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群的人心理问题有哪些,性格内向的人不合群,不擅长交际怎么办
1、性格内向的人不合群,不擅长交际怎么办
首先你要接受、认可你的这种性格,并且要知道内向性格不是不好的性格,内向性格不等于不善于交际。无论是内向性格的人还是外向型的人的都有其性格的优势和劣势。其次学会善于发挥自己性格中的优势,善于降低性格中的不足。看看下面的叙述吧,它能给你一些提示:
内向性格=不良性格,这是许多人的看法,似乎已成了“定论”。
确实,内向者不善言谈与交际,常常处于一种孤独寂寞的状态之中。但是人的社会属性又使其希望被他人接纳、肯定、尊重、赞赏,渴望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融。因此,内向的人表面看上去很拘谨、很闭锁,其心理愿望却很开放。于是内向者常处于一种矛盾的痛苦之中。
许多介绍心理调节和社交技巧的书,谈了不少内向者如何克服内向的方法。这些书尽管具体内容上有所差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既都是否定内向性格,都要克服内向性格。
2、怎么解决不合群的问题
大量调查表明,合群的孩子在知识范围、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性格孤僻、不爱交往的儿童。
可是,由于很多家长长期娇生惯养或放纵不管,使孩子(特别是有些独生子女)非常任性,喜欢独来独往,很少想到别人。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很难与人合作,因而也很难适应社会。
不合群的孩子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为沉默寡言、孤僻、害怕陌生人;另一类表现为爱哭闹、爱捣乱、爱逞能、爱惹是生非。
要培养孩子合群,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主要表现在全家人和睦相处上,大人关心小孩,子女关心长辈,切忌以孩子为中心,处处围着孩子转,让孩子凌驾于父母之上。同时,家长也要尊重孩子,切忌随意训斥、打骂,要让孩子在互敬互爱的家庭气氛中形成合群的性格。
家长还应该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从小生活在同龄人的群体中,孩子们会逐渐学会怎么生活、怎么相处、怎么玩耍。有许多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会在集体生活中吃亏,便要求孩子自顾自,不要与其他小朋友来往。这样做表面上似乎是爱孩子,实际上,使孩子无法得到群体生活的锻炼,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对于爱捣乱、爱逞能、爱惹是生非的孩子,家长要教育他:你这样下去,没有一个小朋友会和你一起玩了,老师也不会喜欢你的。在幼儿园,老师应利用孩子的从众心理,使他看到整个班级是团结的、守纪律的,捣乱、逞能是不受欢迎的,孩子慢慢就会同化于集体之中。
在心理咨询门诊中,我们常这样指导孩子的家长:
(1)强化接受邀请的行为。不合群的孩子喜欢独夹独往,往往不大喜欢接受其他小朋友的邀请。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偶尔接受个别小朋友的邀请,即使是很勉强的,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如果发现孩子接受了别的小朋友邀请,并表示愿意参加,更要大加赞赏,促其参加。
(2)强化邀请别人的行为。家长要鼓励孩子欢迎主动上门来玩的小朋友,并为孩子们提供游戏的场所和他们感兴趣的玩具,还应不厌其烦地、热情地鼓励孩子并和他们一起玩。
总之,要使孩子由不合群到合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急于求成。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你就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善于与人合作、能适应社会的人。
第一,与个性有关,从小就不太合群,一般过分内向的朋友,常常将注意力投向外界,如别人对自己会是怎么样的评价?自己会不会说错话?对方是否不喜欢自己?总是考虑很多的问题和为什么。
第二,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如工作中的挫折,常常不能正确地评估,多次的失败感,增加了自己的自卑心理,从而更不愿与他人交往。
第三,没有多少好友,难以释放自己心里的苦闷与不快,所以越积越多的压抑感。
如何做呢?
关键还得靠你自己。别人不可能代替你,更没有什么灵丹妙药的,只你自己全面地认识自己,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一切,慢慢地改变自己,才会取得一点一点地进步。
第一,主动与他人交往,如简单的打招呼,不是要你一下子侃侃而谈,而是能主动地向别人问个好,我想别人也会有相应的反应的,只有你得到了别人的认同,你才会体会到快乐,不要寄希望于别人总是主动地与你交往,这一点很重要。
第二,与别人的交往,要注意肯定认同对方,自己不喜欢的,不一定是不好的,这是你应该特别注意的方面。技巧上或以多称赞对方,认同对方。
第三,多找一些与自己人生观、价值相同的朋友来交往,这样可能相处得会更广泛一些,更长久一些。
第四,在工作中,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做出自己的成绩,不要让别人觉得有你无你无所谓。
第五,你可以到正规的心理咨询中心去求询,因为有一些个性或认知的因素,一次咨询只能取得某些进展,面询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3、心理健康:如何改善不合群的心理(5)
女性心理健康
5、学会和别人交换意见 合群性格的形成有赖于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始于相互的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又要靠彼此在思想上和态度上的沟通。因此,经常找机会与别人谈谈话、聊聊天,讨论某些问题,交换一些意见是十分必要的。 友情是在相互的施与爱之中生长的。
我是来看评论的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54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