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攻击伴侣有哪些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伤害互相伤害有哪些表现
1、人与人之间的伤害互相伤害有哪些表现
首先是物质利益关系导致的相互不合理竞争,而后是精神上的不正常满足感,取决于人的认知观念不同,所以会有人能从损害反感目标的利益或者心情中获得自己内心的满足和成就感,这种心理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很多人通常都存在类似行径,只是区别在于各自的尺度。
包括言语,肢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语言和行为上。
人与人相处有磨擦是难免的,伤害是相互的,相信你痛苦的同时还有人在痛!面对可能或已有的伤害,只要你换个角度和方式,就会有一种特别的收获…
互相像别人说对方不能让人看到的不好的事。
2、如何判断伴侣在婚后会不会有家庭暴力
施暴者会有以下心理特征:
1、缺乏同理心,共情能力较差
同理心通俗来讲就是换位思考的能力,它与同情不同,是指对别人的痛苦感同身受。我们一般人都具备基本的同理心,这是情商中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研究发现,有家暴行为的男人会比普通人更缺乏同理心,他们的感受更多地围绕着自己展开,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们能够忍心让自己的妻子承受这种痛苦了。
2、对躯体和人际关系过于敏感
这句话通俗来说就是心胸狭窄。如果一个人对躯体行为和人际关系过于敏感的话,别人正常的举动也会被他解读出好几层意思。这种人很容易会觉得受到了冒犯,进而引起反抗行为。很多家暴男也是这样,会因为一点点小事疑神疑鬼,有的还会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对方的尊重。
3、处事冲动,情绪控制能力较差
情绪控制能力差意味着一旦火气上来了,他们什么都做得出来。
第一次家暴行为往往都是冲动而起的,但这并不意味那只是个意外,这反映了施暴者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说家暴有第一次就有第N次,因为事后的道歉、下跪、写保证书并不能改变他们的情绪控制能力。
4、童年曾是家庭暴力的旁观者
有研究表明,小时候见过父亲家暴母亲的男性,有高几率在日后对妻子实施家暴;而如果自己小时候也是家暴受害者的话,也就是父亲也会打他的话,可能性就会降低一些。原声家庭的家暴情况反映在女性身上则会减少她们成年后被家暴的几率,这可能因为她们保护自己的意识更强,会主动远离那些像自己父亲的男性。
5、精神压力较大
调查显示,有家暴行为的男性有较高的抑郁、偏执得分。国外的研究者发现,他们的施暴频率与抑郁症状程度正相关,但这并不是说抑郁症患者都会是家暴者,这一点可能仅仅反映了家暴者没有正确减压的能力。
6、对暴力方式解决问题的认同
这是最最关键的一点,也是在调查中和正常人得分差异最大的一点。他们认同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即使不对人动手也会常常有些砸东西摔东西的行为。这些行为可能是怒气发泄的转移,也可能出于潜意识的武力恫吓。
7、控制欲特别强
家暴施暴者往往有特别强的控制欲,可能他们对外也是一副好好先生的样子,在关系刚开始时对伴侣也表现得无微不至,关心对方的关系网里的每一个人、每一条裙子长短、每一个发型、每一分每一秒的地址……但这其实都是控制欲强的表现,只不过女生往往会认为他的细致入微是因为爱。
如果你的伴侣碰巧是这样的,建议你最好多多观察,等他摘下面具变身“安嘉和”的时候,再想脱身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那个也不定会,动手打人也针对某事,如果不和他操一切随她,是不可能打的,如你处处作对火上浇油叫人忍无可忍,吃亏的是你自已,这事别人不好说应对人处事而论
酒品,牌品看人!
主要还是看性格脾气!温顺的就不会家暴!
日久见人心
3、由爱生恨什么意思
爱一个人就要学会尊重对方,对方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不同的价值观和思想。爱一个人要理解对方的情绪,为对方考虑。对方想要得到什么样的爱,怎样给对方这种爱。
举个例子,如果你爱的人喜欢苹果,不喜欢梨。你明白来对方的喜好,经常给他苹果,那么对方对你的好感会越来越深。
爱的过激表现
当爱上一个人如果对方给予回应,就会处于无限的幸福感受里,误以为自己有权完全占有所爱之人,独享他的所有关注。这种行为已经脱变成占有欲,爱不是控制。
但是爱不在动机而是效果,你使用浑身解数,用自己的方式去爱,如果这些不是对方想要的,那么他就感受不到你的爱,会觉得你不理解他,在伤害他,这种对冲的压制会引发他的敌对情绪。
人们日常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越是亲密的人越严厉,有种很铁不成钢的观念。
爱与恨为什么会在一念之间
爱与恨是情绪表现中最强烈的一种。从心理学上讲,爱是我们对他人表达心理能量最强烈的信号,而当被调动起来的能量信号释放时突然失去来释放的对象,就对体会强烈的绝望、痛苦、悲伤、愤怒和空虚,而这种心理状态下容易做出失控行为。
根据研究证明:爱和愤怒在大脑中是联系在一起的。当满足被实验者的需求时,观察被实验者的回报反应发现反馈出强烈的喜悦感,而将满足的需求收回时,就会发现回报反应反馈出强烈的愤怒。结果发现一般的愤怒过程和额叶部皮下层紧密相连,后者是跟回报反应有关的结构。当付出的爱时希望得到认同和获得回报,而这种期待没有得到满足的反应是受挫——敌对的设想。当爱的动力受到阻碍,大脑就会将激情转化为愤怒,产生负面情绪甚至攻击行为。
我们对同一个人有多爱就会产生同意相反的感情,因为给对方施加来我们喜欢和不喜欢的两种因素。如果关系比较疏远那么这两种因素就显得比较微弱,接近中性水平。如果关系非常亲密,爱和恨就会相对变得强烈。
可能有人要问,为何情侣或者夫妻之间一直相爱看不出恨的痕迹?精神分析学认为,他们的恨被抑制住了,不管多相爱的两个人,相处过程中都会有矛盾,费罗伊德称:”所谓的“打情骂俏”为诙谐。”但诙谐的本质是攻击,不过换了件轻松的外衣,是变相的攻击,是攻击的升华。
恨的心理
恨是调节内心平衡的一种心理机制。当爱一个人得不到回报,在受到伤害后便会用恨的方式来掩饰,由恨产生的愤怒、悲伤等情绪对身体健康有害,会一直免疫系统的功能发挥,但事实上人们
。
由心性而定,事物朝着极端的方向发展。
恨是爱的强烈反弹,是心理学家狄奥多·芮克于《恋人的心》中所说。在‘爱’中,其实藏有许多与爱相反的特质,诸如:嫉妒、敌意、佔有、毁灭。以致於当爱不再復得时,爱中的恨意取而代之,就形成爱的战场。因此,爱恨之间不过一线之隔。当爱情不如自己所想,遭遇分手,寧可玉石俱焚,却始终不愿让自己受伤的心降伏於理智之下。 心理学家芮克如此表示:「当爱情初动,嫉妒、紧张与愤怒之情虽在,当事人想要避之而不可得,但这些情绪却是无意识的。而现在,当爱情衰煺,那些情绪重临,大部分却已不是无意识,而是有意识。」热恋时,想也不想就对伴侣好,无论刮风、下雨、天崩、地裂,只要两个人在一起,到处都是天堂。一旦爱情由浓转淡,思想起往事种种,歷歷在目,对方的优点变缺点,缺点更变得义愤填膺,恨不得要对方付出代价,才能偿还自己当初所付出的爱情头期款。 由爱生恨的报復,几乎可以断定不完全是理智被失恋冲昏头,而是属於有意识的行为。那报復人的心里,可能想着:「该是让你一嚐苦头的时候了!」所以报復者早已忘了爱应是单纯的柔情,脑海中盘旋的只想到该以何种方式教训对方。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68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