戏的内容和情节,会自己安排角色。怎么玩,有什么规则,不遵守规则应怎么处理,基本都能商量解决,但游戏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还需要教师帮助解决。2.思维具体形象 中班幼儿的思维可以说是典型的幼儿思维,他们较少依靠行动来思维,但是思维过程还必须依靠实物的形象作支柱。譬如,他知道了3个苹果加2个苹果是5个苹果,也能算出6粒糖给了弟弟3粒还剩3粒,但还不理解“3加2等于几?6减3还剩多少?”的抽象含义。 中班幼儿常常根据自己的具体生活经验来理解成人的语言。例如,他们常常认为“儿子”一词的意思就是“小孩”。当他们听说某个大人是××的儿子时,常常感到不可思议:“这么大,还是儿子?”为了使教师说的话能让幼儿明白,必须注意了解幼儿的水平和经验,避免说过于抽象的语言。语言教学中,尽量用形象的解释来帮助儿童理解新词。教“笔直”一词,可以竖起一支铅笔,“笔直”就是像铅笔一样直,这样幼儿就能懂,而且能牢牢记住。
五、幼儿晚期的心理特点1.好学、好问 好奇是幼儿的共同特点,但大班儿童的好奇与小、中班有所不同。小、中班儿童的好奇心较多表现在对事物表面的兴趣上。他们经常向成人提问题,但问题多半停留在“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上。大班儿童不同,他们不光问“是什么”,还要问“为什么”。问题的范围也很广,天文地理,无所不有,希望成人给予回答。 好学、好问是求知欲的表现。甚至一些淘气行为也反映儿童的求知欲。家长、教师都应该保护幼儿的求知欲。不应该因嫌麻烦而拒绝回答孩子的提问。对类似破坏玩具的行为也不要简单地训斥了事,而应该加以正面引导,一面耐心讲道理,一面向幼儿介绍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满足他们渴求知识的愿望。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大班儿童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已有了抽象概括性的萌芽。例如,他们已开始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左、右概念),能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白菜、西红柿、茄子都是蔬菜,苹果、梨、葡萄都是水果);也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针是铁做的,所以沉到水底下了;火柴棒是木头做的,所以能浮上来)。由于大班幼儿已有了抽象概括能力的萌芽,所以可以,也应该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教育,引导他们去发现事物间的各种内在联系,促进智力发展。 3.个性初具雏形 大班儿童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他们开始能够控制自己,做事也不再“随波逐流”,显得比较有“主见”。对人、对
己、对事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有的热情大方,有的胆小害羞,有的活泼,有的文静,有的自尊心很强,有的有强烈的责任感,有的爱好唱歌跳舞,有的显示出绘画才能…… 对于幼儿最初的个性特征,成人应当给予充分的注意。幼儿园教师在面向全体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因材施教,针对各人的特点,长善救失,使儿童全面地健康地发展。
5、嫉妒的表现有哪些
《心理学大辞典》中说:“嫉妒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
嫉妒,内潜着对他人幸福的破坏倾向,并对自己所谓的不幸深感无奈的一种心态。
嫉妒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它包括焦虑、恐惧、悲哀、猜疑、羞耻、自咎、消沉、憎恶、敌意、怨恨、报复等不愉快的情绪。
6、当一个人嫉妒别人的时候会有什么表现,及行为?
嫉妒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
嫉妒,内潜着对他人幸福的破坏倾向,并对自己所谓的不幸深感无奈的一种心态。
嫉妒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它包括焦虑、恐惧、悲哀、猜疑、羞耻、自咎、消沉、憎恶、敌意、怨恨、报复等不愉快的情绪。 说话带刺,处处和你做对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5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