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心理慰藉的吗为什么,古代中医是巫术吗
1、中医的“三理”养生说是什么意思?
我国古代中医保健养生侧重生理养生;近代主要讲生理和心理养生;当代则特别强调生理、心理和哲理养生。这“三理”养生,反映了中医养生不同层次的3种效应观。
第一层是生理养生。古人养生,注重四道:一是动养之道,就是适度锻炼,可活动筋骨,疏通气血;二是静养之道,就是适当休息,可减少消耗,怡神健体;三是食养之道,就是均衡营养,可使饮食有节,二便通畅;四是居养之道,就是起居有常,可使精神愉快、情绪安定。守此四者,如能“不妄作劳”、慎房事、节情欲、避外邪、重内调、辅以必要的自我保健和药物治疗,则可以健康长寿,度百岁乃去。今天看来,这种单纯生理养生,可说是浅层次的保健养生。
第二层是心理养生。一是调摄情志,二要修养德行。因为人的情志活动和道德修养,对人的身心健康关系极大。
所谓“情志”,就是中医所说的“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精神因素,是人受外在环境各种刺激所引起的反映。既是生理反映,也是心理反映。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疾病,但过于激烈或持久,或自身过于敏感,都会导致疾病。如喜伤心、思伤脾,怒伤肝,悲忧伤肺,惊恐伤肾,所以要重视调摄情志。而调摄情志,最重要的是“情贵中和”,“莫大忧愁,莫大哀思”,保持心境平和。内则七情无扰,真气内存,五脏六腑气血调和流通;外则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无机可乘,邪不可干,使身体内外调和,从而达到百病不生。这是保健养生的内在因素。
所谓“德行”,就是道德行为。孔子说“仁者寿”,“有大德必得其寿”;荀子说:“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唐代大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写道:“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年”。“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所以说,调摄情志,修养德行是保健养生统摄全局的第一大法。这种心理养生可以说是深层次的保健养生。
第三层是哲理养生。所谓“哲理”养生,主要是要掌握对立统一规律和一分为二的观点。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的“六然”、“四看”保健养生观就是符合这一观点的。
所谓“六然”就是“自处超然”,超凡脱俗,超然达观;“处人蔼然”,与人为善,和蔼相亲;“无事澄然”,澄然明志,宁静致远;“处事断然”,不优柔寡断;“得意淡然”,不居功自傲,忘其所以;“失意泰然”,不灰心丧志,轻装奋进。
所谓“四看”,就是“大事难事看担当”,能担当得起;“逆境顺境看襟怀”,能承受得了;“临喜临怒看涵养”,能宠辱不惊;“群行群止看识见”,能去留无意。这样才能做到“知足不辱”,“知止不耻”,当行则行,当止则止。王夫之一生是在艰难困苦、颠沛流离中生活的,他能够活到74岁,这与他安贫乐学、著作等身、保持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清白的政治操守,以及他晚年重视哲理养生,而得到精神慰藉是分不开的。他这种哲理养生,可说是达到了高层次的保健养生境界。
上述“三理”养生,其重点、方法会有生理、心理、哲理和浅、深、高三个层次的不同,但其基本方法并不矛盾,而其效应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增强自身健康,延年益寿。故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妙。
2、何为养生之道?
所谓养生,指的是心灵能得到安慰,养生的方式有许许多多
不过最重要的归结于一个字,静,
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将养生之道等同于养生之术,其实不然。中医将养生的理论称为“养生之道”,而将养生的方法称为“养生之术”。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
良好的心理状态;
均衡的膳食营养;
规律的起居习惯;
适当的身心运动;
有意的业余爱好;
融合自然天地人。
3、如何对待老人的唠叨
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人上了一定的年纪之后,说话往往重复罗嗦,喜欢忆旧,固执己见,所以你父亲的这种唠叨现象,也是这个原因。
人上了年纪为什么爱唠叨?中医认为人的言语形成与心理和生理有密切关系。老年人由于精神不足,许多事情不能直接参与,研究这种现象的有关专家,在解释老年人适应成功与否的解脱学说中,这样描述:这种人际关系的退缩,增加了他对自己的注意力。由于社会的疏远,即转入了一个新的平衡状态。把他的能力完全倾注在自我的内在生活里,倾注在自己的记忆、幻想以及富有意义和自我形象中。人老了容易借助话语来表白自己,以求得心理平衡,且固执己见以维护自己的尊严,自我防卫;老年人能做的事情少了,为排除寂寞,也只好以唠叨、重复语言为手段;老年人言语杂乱,是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某种异常的表现;老年人津津乐道陈年旧事,炫耀以往的功绩,都是为了寻得一种心理上的慰藉。因此,作为晚辈,对老年人的心理应当做些了解。
怎样对待老年人的唠叨行为?我认为第一应该倾听,如果有时间,可以听父亲唠叨唠叨,以求得他心理上的宣泄。但在倾听中不要一味地顺着他的意识走,而是要加以引导。其次就是要提醒,对于老人重复的内容,要提醒他已经讲过的遍数,提示他没必要再重复了。第三就是转移他的注意力,老人的思维由于没有固定性,所以找一个话题就可以引开他注意力。人老了,话多很正常,作为晚辈,理应当起心理导师,对于老人的唠叨话题,一定要“牵着他的鼻子走”。 ·明 心·
老人唠叨勿当囬事
4、中药有木有疗效
小伙子你好!不知道你的年龄,也不知道你的性别,看你的这些提问,我只能叫你小伙子,好吗?
关于你提的“中药有木有疗效”的问题,我给你说,中药的效果很好,且不像西药那样有很多副作用。说远了的你可能不相信,说近一点的,你应该知道的,在2003年非典的时候,用中医中药治疗的那些非典患者,效果好,没有死人,还没有后遗症。而用西医西药治疗的那些非典患者,不但救治费用高,死的人多,况且所有的患者,没有一个到现在没有出现严重的骨关节病等后遗症的,现在北京还有一家医院在免费为这些患有后遗症的原非典患者免费治疗,你可以去问问!
关于你提的“中药有没有用啊”的问题,我给你说,肯定有用,因为它能够解除病人的疾苦。举一个例子,就像你肚子饿了,你说大米有没有用一样,你说中药有没有?
关于你提的“怎么觉得中药都是草呢?这个问题,我给你说,是的,很多中药都是“草”,是与人类“长期伴生而来”的草,就像小麦一样,都是从“草”一样的东西长出来的,所以,你不要觉得中药是草就感觉奇怪,好吗?
关于你怕“怪你肤浅”的问题,我不会怪你的,因为你对中药还不是很了解,但我相信你会进一步了解的,也欢迎你——一个炎黄子孙,能够对中医中药多一些了解,你以后就不肤浅了噻,你说是不是?
关于你说“你见到有个人说中药没用,只是给人心里安慰”的问题,我给你说,不是中药没有用,也不是中药只是心里安慰,而是中药才是真正治病救人的良药。在现在这个社会中,信口雌黄的人很多,无知无识的人也很多,不学无术的人更多,你才遇到一个这样的人,希望你不要感觉奇怪,好吗?
几千年的文化,你感觉没有效果,没有内涵的文化能流传这么久吗?
5、中医里的扶正祛邪是什么意思?朱砂是做什么用的?
1.朱砂传统用于重镇安神。过去有人用朱砂装袋放在贴身处(驱邪)用以安神。这种方法太传统了,是一种心里慰藉,让你心情放松的心理暗示而已。2.胆子特别特别小,有点神经质,常有错觉可以以补血为重点,你要早睡多养神,保证血液能够满足半天工作学习需要时,就不会有胆小等感觉了。
6、中医治疗癌症
中医治疗癌症扶正祛邪,而非直接针对癌症(肿瘤)本身,攻与补相结合,始终保持人体自我平衡状态,结合提高免疫力产品突破传统的化疗放疗手术等方案的弊端与局限性,由于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仅仅知道肺癌缉场光渡叱盗癸醛含互也是远远不够的,故不能一概而论。
中医治疗癌症 中医看病要,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癌症本身就是高难度的病,光凭家属言传或看相片来治病,有如瞎子摸象,病人不在身边用遥控处理往往会失去準头,只要对你母亲有帮助,谁当主治医师,谁当配角都无所谓,不要因为我个人的愚蠢,耽误了令堂的治病黄金时间,原本是善意的救人,却变成了误人,这也不是你我所乐意见到的。
所以给你一个最好的建议: 就是在你家附近找一个有經驗的中医師,面对面才能達到四诊合参。 以他为主,我在一旁为輔,幫你提供資料輔助你母親健康這才是上策,但这个动作,千万不要让对方医生知道,以免伤他尊严,会造成失去修养,弃你而去。
因为我无法达到中医最基本的四诊合参,所以无法得知你母亲目前的身体的体质状况,服用莲子鸡要注意人参,它会补病人的虚,大补元气,也就是大补里气,但它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吃的,会助内热,癌症也是内热引起,所以人参虽然列为上药,但它也有很多忌讳的。 人参,它的功能可以大补元气、生津止渴、增强免疫力等。 据《医学源流》中“方药论”,徐大椿论人参,“夫 人参用之而当,实能补养元气,拯救危险。
故病如果邪去正衰,用之固宜,或邪微而正亦惫,或邪深或正气怯若,则于除邪药中…乃不察其有邪无邪,是虚是实,又佐以纯补温热之品,将邪气尽行补往,轻者邪气永不复出,重者即死矣”。 现有资料报道:“服用人参适量对身体各生理器官有益,如服用超量,对人的神经有兴奋的作用,或出现口鼻出血、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对人体可导致不良的后果。
禁忌:内热病、高热病禁服会助长热,如火上加油,白血病及阴虚火动,痘疹初发均忌服。轻者邪气永不复出,重者即死矣。 若病家荀不慎而误服参可以莱菔子煎汁饮之能解。(资料来源,台湾药性大字典) 如果要服用莲子鸡,人参可改党参或用黄耆代用,效果没那么好,却也比较安全。
有什么问题你尽管吩咐,我已交代专人注意你的一对一求助,再怎么样忙,我也会抽出时间来一旁协助,配合你,只要能让你母亲延长寿命,减少痛苦,这是一个医者最大的心理安慰。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55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