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的社工理论有哪些,简述心理分析理论对社会工作有何主要理论贡献
1、简述心理分析理论对社会工作有何主要理论贡献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或者人的精神主要分成三个基本部分,即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 (superego)。他把人的动机归纳为饿、渴、睡、性等,其中性欲占主导地位(本我)。但本我往往受到道德、社会法规等现实条件的制约(超我),受到压抑得不到纾解的冲动而透过梦、失语等形式来寻求满足。弗洛依德相信一个人如果以前曾经有一些创伤性的事件而引致心理有问题,只要他能够知觉地即再将那事重演一次,并将本我、自我和超我作回平衡的处理,那麽问题就会解决,即精神治疗法。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现实状态下的自己,服从社会基本规范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自己心里的完美自己. 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之一的心理分析学理论认为不良行为的产生源于各种本能集合而成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关系的失衡,本我受到过度压抑或者自我、超我发育不全,因此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对服务对象的变态人格进行纠正和治疗,帮助他们恢复本我、自我和超自我之间的平衡,并用心里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来完成这个任务。
自己观点:人性恶论与这与儒家文化中宣扬的“人之初,性本善”理论之争。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个标准是由社会来制定的。人在出生之时纯粹是生物意义上的人,没有社会化,接受社会道德和社会规范的约束,是善是恶全由社会道德标准评判。社会道德和社会规范又是千百年来传统习惯而形成的。
试想依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本我”即未社会化的人,受原始欲望的支配,如果他处在一个未开化的社会,那么他的那些行为则被视为是合理的,也就不存在什么违背道德了。
虽然我很聪明,但这么说真的难到我了
2、哪种社会心理理论最具解释力
从众理论,倒“U”型曲线。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56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