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芬介绍:读者认识这本杂志
导读:本文介绍了陈芬和《读者》杂志。陈芬是一位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社科系、中南大学哲学所、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的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应用伦理学。而《读者》杂志是一本1981年创刊的综合类文摘杂志,由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多年以来以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为己任,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如下为有关陈芬介绍:读者认识这本杂志的文章内容,供大家参考。
1、陈芬的介绍
陈芬198
7、199
8、2002年分别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社科系、中南大学哲学所、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分别获法学学士、哲学硕士、哲学博士。出版专著《科技理性的价值审视》(独著),《唯物史观第一原理》(合著),《道德心理学》(合著),《大学生诚信读本》(合著),其中《唯物史观第一原理》获2004年湖南省第七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国家级和全国核心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4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1篇被光明日报论点摘要。独立承担省级课题4项,参加国家级和省级重点课题4项。承担了本科生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价值哲学》、《管理哲学》等,研究生课程《历史唯物主义专题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等,曾被评为湖南省优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伦理学。
2、介绍《读者》这本杂志
《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3月,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原名《读者文摘》,1981年创刊时的《读者文摘》只有48页,而且是双月刊,新闻纸黑白印刷,售价三角。杂志创刊一年,发行量达到16万。1982年底,发行量达到42万。1983年,发行量突破136万。然而《读者文摘》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1982年初,美国《读者文摘》来函指出:甘肃人民出版社使用《读者文摘》中文名是不正当的,不符合国际版权协定。中美两家《读者文摘》长达数年的版权之争从此开始。从1990年开始,中美两家《读者文摘》的版权之争再次升级。1992年美国《读者文摘》委托律师致函中国《读者文摘》,要求停止使用中文商标《读者文摘》。后为化解与美国《读者文摘》发生的版权纠纷,1993年3月号《读者文摘》刊登征名启示,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共收到应征信十万多封。信中提到新名有:读者、读友、读者之家、谈天说地、共享等等。最后使用了《读者》一名。1993年第七期,《读者文摘》正式改名为《读者》。 办刊宗旨 《读者》杂志多年以来,始终以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为己任,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遵循“选择《读者》,就是选择了优秀的文化”这一办刊理念,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 杂志版本 创刊以来,《读者》正像她的刊标“小蜜蜂”一样,辛勤耕耘,不断将最精彩的内容奉献给读者。封面设计精美,排版简约大方,内容传递出浓浓的人文关怀,深受国人喜爱,最近月发行量已经突破1000万册。经过20多年的发展,《读者》系列杂志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包括: 《读者》 从创刊以来就有的版本,最常见,每月分上下两本,全年24期,国内定价4元(从2009年第一期开始定价4元,2009年以前定价3元) 《读者》(大字版):内容与《读者》相同,另外增加“读书”栏目,半月刊,定价:5元,全年120元 《读者》(校园专供):内容为《读者》正刊+“《读者》杯全国中学师生写作大赛”优秀作品专版[1],半月刊,定价5元,全年120元,全国校园发行 《读者》(繁体字版):内容与《读者》相同,主要发行受众为港澳台地区读者,每本售价10元港币 《读者》(原创版):创刊于2006年,开始为双月刊,后改为为月刊,定价5元 《读者》(乡土人文版):月刊 《读者欣赏》:读者第一本子杂志,是一本定位与高端读者的杂志。 《读者》(维文版):内容与读者相同,语言为维吾尔语,半月刊。 《读者》(海外版) 《读者》(半月刊) 《读者》(盲文版)(与盲文出版社合作) 《读者》(维文版)(与新疆人民出版社合作) 《读者(精华本)》 《读者(合订本)》 《读者丛书》 杂志栏目 《读者》 文苑:卷首语、文苑、书林一叶、幽默小品、原创精品; 人物:人物、名人轶事; 社会:杂谈随感、话题; 人生:人世间、人生之旅、婚姻家庭、青年一代、两代之间; 生活:心理人生、经营之道、理财; 文明:在海外、他山石、历史一叶、文化茶座、人与自然、影像; 家园:人与自然、生物世界; 点滴:言论、漫画与幽默、意林、点滴; 互动:智趣、读者·作者·编者; 艺术:封面、美术插页、歌曲。
3、世界上有异能者吗?
【人体特异功能】
人体特异功能是人体所出现的,超越五官感知,不可思议的能力。具有这些能力的人士有些是天生的,有些是经过气功修练到高深境界后所出现的,也有些是大难不死,如生重病或出意外之后出现的。基本上它是一种人类潜在的能力,正式的名称应该定为「人体潜能」,只不过具有这种能力的人不多,而且很难用目前的科学理论来解释,从而安上了一个「特异功能」的名号。
以性质来分,特异功能可以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拥有超越五官感知能力的「超感知觉」,也就是外国超心理学所谓的 ESP (Extra Sensory Perception) 能力,包括有心电感应、透视力、预知未来以及回知过去的能力。也就是这个人变得很敏感,别人心里想的事,他可以感觉得到 (心电感应);他可以「看」到远方发生的事情,或穿透障碍物看到内部的东西(透视力),他可以预知未来数小时或几天会发生的事情 (预知未来);也可以在摸到一个人所用过的物品或本人,而说出这个人过去所经历的事情(回知过去)。另外一种类型的特异功能是人体发放能量操控外界事物能力,包括以意念使物件移动、种子发芽的念力;使物体从封闭的容器穿壁而出的「空间移转」能力等之。
【历史的记载】
这些能力到底是真还是假,先让我们看看历史的记载:史记「扁鹊列传」中记录了扁鹊具有「视人五脏颜色」的能力,也就是他具有透视力,能透视人体,再配合他的医学知识,成就了他千古的声名。
太平天国史中记录了天王洪秀全的特异功能,他是在第二次考完秀才回到家乡大病 40 多天后出现的,他治病的范围包括了疯瘫及耳聋,可以「信面即愈」。这个能力与圣经上所记载耶稣的能力不相上下,这可能也是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声称上帝有两个儿子,天兄是耶稣,天弟是洪秀全的最根本原因。
大陆的陈涛秋先生从我国的历史文献中包括正史、地方志和笔记史料整理采集得到千余条史例,精选出二百一十八例写成一书《千古异人录》,其中有超常智能,超感官知觉、念力、心电感应和预知未来的事例,例如春秋时公孙侨、曾参母子到明清时徐霞客母子临危遥感的史实,恰与现代超心理学实验报告相映成趣,充分证明超常现象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出现的现象。
【西方研究的情形】
人类超常能力的科学研究,肇始于 110 多年前。公元 1882 年 2 月 20 日英国剑桥大学的几位教授组织成立的一个「灵力研究协会」,公推三一学院具有学术声望的 Sidswick 教授为会长,对于超感官知觉、念力、灵动转世等现象展开了科学的调查与研究。
他们成立协会的目的很单纯,在当时的英国及欧陆国家有不少灵媒存在,声称可以和人死亡亲友的灵魂沟通,并展示出不少实迹,似乎真有其事,造成社会的轰动。而这种灵异现象,自古以来就在人类社会中流传繁衍,与其让社会大众以讹传讹,不断传播夸大这些神秘现象,不如把他们纳入科学的范畴来做研究,以达正本清源之效。
「灵力研究协会」成立的第一步工作,是做超常能力案件的收集与调查并发表学术着作,为了建立程序之严密性,协会规定一定要有人证或物证才能接受案件展开调查。例如一个人声称他有预知能力,那么他预测未来发生的事情以后,有没有事先记录下来比如写在日记上 (物证),或是告诉过别人 (人证),如果有一项要件成立,则可以派员展开调查往后的新案例,并全程记录,分析及建立档案并发表。在协会成立后的前
三、四十年内,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就是在收集案例,包括了心电感应、透视力、念力、预知未来、灵动及转世等领域。
到了二十世纪初期,1920 年代末期,情况有些改变,一些欧美的大学如美国杜克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在学校里正式成立了系来从事超能力的教学与研究,这个系叫做「超心理学系 (Department of Parapsychology)」也就是在心理学 (Psychology) 前面加一个 para 而成。而且把所研究之超常现象统称为赛 (psi) 现象,赛为希腊字母 Ψ 之发音,代表未知的意思,与目前流行的电视影集「X档案」中的X有相似的意义。
同一时间在研究的方法上也出现了重大的突破,当时美国杜克大学超心理学系主任莱因博士,他本身是学统计学的,为了要从实验的角度上来证实现象之存在性,于是在公元 1934 年发明了一套五张牌叫做 ESP 卡片,各有一个简单的图案:圆圈、方框、十字、流水、星形。
在做如心电感应的实验时,利用随机乱数的抽牌方式抽出一张牌由主试者看牌,让受试者来感应正确图案,如此重覆几十或几百次然后根据或然率及统计理论,来判定受试者之感应正确的次数是属于机率之范畴或者远超过机率而具有统计上之显着性。由此超心理学就摆脱了案例收集之传统,而进入实验超心理学之境界,而莱因博士也被誉为现代实验超心理学之父。
经过了 60 年的实验研究,基本上证实了部份赛现象的存在性,也发展出很多理论来解释这些现象,但是很可惜的是并没有形成共识。目前全世界有十余种学术期刊在刊登有关「赛」现象的研究论文。设有超心理学系的大学也散布到亚洲如日本的防卫大学及澳洲的新英格兰大学等。而国内只能找到一种相关的学术期刊是在中央图书馆内,各大学图书馆内均无,由此可见国内虽然有超常能力流传久远的历史与传统,但是学术界对此领域之热情是远远落后西方社会及日本的。
4、推荐一本心理学名著
14岁 看一些 积极向上的 文章,电影 ....等等就可以了
没必要是心理学的 爱国的 憎恶分明的 团结的....等等 ok
每一本好书 都会有一个写作的方向 那背后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感触 更是幼小心灵的增长
心理学(XLX.NET)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www.xlx.net/xinlikepu/6915.html