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绩和心理素质,孩子很努力就是成绩不好怎么办
1、孩子很努力就是成绩不好怎么办
有的孩子学习也非常刻苦努力,但是,成绩不是最好的。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就不能再督促孩子刻苦学习、多做习题了。孩子学习刻苦,但成绩不是最好的,有很多原因。有可能是因为过去的基础差一点,比如,在小学四五年级的成绩好与不好,与小学二三年级的基础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样,小学打下的基础,对初中时的成绩也有很大的影响。孩子努力学习了,但是,成绩不是最好的,还有可能与孩子所处的学习环境、学校以及老师的指导有关。有的孩子可能适应这个老师的节奏,有的孩子可能就不适应这个老师的节奏。孩子心理素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特别具体的方面就是学习方法了。总之,对于这类学习刻苦但成绩不理想的孩子来说,一定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父母要尝试让孩子自己去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和途径,让孩子的心灵动起来,活泼起来,增强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我敢肯定说,花了时间成绩上不去,是方法不对,是没有找到自己的薄弱之处加以强化,没有埋头苦学成绩上不去的事,你研究一下孩子的功课吧,光鼓励不够的
这说明孩子用的方法不对,和学校进行交流一下,找到一个适合宝宝的学习的方法
如果是这样,就看一下孩子是不是心里的压力太大了,适当的让孩子放松一下,孩子在心里放松的状态下效率就会很高的。而且父母一定不要再给孩子增加压力了。
我任为这种状况有两原因:
1、孩子的学习方法欠妥;
2、教师的教法孩子不甚接受;建议:能不能 给孩子换环境。
努力没多大用,你要培养他对读书的兴趣。有可能是孩子对读书没兴趣,但是又不想你们担心就强迫自己用功读书。你先别想怎么激励他,跟他谈谈心做做朋友。看看他的想法。
2、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因素有哪些
一、影响孩子学习的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可能有这五个方面的因素,家长必须认识清楚,实现家庭教育的最好效果。
1、没有计划。
没有计划,是孩子学习成绩提高不快的因素。做事先计划,是很多家长都懂得的道理。孩子学习也是这样,要明白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如果孩子学习没有计划,孩子的学习任务无法按时完成,也很难达到较好的效果。
对于没有计划的孩子,家长要帮助制定。比如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周计划,日计划。计划越详细,对孩子的行为指导越有效,孩子的学习变成有规律的行为,成绩自然逐步提高。
2、不坚持。
学习是一件规律性很强的事情,在周密计划的前提下,要定时定任务。如果学习时间无法保证,仅凭个人情绪的好坏安排学习时间,就很难完成学习计划和学习任务,最后的结果是,学习没学好,成绩不突出。
知识需要日积月累,在有效时间内完成最应该做的事,完成最应该完成的任务,养成良好的习惯,坚持下去,才会有好的学习成绩。
3、常欠账。
按计划,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留下一点尾巴到下次再做或干脆不做,还有的把剩下的夹生饭留到最后总复习时解决。这种习惯是极其有害的。如果经常欠账,就会负债累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教育孩子,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孩子的执行力强,每天掌握的知识才是有效的,有了量的积累,才会产生质的飞跃。
4、马虎。
马虎也是一种毛病,不可以常犯。马虎和认真是相对的,学习马虎的人,做其他事情也不可能认真。一个做事不认真的人,将来不可能有大的出息。马虎是病,家长要重视,要纠正,不然会对孩子学习成绩造成严重影响。
5、不专心。
不专心,两件不相干的事情放在一起做,必然影响其中一方面的效率或效果。学习就是这样,需要耐心,更需要专心。所谓专心致志,就是说学习要专一,不可分心。这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养成这样习惯。
二、应对这些影响孩子学习成绩因素的对策:
为了孩子成绩优秀,能力突出,从小应该培养好的习惯。
既然如此,我们就有必要对影响学习的各种可能性因素做相应的了解和分析。
事实表明,大约有3-5%的学生由于存在智力和学习障碍的问题,不能适应学校的基本学习活动。如果您的孩子属于这样的范畴,需要接受特殊教育或专家的专业指导!在智力水平同等的情况下,决定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是学习方法。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目前不是很理想的话,千万不要气馁和灰心,只要方法跟上了,成绩就一定会提高。
构成学习方法的主要内容:学习环节和学习秩序。
学习品质主要组成部分: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行为。
生活品质主要组成部分:生活态度、生活能力、生活行为。
个体因素主要组成部分:个性因素、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家庭教育主要组成部分:亲子关系、教育方法、教育认识。
环境因素主要组成部分:社交关系、学校质量、家庭环境。
为此,我们首先可以做出一个简单的解释和分析:
1 对学习成绩影响最直接的因素是学习方法。
2 学习方法的形成是受学习品质、生活品质、个性因素三方面制约,同时这三方面又互相影响和作用。
3、家长应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考试分数
每个家长都对孩子的学习十分关注,会很关系孩子的成长,自然而然,就会有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考试成绩很关注。家长如何看待孩子的考试成绩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孩子认为家长如何看待自己的成绩。
1.家长要让孩子了解到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不会因为考试成绩的好坏影响到父母的爱。
个人认为,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不论是小的时候,还是孩子上学了以后。家长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向孩子强调自己的爱是一直一直存在的。
所以,家长们就要避免说:你考试考的好,才喜欢你~~你听话,妈妈就给你买电子琴~~你现在写作业,一会给你买冰淇淋~~或者说,这次没考好,过两天的旅游就别去了~~等等,这是我们经常能够听到,身边的父母会对孩子说的话。
虽然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不变的,但是在孩子看来,他会感受到,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是必须在自己表现好的时候才能够获得的,所以会为了讨好家长在考试成绩单上做手脚,会在学校作弊,会回到家里撒谎等这些我们看来坏品德的行为。
2.家长要让孩子养成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态度。
如果孩子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他们乐于去探索学习,学业,他们享受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成就感。他们能够在成绩不理想的时候,了解成绩不理想的真正原因,而不是归因于悲观的原因,比如我就是不行,我就是会拖延等,而是了解自己这次没考好是因为最近的努力不够,考试的时候是自己马虎了等等。
家长应该更关注孩子是否爱学习,是否拥有自律自尊的体系,是否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
美国教育家斯宾塞曾经说过:“身为父母,千万不能太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而应该注重孩子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尽量留住孩子最宝贵的兴趣与好奇心。绝对不能用考试分数去判断一个孩子的优劣,更不能让孩子有以此为荣辱的意识。”考试只是检验孩子学习情况的一种手段,基本上是对孩子所学的书本知识的抽查。一般来说,分数能反映孩子的一些情况,父母关心孩子的分数也是应该的。但是,某次成绩不能证明孩子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也不能证明一个孩子的品格与才能如何,它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有的父母望子成才,用心良苦,把学习成绩看得太重,殊不知这样会带来许多不良的后果。
首先,过于看重分数,会令孩子惧怕考试。
辽宁省教委关心下一代协会和《家庭教育》编辑部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者中,
90.83%的家长期望自己的子女考上大学。为了使这种期望不致落空,家长纷纷为孩子请家庭教师,让孩子参加特长班,有的家长还额外为孩子布置家庭作业。对学生成绩的过高期望、过分投入,一方面地带来了期望的单一化,家长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了思想品德、劳动等方面的教育;另一方面,家长期望的过高与单一,无论对学习成绩好还是差的学生,都会造成精神负担,诱发心理障碍。
有的孩子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但一临近考试就紧张,担心考不好。越害怕越容易出错,也就越考不好。
其次,过于看重分数,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
绝大多数初中学生,即使学习不佳的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积极向上的愿望。即使一些平时成绩相当不错的孩子,也不能保证每次都考高分;即使是平常学得很好的科目,如果发挥不佳或者因为其它因素,也可能会考得一塌糊涂。这时如果父母只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不问青红皂白,轻则训斥一番,重则采取一些过激行为,结果会使孩子感到委屈,自尊心受到伤害。长此以往,会使孩子自暴自弃,导致孩子厌学。
再则,过于看重分数,容易造成孩子与家长的对立。
很多家长对子女发火,往往是因为自己的面子。孩子成绩好,自己脸上有光,相反,觉得丢了自己的面子。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不能以一个尺度来衡量。而且,家长在攀比中,往往会以自己孩子身上的不足与其它孩子身上的优点作比较,甚至把理想中的孩子与现实中的孩子比较。这样比较的结果,一方面,导致孩子失去自信,进而失去学习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家长的心态如果不平衡,态度就会变得粗暴,教育方法就会不当,
容易造成与孩子间的感情对立。
如果孩子有几门科目不及格,请不要发怒,应平心静气,在孩子的成绩单内和试卷里找出一些可以称赞的“亮点”,及时给予赞赏和鼓励,使孩子不丧失信心,以激发孩子振作精神学习。
二、承认差异,循序渐进
实际上,上了中学的孩子,已经能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和竞争的压力。但每个孩子由于智力的因素、以前的学习基础、对新环境的适应等的不同,学习成绩总会有差异。父母要做的是认真了解情况(如考试的难度、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听听孩子的解释,不能武断地得出孩子学习不努力、不用功的结论,而应该鼓励孩子努力学习,逐渐提高成绩。
三、探查原因,寻求解决
父母应与孩子一起探查某些科目成绩欠佳的原因,是学习态度不认真,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习惯欠佳,还是上课不够专心,不懂又不敢请教老师,没有及时消化所学知识,做事不够仔细,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没有及时复习功课,考试时紧张或不够细心……在探查原因的过程中,一方面,父母要坚持深入地分析,要态度和蔼,谨记不要发怒,不要责备孩子,使孩子能说出真正的原因,不作搪塞性回答。另一方面,父母要引导孩子找到改进的方法和今后应该采取的措施,
引导孩子制订各个阶段的合适目标。
当孩子提出需要协助的要求时,父母应该想方设法切实地给予满足。
四、宽容鼓励,坚持不懈
每个孩子都有不足之处,更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考第一名,总有孩子会落在后面。当孩子在考试中没有得到预期的好成绩时,已经非常难过了。这时候,父母更不要刺激孩子,一定不要在孩子的伤口上再撒上一把盐,而要拿出自己的宽容和安慰,同时也要不忘对孩子说“下次努力”
,使孩子把目光转向下一次机会。
即使孩子有厌学情绪,成绩非常糟糕,父母也要忍住一时气愤,调整好心态,给孩子最大的宽容和鼓励,想办法使孩子的目光转向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心和提高学习兴趣,让孩子在父母的宽容中找到安慰和继续努力的力量。
案例:有一次考试后,家长看到孩子低着头钻到自己的房间去了,心想,孩子考分不理想,心里一定很难受,再雪上加霜可不好,于是两口子商量好,站到孩子房间门口对话。当父亲的说:“今天孩子没考好,我们今天说的话可别让孩子听见。”其实声音正好让孩子听见。孩子在房里想,越不让我听我越听。爸爸接着说:“孩子心里难受,咱们今天别批评他了。”孩子心想我爸不批评我了,听得更认真了。这时妈妈说:“别看孩子没考好,可他有志气,肯定能吸取教训,我们的好儿子一定正在偷偷下决心呢!”爸爸又说:“孩子没考好,也不全怨孩子,我们也有责任,要检查我们俩得先做检查。”妈妈又说:“我们的孩子听话,他会努力的,他不会让我们俩伤心……”孩子听到这儿眼泪不觉地流出来,冲出房间扑到妈妈怀里说:“妈,您放心吧,这次我让你们失望了,下次我一定努力,决不让您伤心……”分析:这对夫妇对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孩子没有语言上的训斥,而是用亲情来感化孩子。不是家长要孩子学,而是孩子自己要学,发自孩子内心的力量才是真正的力量。
作为家长,既要引导与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又要重视孩子的全面素质与非智力因素(意志、
动机、兴趣、情感、性格等
)的培养,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发展孩子的个性,发掘孩子所蕴藏的潜能。
4、孩子的身心健康重要还是成绩重要呢?
我们要注重的是孩子的成长:是不是学会做人.成绩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但成绩绝对不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如果让他过早背上成绩的包袱,显然对他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你的担心是必要的,一定要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成绩能让孩子走的顺利,但身心健康,能让孩子走的更远
身心健康最重要
身心健康最重要!身心健康最重要!成绩可以慢慢提高,性格不好培养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66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