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不自私心理发展,怎样培养,孩子不以自我为中心,不自私
1、怎样培养,孩子不以自我为中心,不自私?
这是大人的问题,很多无心的话会给孩子潜意识的!比如:小宝上幼儿园回家,大部分家长会问“小宝今天吃了饼干没有?吃了几块?”假设饼干是幼儿园每天发的,话是关心孩子的身体,但小孩会想:哦!原来我是要吃饼干的,同学吃几块我吃几块。这样就会造成孩子在哪里都不愿意吃亏。。。所以就自私了。家长的觉悟一定要高!很多东西不是学校说的就一定对,比如:“书山有路勤为径”这话对的,可是下句“学海无涯苦做舟”这话吓人吧?学东西是很苦的事啊!!你们的行为直接影响孩子的判断,你占点小便宜,小孩会效仿以此来炫耀。尊重孩子,蹲下来和他说话,和他交朋友,经常和他一起闹,和他站在一条线上,你是朋友你说话他自然听,你的好他自然学,总一副父母的姿态指挥他他烦不?叛逆就这样来了,你越让我这样我就那样。。问有意义的话:有没有帮同学老师做事情??这样他的潜意识:哦!原来我是应该帮同学和老师做事情的。孩子一旦不自私,有利他心,这样的孩子你用怎么管,做好道德教育早晚都能干出点成绩来。。
人总会成长,总会成熟,先从慢开口开始,三思而后就能考虑别人的感受了,能体谅他人自然能受到他人敬重。
有时候父母想把孩子教好了,但是又怕自己的孩子吃亏 ,所以便使得自身的行为与初衷相违背 。而且孩子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的影响会更深刻 ,溺爱与单纯暴力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所以做家长的要控制好关爱与处罚的程度 ,“恩威”并重。但首先自身要正,不然真是会上梁不正下梁歪。并且如果是让老人带孩子的话,则小孩子最容易出问题,因为老人一般比较疼爱孙辈,只知道爱护,很少懂得教育。
2、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自私?
源自家庭教育。小孩子懂什么,他就像一颗种子,你给他阳光,他就会茁壮生长;你给他黑暗,他则腐烂在泥土里。当然也有人,即使在阳光下也长歪了,黑暗中也发了芽,但毕竟是少数,比例问题。
随着社会越来越自私。本来中国计划生育就造成很多两代八个人围着一个小孩转的局面,养出了很多自私不懂分享的人。同时中国快速发展,很多家庭生活条件变好了,但是因为忙于赚钱而疏于家庭教育。看看那些年的“留守儿童”就知道了。
这就是溺爱的结果,特别是同老人们生活在一起的孙辈们,宠爱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我们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大家都围着孩子转,不让他们受半点委屈,什么好吃的都让他们独占,有的大人老逗孩子。
比如当他们又好吃的就会说:给爷爷吃一口。起初,孩子的自私意识不强会举起来给你吃,往往这时大人会说,哦,真乖,你吃吧。久而久之孩子看到,原来这是我一人的呀,慢慢的私心大增。
其实,你们已经知道孩子有这样的自私了,就要坚决纠正了,不怕他哭闹,如果有好吃的,就要让他分给家里的每个人,既然让他这样做了,你们就坚决地吃掉,如果他不同意,你们就把东西拿走,哭也不答应,要让他知道,什么好东西都不是他一人享受的。
我们对待孩子就是这样的,结果我们的孩子很懂事,从来不自私。你们就下决心改改他的自私吧。一定会成功的,就是不要怕他哭。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将来是你们的福,否则当孩子越来越大到了无法改变时将会给你们带来的后悔会很大。
说明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谁敢拍着胸脯说自己大公无私?成年人都做不到何况儿童,教育不但要言传,同时还要身教。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孩子们懂得多,见得多,需要的多,为了得到,那就必须自私,要不然如何得到?
自私??我听朋友说。。政治课有教过我们。。每个人都有自私的时候。。只是说在自私的一方面表现出来的程度不同而已。。 自私是本性 动物之间爱,谦让,团结是哪儿来的 当大家有共同目标的时候就会这样,但相反,如果你家里养两条狗狗却只给他们一个饭碗吃饭,你觉得长此以往,他们不会发生冲突吗? 牺牲自己,达成别人的人是神是先知是伟大的,但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这样
1、独生子女娇生惯养
现在的独生子女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自私问题。两个家庭结合后,家里就这么一个孩子,两家人都会特别宠爱甚至溺爱,有什么要求都尽量满足,有什么好的都会先给孩子。这种满足跟溺爱会一直渗透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想不自私都难。
2、家长用物质来弥补缺失的陪伴
父母因为太忙了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心里会很内疚,就想用物质方面来补偿孩子。这样就会滋长孩子对物质的索取。在家长用这种方式不断满足孩子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孩子对物质的需求,不断增加的欲望,也是孩子产生自私的根源。
3、不让孩子参与家里的琐事
我们都知道,现在孩子的压力也很大,平时学习任务很重,所以大部分琐事都不用孩子管。其实这种善意的爱,恰恰让孩子形成了自私的性格。等孩子考上了大学,他也会觉得这是他自己努力的成果,跟父母并没有多大关系。
4、个别父母的不良行为
有些大人本身就很自私,斤斤计较喜欢占小便宜,认为自己什么都是对的,什么事都要推脱责任,不承担过错,也不喜欢帮助别人。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经常耳濡目染,难免也会出现自私任性的问题。
在孩子品德和心理的培养过程中,父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家长的责任应该是帮助孩子逐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束缚。如果一个人只想到自己,就容易发展成为一个自私,,吝啬、不受欢迎的人。
那是因为让着他们的人太多了…孩子少…长辈多…你好意思和小孩子计较?自然就自私了哟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自私?
3、为什么单亲家庭的孩子对人都不自私,而且还回努力帮助别人,看不出...
单亲家庭的孩纸要比不是单亲家庭的孩纸更坚强,其实也是为了掩饰他们不坚强的一面!
也许你幸福哦,碰到的都是单亲却依然温暖善良的孩子。
我想或许是想要获得爱,也因为单亲吃过不少的苦而更加懂得换位思考与理解他人吧。
因为正是因为他们缺少爱,所以才不能让别人更加缺少爱,他们体会过所以不想让别人继续体会。所以会乐于助人
4、怎样教导孩子变的不自私?
大方的父母造就不自私的孩子
几乎每一个父母在看到孩子的抢夺和囤积行为后会感到担忧和害怕:“我的孩子会不会一直这样?”面对家长们的困惑,美国的儿童发展和行为问题专家Jan Faull解说个中缘由,并引介了一个成功的家庭。
2岁左右的孩子表现尤其突出,只要有人碰他们的玩具,他们的第一反应常常是,“别动,这是我的。”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一旦进入了幼儿园,孩子便开始表现出分享、轮流甚至偶尔的大方。
如果不只一个孩子,家里就必然会产生关于资源的竞争,如财产、“领土”和关注,家长又会忧心忡忡:“如果我的孩子们不能关心别人,将来他们怎么会有对公众利益的责任感?”让我们来认识一下Smith夫妇,他们决心灌输给孩子们一种仁爱思想。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他们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无论是捐助无家可归者,还是照顾生孩子的邻居,他们都竭力让孩子见证人类给予的天性。Smith夫妇也努力让孩子将仁爱付诸行动,Jane和Bill带他们去做义工,并让孩子们参与讨论捐款给哪一个慈善机构。
Smith夫妇意识到他们向孩子们灌输的这种价值观,实质上是要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利他行为。他们从不苛求或强制,而是通过工作本身的趣味性和自豪感来感染孩子。既使孩子们抱怨他们也坚持不懈。
他们也会给孩子制定行为规则。Smith夫妇给孩子们零用钱,但要求他们必须1/3用于慈善行为、1/3投资,另外1/3自由支配。从孩子们很小的时候他们就定下这个规距,并希望孩子们终生实行。当Smith家的孩子们学会帮助别人以后,父母就不必强制了。
他们总是耐心地教导孩子。无须说教,Smith夫妇巧妙地向孩子们指出慷慨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以及对社会的益处。Jane Smith也许会这样说,“我真开心能花时间帮助那些不幸的人们。”除了每周六都向教堂捐款并去做义工,慈善行为已渗透到Smith家的日常生活,成为餐桌上的话题之一。这奠定了孩子们认识世界尤其是社会公正的基础:为社会公益事业尽一份力。
Smith夫妇的三个孩子各有自己的想法,对慈善行为的热心程度也不会完全一样,但在传递他们所珍视的价值观上,上述做法还是很有效的。
5、怎样让孩子不哪么自私?
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特别是7岁以下的儿童,由于心理发展的局限性使他们常常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多从自我考虑问题,以自己的经验去解决和认识问题,很少关心别人,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然阶段,这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自私自利”,但需要家长及早认识这个问题,有意识地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孩子意识到除了自己以外,还要考虑他人的感受,使其养成为他人着想、帮助别人的习惯,否则,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而不指导他们学会分享就会形成自私的行为方式。
人的性格是在一定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形成的。目前城市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里的成人都以孩子为生活重心,长辈的疼爱更是让幼小的孩子感到我是家里的中心,他们的任何要求都会通过各种途径得到满足,几乎每次都以家长的妥协而告终,这种过分的溺爱、迁就,久而久之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倾向。
当然,对已经形成自私倾向的儿童,家长不必恐慌,也不要感到束手无策。发现孩子问题本身就是教育的契机,处于此年龄的孩子可教育性强,只要家长认真对待,方法得当,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您不妨从以下方面入手:
1.创造分享的家庭气氛。
家长从孩子最在乎的食物开始,如果孩子独占的话,家长就要把食物拿过来公平地分开,不能再放任不管。一开始,孩子可能会大哭大闹或苦苦哀求,但家长绝不能让步,一定要坚持到底。偶尔的“旧病复发”也是正常的,只要家长坚持就一定能纠正过来。
2.满足孩子的要求要适当。
对于孩子的合理要求可以适当满足,对于不能及时满足的要让孩子学会等待,不过分迁就,即使孩子很强硬,家长也要把正确的坚持到底,不给孩子留余地。如果有一次妥协,孩子就知道下次有机可乘,所以,家长要有狠心、恒心和耐心及坚持到底的决心。
3.引导孩子懂得体谅他人。
家长可以有意制造一些挫折,即碰钉子的机会,适时地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孩子认识自私是不受人欢迎的行为,只有友善和互助才能赢得大家的喜欢。如鼓励孩子多参加合作性的游戏活动,指导孩子在玩中感受尊重、帮助、谦让别人的乐趣,并学会控制自己不合理的情绪。
4.家长要以身作则。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尤其要多孝敬长辈,给孩子树立模仿的榜样,长此以往,同样的品质和行为方式就会再现于孩子身上。
孩子自私,很多程度是因为没有学会分享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里大人什么都让着他,所以容易让他有什么东西都是我的的错觉
在家里,大人应该有这样的共识,不能因为疼孩子就什么都给他,宁可自己不吃不用
家里吃什么,大人们要主动让孩子分,当然要给予鼓励,表扬
还可以进行情景教育,例如陪孩子看他喜欢的动画片,有相关情节的可以和孩子进行讨论
多给孩子讲这方面的故事,平时也要实例教育他。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用你们的行动慢慢感化孩子
有的时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真的是很有效的方法
大人也像他那样自私几回
让他也尝尝"没有"地滋味
看他以后还要不要那么地"自私"了?
不过小孩子,那不叫自私
他们还没有"你的""我的"这种概念
要慢慢灌输.家长也要做出榜样
现在的孩子自私,不知谦让,和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孩子从一出生起大人们就一味地宠爱着,娇惯着;时间久,孩子以为自己没错,应该是自己为主的。
所以要让孩子真正懂得相互谦让,还是要靠大人的正确引导。在家中,和孩子以朋友的形式一起玩耍,讲究平等,等到孩子能和家人分享后,再带孩子和他人的孩子一起玩耍。要有一个适应过程。
6、如何引导宝宝不自私
这样的自私,是人天性中的本能反应。在这个时期的孩子,还没有任何生活观念和概念的指导,所以,一切行为都出于本能的反应,这样的反应代表几个含义,一,对自己领域的占领,比如,别的孩子不允许碰自己亲近的人,占据自己的东西。二,会掠夺自己想要的东西。这种行为,作为父母没有必要那么紧张,也不必要贴上什么标签,因为这只是一个阶段时期的表现,以后孩子还可能骂人,还可能霸道,这些都不奇怪。父母教育孩子,要先合理了解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如果孩子现在已经七八岁了,还有这样的表现,那说明父母的教育和引导方式有了问题,导致孩子生活观念的缺乏,自控和思考能力的低下,但是,对于现在,不要那么紧张,可以在后期两岁左右,再进行逐渐的引导,你也会发现这些行为逐渐可能会消失。
这么大的宝宝还不能分清人我界限,而且好奇心很强,所以他所看到的东西他都会去“抢”,这和成人理解的抢不是一回事。等他大一些,能够分清楚自己和他人的界限的时候,一般来说,这个问题会自然消除。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64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