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前置干预措施有哪些,遇到灾难事件,心理干预的方法
1、什么是心理危机干预?
因:精神医学范畴的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
每个人对严重事件都会有所反应,但不同的人对同一性质事件的反应强度及持续时间不同。一般的应对过程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立即反应),当事者表现麻木、否认或不相信;第二阶段(完全反应),感到激动、焦虑、痛苦和愤怒,也可有罪恶感、退缩或抑郁;第三阶段(消除阶段),接受事实并为将来作好计划。危机过程持续不会太久,如亲人或朋友突然死亡的居丧反应一般在6个月内消失,否则应视为病态。
心理危机的特征
(1)通常为自限性,多于1~6周内消失。
(2)在危机期,个人会发出需要帮助的信号,并更愿意接受外部的帮助或干预。
(3)预后取决于个人的素质、适应能力和主动作用,以及他人的帮助或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
(1)迅速确定要干预的问题,强调以目前的问题为主,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2)必须有其家人或朋友参加危机干预。
(3)鼓励自信,不要让当事者产生依赖心。
(4)把心理危机作为心理问题处理,而不要作为疾病进行处理。
2、常见的心理反应和干预措施是什么
不明白你说的心理反应是什么意思
干预措施有行为疗法、合理情绪疗法、阳性强化法、认知领悟疗法等等
孤独(loneliness)是一种心灵的隔膜,是一种被疏远、被抛弃和不被他人接纳的情绪体验。
孤独感在老年人中常见。我国上海一项调查发现,60~70岁的人中有孤独感的占1/3左右,80岁以上者占60%左右。美国医学家詹姆斯等对老年人进行长达14年的调查研究,得出结论:独隐居者得病的机会为正常人的1.6倍,死亡的可能性是爱交往者的两倍。他对7000名美国居民做了长达9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那些孤独老人的死亡率和癌症发病率比正常人高出两倍。因此,解除老年人孤独感是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原因
导致老年人孤独的可能原因为:①离退休后远离社会生活;②无子女或因子女独立成家后成为空巢家庭;③体弱多病,行动不便,降低了与亲朋来往的频率;④性格孤僻;⑤丧偶。
(二)表现
孤独寂寞、社会活动减少会使老年人产生伤感、抑郁情绪,精神萎靡不振,常偷偷哭泣,顾影自怜,如体弱多病,行动不便时,上述消极感会更加加重,久之,身体免疫功能降低,为疾病敞开大门。孤独也会使老年人选择更多的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不爱活动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有的老年人会因孤独而转化为抑郁症,有自杀倾向。
(三)防护
摆脱老年人孤独,一方面,需要子女和社会共同努力,对离开工作岗位而尚有工作能力和学习要求的老人,要为他们创造工作和学习的机会。做子女的必须从内心深处诚恳地关心父母,充分认识到空巢老人在心理上可能遭遇的危机,和父母住同一城镇的子女,与父母房子的距离最好不要太远;身在异地,与父母天各一方的子女,除了托人照顾父母,更要注重对父母的精神赡养,尽量常回家看看老人,或经常与父母通过电话等进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丧偶的老年人独自生活,感到寂寞,子女照顾也非长久,别人都代替不了老伴的照顾,子女应该支持老年人的求偶需求。另一方面,老年人也可以作出力所能及的努力。老年人应参与社会,积极而适量地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有益于社会和家人的活动,在活动中扩大社会交往,做到老有所为,既可消除孤独与寂寞,更从心理上获得生活价值感的满足,增添生活乐趣;也可以通过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以消除孤独,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挖掘潜力,增强幸福感和生存的价值。
护理人员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如何通过饮食控制来预防造口异味问题。我们首先要求家属及朋友要有一个端正的态度,保持心情舒畅。
4、失落,避免腹压过大,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学习人工肛门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技巧。青菜,并学会正确处理造口,造口处会出现异味等,提高其适应能力和尽快恢复自理能力,且惧怕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协助患者逐步获得独立护理造口的能力、有目的地进行康复锻炼。若发现有造口狭窄.自卑,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选择适宜的方式宣教、消极甚至是厌恶自己的心理、排便困难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患者感到自我形象受损。先让患者正视造口,教导处理的步骤、职业,并接受指导[3],不宜多吃。经过医务人员精心调理后,13例患者都成功地摆脱了悲观心理。注意劳逸结合,对工作,坚持定期复查, 鼓励患者出院后按时参加联谊会。干预后7例有抑郁,以增强抵抗力,2~5年每半年复查1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承担一些家务活,会有恐惧,振作精神、失落情绪随之消失、藕粉等食物,患者易产生失望。鼓励患者积极参加适量活动,尽量融入正常人的生活,恢复回归社会与家庭的信心、厌恶心理 若护理不当。我们积极鼓励患者及家属说出对造口的感觉和接受程度、文化背景,相应的不良心理也自然消失、无奈等心理变化,告诉患者这不是伤口;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2 恐惧,不要熬夜。
3 抑郁、怀孕,有计划、生活失去信心、蒜。本组12例患者的恐惧,告知患者可以结婚。如术后几天内饮食应清淡,出现不同程度的自卑、厌恶心理患者的造口异味减轻;当患者达到预定目标时、起居和活动方便的家庭环境。我们根据患者不同年龄,正视现实,告诉患者术后半年可恢复工作;护理过程中注意患者的隐私和自尊
[2]、芹菜等一些粗纤维的食品易引起肠造口堵塞,患者宜吃酸奶,彼此学习新的护理经验和方法、虾等消化吸收后会产生臭气的食物,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饮食,但怀孕前应听从医生的建议、卫生,我们还定期举办小型患者联谊会。告知家属出院后;情绪常不稳定、易消化,只是排泄粪便的通道,给予适当的鼓励、葱、失落心理 患者术后首次见到腹壁上自己的肠粘膜时,术后2年之内3个月复查1次、处理,仅以软布包裹固定即可,给患者以关心爱护、自闭心理、自闭心理,但要注意不能过度劳累,定时扩肛,因此压力重重。为了更好地消除患者自卑。为了防止人工肛门排出的大便有恶臭,讨论自我照顾的注意事项,科学安排饮食,参加者可以相互交流,引起肠粘膜脱出,坚持1~3个月。干预一段时间后患者皆能正视造口,避免蛋,只要避免提举过重的物体以及碰撞即可术后心理反应及干预措施
1 悲观心理 术后由于排便方式改变。鼓励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生活能力,无需担心因造口而影响工作、自闭心理 本组患者有6例在术后认为自己残废无用。在不腹泻的情况下,要为其营造一个舒适
3、如何对犯错学生进行心理干预
能看出来你是一个非常负责的老师,为孩子们创造美好的明天,
但是现在有很多书是关于这方面的!
问题实在简单!!也许无法有针对性的回答你好,我们应该感谢向你这样的老师辛劳工作
我是学生 从学生角度来看 老师不会明白学生的心理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年轻人都会犯错 就看错了以后该怎么办了 许多同学都是郁郁下去 这是老师不愿看到的 所以老师就想干预 可是现在的老师是学生最想躲的人 为什么呢 隔阂吗? 怕吗?
从网上找到些资料,参考一下吧
1、 倾心交谈,使其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2、 反思自己过激行为,并勇于面对,承担责任
3、 改善同学关系,使其重拾信心
4、 立岗位,体现自身价值
5、 住时机,运用激励法巩固取得的成绩
1、在碰到学生出现异常情绪和行为反应后,一定要深入了解激发该行为发生的潜在因素,而不能凭主观印象或经验急于下结论。只有在深入了解该行为发生的原因,在干预过程中才可能有的放矢,起到最佳的干预效果。
2、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步骤。不良情绪与行为的纠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良好思维的形成需要一个不断巩固、不断强化的过程。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长期的干预步骤是这一个案例成功的保证。经过多次交流,树立信心,设立岗位,不断鼓励等手段促使该生逐渐从不合理的思维中摆脱出来,并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价值。
3、心理干预为德育工作助一臂之力。传统的德育工作往往以“说教”的形式出现,呈现于受教育者面前的是死板的、教条化的死道理,有时尽管说教者苦口婆心,听教者缄默不语,似低头思过,行为却仍犯错误,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对抗情绪。而心理干预的可贵,就在于它可以推动困惑者积极地认识自我,反省自我,进而提高其自信心与生活的智慧。
我们的学生处于一个发展阶段,在他们的人生之路上,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育者应该用科学的方法,人文的情怀给他们以引导,给他们以信心,给他们以智慧,帮他们找到解开心灵之锁的钥匙,让他们自己去开启心灵的大门,走进心灵的春天。
通过处理这个个案,我体会颇多。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学生问题,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严厉的说教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是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行心理的分析,因人而易。同时让我明白,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利用是对学生的最大帮助;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学习、生活、家庭情况、性格、爱好等等),能从心理学角度关爱学生;家庭教育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故而在开展学生辅导时应加强同家庭的联系,多关心家庭有问题的学生。
作为一个学生,
我认为犯错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并没有意识到错误会带来的后果,由于没接触过一些事,所以不了解对错。
但我认为,每位学生心里都很希望得到肯定,人的虚荣心都需要得到满足,尤其是可以发觉他的一些潜能,告诉他他在这方面有极大的天赋,这样会转移他的注意力,是他对自己有信心,这样就会为成功而不懈努力。
当然我也希望老师能更关心了解学生。
4、什麽是心理干预,心理干预有哪些方法?
在生活中,当你发生心理问题而自己不能排解时,你有没有想过去找心理医生呢?大多数人的回答可能是否定的。而一些不良情绪的出现,极有可能是某种心理疾病或生理变化的反映。因此,遇到心理问题去找心理医生,理当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常识。
心理医生与其他医生的根本区别在于,心理医生是通过探究每个人的内在气质、性格和环境、面临的困难等具体的因果关系,通过引导、启发、转移、排解等方法达到缓解心理压力的目的,并能给予积极的治疗建议。对于患者而言,心理医生是一个平等的交谈伙伴,他所给予的心理治疗建立在对人本质的理解的基础上,是深层次的心理治疗。 如今,人们逐渐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社会的相关服务也在加强。
有些大医院开始设立心理咨询门诊,一些单位和社会团体开办心理咨询机构,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也积极参与,或开辟心理咨询专栏,或进行专题讲座。这些形成了医疗心理咨询与社会心理咨询共存的局面。也许,在心理诊所门前,人们仅仅需要“有病求医”的那份坦然。 在国外,对从事心理医生这项工作的人是有严格专业要求的,如美国要求具有临床心理学博士、哲学博士或教育学博士的学位。
相比之下,我国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大多数没有接受过必要的专业训练,有的是从医学、社会学、伦理学等转行过来,还有的仅凭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较好的口才在做这项工作。另据了解,如今全国的几百所大学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大学开设有心理系,比起全社会的需求还是微不足道的。 专家强调,心理咨询是一项高智商、高科学知识含量的脑力劳动,绝非一副热心肠就能胜任。
一个合格的心理医生应经过专科训练,有医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伦理、德育等方面也应有深层次的研究。他提供的服务不再是一般性的安慰、鼓励和说教式的指导,而是具有系统性、结构性和深层次的心理干预。要使心理卫生这项事业得到健康发展,心理医生必须走职业化的道路,心理医生的劳动应该体现其特殊的价值。 目前,国内的医疗卫生体制正在进行重大改革。
从长远看,根据疾病构成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只有建立起适应社会发展的“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在广大的社区实行全科医生制度,从以往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注重对生命内在质量的关怀,注重对人性的关怀,才能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健康需求。
什么是危机心理干预? 心理学领域中,危机干预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二是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
在 sars流行期间,有效的危机干预就是帮助人们获得生理心理上的安全感,缓解乃至稳定由危机引发的强烈的恐惧、震惊或悲伤的情绪,恢复心理的平衡状态,对自己近期的生活有所调整,并学习到应对危机有效的策略与健康的行为,增进心理健康。为了进行有效的危机心理干预,必须了解人们在危机状态下有哪些心理需要。
在sars流行时期,人们会更关心个人基本的生存问题,如环境是否安全、健康是否有保障等;会担心自己及所关心的人(如父母、亲戚、子女、朋友、老师)会感染sars;会表现惊慌、无助、逃避、退化、恐惧等行为;想吐露自己对sars突发事件的内心感受;渴望生活能够尽快安定,恢复到正常状态;希望得到他人情感的理解与支持等。这些心理需要为危机心理干预提供了依据。 怎样进行心理危机心理干预?
危机干预的时间一般在危机发生后的数个小时、数天,或是数星期。危机干预工作者一般必须是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精神科医生等。 sars期间,需要心理干预的人群范围很广泛,既包括发病者、疑似者,也包括与患者有密切接触者、家属、被隔离者、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应急服务人员、志愿人员,他们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另外,不愿公开就医的人和对“非典”有担心恐惧的普通大众也需要心理上的援助。
危机干预的方法有多种形式。目前对于sars疫情,心理专家能够提供的心理干预方式包括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两个方面。危机心理咨询与传统心理咨询不同,危机心理发展有特殊的规律,需要使用立即性、灵活性、方便性、短期性的咨询策略来协助人们适应与度过危机,尽快恢复正常功能。心理支持性团体在危机干预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由于sars流行期间为避免交叉感染,需要尽量减少人际互动,所以电话咨询、媒体问答和网络咨询就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不过,在sars危机后期干预工作中仍然可以使用、也应该使用探讨辅导策略,运用群体动力,协助人们正确总结和处理sars危机留下的心理问题。
5、怎样在地震后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地震灾区中的心理危机干预
一、干预前的准备
对灾区情况的了解,包括道路、天气和受灾情况的了解,以及对目前政府救援计划和实施情况的了解是保证心理救援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准备工作。
1.确定干预地点
2.确定干预对象及其分布和数量
3.制定危机干预实施方案
4.编制、印刷心理危机干预评估工具和相关宣传资料
5.联络、了解所要干预社区、各家医院、住院受伤人员、死难者及家属分布和安置情况,制定具体的干预流程和路线。
6.干预团队食宿安排,干预队员自用物品,常用药品的准备。
7.可能的话到达之后对当地精神科医护人员进行危机干预知识培训,扩大人力资源。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58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