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教育心理思想有哪些,孟子的教育思想,简单讲讲

laoshi 心理科普 2024-08-01 08:30:01

1、孟子的教育思想,简单讲讲

孟子的教育思想,简单讲讲

孟子的思想是实施仁政,以道德来教化百姓。是儒家思想的延展。而且,孟子被称为亚圣。仅次于孔子。

孟子的教育思想、

教育是儒家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的思想家们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重视教育,并且,各个时代的各个人,对于教育的观点都有所不同。比如一部《论语》里面,孔子再三强调应该有主动求学的进取精神,强调应该“下学而上达”,强调一个“求”的过程,所以我们从《论语》中读出的,是一个十分刻苦踏实的孔子,包括他的那些门人也具有一样的品质。

相比之下,孟子的教育思想则显得更加个性化。孟子学说的中心是性善说,即“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他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并且用一句话概括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这种论断虽显得有些唯心主义,却也为他的教育理论提供了一个很不错的前提和基础,并且影响到后世儒家学派的发展,程朱理学里的“理”和“性”,其出发点都是性善论。但事实上这种说法又并不一定是正确的,阻碍了人们对人心深处假恶丑的认识,从而阻碍了人们对真理的探究。

纯粹从孟子的理论来说,性善论起到了很大作用,尤其是在“性情”和“教育”两方面,因为“性本善”,所以“人皆可以成尧舜”,常人与圣人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能立足于自己的“心之思”的才能来扩充其“四端之心”,要想达到圣人的高度,就必须学习,必须“养浩然之气”,故而说,性善论是孟子教育理论的一个基础。

就求学的目的来说,我比较喜欢孟子的观点。儒家的一般看法上,最广为流传的大概还是《礼记·大学》中所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孟子的观点是“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此句读来儒学之气甚少,倒反而有些禅味,关于“放心”的解释不一, 有人说就是把丢失的本心找回来,也有人说是断除妄想、执著的念头,从性善论来说,第一种解释可能性较大。

学习的态度上,孟子认为应该立大志,把不能与圣人相比当作“终身之忧”,然后要有坚强的,百折不挠的精神,在他看来,一切的挫折都只不过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前奏曲而已;同时,在学习的时候,必须专心致志,弈秋诲二人弈,其中一人惟弈秋之为听,而另一人一心思援弓缴射鸿鹄,结果“弗若之也”,这也证明了孟子“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的观点,强调了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

当然,教育离不开教育者,教育者在教育中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孔子说“诲人不倦”,并实行“因材施教”,这点上,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观点,他说:“君子之所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有成德者,有达才者,有答问者,有私菽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也就是说,天资高的学生可以像时雨对草木那样地点化成长,天资敦厚的学生应重点培养他的德性,有某方面才干的则偏重于发展他的才能,不太有天分的就只能就其问题来加以解答,不能亲受教育的就间接地给予指导。这体现了一种教育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对于当代有些“满堂灌”式的教育方法,是很有借鉴作用的。

孟子还十分强调教育者自身的素质:“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一个教育者,必须自身有渊博的知识,能透彻地理解问题,才能教授别人,只有这样,才无愧为人师表,他说“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这话虽有厚古薄今之嫌,却也不无道理。

在教育的地位上也许孟子不及孔子,但也是“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规模亦不算小,虽然大多只是碎珠散玉般夹在他的文章中,而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也值得探讨,值得学习。孟子的教育思想是极其丰富的,这里仅是我的一点想法,管蠡窥豹而已。

2、简述孟子反求诸己的道德教育方法

简述孟子反求诸己的道德教育方法

思想:反躬自省。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它的含义是: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平时的做法却往往与圣人背道而驰。有了问题,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反躬自省。

原文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译文

孟子说:“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亲近,那就应反问自己的仁爱是否不够;管理别人却不能够管理好,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管理才智是否有问题;礼貌待人却得不到别人相应的礼貌,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礼貌是否到家——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诗经》说:‘长久地与天命相配合,自己寻求更多的幸福。’”

3、孟子的教育观点是

孟子的教育观点是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73,84,阎王不叫自己去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望赞同、采纳。呵呵

易子而教

孟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子“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的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他们都把全民教育当作实行仁政的手段和目的。一方面,主张“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滕文公章句上)加强学校教育;另一方面,要求当政者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离娄章句上)以榜样的力量,教化百姓。教化的目的,就是要百姓“明人伦”,以建立一个“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滕文公章句上)的和谐融洽的有人伦秩序的理想社会。

孟子一贯以孔子的正统的继承者自居,他的教育贡献也是无与伦比的。他不仅授徒讲学,培养出了乐正子、公孙丑、万章等优秀的学生,还与弟子一起著书立说,著《孟子》七篇,留给后世。犹如绵绵春雨,普降于漫漫的历史文化中。

对教育方法的改进,孟子很推崇“易子而教”的传统教育方法。当他的得意门生公孙丑询问有的君子为何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儿子时,孟子回答道:“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离娄章句上)父子之间由于感情深厚,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往往不严,对于儿子的一些错误和毛病也因为溺爱和骄惯而放任,从而使正确的教育难以为继。所以,“父子之间不责善”,易子让别人来教育,既能从严要求,也能保持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不伤害感情。

4、孟子启发性教学的原则有

一、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内涵

春秋时期教育思想家孔子曾经很形象生动的对启发性教学做过精辟的阐述,他说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1]。后来孟子也有这样的阐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2]。国外的大思想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这就是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体现。启发性教学原则即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原则。他是最常见也最适用的教学原则。随着时代的变化,启发性教学有不同的要求,怎样给启发性教学原则准确定义呢。综合多方表述,我认为:启发性教学原则即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直接地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去发现相应的结果,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他是最常见也最适用的教学原则。

二、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正确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

首先教师应把握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一般到特殊,循序渐近的原则。即提出某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去解决,并从中获取解决问题的途径。然后教师再提一些与前提出的有关问题进一步引导解决,从而形成整体经验。

其次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觉参与启发活动的积极性,在这一点上教师应注重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和质量,一要坚持提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二是问题的设计要突出本节课内容的重点难点;三是提的问题要明确;四是提的问题要符合数学教学思路,并注意层次性和连贯性;五是提问要在培养能力方面下功夫。从而有价值的提问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提出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促进他们做题技巧性的提高。做到启而能发,发而能导,导而不乱。为此,我认为采取以下具体做法。

搜一下:孟子启发性教学的原则有

5、四书中的《孟子》讲得是什么?

先秦诸子散文中,《孟子》以其磅礴的气势,深刻的思想内涵在六部子书中占据一席之地。在《孟子》一书中,除开性善、仁政的核心思想,孟子的教育思想在书中也有着多方面的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就一直很重视教育,尤其重视通过教育来塑造一个有理想有品格的人,将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提升视为教育的宗旨。《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经典著作,同样体现出了儒家中教育思想的核心,即人格的教育。《孟子》文本中有着大量关于教育目的、方法、观念等方面的论述。孟子的教育思想,是孟子毕生从事教育及其四十余年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其中蕴含着孟子非凡的智慧之光。1

在教学方法上,孟子既有对儒学先贤的继承又有自己的发展创新。孟子继承了孔子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对愿意学习的人,不管什么身份,他都一视同仁;对于资质不同的人,他以适合学生的方法来教导他,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但是,孟子对孔子的“因材施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有了发展。2他强调教育环境的重要性,初次提出教与被教者之间的关系对学习的影响,坚持教育学生要有一定的标准,要明确奋斗目标,不能随意降低要求。孟子提倡只要愿意学习的人,都可以收入门下:“殆非也。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3(尽心下)孟子认为教育的方法手段是多样化的,根据学生资质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教育方法:“教亦多术也,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4(告子下)教育的方法有很多,不去教他,其实也正是一种教育方法啊。“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尽心上)君子教育人的方式有五种,有像及时雨一样滋润的,有成全品德的,有助其成材的,有解答疑问的,有用自己的学识风范感化而使其成为君子的。

来源:鸭绿江·下半月

四书应指《孟子》、《大学》、《中庸》、《论语》

6、孟子的道德教育内容是什么?

孟子主要是人格修养伦,主要思想是性善论与义利观,包括人伦教育与道德教育

“人性善”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62891.html

AI角色模拟

AI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心语者,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愿倾听您的困扰并提供支持与建议。

开启对话

我是AI女友
嗨,我是你的恋爱女友,一个小少女,爱撒娇卖萌,偶尔耍点小脾气,快来聊吧!

开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