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理教育有哪些误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误区有哪些
1、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误区有哪些
1. 干涉过多,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一个非常大作用。很多家长的毛病是对孩子的干涉过多。其实,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他的行为准则遵循了自然界的两大至理——本能和模仿。本能是一切生物的本能,饿了需要吃、困了要睡、乏了要歇息。而很多家长因为没有经验对孩子的干涉过多,导致了孩子的行为准则的错乱。比如,很多家长怕孩子饿,经常让孩子吃东西,以为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实际上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孩子的身体在发育,消化系统因为没有成熟,过多的饮食会造成孩子的胃部压力,长此以往会对孩子的胃部造成损伤,其次,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的行为,也容易扰乱孩子的生活规律,让孩子养成行事没有计划和节制的习惯。在来说模仿,很多父母因为自身的认识不足,导致孩子染上自己身的坏习惯。如,暴躁易怒、如口吐脏话、如言而无信等等。作为孩子行为的导师,父母应该以身作则,用自身的行为给孩子做出榜样,让孩子模仿你们正确的一面。
2. 从不干涉,自与西方接轨后,好多父母以为无为而治就是西方的教育方式,以为任由孩子自己成长是就正确的教育方式,其实是错误的。在国外,西方的教育方式是,在孩子明白责任和义务和权利的三者关系后,才可以进行“放养”。但是,国外的家长时刻会警告自己的孩子,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老师也是如此。但是国内的家长片面的以为,放养的办法就是正确的。结果导致,很多孩子放是放出去了,结果发现收不回来了。而且,最主要的是这种不成熟的方式,让孩子的责任心丧失,只懂得行使权力、只懂得索要权利而不去承担与之相对应的责任和义务。最后,孩子犯下无可挽回的大错,或者是自私自利,只知索取不只回报。
3. 本末倒置,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身上有个误区,认为孩子大了才能管,小的时候要宠。其实不然,规矩都是小时候立下的,孩子在3-10之前是立规矩最好的时候,这个时候,要对孩子的行为和价值观进行重点教育,让孩子明白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等到孩子10岁以后,随着心智的增长和对社会环境认识的加深,他们会逐渐因为好奇心的驱使,去常识一些新鲜的事物,这些事物有好有坏,而好坏的标准对他们来说是否清晰,以及他们对触线的自制力,则完全来源于家长和老师为他们树立的三观,以及长期培养的自我约束能力。现在的好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从小就给孩子补课,而忽略了孩子心理上的关注和培养,最后导致孩子虽然学习很好,但是承受能力、还有自我约束能力都非常差,极易被引诱为社会的复杂环境所欺骗,跳入好奇心的陷阱。
2、家庭教育孩子的几大误区?
误区七:不知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孩子。 孩子年小幼稚,如同一张白纸,对大人的言行深信不疑。家长的正确言行会使幼儿学到正确的处事要领;相反则会使幼儿是非不清,甚至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幼儿时期也是行为品德养成的重要时期,而这种养成是要通过行为来实现的。一方面,幼儿非常注意家长的言行,确定他们的言行是否一致;一方面则加以模仿,并在不断的模仿中形成道德标准。所以家长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要用自己的正确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同时又要让孩子进行模仿,使其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专家们认为,目前我国很多家长不懂得如何科学育儿,家庭教育多是“情感式+经验式”。虽然城市里有些学校、社区开办了家长学校,但多流于形式。而在广大农村,对家长的教育仍处于空白状态。“如何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还须有关政府部门加倍努力,毕竟,孩子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未来。”最后,年近七旬的席世荣老师语重心长地说。
误区六:不与教师结合 一些家长认为,把孩子交给幼儿园后一切就由幼儿园负责,自己什么也不用管了,孩子出现问题总会说是幼儿园的责任,这也是由于家长不懂教育规律造成的。一些家长一听说老师批评了自己的孩子就会去找老师的事,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教育,会在孩子内心形成阴影。郑州某学校有两名学生打架了,班主任批评了两个学生,其中在打架中吃亏的学生的家长就带几个人到学校找到班主任进行殴打,造成班主任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这名家长的理由是“俺吃亏了你还批评俺”。正确的方法是家长应该多与老师结合,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讲清道理,共同来教育孩子。
误区二:盲目进行素质教育 在许多家长看来,素质教育就是让孩子什么都学、什么都会,所以不惜精力、财力送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他们在选班的时候,往往又很少考虑孩子的兴趣、发展可能及趋向,甚至不注意孩子生理、心理的承受能力,至使孩子学习负担过重,失去学习兴趣。
支持这样的文章!以后我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会时刻鞭策自己的!希望更多的家长能看到这样的文章,文章的内容能一起家长的一些思考!昨天听我们这里的一个老师说,她带的孩子在吃东西时只吃名牌,不是名牌的是绝对不吃,让我挺感慨的,希望能给大人一些启示吧.
误区五:家庭教育不一致 爸爸和妈妈在教育孩子时意见不一致,比如孩子做错了事,爸爸在批评孩子时妈妈却护着孩子。有时是爸爸、妈妈与爷爷、奶奶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意见不一致,比如孩子做了不对的事,爸爸在批评孩子时爷爷会在身边说:“你还说孩儿哩,你小时候还不如他呢!”如此一来,孩子就找到了避风港,这样会影响教育效果。正确的方法是,如果爷爷、奶奶发现爸爸和妈妈在教育孩子时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应该在合适的时候提出来,不要当着孩子的面。
误区四:粗暴式教育 一些家长对孩子不满意,不是打就是骂,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请家长记住,孩子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家长与孩子应该平等相处,意见不一致时家长应该给孩子讲道理,以理服人。如果长期采取粗暴式教育,容易使孩子具有攻击性,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粗暴式教育主要与家长的素质有关,从这个角度说,家长也应该多看书、多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 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切不可一面花费大量的精力、财力改善教育条件,一面又很不经心地使儿童在生理、心理上形成诸多障碍,影响他们健康成长。对于家长,不但应为幼儿教育付出心血,而且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幼儿的教育问题,通过学习、研究,走出幼儿教育的误区。
3、父母教育孩子会进入哪些误区?
第
一、学习成绩至上,忽略孩子身心健康和品德的养成。
第
二、期望虚高,脱离孩子的实际情况。
第
三、只顾言传要求孩子,忽视律己及身教。
第
四、唠叨、抱怨多于倾听和表扬,忽视孩子的内心感受。
第
五、强迫孩子学习,久而久之,令孩子厌倦学习。老师派可以帮助你
4、教育孩子应避免哪些误区
只顾言传要求孩子,忽视律己及身教一些家长给孩子立起各种规矩,提出种种目标,自身言行却不端,这样的教育对孩子而言不但毫无效果,更可能误导孩子的是非观。作为父母,要求孩子努力学习,自身首先要勤奋,无论对工作还是家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求孩子在固定的时间上床睡觉、起床,父母自己应以身作则,少看电视,利用晚上做些诸如看书等静态活动,给孩子良好的示范;要求孩子玩耍后归放用具,父母也要注意家中整洁、不脏乱,让孩子潜移默化受到良好影响。
教育孩子应避免 过分溺爱 过分包办代替 过分冷漠
学习成绩至上,忽略孩子身心健康和品德的养成一些家长对孩子提要求的口头禅就是“只要成绩好,其他怎么都行。”育子标准的倾斜,导致一些学生成绩虽好,却品德欠佳。待孩子长大后才发现,重才轻德的教育育不出真正的人才,而有才无德的人也不会受到尊重。随着包括品德在内的综合评价纳入某些省份评价高考体系,品德已成为衡量教育效果和人才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67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