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心理分哪几种, 如何解决青少年叛逆心理_
导读:本文介绍了青春期心理常见的六种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其中,提到了青少年叛逆心理问题,建议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价值取向,给孩子提供多元化的引导和支持。文章也列举了青春期常见的叛逆行为,并提醒家长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文章强调了心态调整的重要性,鼓励人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如下为有关青春期心理分哪几种, 如何解决青少年叛逆心理_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青春期心理分哪几种
1.正:富有理想,追求真理。
反:追求理想容易脱离现实,沉湎于幻想。
2.正:朝气蓬勃,勇于探索。
反:遇到挫折容易失去信心,悲观失望。
3.正:思维活跃,想象丰富。
反:观察处理问题时,容易固执己见,易走向片面。
4.正:渴望独立,有“成人感”
反:非能摆脱依赖,难以完全承担自己行为的责任。
5.正:情感丰富,热情高涨。
反: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失去控制。
6.正:珍惜友谊,渴望交际。
反:感到孤独,不愿与人交流。
我也就只能总结这么多了。
2、怎么解决青少年叛逆心理?
青少年时期有逆反心理很正常没有必要过于担心,如果这个时期的孩子对家长的任何建议都持抵触情绪,那首先要担心的是家长的沟通方式问题。青少年时期正是建立自身价值观的时期,家长应该首先明白没有哪一种价值标准是绝对正确的,所以应该尊重孩子个人的价值取向,如果你觉得不对也没有必要强行灌输,因为这个时期已经不在是儿童期那样孩子对家长有一种崇拜意识,你应该尽可能的告诉孩子有哪些人持有哪些价值准则,这些人又处于怎样的环境,在告诉他你所持有观点,至于他应该怎么做那是他自己的事情,应该由他自己解决。
如果你自己就表现出多元化的思维方式,那么孩子也能理解他应该对你的建议采取何种态度,而如果你是一种极端思维的表现方式那么你的潜台词就是:孩子,你别无选择。越是唯一的答案,孩子就越不会相信你,家长本身就该知道不是自己就是对的,自己没有权力强迫孩子。
在其他方面,也应该是让他自己选择自己的原则,而家长应该尽可能多的告诉他有哪些人在怎么做,而不是他应该怎么做。应该由他自己来权衡利弊。
3、青春期人们心里都会有哪些叛逆行为?
应该很好的去体谅她最重要的要跟她谈一谈性方面的东西,让她了解性的概念和应该怎么样面对性方面的东西,我希望每个家长都能做到这样的,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能给与好的知道那么,对她/他都会有很大的伤害的特别会影响学习
因为是青春期麻,是人们叛逆的时候,心里有很多好奇的事情。有的人讷》是因为家人管德太严,压力大,想找地方发泄,所以就有了点叛逆的心理。其实叛逆基本每个人都会有的。至于对于叛逆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所以想知道就的深入了解才可以
亲 爱 的 友 友 :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这个一定有帮助的,这个答案会告诉你我们的心里运作原理!
自己是自己最好的心理医生
"其实人活的就是一种心态。心态调整好了,蹬着三轮车也可以哼小调;心态调整不好,开
着宝马一样发牢骚。”这是手机上的一条短信,它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的心态的重要。
心态就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许多欲望,都希望自己钱挣得多一点,
事业顺利一点,官做得大一点,生活过得幸福一点。。。。问题在于人不可能事事顺心,当这
些欲望不能得到满足时,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
心态表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只要有良好的心态,你才能每天保持饱满的心情。心态好,运气就
好。精神打起来,好运自然来。记住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积极的心态,一旦失去他,就跳出去,
要学会调整心态, 有良好的心态工作就会有方向,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心态的好
坏,在于平常的及时调整和修炼并形成习惯。
人活在世上,凡事都要看开点,看远点,看淡点,心胸要豁达些、大度些,相信“任
何事情的发生必有利于我”且“办法总比困难多”,也就没有流不出的水和搬不动的山,
有钻不出的窟窿及结不成的缘。人活的快乐,就必须要有一个好心态。无论遇到什么事,
会换个角度去思考,就会感到快乐。有人在一个好的单位工作,他每天会有许多得不如意,
恼总围绕在他的身边。有人工作单位一般,可他却不舍不弃,每天都有工作目标,把此作
种锻炼、成长的机会,而且通过创造性地完成本职工作,受到人们的敬佩。阳光般的心态,
一样的热情。收获着成果和幸福。
所以应该调节自己:
1.欲望少点,
2.攀比少点,
3.心态平衡点,
4.知足常乐多点 ,
5.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不要迷失了自己 .
6.根据自己的能力去生活吧,不要让别人的生活状况左右了你的心情.
4、14岁少年的叛逆心理是怎样的?
孩子青春期的逆反行为,是一种必然的心理过程。
他们脱离了曾经对父母的依附、崇拜,进入青春期后,就会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独立行事,渴望从家长那里拿到“解放书”,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一样对待他们,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然而在父母的眼里,他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没有生活经验,没有丰富的阅历,却又着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主意。于是,父母开始责怪他们越来越不服管教,越来越不懂事,而一直怀念小时候他们很乖的样子。其实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是不会改变的,只是自己的方式和孩子的接受能力有了出入,越是要求严格,他们越是不服气,就避免不了不停的唠叨和嘱咐,于是呢,就有了孩子认为的啰嗦,不明事理,也就有了年龄和时代的隔阂与鸿沟。
对于逆反心理的逆反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说孩子都是错误的,有的反抗就不无道理,父母也不是圣人,观念有时候滞后,在家庭教育方面,难免就会有误区。相处之间平等交往,有助于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的误区,也有助于孩子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在多数情况之下,逆反会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持久对抗,其结果可想而知,大家都是在拿亲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对彼此都是一种伤害,彼此都要努力克服这种心理,在对方情绪激动的时候,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倒置。
一下几点,供父母和孩子做心理参考:
一:互相了解,沟通要有主动权。
二:敞开心扉,沟通起来无所顾忌。
三:笑口常开,沟通起来无障碍。
四:耐心解释,沟通之间就会有理解。
五:换位思考,沟通的效果就会增强。
六:尊重理解,正常的沟通最关键。
七:求同存异,沟通的过程之中不要走极端。
5、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100字
心理见习生初学的办法: 其实很多人会有失眠,心情低落,寂寞,伤心等心理情况,都可以采用下边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先调节好心理,你的精神才会好起来,才会睡一个很好的觉呢,下边就是我要说的: 1:心情不好的话,可以转移话题,或者做其他事情,就好象是听音乐,看电视,外出活动(跑步、散步、打球)等,这样可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使不好的心情有所缓解 2:把你不开心的事告诉朋友,亲人,或者可以大哭一场.同时也可以摔枕头,打沙包,不过你可是要注意发泄的对象哦!还有地点,场合,而且要适当,避免伤害到其他人. 3:还有自我安慰,可以找一些适当的理由告诉自己,这样可以帮助你在挫折前接受现实哦,来保持自己乐观的心态. 以上可以保持乐观心态! 以下是心理见习生的办法! 让我先做一个总结..因为见习生知道..一个人心情不好是没什么心情看长的东东.. 总结: 1多吃甜的东西,但心情要稳定 2多做深呼吸 3多多休息,养好自己精神 4转移话题,可以做做家务,唱歌,和朋友聊天,出去玩等,也运动一下,舒缓身体的劳累,放松肌肉 5好好的洗一个澡 6在房间放一些小花小草的,有压力的时候看一看,自然就轻松多了,而且有些花香的也不错,如桂花这淡淡的清香,不开心时闻闻花香喝茶(其实喝什么也可以的) 7不要让自己触景生情 8听听纯音乐 9用香熏,需要淡淡的味道 10可以到天台大声喊
6、青春期心理发育障碍是否青春期过完就好了
如果不及时疏导的话,影响是终生的。所谓青春期心理发育障碍是你在特定的事情,由于思想还不成熟,面对世界很多东西无法调节。体内激素又不稳定。造成的心理问题。 你可是尝试跟有文化长辈谈一谈你生活遇到的问题。比如恋爱,生理变化,对世界的看法等等。 慢慢的自己疏导。也可以去看一些书来自己调节。 如果你觉得自己调节不好,就去找心理咨询师咨询一下。 注意不是心理医生,是咨询师。
7、14岁少年的叛逆心理是怎样的?
孩子青春期的逆反行为,是一种必然的心理过程。
他们脱离了曾经对父母的依附、崇拜,进入青春期后,就会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独立行事,渴望从家长那里拿到“解放书”,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一样对待他们,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然而在父母的眼里,他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没有生活经验,没有丰富的阅历,却又着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主意。于是,父母开始责怪他们越来越不服管教,越来越不懂事,而一直怀念小时候他们很乖的样子。其实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是不会改变的,只是自己的方式和孩子的接受能力有了出入,越是要求严格,他们越是不服气,就避免不了不停的唠叨和嘱咐,于是呢,就有了孩子认为的啰嗦,不明事理,也就有了年龄和时代的隔阂与鸿沟。
对于逆反心理的逆反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说孩子都是错误的,有的反抗就不无道理,父母也不是圣人,观念有时候滞后,在家庭教育方面,难免就会有误区。相处之间平等交往,有助于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的误区,也有助于孩子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在多数情况之下,逆反会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持久对抗,其结果可想而知,大家都是在拿亲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对彼此都是一种伤害,彼此都要努力克服这种心理,在对方情绪激动的时候,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倒置。
一下几点,供父母和孩子做心理参考:
一:互相了解,沟通要有主动权。
二:敞开心扉,沟通起来无所顾忌。
三:笑口常开,沟通起来无障碍。
四:耐心解释,沟通之间就会有理解。
五:换位思考,沟通的效果就会增强。
六:尊重理解,正常的沟通最关键。
七:求同存异,沟通的过程之中不要走极端。
8、青春期易出现哪些问题行为?
青春期是生理和心理发生巨变的时期,约10岁至19岁、20岁,是由儿童期转向成年期的过渡阶段,是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矛盾时期。 1.自我意识的发展 所谓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主观能动性,它不仅是人格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目标方面、完善自己人格特征方面的重要保证。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生突变的时期,它主要受以下三个方面原因的影响: (1)生理原因:青春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高峰,身高体重剧增。同时,性成熟开始,性意识觉醒。这些急剧变化使儿童少年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个小孩了,出现了“成熟感”。 (2)心理原因:身体迅速发育的同时,儿童少年获得一种新的思维能力,一种能够对自己的心理过程、内心活动加以分析、评定的思维能力,称之为反省思维。他们通过反省思维对自身进行思考,对自身心理活动进行分析,审视自己的个性特点、道德品行和情绪状态。 (3)社会原因:父母和教师开始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青春期正面临着许多有待自己抉择的问题。这一切意味着青少年不得不正视自
己、内省自
己、了解自己。另一方面,他们必须不断调整个人与同龄人之间的关系,以期在团体中占一定地位,受到同伴们的认可和尊重,并渴求找到知己朋友。在与同龄人相处中,青少年不仅喜欢注意和评论别人的心理特征和品质,而且喜欢把自己与同龄人作比较,找出自己的优缺点。这就为青少年的自我教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成熟感和独立意向的发展:由于生理上的迅速发育,青少年开始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随着这种成熟感的产生,他们希望参加成人的活动,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希望别人把他当成人看待,让自己享受与成人相同的权利。实际上他们仍需要依附于家庭和成人,因此常产生独立与依附的矛盾。如果这时父母或成人还把他们当小孩看待,他们便会产生不满和抵触情绪,认为这是大人对他们的束缚和监视。正因为如此,到了青春期的少年常与父母和老师“对着干”,往往故意表现出反抗情绪和疏远意图。 ②自我的分化:自我有两种,一是有知觉能力、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自我;另一是可以作为客观观察对象的自我,即主观自我和客观自我。这两种自我由最初的混饨状态开始渐渐分化。青春期开始认识自己的同时,试图按照自己的愿望塑造自
己、统一自己,这是青春期个性重组的表现。因此,主观自我里包含着理想化的自我,理想的自我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一种幻想。临床心理学认为,客观自我与理想自我间的距离太远,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也有的青少年会沉溺于自我观察和自我陶醉中,会使自己脱离现实,陷于孤立,乃至怀疑自己的不真实性,导致人格解体。 ③自我意识的强度和深度不断增加:青少年强烈地渴望认识自
己、了解自己。他们常会照镜子,研究自己的相貌和体态,注意自己的服饰与仪表,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当青年人聚集在一起时,往往把自己看作是一个被别人观察的对象,而较少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观察者。因此,他们好把思想集中在自己的感情上,常常夸大自己的情绪感受,认为他(她)的情感体验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常以为自然界和社会的有些法则只对别人发生作用,而对自己是个例外。这种想法可能会促使青少年去冒险。 ④自我评价逐渐趋于成熟:自我评价是指自我对自己能力和行为的评价,它是个体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青少年自我评价的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强;二是自我评价逐渐从片面性向全面性发展;三是对自己的评价已从身体特征和具体行为向个性品质方面转化。 2.性意识的发展 性发育的逐渐成熟,促使少年的性意识急剧发展。他们开始意识到两性的差别,从对异性的好奇逐渐转化到一种朦胧的对异性的眷恋、向往和接近倾向。性意识有力地动荡和改组着少年的心理内容和结构,而社会生活条件及环境又制约和影响着少年的心理水平和行为方式。所以,此时表面上男女生之间界限划分,内心却都怀着对异性的神秘感,渴望并想象去接近对方;他(她)们表面上互相回避疏远,实际上却在敏锐地注意着对方的举止言行和身体变化;表面上在异性面前拘谨、羞涩,实际上常用爱美、出风头、冒险行为甚至恶作剧来招引异性对自己的注意。他们开始特别喜欢在学习、工作之余搞点美术、摄影、音乐、舞蹈,观看电影、文艺作品等来陶冶自己的情操。 3.认知发展 儿童
11、12岁起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此时思维活动已超出具体的、感知的事物,使形式从内容中解放出来,凭借演绎推理、规律的归纳和因素的分解来解决抽象的问题。 初中年龄阶段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感知活动已相当精确和概括,理解性记忆已取代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更加迅速,能正确掌握概念,并进行判断和推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虽然还不够稳定和全面,但在某些问题上的独特的、创造性的见解有时比成人更深刻。学习已能独立思考,自行对学习材料进行逻辑加工;学习态度则更加自愿、刻苦和主动;具体社会意义的学习动机在学习活动中起主要作用。 高中生的智力已接近成熟,其智力活动带有明显的随意性,即能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和稳定在毫无直接兴趣的、比较抽象、枯燥和困难的学习任务上,并能在比较复杂的学习活动中分配自己的注意力;观察能力有时比一般成人更加精细、深刻和全面;学习动机更加深远,学习兴趣明显分化,学习中能采用按系统、意义、分类进行归纳和对各学科作交叉综合性记忆的方法,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和中心环节。 4.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青春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但心理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使得身心发展处在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 (1)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成熟感使得少年希望尽早摆脱童年期的一切,寻找到新的行为准则,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并且因性发育的日趋成熟,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无法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在这些生理。在心理和生理的内驱力作用下,他们会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从而感到种种困惑和烦恼。 (2)心理成熟感与幼稚性的矛盾:少年时期的心理活动水平常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这主要表现为:①反抗与依赖:强烈的独立意识常使青少年不愿服从父母或老师的要求,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但是,他们在内心上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生活中还需要成人多方面的帮助与支持。②闭锁性与开放性:儿童进入青春期后,渐渐闭锁起自己的内心,不愿向他人吐露自己的心声,但同时又感到孤独和寂寞,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和理解。③勇敢与怯懦:心理行为上常有勇敢的想法和举止,甚至有鲁莽冒尖的冲动,但有时又十分羞怯退缩,在公众场合表现扭捏拘谨和不够坦然。④高傲和自卑:容易凭一时感觉对自己下结论,对自信程度把握不当,易高估或低估自己;对挫折耐受力较差,可因偶然的失利和挫折产生极度自卑。⑤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成人意识使青春期少年力图从各方面否定自己的童年,但又留恋童年期的那种无忧无虑的心态和简单明了的情绪宣泄方式,尤其遇到失利或挫折时,希望得到自己小时的那种关照和保护。 (3)易出现心理及行为的偏差: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身心发展不平衡,会感受许多心理矛盾、压力和心理冲突,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顺利解决,就有可能在情绪、性格特征及日常行为等方面出现种种问题,甚至出现较严重的心理行为偏差。
9、我们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反应有哪些?
青春期的身体发育首先引起孩子对自己身体变化的好奇、关注,甚至担心。孩子会悄悄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身体。如果没有心理准备,孩子对初次出现的月经或遗精会感到恐慌,“我的身体出大问题了!”和同伴相比过早或过晚的发育往往会给孩子带来焦虑和疑惑,“我怎么还这么矮?我是不是长不高了。”相貌的变化会使孩子感到不适应和不满意,“我怎么变得这么丑!”他们想知道性究竟是怎么回事,却羞于向父母讨教或与同伴讨论。父母也感到不知如何开口和孩子谈论这方面的问题,许多老师在课堂上的解释也过于简单含糊。以至于一些孩子通过杂志、书籍、电视、网络获取一鳞半爪的知识,媒体的良莠不齐使孩子非常容易受到误导。
性的发育使孩子萌发对异性的兴趣,与异性交往时产生新的情感体验。他们渴望和异性朋友相处,但又不能将这种愿望和情绪公开地表现出来,因而感受到矛盾和压抑。
青春期少年生理迅速成熟的同时,他们的思维、性格和社会经验方面还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期。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状态,给孩子造成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反抗性与依赖性、封闭性和开放性、勇敢和怯懦、高傲和自卑、否定童年和眷恋童年在他们身上同时存在。他们日益增强的独立意识,使他们不肯轻易服从他人的意见,因而经常处于和家长相抵触的情绪当中。哪怕是穿衣吃饭的小事,也要与人别扭一下。但实际上,青少年的反抗有时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有独立的见解或个性,有时是为了掩盖自己的软弱,他们的内心并没有摆脱对父母的依赖,依旧十分需要父母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尤其是遇到挫折的时候。只是他们不像小时侯那样把情绪都写在脸上,向父母索取安慰。青春期的孩子内心世界丰富了,却不再 溢于言表。随着对外界的不满意和不信任,他们小心地将内心封锁起来。但同时他们又感到孤独,希望有人来关心和理解他们。他们不断寻找朋友。一旦找到,就会敞开心扉,毫无保留。有些情况下,孩子因为思想上不受束缚,没有顾虑,表现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还会因为考虑不到后果而有些莽撞和冒失的举动,但在另外一些公共场合,却表现得羞涩、犹豫不决。青少年对自己的评价常常大起大落。获得成功时,即便是偶然的,孩子也会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很优秀。一旦遭遇几次失败,不管原因如何,他们会认为自己无能透顶而极度自卑。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成人意识加强,他们希望自己的行为与幼小儿童的表现区分开来,因而力图抹去过去的痕迹,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在否定童年的同时,他们又留恋童年时期的无忧无虑和简单明了。当他们在遇到困难,感到惶惑无助的时候,特别希望能像小时侯一样,得到父母的关心和呵护。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6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